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洋藥源生物資源及基因庫初具規模
中新社北京二月十一日電據國家海洋局消息,中國海洋藥源庫構建工作第一階段進展順利,海洋藥源生物資源及基因庫已初具規模,日前進行了驗收。 國家科技部於一九九九年開始全面收集和篩選海洋藥源生物,按國際標準鑑定和分類,建種質庫和標本庫。
-
八峰藥化生物轉化生產L-絲氨酸項目通過驗收
首頁 » 八峰藥化生物轉化生產L-絲氨酸項目通過驗收 八峰藥化生物轉化生產L-絲氨酸項目通過驗收 來源:中國化工信息網 2007-08-23 22:20
-
摸清生物資源家底 中國將建紅樹林基因庫
原標題:摸清生物資源家底 我國將建紅樹林基因庫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承擔的「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項目近日在廣州啟動。
-
城口境內蜜源植物資源調查研究項目通過評審委員會驗收
城口境內蜜源植物資源調查研究項目通過評審委員會驗收 城口縣人民政府 2013-06-08 9:51 6月7日,我縣境內蜜源植物資源調查研究項目通過評審委員會驗收。該項目自2011年4月實施以以來,圓滿完成蜜源調查及基本分布情況評估報告;初步制定我縣蜜源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方案;累積發表論文2篇,完成科研調查研究報告《城口縣蜜粉源植物》的編著。 縣長盧鵬飛,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善珍,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專家組成員及各相關部門負責人一同參加該項目驗收。通過召開驗收匯報會,資料審查,認定該項目完成情況良好、調查結果明確,予以通過驗收。
-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精耕大洋,挖掘深海生物資源寶藏
在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有一個獨特的微生物「銀行」—— 中國大洋微生物菌種庫,堪稱世界藏量最大,種類最多。庫中2570份大洋生物樣品、2.3萬株海洋微生物菌種,面向全國開放共享,為深海微生物研究與開發提供重要的深海微生物樣品。昔日,深海生物開發是我國藍色科研領域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海洋三所人潛心研究開發海底「沃土」,破解深海生物密碼,成果令人刮目。
-
中科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驗收
中科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驗收 2018-11-30 武漢病毒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會上,驗收委員會聽取了實驗室建設項目總經理、實驗室主任袁志明關於項目建設的總結報告,以及工藝、設備、建安、財務、檔案等專業組驗收意見,並進行了現場考察。經認真審議和充分討論,驗收委員會認為,項目高質量完成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的建設任務,建成了國內首個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新發、突發傳染病病原研究單元和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平臺,具備了從事高致病性病原研究能力。
-
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核心基因庫將安家青島
科技日報青島10月26日電(記者華凌)今天,記者在「2015青島國際基因科技高峰會議」上獲悉,世界最大的海洋基因庫將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2015青島國際基因科技高峰會議」由青島中德生態園與華大基因聯合主辦,主題為「基因科技造福人類」,旨在匯集中外基因領域英才的智慧,圍繞「海洋」與「健康」兩大方向,探討藉助基因科技優勢,推動海洋科技、海洋產業發展,促進健康及醫療服務模式改革創新,使基因科技更好地保障、服務和改善民生,造福人類。
-
逾千萬生物資源樣本在這裡「安居」
深圳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徐訊表示,合成生物學是國家基因庫構建的「三庫兩平臺」中的合成與編輯平臺,目前已初具規模。 頗具神秘感的國家基因庫究竟長什麼樣?又將在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為此,記者走進這個位於深圳大鵬新區中國首個、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
-
西海岸引入國家級團隊建世界最大海洋基因庫
應用 為海鮮魚類測基因 科學界曾預測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是基因科技的時代。青島是中國著名的海洋科技城,聚集了全國30%的海洋科研機構,50%以上的海洋高層次科技人才,70%的涉海兩院院士,承擔了50%以上的國家級海洋科研項目。 據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術中心主任張國範介紹,中國的水產養殖業佔據領先地位,年產量居世界首位。
-
海洋漁業生物資源收集與保藏專項在青啟動 首期完成十萬份級別資源...
