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亮相昆明動物所昆明動物博物館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亮相昆明動物所昆明動物博物館

2017-06-01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為充分發揮雲南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的作用,讓更多的市民和學生了解雲南珍惜瀕危物種的研究保護現狀,充分展示雲南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6月1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與雲南省林業廳聯合舉辦「留住最美的它」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雲南省林業廳、昆明動物所、雲南省森林公安、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山包國家級保護區、哀牢山、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省科技廳、雲南省財政廳、雲南省檢驗檢疫局、雲南省科技館、雲南省野生菌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分院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

  活動在昆明市第二幼兒園非洲小樂鼓表演中拉開序幕。昆明動物博物館副館長李維薇以提問的形式引出主題,館藏的亞洲象、滇金絲猴、白頰長臂猿、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綠孔雀、犀鳥、褐鳳蝶、金斑喙鳳蝶、格彩臂金龜等十餘種瀕危珍稀動物標本,以「走秀」的獨特方式一一與公眾見面,加深了公眾對它們的了解。首先出場的是一對明星父子滇金絲猴,它們是昆明99世博會的吉祥物,因為一副紅唇被大家所熟知;隨後登場的是黑頸鶴,作為世界上唯一生活於高原的鶴類,被藏族同胞譽為「神鳥」,是中國特有鳥類之一;被稱為「愛情鳥」的犀鳥組團為大家展示,中國的五種犀鳥均在雲南有所分布,在繁殖季節,犀鳥會在高大樹木的樹洞中築巢,雌鳥在洞中孵化育雛,雄鳥爸爸在外覓食餵養雌鳥和幼鳥,是模範爸爸的典範;動物界的體操明星長臂猿登場,它們終生離不開森林,是典型的樹棲動物代表,長臂猿不但擁有良好的身材,也是動物界「好聲音」代表,在清晨可聽到其嘹亮動聽的歌聲,李白詩中的「兩岸猿聲啼不住」便是對它們的歌聲的描寫;最後綠孔雀、蝴蝶皇后金斑喙鳳蝶、褐鳳蝶、格彩臂金龜一一亮相,它們的高顏值獲得觀眾陣陣掌聲……此外,長鬍子的哀牢髭蟾和凹甲陸龜活體標本也在館內的小型生態環境中展出。

  活動中展示的珍稀瀕危明星動物面臨著生存環境被破壞、生態平衡被打破、捕殺現象屢禁不止等威脅因素,使它們生存艱難,因此普及保護野生動物的科學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動物的「走秀」過程中,雲南省森林公安俞警官特意為大家介紹了獵捕、殺害動物的相關法律知識,旨在讓公眾意識到以科學的發展觀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自覺形成保護意識,並規範行為和道德,呼籲每個人都有責任逆轉野生動物走向滅絕的腳步,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珍稀動物,讓它們不再受到傷害。

  在第二現場活動中,昆明動物博物館孫羽作為主持人介紹了亞洲象骨骼標本製作的背景,中科院技術能手羅文壽和標本製作師何桂武現場演示亞洲象骨骼拼接,遺傳與資源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黃程用形象的肢體語言揭秘亞洲象的各塊骨骼構造,並以科普化的語言介紹了亞洲象的基本知識,期間還進行了四輪有獎知識問答,小朋友們熱情高漲,積極踴躍,將活動推向了高潮。伴隨著知識解說和遊戲互動,200多塊凌散的骨骼,以合適的順序和結構拼接成一具完整的亞洲象骨骼標本,仿佛恢復了其生活狀態,被賦予了第二次生命。野生亞洲象已經很稀少了,而亞洲象標本的製作不僅能完好的保留這一物種的形態,更能讓人們近距離的觀察和認識它們。骨骼標本的製作,在研究、教學及展示上都充分體現了重要性和必要性,每一具動物標本都值得被重視,而賦予這些標本第二次生命的人們也更值得敬佩和尊重。愛動物是幼兒的天性,大自然的神奇吸引著幼兒,兒童眼中的動物那麼美好、可愛,昆明市第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大膽想像創意,用色彩鮮豔的彩泥捏出各式各樣、形態各異的野生動物作品,並與繪畫結合,兩種形式融合後生動地表達了他們對珍稀動物的理解。

  本次活動旨在向公眾宣傳野生動物的保護和普及雲南瀕危明星動物的基礎知識,喚起人們的保護意識,一人帶動一家,大家帶動全社會共同關注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從而發揮昆明動物博物館作為雲南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精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打造向公眾宣傳生態保護理念的自然教育課堂。活動通過「央視新聞」新浪微博、「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進行直播。同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社、《香港文匯報》、雲南電視臺、《昆明日報》等多家媒體記者到場參與活動並進行了報導。  

