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COP15解鎖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 近千市民和動物做朋友

2020-12-02 瀟湘晨報

掌上春城訊「這是水蛭,剛剛老師說了,這是會吸血的,以後見到要小心哦。」媽媽抱著小女兒,指著屏幕上的圖片,輕聲在女兒耳邊說到。11月22日,「COP15全民愛科普開放日」體驗活動在昆明動物博物館舉辦,活動圍繞「動物多樣性保護主題」,近千市民解鎖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點,和動物做朋友。

形態各異的毒蛇、活潑靈動的滇金絲猴、趴在樹葉上的大衛星天牛……活動現場,昆明市動物博物館根據自身館藏特色,為家長和孩子們帶來了以《有毒動物》《珍惜瀕危動物雪豹》為主題的講座,並播放了生物多樣性科普片《高黎貢山之美》,呼籲大家了解動物多樣性,了解生物多樣性,尊重自然,保護自然。

高可可帶著孩子參與了以《有毒動物》為主題的專家小課堂,不僅孩子聽得入迷,她也覺得很有意思,「在這幾十分鐘裡面,我了解到那麼多不同的有毒動物,而且有很多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老師還講了如果遇見這些有毒動物該怎麼做,很實用。」

此外,來自瑞和實驗學校的同學邢浩冉作為志願者,帶領市民參觀了「十大明星動物」保護長廊,並進行了講解,讓市民朋友近距離地體驗雲南動物物多樣性魅力、了解瀕危動物生存現狀,從微小處參與生態環境建設。

「為大家講解這些內容,幫助他們了解更多生物多樣性知識,讓更多人加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隊伍中來,我感到非常開心。」邢浩冉說。

現場,不少小朋友一起繪製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春城圖景長卷,呈現出「聚首春城昆明 共建美麗世界」的美麗圖景。家長和孩子們還通過手機H5參與動物多樣性快問快答,圍繞所學檢驗當天科普體驗成果,贏取珍稀瀕危動植物主題的限量版書籤。

活動承辦方代表、昆明動物博物館副館長李維薇表示,「自建所以來,我們就不斷踐行保護生物多樣性、推動綠色發展的理念,先後深入橫斷山脈、無量山、高黎貢山、青藏高原等開展系統的資源考察和區系分類研究,足跡幾乎遍布雲南的所有山脈和水系。這次活動能讓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生物多樣性科普知識融入家庭,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掌上春城記者:陽玥

