深圳大山裡珍稀瀕危動物總數達到62種

2020-11-25 人民網

  豹貓,2014年6月1日攝於七娘山。(圖片均由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提供)

  果子狸,2014年6月29日攝於七娘山。

   黃喉貂,2014年3月22日攝於排牙山。

  深圳摸底全市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工作剛好開展了一年。記者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獲悉,現階段調查共記錄了深圳的地區陸生脊椎動物392種,發現並發表了2個脊椎動物新種,6個物種脊椎動物在深圳的新分布記錄,珍稀瀕危動物總數達到62種,其中包括了7種食肉類哺乳動物。

  調查預計兩年後完成

  據了解,這是深圳首次開展大規模和最為系統的大型陸生野生動物調查,預計2016年年底完成。下一步,我市將建立最全面的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資料庫,完善深圳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及評價報告,以及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與合理利用對策,為深圳建設國際化生態城市提供發展決策依據。

  該大型科考項目由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組織,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承擔。

  據介紹,人們通常所說的重點動物主要指的是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和(CITES)附錄收錄物種,深圳共有39種。

  據科考隊歷經1年的調查,共記錄了深圳的地區陸生脊椎動物28目89科392種,其中兩棲類動物25種、爬行類58種、鳥類267種、獸類42種。此外,調查組還對山溪魚類資源進行調查,共記錄22種。

  其中,27種野生動物物種(包括一些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分別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深圳分布的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3種。

  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調查為了儘量減低科考項目對動物種群的影響,對調查工作做了如下約束:調查中,除需要重點研究的物種外,對山溪魚類、兩棲爬行動物採集標本量每種不能超過4個,鳥類和中大型哺乳動物不能採集標本,如需要取樣,也只能捕捉後抽血取樣後放生。」

  同時,科考隊還引入並利用紅外觸發相機和DNA鑑定方法等科技手段,在提高科考效率的同時,大大降低了科考活動對野生動物的驚擾。

  新發現兩個脊椎動物新種

  調查一年,收穫頗豐,除發現6個深圳新分布記錄物種外,還於2014年發表了2個新物種,即劉氏掌突蟾(Leptolalax laui)和廣東頸槽蛇(Rhabdophis guangdongensis),分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Asian Herpe tological Research》和《Zootaxa》上。

  調查證實,劉氏掌突蟾只分布在香港和深圳東部山體鏈,屬小區域特有種。在深圳只分布於梧桐山、田頭山和七娘山,排牙山也有少量分布,總分布面積不足1000平方千米,由於該種專一棲息於山區溪流,所以實際棲息面積不足100平方千米。按照IUCN的瀕危等級標準,屬於等級較高、需要重點保護的瀕危(EN)等級物種,一旦區域內溪流環境遭到破壞,這個物種將面臨滅頂之災。

  而廣東頸槽蛇由於種群很小,野外遇見率較低,目前對其生態習性的了解還很不充分。只知道分布於廣東丹霞山和深圳梧桐山、疊福山。

  讓考察組激動的是,紅外相機拍攝到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喉貂,這可是黃喉貂在深圳地區的首次記錄。據介紹,該物種此前在深圳和香港均未有分布記錄,記錄的分布地點距離深圳最近的是廣東惠東縣,但那也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另外,此次調查記錄的越南烙鐵頭、山藍仙鶲、斑尾鵑鳩、黑眉擬啄木鳥、矛紋草鶥、短肢角蟾也均為深圳新分布記錄。其中,矛紋草鶥很可能是市民野放的,斑尾鵑鳩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短肢角蟾被IUCN正式列為瀕危(EN)等級物種,屬需要重點保護物種。據介紹,該物種屬於小區域特有物種。此前也被廣泛記錄於廣西大瑤山、廣東南崑山、江西齊雲山等地,近期的研究表明,這些記錄均屬錯誤鑑定。

  根據調查組目前已經鑑定整理的數據,第一階段調研共記錄到山溪魚類5目14科22種,兩棲類2目8科25種,爬行類2目11科58種,鳥類16目53科267種,哺乳動物8目17科42種。

  動物具有遊蕩性、隱蔽性,有些種群很小的動物,可能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見到一次,因此,動物調查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相信在未來的兩年時間裡,還會有更多的動物被發現,而且三年的調查也將更全面地反映當前深圳野生動物的資源狀況。

  森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據了解,深圳市擁有複雜多樣的海岸線、海島及丘陵山地森林生態系統,長年處於高溫高溼的氣候條件下,為野生動物的生存與繁衍提供了適宜生境。