日前,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承擔的農業農村部「海洋漁業生物資源收集與保藏」專項啟動暨實施推進會採取線上線下聯動的形式召開。依託黃海所「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該項目首期將完成十萬份級別的海洋漁業生物資源保藏。
-
極源生物科技創始人王娜:開發南極磷蝦資源的先行者
極源生物南極海寶磷蝦油的問世,無疑是生物科技成果對傳統產業的一次成功挑戰,而主導這場挑戰的極源生物科技創始人王娜,是一名地地道道的「80後」山東姑娘,也是國內第一個對南極磷蝦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利用的先行者,第一個南極磷蝦產業鏈的規劃和執行者。
-
中國建世界級基因庫 基因測序惹關注
日前我國唯一一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綜合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也正式啟動運行。國家基因庫的建立可以高效地構建大樣本量的基因組資料庫,結合個體臨床數據進行解讀可以實現基因與疾病和用藥的關聯,幫助臨床為不同個體提供精確醫療。
-
石瓊:立足基因組學科技,助力海洋藍色經濟
2018年5月,由深圳市華大海洋研究院(下稱「海洋研究院」)和國家基因庫聯合發起的「千種魚類轉錄組」項目正式宣布構建了迄今為止最可靠的魚類系統演化樹,解答了許多一直以來魚類起源和進化研究中存在的爭論和難題,成為魚類演化研究史上的裡程碑式事件。長期以來,有別於陸地生物基因組學研究,海洋的生物基因組學研究不僅起步晚,且發展滯後。
-
南海海洋所承擔的兩項國家科技專項項目啟動
」和「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項目啟動會在廣州召開,南海海洋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致辭。其中,南海海洋所憑藉建所近60年來,專注南海海洋科學考察和研究所積累的海量的第一手原始數據資料、豐厚的研究基礎和雄厚的研究力量,通過聯合國內其他南海研究相關優勢單位,同時申報「南海及其附屬島礁海洋科學考察歷史資料系統整編」和「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兩個項目,並通過專家評審獲得科技部批准立項。
-
從1到8,「數說」國家基因庫
大平臺聚合大資源、大數據,廣泛、高效地支持各類項目開展,推動新成果持續產出,助力精準醫療、未來農業、海洋開發、微生物應用等造福民生。 迄今為止,國庫支撐的項目達600餘個,其中不乏國際級、國家級及省級重大科研項目。
-
雲南憑藉天然藥材庫資源 擦亮「民族藥」品牌
雲南憑藉天然藥材庫資源 擦亮「民族藥」品牌 2015-04-17 00:34:58近年來,雲南省不斷加大資金、科技等方面的投入,憑藉天然藥材庫資源,著力擦亮「民族藥」品牌。 記者16日從雲南省發改委獲悉,目前,雲南省自主研發、全國獨家生產的「雲藥」品種達280多個,其中中藥、民族藥、天然藥就有250多個。民族藥產業已經成為雲南生物醫藥產業中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領域。
-
國家基因庫運營 揭秘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走進建在層層梯田之上、室內綠意盎然的建築,從一層上三層,依次會看到龐大的高通量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三庫兩平臺」,是國家基因庫主任梅永紅描述基因庫內容時使用頻次最高的一個概念。據梅永紅介紹,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
-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時間:2016-09-22 19:02 來源:中金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 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 幹啥用) 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現在的中國也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就是可以去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基因庫為抗疫提供基礎支撐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鮑文娟 梯田式基因庫保存著各種基因資源 深圳國家基因庫坐落於被稱為「深圳最後桃花源」的大鵬半島,佔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6萬平方米。這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的全球第4個國家級基因庫。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一圖讀懂國家基因庫是幹什麼的
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 除了「幹庫」(即基因、蛋白、分子、影像等多組學生物信息資料庫)、「溼庫」(多樣性生物樣本和物種遺傳資源庫)之外,國家基因庫還引入了「活庫」,即生物活體庫,包括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微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