開場舞蹈表演

亞洲象骨骼標本拼接

觀賞珍稀瀕危動物標本

繪製心目中的動物形象

  為充分發揮雲南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的作用,讓更多的市民和學生了解雲南珍惜瀕危物種的研究保護現狀,充分展示雲南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6月1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與雲南省林業廳聯合舉辦「留住最美的它」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雲南省林業廳、昆明動物所、雲南省森林公安、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山包國家級保護區、哀牢山、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省科技廳、雲南省財政廳、雲南省檢驗檢疫局、雲南省科技館、雲南省野生菌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分院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
  活動在昆明市第二幼兒園非洲小樂鼓表演中拉開序幕。昆明動物博物館副館長李維薇以提問的形式引出主題,館藏的亞洲象、滇金絲猴、白頰長臂猿、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綠孔雀、犀鳥、褐鳳蝶、金斑喙鳳蝶、格彩臂金龜等十餘種瀕危珍稀動物標本,以「走秀」的獨特方式一一與公眾見面,加深了公眾對它們的了解。首先出場的是一對明星父子滇金絲猴,它們是昆明99世博會的吉祥物,因為一副紅唇被大家所熟知;隨後登場的是黑頸鶴,作為世界上唯一生活於高原的鶴類,被藏族同胞譽為「神鳥」,是中國特有鳥類之一;被稱為「愛情鳥」的犀鳥組團為大家展示,中國的五種犀鳥均在雲南有所分布,在繁殖季節,犀鳥會在高大樹木的樹洞中築巢,雌鳥在洞中孵化育雛,雄鳥爸爸在外覓食餵養雌鳥和幼鳥,是模範爸爸的典範;動物界的體操明星長臂猿登場,它們終生離不開森林,是典型的樹棲動物代表,長臂猿不但擁有良好的身材,也是動物界「好聲音」代表,在清晨可聽到其嘹亮動聽的歌聲,李白詩中的「兩岸猿聲啼不住」便是對它們的歌聲的描寫;最後綠孔雀、蝴蝶皇后金斑喙鳳蝶、褐鳳蝶、格彩臂金龜一一亮相,它們的高顏值獲得觀眾陣陣掌聲……此外,長鬍子的哀牢髭蟾和凹甲陸龜活體標本也在館內的小型生態環境中展出。
  活動中展示的珍稀瀕危明星動物面臨著生存環境被破壞、生態平衡被打破、捕殺現象屢禁不止等威脅因素,使它們生存艱難,因此普及保護野生動物的科學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動物的「走秀」過程中,雲南省森林公安俞警官特意為大家介紹了獵捕、殺害動物的相關法律知識,旨在讓公眾意識到以科學的發展觀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自覺形成保護意識,並規範行為和道德,呼籲每個人都有責任逆轉野生動物走向滅絕的腳步,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珍稀動物,讓它們不再受到傷害。
  在第二現場活動中,昆明動物博物館孫羽作為主持人介紹了亞洲象骨骼標本製作的背景,中科院技術能手羅文壽和標本製作師何桂武現場演示亞洲象骨骼拼接,遺傳與資源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黃程用形象的肢體語言揭秘亞洲象的各塊骨骼構造,並以科普化的語言介紹了亞洲象的基本知識,期間還進行了四輪有獎知識問答,小朋友們熱情高漲,積極踴躍,將活動推向了高潮。伴隨著知識解說和遊戲互動,200多塊凌散的骨骼,以合適的順序和結構拼接成一具完整的亞洲象骨骼標本,仿佛恢復了其生活狀態,被賦予了第二次生命。野生亞洲象已經很稀少了,而亞洲象標本的製作不僅能完好的保留這一物種的形態,更能讓人們近距離的觀察和認識它們。骨骼標本的製作,在研究、教學及展示上都充分體現了重要性和必要性,每一具動物標本都值得被重視,而賦予這些標本第二次生命的人們也更值得敬佩和尊重。愛動物是幼兒的天性,大自然的神奇吸引著幼兒,兒童眼中的動物那麼美好、可愛,昆明市第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大膽想像創意,用色彩鮮豔的彩泥捏出各式各樣、形態各異的野生動物作品,並與繪畫結合,兩種形式融合後生動地表達了他們對珍稀動物的理解。
  本次活動旨在向公眾宣傳野生動物的保護和普及雲南瀕危明星動物的基礎知識,喚起人們的保護意識,一人帶動一家,大家帶動全社會共同關注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從而發揮昆明動物博物館作為雲南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精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打造向公眾宣傳生態保護理念的自然教育課堂。活動通過「央視新聞」新浪微博、「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進行直播。同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社、《香港文匯報》、雲南電視臺、《昆明日報》等多家媒體記者到場參與活動並進行了報導。  