責編:楊蓉

編審:周婷

終審:錢紅兵

【來源:掌上春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昆明迎COP15科普動物專場漲知識
    》第15次締約方大會……」11月22日上午,在昆明市民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倡議聲中,「COP15全民愛科普開放日」體驗活動昆明動物博物館專場開場,近千市民參與科普體驗,解鎖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    和動物做朋友 小小志願者傳播正能量  在「十大明星動物」保護長廊,五華區瑞和實驗學校四年級的邢浩冉一面提供志願講解服務
  • 昆明市盤龍區迎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宣傳活動在同德廣場舉行
    盤龍區迎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宣傳活動啟動儀式現場(供圖) 盤龍區迎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宣傳活動啟動儀式現場(供圖) 《生物多樣性公約》是聯合國地球生物資源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公約之一。
  • 錯過線下的迎COP15開放日,來線上重溫!
    線上7小時報名滿員,線下難得一遇的科普講解、生物多樣性保護春城圖景現場手繪,讓萌娃樂不思蜀……不過由於場地有限,很多家庭沒能參與,沒關係,線下趣味知識今起上線了,從雲南八大名花到雲南十大明星動物,等你重溫。還有COP15知識答卷,一起「快問快答」。
  • 保護生物多樣性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2020年保護生物多樣性倡議書
    市民朋友們:為積極響應國家、省關於開展「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號召,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 用生物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 中國這樣做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目前,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絕大多數得到保護,朱䴉、東北虎等近10種瀕危物種種群開始恢復,6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人工繁殖成功。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七彩盤龍歡迎你」 昆明盤龍區舉行迎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
    市民代表共同點燃COP15會徽彩燈。趙崗 攝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於明年5月在昆召開,這是一場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性大會,對於展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宣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具有重要意義。11月22日下午,主題為「水滴點亮盤龍 七彩盤龍歡迎你」的昆明市盤龍區迎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以下簡稱「COP15」)宣傳活動在昆明同德廣場舉行。
  • 2020中國開封「生物多樣性保護攝影展」在汴京公園開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瞧 12月2日上午,2020中國開封「生物多樣性保護攝影展」在汴京公園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攝影展的主題是「大鴇回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攝影展」。此次活動得到了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河南省野生鳥類觀察學會、河南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會的大力指導,阿拉善SEE黃河項目中心、鄭州和悅自然學社及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大力支持,市科協、市林業局、順河回族區和市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大力協助。
  • 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廣東精彩紛呈!
    下面帶你來回顧一下吧~ 深圳5月22日上午,深圳市生態環境局聯合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福田管理局、紅樹林基金會等單位,以攝影展、自然課程的形式,向市民普及和傳播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提高市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當天在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市民可看到豐富多彩的展板上展示著與紅樹林相關的科普知識和圖片。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生物多樣性離不開公眾的參與
    央廣網北京5月20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產、生活都有密切聯繫。再過兩天,5月22日,是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學習更多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知識。,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把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知識和發生了什麼事告訴其他人。3. 吃本地物種(水果,蔬菜,和動物)並且弄明什麼是本地特產稀有物種。
  • 生物多樣性專欄 |今天 安徽各市廣泛開展「生物多樣性日」宣傳
    蚌埠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讓廣大市民群眾了解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意義,讓青少年從小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宣傳自然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示蚌埠市三汊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動植物資源和景觀資源,激發群眾熱愛大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熱情。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態保護沒有終點 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
    (攝影 方建兵)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及其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綜合。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物質基礎。但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動植物等生物資源遭到了過度開發和利用。據專家預測,到2050年,地球上的物種將有四分之一陷入滅絕的境地。生物鏈一旦斷裂,將直接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
  • 南溪區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
    (記者 王寒梅)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科普宣傳生物多樣性科學知識,提高廣大市民群眾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當天,南溪區在鑽石廣場開展了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今年的主題是「我們的解決方案是自然的」。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我國現已建成許多保護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和保護珍稀動植物的自然保護區。
  •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昆明宣傳周活動本周六啟動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於2021年5月在昆明召開。COP15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性大會,對展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宣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具有重要意義。大會落地昆明舉辦,是昆明向世界展示春城獨特魅力,進一步擴大海內外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要機遇。
  • 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本期解鎖自然的力量系列長文將重點解讀: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在提升生物多樣性方面的作用。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豐富多樣的生物,是地球經過幾十億年演變進化的結果,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自然對人類的貢獻至關重要,大多數不能被完全替代,有些甚至是不可替代的。
  • 當好東道主 迎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昆明宣傳周...
    11月11日,記者從當好東道主  迎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昆明宣傳周媒體見面會上獲悉,2021年5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在昆明召開。為切實增強市民榮譽感責任感,充分營造「當好東道主 熱情迎盛會」的濃厚社會輿論氛圍。
  • 保護生物多樣性,環保在行動
    保護生物多樣性,環保在行動 2020-05-22 2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踐行者植物醫生 將出席COP15大會
    人民日報海外版——生物多樣性植物醫生深知企業是開發和利用生物多樣性資源的主體,也是實現全球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早在2017年,在中國民族植物學創始人、植物醫生首席科學家裴盛基教授的倡議下,雲南生物與文化多樣性保護中心與植物醫生聯合發起「生物多樣性-高山植物保護行動」,旨在保護、傳承與發展民族生物文化資源,實現民族生物文化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探索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新方法、新途徑。
  • 社會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研究
    社會參與是一種以組織或團體參與保護的形式,是利益團體或個人為了滿足一定經濟發展水平下切身利益的需要,自主參與保護的某個方面和某個部分,並直接享受由此帶來的效益;公眾參與包括主動參與(如開展野生動物保護月、全民義務植樹等)和被動強制參與(政府通過政策法規強制與保護有關的部門或行業分擔保護的責任和任務)。社會公眾的參與方式和參與程度,決定著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實現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