  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介紹,第一階段調研過程中,調查人員利用紅外相機在內伶仃島、七娘山、梧桐山、羊臺山等地拍攝記錄到豹貓、果子狸、小靈貓、黃喉貂、黃腹鼬、鼬獾、紅頰獴等7種中小型食肉類哺乳動物,尤其是豹貓多次出現在紅外相機中,說明仍然保存有較大的種群數量。食肉類哺乳動物處於食物鏈較高層級,它們的種群維持是以足夠豐富的處於食物鏈較低層級的動物作為基礎。這些物種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生態指示意義,反映了深圳地區,尤其是以七娘山、梧桐山為代表的東部山體鏈和以羊臺山為代表的西部低山丘陵地區森林生態系統處於結構比較完善、物流比較暢順的健康狀態。

  深圳和香港山體相連,是個相對獨立的生態孤島,區域內種群很難與區域外的種群產生基因交流。因此,生態孤島的隔離種群的獨立發展,便產生了遺傳分化,久而久之,量變上升到質變,便形成了新物種。短肢角蟾、劉氏掌突蟾,還有香港湍蛙和羅默劉樹蛙等都屬於該區域的特有物種,顯示出較高的微特有性。

  目前,第一階段調研結果反映出深圳市的野生動物物種多樣性處於較高水平,森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記者 文燦)

相關焦點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你見過幾種?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小布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๑•̀ㅂ•́)و✧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你見過幾種?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小布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๑•̀ㅂ•́)و✧  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湖州的這些你見過幾種?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諸暨也有分布,你見過嗎?
    (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你見過幾種?快來看看→
    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極度瀕危的十大珍稀動物
    極度瀕危的十大珍稀動物早在幾千年前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有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然而隨著人類數量不斷增多,需要的資源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就成為了人類發展的犧牲品。火蜥蜴火蜥蜴是一種身體上有斑紋的兩棲動物這種會遊泳的火蜥蜴是極度瀕危物種,只生活在墨西哥城南面一片很小地區裡。與其它兩棲動物一樣,墨西哥鈍口螈從曾經廣闊的棲息地裡消失了。火蜥蜴是自然界最奇特的一種動物,它們不僅能再生被切除的四肢、受損的肺臟、重傷的脊椎神經,甚至可以再生部分受損的大腦。
  • 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本報北京電(記者寇江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回歸自然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亮相昆明動物所昆明動物博物館
    ,充分展示雲南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6月1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與雲南省林業廳聯合舉辦「留住最美的它」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  活動中展示的珍稀瀕危明星動物面臨著生存環境被破壞、生態平衡被打破、捕殺現象屢禁不止等威脅因素,使它們生存艱難,因此普及保護野生動物的科學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 深圳海關截獲極樂鳥標本等大量瀕危動物製品
    圖為深圳海關查獲的瀕危動物製品。攝影 蔣昕    中國經濟網深圳10月16日訊(記者楊陽騰)極樂鳥、巨蜥、紅珊瑚、非洲象等野生動物……原本是大自然的寵兒,如今卻成為人類口中的「珍味」和手中的「玩物」,日益稀少變得瀕危。深圳海關直屬皇崗海關10月16日對外公布了近期查獲的一宗違規攜帶瀕危動物製品入境案件,查獲了極樂鳥標本、圓鼻巨蜥膽、紅珊瑚、象牙等珍稀動物製品一批。
  • 深圳有12種珍稀野生植物
    深圳商報記者 文燦 通訊員 張豔武 文/圖 昨日,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發布了一項歷時3年完成的「深圳市野生植物資源調查項目」的結果。基本摸清了全市野生植物資源特別是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家底,共調查記錄了深圳市維管植物近2100種,其中重點調查了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4種。
  • 大熊貓、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十三五」實現恢復性增長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記者胡璐)「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藏羚羊、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這是記者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記者近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建立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
    原標題:建立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記者寇江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回歸自然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科治好:「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據悉,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國家林草局:「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人民網北京1月4日電 (丁亦鑫)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河池新發現陸生野生動物181種
    本報河池訊 (記者/廖慶凌 通訊員/韋振懂)近日,記者從河池市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成果評審會獲悉,繼1998年之後,2020年河池市再次開展的陸生野生動物調查,新發現陸生野生動物181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種。
  • 拯救珍稀瀕危物種 一組數字看「成績」
    國家林草局今天(4日)發布消息,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在金華,這裡的珍稀瀕危動物多達83種!來看看它們是怎麼生活的
    4月,動物們到了「結婚生子」的季節。 4月是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月,每年的4月10-16日是浙江愛鳥周。有很多珍稀動物和我們生存在同一片藍天下。
  • 「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光明日報北京1月4日電(記者李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朱䴉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總數超過4000隻,亞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頭,藏羚羊野外種群恢復到30萬隻以上。
  • 7大瀕危珍稀動物:大熊貓都未能上榜,圖7僅剩2隻雌性!
    【7大瀕危珍稀動物:大熊貓都未能上榜,圖7僅剩2隻雌性!】西班牙猞猁:是歐洲本土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被生物學家認為是世界上數量最少的貓科動物之一。世界自然保護聯合會將西班牙猞猁列為全世界最瀕臨滅絕的3種貓科動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