開場舞蹈表演

亞洲象骨骼標本拼接

觀賞珍稀瀕危動物標本

繪製心目中的動物形象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昆明迎COP15科普動物專場漲知識
    ;這裡,省會昆明,即將在2021年迎來全球矚目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11月22日上午,在昆明市民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倡議聲中,「COP15全民愛科普開放日」體驗活動昆明動物博物館專場開場,近千市民參與科普體驗,解鎖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
  • 昆明動物博物館全國科普日活動等你來
    昆明信息港訊(昆明日報 記者羅昆婭)19日是第17個全國科普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下稱「昆明動物博物館」)聯合上海昆閱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在當天13時至17時舉辦以「唯一地球 多樣物種」為主題的關注云南珍稀動物科普宣傳活動。
  • 昆明動物博物館全國科普日活動等您來哦!
    9月19日是第17個全國科普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聯合YOOOO,將在19日13時至17時舉辦以「唯一地球 多樣物種」為主題的關注云南珍稀動物科普宣傳活動。每人都會抽取「雲南珍稀動物概覽」地圖中,滇西、滇南、滇東地區分布的特有珍稀動物進行分組,在昆明動物博物館老師引導下尋找標本,觀察標本,記錄特點。根據抽取的動物形象進行觀察後在「新聞路吳彥祖」何沐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現場繪畫,最後拼接成雲南珍稀動物概覽地圖。
  • 中科院昆明動物博物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色彩的天空」世界蜻蜓展...
    5月21日至5月22日,「色彩的天空」世界蜻蜓展將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展出,屆時不僅將舉辦蜻蜓標本展開展儀式,還將舉辦野外昆蟲考察一日遊及科普報告專場、生物多樣性圖片展等,歡迎10歲以上的學生、昆蟲愛好者及專業人員、自然博物愛好者等參加活動。據介紹,本次活動的創新之處有以下三點:一、原色蜻蜓入駐昆明動物博物館「原色標本」即為保存住活體色彩的標本。
  • 昆明動物所出版《雲南省鳥類志下卷·雀形目》
    由昆明動物所楊嵐、楊曉君等編著的《雲南省鳥類志下卷·雀形目》,已於近日由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 《雲南省鳥類志下卷·雀形目》是《雲南省鳥類志 上卷·非雀形目》(楊嵐等,1995)的續編,內容含各論和總論兩個部分。各論部分記述了雲南省有分布記錄的雀形目鳥類計28科,另4亞科,508種,另177個亞種及上卷非雀形目的補遺24種,隸屬於12科,11目。
  • 珍稀動物雲貓30餘年後重現雲南
    新華網昆明3月6日電(記者吉哲鵬)6日,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與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理局騰衝分局聯合發布,在雙方聯合開展的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活動中,架設在該保護區騰衝管理分局大塘管理站的一臺紅外相機於2014年10月7日、11月11日兩次拍到照片的貓科動物,經多位專家鑑定為雲貓。
  • 昆明動物所推出科普電子書《黑色精靈—怒江金絲猴》
    昆明動物所推出科普電子書《黑色精靈—怒江金絲猴》 2015-06-05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為了讓更多人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黑色精靈的風採,了解怒江金絲猴的生存現狀,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和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怒江管理局聯合製作的電子書《黑色精靈—怒江金絲猴》已於6月5日上線。
  • 昆明動物博物館推出「走近昆蟲」專題展覽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昆明動物博物館於7月1日開始,在館內二樓機動展廳推出「走近昆蟲」專題展覽。昆蟲世界豐富奇妙,地球上從地下到空中,從兩極到赤道,從水域到沙漠,從平原到高山,無所不在,隨處可見。
  • 昆明動物博物館新增「楊氏雙櫛行軍蟻」模式標本
    昆明動物博物館新增「楊氏雙櫛行軍蟻」模式標本 2016-04-14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 小】 語音播報   4月14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昆蟲標本庫收到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彭豔瓊移交的
  • 昆明動物所舉辦第三屆科學節活動
    昆明動物所舉辦第三屆科學節活動 2020-11-04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小】 語音播報   10月31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昆明動物博物館舉辦主題為
  • 瀕危動物六角恐龍現昆明花鳥魚蟲市場
    2014年9月16日消息,雲南昆明。扁扁的腦袋上長著一對黑豆似的眼睛,拖著扁長的尾巴在水裡遊弋,它很萌、它的老家在墨西哥,來中國後,人們賦予了它一個通俗名字:六角恐龍,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裡,六角恐龍是一種極度瀕危的物種。而在昆明的花鳥市場裡,六角恐龍卻能隨意販賣。
