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憑藉天然藥材庫資源 擦亮「民族藥」品牌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雲南憑藉天然藥材庫資源 擦亮「民族藥」品牌

2015-04-17 00:34:5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昆明4月16日電(和曉瑩)豐富的天然藥物資源是雲南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保障。近年來,雲南省不斷加大資金、科技等方面的投入,憑藉天然藥材庫資源,著力擦亮「民族藥」品牌。

  記者16日從雲南省發改委獲悉,目前,雲南省自主研發、全國獨家生產的「雲藥」品種達280多個,其中中藥、民族藥、天然藥就有250多個。民族藥產業已經成為雲南生物醫藥產業中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領域。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民族醫藥文化,同時,雲南省中藥材資源多達6559種,總量佔全國的51.4%。

  「未來,圍繞資源開發的植物提取物、天然健康產品、中藥材種植及飲片加工仍將是拉動雲南生物醫藥產業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雲南省發改委副主任海文達介紹,2014年,雲南生物醫藥產業經濟總量已達1013億元。其中,民族藥工業產值佔全省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的80%左右。

  雲南省科技廳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雲南省中藥材種植面積從2008年不足100萬畝達到650萬畝以上,三七、燈盞花、石斛、天麻等中藥材大品種已獨立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

  雲南省科技廳副廳長候樹謙介紹,雲南正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研發機構獨立或合作建立天然藥物、生物疫苗、基因藥物、幹細胞藥物、醫療器械等研發平臺,推進「雲藥」產業大發展。

  候樹謙認為,民族藥是生物醫藥產業裡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可通過支持歷史悠久的藏藥、彝藥、傣藥等特色民族藥基礎理論研究開發新藥、院內製劑、保健品、功能食品及相關的健康產品,把雲南建設成中國最重要的、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天然藥物原料基地和重要的天然藥物、生物疫苗研發生產基地。

  近年來,雲南不斷加強與中藥全球化聯盟、臺灣、澳門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與國內知名科研機構、高校合作,重視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交流。

  據云南省中藥材種植行業協會會長蘇豹介紹,「雲藥」正從「原料出口」向「產品出口」轉變,重點提升藥品質量,嚴控藥物重金屬、農殘含量,擴大出口,提升歐美等西方國家對中藥文化的認同感,拓展海外市場。

  截至目前,雲南省在生物醫藥領域已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3個,部省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7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5個。雲南白藥、沃森生物、昆明製藥、積大製藥等一批重點龍頭企業不斷加大醫藥科研創新投入。「十二五」期間預計雲南生物醫藥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將超過100億元。(完)

