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遊客在故宮(微博)珍寶館內參觀金制天球儀。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故宮一共有多少寶貝,家底摸清了嗎?兩個長期未解之謎,終於解開。
故宮博物院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歷經七年藏品清理工作,故宮首次徹底摸清了家底現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標本7577件。
這是故宮自1925年10月10日建院以來,第一次在藏品數量上公布全面而準確的數字。
一切始於「故宮學」
此次藏品清理,故宮首次將60餘萬件古籍、古建類藏品納入文物管理。這包括約40萬件善本、古籍和20多萬塊珍貴的印書用書版等。
約40萬件善本、古籍中,有不少明清抄、刻本,它們包括內府修書各館在編纂過程中產生的稿本、呈請皇帝御覽、待刻之定本等,品種、數量眾多,具有極高史料價值;此外,菩提葉寫經、玉版書經也頗具特色。清代「樣式雷」製作的「燙樣」(建築模式)等,也納入文物管理。
此次藏品清理,還把大量具有重要歷史文物價值的資料提升為文物。如22703件清代帝後書畫作品,之前因有代筆或認為藝術水平不高而未系統整理。
故宮過去只重視皇帝后妃的成衣,而對相當數量的衣鞋紙樣和衣盒重視不足。作為清宮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清理中,後者也被提升為文物。此外,反映清代官員覲見皇帝制度的近萬件紅綠頭籤,反映皇宮警衛制度的上千件腰牌等也在本次清理中提升為文物。
將以上藏品提升為文物,源於「故宮學」的提出。相當長時間內,故宮被定位為「古代藝術博物館」,直接導致對院藏宮廷文物和生活遺存重視不夠。2003年10月,在故宮博物院鄭欣淼院長提出「故宮學」學術概念後,從「故宮學」角度看待故宮,對文物保護觀念發生了變化,意識到了宮廷歷史遺存的價值。
文物目錄將來網上可查
藏品清理,除了摸清家底,還為了更好地保管和展示。此次清理,故宮改善了部分庫房保管條件,使地下庫房恆溫恆溼,避免了藏品熱脹冷縮。文物防震方面,設計研製出4套雨花閣瓷塔木塔「彈性滑移減隔震系統」。
為更好地展示清理成果,為海內故宮學研究者提供便利,接受社會監督,故宮將按藏品總量的15∶1,精選最具代表性的15萬件故宮文物,按陶瓷、繪畫、法書、碑帖、青銅等類別陸續出版《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初步預計總規模將達26編500卷,這被譽為「紙上故宮」。日前,《雕塑編》、《玉器編》、《琺瑯編》和《繪畫編》已在北京面世。
此外,故宮還將擇機出版《故宮博物院藏品總目》。《總目》中,不僅標明文物名稱,還將把原來一直對外保密的藏品編號也一同公開。據介紹,2011年上半年,故宮將完成其中160萬件文物總目的編制。
除紙質出版外,故宮還正在為館藏文物製作電子版名錄,計劃適時對外公布,方便市民網上查詢。今後,故宮還將通過展覽等方式,使部分深宮文物與遊客見面。
故宮五次清理藏品
故宮首次藏品清理,始於1924年底,溥儀出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即行文物清點,至1930年3月基本結束。第二次為新中國成立後的1954年至1965年,第三次為改革開放後的1978年至80年代末,第四次為1991年至2001年。最近一次,也是最徹底的一次,為2004年至2010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