  • 雲南白馬雪山保護區拍攝到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影像
    近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對保護區北部一條紅外相機監測樣線進行了數據回收,在對紅外相機數據回收整理分析時,發現了黑熊、黃喉貂、獼猴、豺、血稚等多種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的活動影像,為研究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和棲息地環境的保護工作提供珍貴資料。
  • 雲南白馬雪山保護區拍攝到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影像
    2020-11-21 07:11:03 來源: 妄言娛樂 舉報   近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對保護區北部一條紅外相機監測樣線進行了數據回收
  • 迎COP15解鎖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 近千市民和動物做朋友
    11月22日,「COP15全民愛科普開放日」體驗活動在昆明動物博物館舉辦,活動圍繞「動物多樣性保護主題」,近千市民解鎖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點,和動物做朋友。形態各異的毒蛇、活潑靈動的滇金絲猴、趴在樹葉上的大衛星天牛……活動現場,昆明市動物博物館根據自身館藏特色,為家長和孩子們帶來了以《有毒動物》《珍惜瀕危動物雪豹》為主題的講座,並播放了生物多樣性科普片《高黎貢山之美》,呼籲大家了解動物多樣性,了解生物多樣性,尊重自然,保護自然。
  • 雲南白馬雪山發現瀕危動物金錢豹 專家:個體在兩隻以上
    雲南網訊(記者 熊強)8月6日,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專家鑑定,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日監測到的金錢豹和2018年監測到的金錢豹屬於不同個體。鑑定結果表明,在白馬雪山保護區生存的珍稀物種金錢豹個體在兩隻以上。
  •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首次在野外拍攝到孟加拉虎活體...
    項目組表示,目前孟加拉虎及其同域分布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仍然面臨著異地搬遷導致的棲息地周邊人口迅速增長、人為活動影響加劇所造成的棲息地破碎化或喪失的威脅。為掌握墨脫縣大中型地棲、半地棲珍稀野生動物的多樣性及分布,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獸類生態與進化學科組副研究員李學友博士帶隊於2018年10-11月在墨脫縣境內開展哺乳動物調查研究,並沿海拔梯度(1,000-3,400 m asl.)安放了48臺紅外相機。
  • 讓雲南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雲南!昆明多彩活動全力迎接COP15
    「中國將於明年在雲南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我歡迎大家明年聚首美麗的春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讓我們從這次峰會攜手出發,同心協力,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習近平主席今年9月30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向世界發出「春城之約」。
  • 從昆明到西雙版納 媒體行探秘雲南生物多樣性
    掌上春城訊 12月3日,由雲南省委宣傳部、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媒體行活動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啟動。在為期四天的活動中,中央駐滇、省、市媒體將到昆明、澄江和西雙版納,探秘雲南生物多樣性,為明年COP15大會的召開營造良好宣傳輿論氛圍。啟動儀式圓滿舉行後,媒體一行開啟了第一站的採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資源庫裡2萬餘種質資源引發了媒體記者們的好奇心,不斷提出問題請專家進行解答。
  • 第三屆中科院科學節啟動 昆明動物研究所活動多多
    期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昆明動物博物館開展動物學方向的腦科學講座及科學體驗項目,走近科學,讓更多人用好奇拓寬知識邊界,用科學連接未來生活。昆明動物博物館擁有中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收藏量最為豐富的動物標本館,館藏標本涵蓋雲南「動物王國」和臨近省區幾乎所有生態類型的動物標本,具有濃鬱的地域特色,凸顯了館在收集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中國西南地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標本的重要性。期間,舉行了動物科普講座《動物的大腦能做什麼?》
  • 昆明超大型海洋館,科普如何保護水生動物!
    隨後,科普活動進入正式環節,主持人科普現在的野生水生動物的一些基本情況,重點強調水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岌岌可危。現場,主持人就關於瀕危野生水生動物相關的問題進行提問,小朋友踴躍參與,絲毫不怯場,現場氣氛達到最熱。小朋友上臺領獎和領取證書,拍照留念,現場與會人員進行也進行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