相關焦點

  • 雲南天然藥物資源信息庫建成
    近日,由雲南省藥物研究所承擔的省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項目「雲南天然藥物資源調研與信息庫的建設」通過驗收。項目組通過兩年多的調查、研究及建設,完成了2000種天然藥物資源的調研,拍攝了約50000張原植物生態照片,採集了20000餘份植物標本,並進行了科學鑑定,全面系統地匯集了藥名、別名(包括民族藥名)、來源(包括科名、植物名稱、拉丁學名)、植物形態、分布生境、功能主治、性味歸經、現代研究等方面的內容;編著出版4卷《雲南天然藥物圖鑑》專著;建成雲南天然藥物信息庫,共收錄4012種天然藥物信息及500種藥材的顯微鑑定信息
  • 發掘天然藥物資源的價值(創新故事)
    「民族藥就像長在山間含苞待放的小花,『養在深閨人未識』,不走出深山就難以保持生命力,也沒法為更多人的健康服務。」雲南省藥物研究所原所長朱兆雲是這樣想的,也是按這一想法行動的。在朱兆雲的辦公室,滿滿當當的書櫃裡,厚厚的九卷《雲南天然藥物圖鑑》系列專著格外引人注目。
  • 雲南篇:雲南天然藥物開發回報豐厚
    雲南省把以天然藥品等為主的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提出要把雲藥建成繼菸草產業之後的一個大產業。近年來,雲南醫藥工業利潤年均增長都在40%以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喜人局面。  記者在昆明聖火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生產車間看到,這家企業以三七深度綜合開發為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
  • 風味雲南,「藥」你好看
    還是藥材資源的富集區機智的雲南人依託當地自然物產探索出了「藥食合一」講求原汁原味和滋補功效的民間藥膳其中「南三七」指的便是雲南的三七。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國三七的主要產區,那裡海拔約1800米,夏長冬暖,熱量充足,年溫差小,擁有最適宜三七生長的天然環境。那裡的三七產量大、質量好,是全國最大的三七種植和加工基地,被命名為「中國三七之鄉」。
  • 我國中藥資源的種類
    許多省區對本地民間藥作了調查統計:河北的中藥資源中,商品藥材佔13%,民間藥佔87%;江蘇的中藥資源中65%的種類屬民間藥;浙江民間藥有1171種,佔62%;廣西民間藥則佔80%多。據本次中藥資源普查,中藥資源種類所增加的種類基本上為民間藥。我國民間藥在長期的應用實踐中,從藥用價值到應用方式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 生物藥材拔「窮根」 ——臨滄市發展林下藥材產業促脫貧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共有藥用植物3000多種,已查明448種,其中167種曾被列為全國重點普查品種,藥用礦物資源5種。有23種珍稀名貴藥材,9種藥材屬道地藥材。市委、市政府經過深入調研後,認為發展林下中藥材產業,建設道地藥材生產示範基地和GAP基地,一方面能夠進一步豐富全市中藥材資源,為民族醫藥的保護、研究、開發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通過森林內人工撫育藥材、仿野生種植藥材,可使藥用植物野生資源得到恢復,對發展保護藥用植物資源,特別是珍貴瀕危的野生藥用植物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於推動民族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展,打響「臨藥」特色知名品牌。
  •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記貴州省--中科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
    記者來到了位於貴陽市藥用植物園內的貴州省--中科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採訪。    在辦公室記者見到了擔任實驗室主任的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郝小江博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本來用於表述發掘民族文化遺產的語言竟出自他這位科技人員的口中,而他要表述的卻是如何發展貴州民族醫藥,服務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 雲南精耕道地中藥材擬用3-5年時間培育推出「十大雲藥」
    種植面積和產值穩居全國第一2019年,雲南省中藥材種植面積872.68萬畝(含藥食兩用藥材),產量94.95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農業產值已連續三年穩居全國第一。作為早於李時珍《本草綱目》140多年的中醫藥精華彙編《滇南本草》的誕生地,雲南有得天獨厚的中藥材資源。
  • 雲南醫藥健康職業學院:傳承神農文化,續寫中藥神話——中藥學專業
    讓中國藥與中國夢一起騰飛,雲南醫藥健康職業學院中藥學專業等你來!  人才需求  「中國藥,中國要!」我國中藥藥用資源極為豐富,全國藥用資源共12800餘種,用量較大的藥材均能人工栽培,是世界上最大的藥材生產國。
  • 醫學英語:天然藥化詞彙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行業英語>醫療英語>正文醫學英語:天然藥化詞彙 2012-12-24 21:58 來源:外語教育網 作者:   中藥 traditional
  • 楊定升:藥材好 藥才好
    傳統與現代加工的融合     近日,走進楊定升的中藥材加工基地,滿滿一大片晾曬的元胡映入眼帘,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藥香,兩臺烘乾機和蒸汽潤藥機同時輪番工作著。楊定升說,元胡加工旺季多處於梅雨季節,而晾曬又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從水煮改成蒸汽的工藝更新,不僅減少了元胡中有效成分的損耗,還能降低元胡變質的概率。
  • 「海洋藥源生物資源及基因庫構建」項目通過驗收
    人民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陶世安報導:由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徐洵院士和中國海洋大學管華詩院士共同主持的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海洋藥源生物資源及基因庫的構建」,經過3年的努力,日前通過驗收。
  • 《藥材問答》第11期:春季種藥注意什麼?
    對初次種植藥材的朋友,需要注意選對品種和種苗質量以及適時種植。像板藍根種植,如果在清明節前種植,容易抽薹,根部木質化;天南星、玄參種植,如果在北方冬季下種,由於氣候寒冷凍傷芽頭,降低出苗。@房先生:看了你網羌活報導,現在大規模種植有風險嗎?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打開「天然藥物寶庫」!貴州中藥材產業...
    全國中藥材四大主產區之一,貴州素有「天然藥物寶庫」之稱。>  貴州薏仁米為小粒薏仁米,均勻飽滿、色白潤亮,指標成分甘油三油酸酯高過藥典規定1倍以上,藥食兩用佳品;  赫章半夏和威寧半夏品質優良,每年免檢出口日本、韓國等;  ……  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僅我省33個縣的藥用植物資源種類就達5304種
  • 雲南陸良:摸清中藥資源「家底」 助力中醫藥產業發展
    陸良還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藥食同源」的綠色食品俯首即是,但境內到底分布著多少種藥用植物,長什麼樣子,有哪些功效?卻是信息不對稱,缺乏準確數據支撐。隊員們採集中草藥標本陸良縣是自2019年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雲南省第五批12個項目縣之一,曲靖市3個縣份之一。
  • 產業|關於加快我國菌物藥資源開發利用的初步思考
    首選既有道地性、又有產業基礎的食藥用菌大品種,建立並制定其生產栽培的規範化種植標準(基地),按照布局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加工集群化、營銷品牌化發展方向,建設一流的生態種植基地,打造中國食藥用菌食材、藥材品牌。要創新藥用菌栽培技術和栽培基質研究,優化篩選獲得最適於菌物藥生產的栽培基質和技術,提高藥用價值。三是要強機制。
  • 我國動物藥資源供給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藥用動物資源門類繁多,是中藥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1]。但隨著野生動物類資源枯竭加速和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動物藥材的野生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面臨嚴峻挑戰。為避免因野生資源急劇減少甚至耗竭而出現動物藥材無藥可用局面,人工養殖和繁育成為解決動物藥材原料危機的主要途徑,對中醫藥事業與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 代表建議將雲南植物藥納入醫保藥品目錄,國家醫保局答覆
    對於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拉瑪·興高提出的「關於將雲南地道藥材生產的植物藥納入醫保藥品目錄的建議」,國家醫保局近日答覆。11月13日,國家醫保局網站公開了《國家醫療保障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2355號建議的答覆》。
  • 重樓如何不「重路」 ,雲南重樓種植背後的那些事
    (一)加強野生資源保護與管理       要實現滇重樓藥材資源可持續利用及其產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對野生滇重樓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正確處理好保護、利用和發展的關係。一是改變採收方法。滇重樓藥材收購企業、中成藥生產企業停止收購較小的藥材;同時鼓勵農民把帶頂芽部分的鮮根莖切下效擴大滇重樓的種苗來源,從而保護滇重樓藥材資源。二是加強滇重樓產地環境保護。目前雲南的大多數農戶均在在林下種植滇重樓,應加強其生長期的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控,為滇重樓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
  • 雲南18地擬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11月6日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發布2020年度「中國天然氧吧」評審結果公示名單顯示雲南共18個地區上榜數量居全國首位>綠春縣不僅擁有以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載體的自然生態環境,還有源於梯田農耕文明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資源,更有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譽為「世界上最長宴席」的哈尼十月年長街古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