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天然藥物資源的價值(創新故事)

2021-01-17 人民網

「民族藥就像長在山間含苞待放的小花,『養在深閨人未識』,不走出深山就難以保持生命力,也沒法為更多人的健康服務。」雲南省藥物研究所原所長朱兆雲是這樣想的,也是按這一想法行動的。在朱兆雲的辦公室,滿滿當當的書櫃裡,厚厚的九卷《雲南天然藥物圖鑑》系列專著格外引人注目。這是過去近20年,朱兆雲帶領團隊對民族藥調研的成果,也是她心血的結晶。

民族藥通常源於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藥理論和實踐。可是,由於長久以來主要在偏遠地區應用,又有經驗性強、成分和作用機理不易闡明等特點,如何傳承與創新成為民族藥發展面臨的難題。30多年來,朱兆雲悉心研究,助推它走向現代醫藥舞臺。

要發掘、保護進而傳承,首先要摸清民族藥的家底。然而民族藥一般散落偏遠地區,有的甚至連文字記載都沒有,更談不上現代藥理分析了。做好調查、正本清源,並非易事。

朱兆雲和團隊實施了「低緯高原地區天然藥物資源野外調查與研究開發」項目,10多年來,團隊成員頂著嚴寒酷暑,輾轉在幾萬平方公裡的崇山峻岭、高原草甸之中。

「有一次在怒江調查,連日降雨,滾落的山石差一點就砸中了我們的車子。」朱兆雲說。野外調查中,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

基於野外調查編研的《雲南天然藥物圖鑑》收錄了4392種天然藥物,野外調查與研究開發項目獲得了2012年的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而這只是成果的一部分。採集標本10萬餘份,拍攝原生態彩色照片近16萬張;發現新分布藥用植物93種,翻譯民族藥名5567個,收集附方5816個,確證藥物基原1679種……

「我們做資源調查,是基礎性、公益性的工作,短期難有經濟效益,卻能讓全社會受益,為天然藥物資源的保護和持續開發利用提供支撐。」朱兆雲說,「民族藥是有大作用的,不挖掘它們的價值就十分可惜。」

在民族藥資源調研的基礎上,雲南省藥物研究所逐漸建立了一套藥物篩選方法和評價體系,一系列產業化探索讓一些古老的民族藥煥發了活力。「雲南生物多樣性豐富,天然藥物資源佔全國總數的51%,省內各少數民族都有獨特的用藥經驗,發展民族藥我們責無旁貸。」朱兆雲表示。

朱兆雲說,團隊的研究和實踐證明民族藥創新發展路徑是切實可行的,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人投身民族藥的創新開發。「我相信,經過一代代科研人員的努力,我國的民族藥一定能走向世界。」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23日 19 版)

相關焦點

  • 郝小江院士:植物小分子與創新藥物
    10月17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科技國際論壇在深圳舉辦,中國科學院郝小江院士應邀做學術報告:《植物小分子與創新藥物》。系統研究了雲藥基源植物1000餘種藥用植物的活性成分,天然產物領域,10000種化合物庫,發表了8000個新化合物,報導超過3000個活性分子,藥物先導方面,發掘超過200個先導分子,20%開展了成藥性研究,成功研製上市藥物10個,臨床前候選藥物10餘個,成果轉讓候選新藥3個,價值2億。郝院士從原創性發現,如何賦予科學內涵,到創新性成果,報告了國家植物化學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積累。
  • 雲南天然藥物資源信息庫建成
    近日,由雲南省藥物研究所承擔的省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項目「雲南天然藥物資源調研與信息庫的建設」通過驗收。項目組通過兩年多的調查、研究及建設,完成了2000種天然藥物資源的調研,拍攝了約50000張原植物生態照片,採集了20000餘份植物標本,並進行了科學鑑定,全面系統地匯集了藥名、別名(包括民族藥名)、來源(包括科名、植物名稱、拉丁學名)、植物形態、分布生境、功能主治、性味歸經、現代研究等方面的內容;編著出版4卷《雲南天然藥物圖鑑》專著;建成雲南天然藥物信息庫,共收錄4012種天然藥物信息及500種藥材的顯微鑑定信息
  • 2016天然藥物研討會隆重開幕
    8月19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天然藥物研討會——探索與發現」在同濟大學隆重開幕。此次會議邀請到天然藥物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大家分享天然藥物領域的新發現與新進展。目前有50%的臨床應用藥物來自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結構多樣,藥理作用獨特,大多數都經過長期的臨床應用,其療效確切,使用安全性高。並且許多結構新穎 的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正處於臨床和臨床前研究階段。因此,從天然產物中尋找高效低毒易得的先導化合物成為藥物研究的熱點,天然產物在今後仍將是新藥的重要 來源。
  • 權威人士透露:中國海洋藥物創新拉開了大幕!
    蓬勃發展的海洋藥物作為藍色經濟戰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受限於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加之很多活性海洋天然產物含量極低,造成海洋藥物開發速度緩慢。此次難得的歷史機遇,得益於政策推動與技術創新,我國在海洋資源挖掘力度和技術開發將會迎來新的,原先謹肘海洋藥物開發的瓶頸正在逐漸被突破,海洋藥物的開發進程在不斷加速,可謂一步一個新臺階,給海洋藥物開發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 微生物與細胞資源的保存與發掘利用
    微生物與細胞資源是生物技術創新的突破口,也是形成顛覆性技術的源泉。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生物類群;微生物資源在物種、代謝產物和功能上的多樣性遠遠超過動、植物資源,而且具有開發鏈短的優勢,微生物學研究為生命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成為生物技術創新的主力源頭。
  • 中藥材天地網參加第九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圖)
    【天地網訊】(本網訊)主題為產學研合作,推進我國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健康發展的2010海峽兩岸暨CSNR全國第九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於本月17-20日在廣州召開。    本次大會以「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的科學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重點研討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調查與研究、中藥材規範化生產(GAP)與產業化發展、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化學研究與綜合利用、生物多樣性與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資源的積極保護及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等項議題。
  • 天然藥物研發成國際新寵
    世界銀行的報告則認為2000年世界天然藥物產業約800億美元,2010年達2000億美元,國際天然藥物市場正迅速擴大。 可以說,在人類回歸大自然的國際潮流中,世界各國均已意識到天然藥物巨大的醫療價值和市場潛力,對包括中藥在內的天然藥物日益重視。林瑞超表示,我國作為使用草藥歷史最久、原料最豐富的國家,發展中草藥的優勢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加快我國新藥研發步伐已是當務之急。
  • 中藥資源居世界之首 中國開發天然藥物前景廣闊
    中藥資源居世界之首 中國開發天然藥物前景廣闊 2002年8月5日06:3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八月四日電(記者曾利明)記者今天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獲悉
  • 昆明植物所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昆明植物所由陳紀軍研究員主持的天然抗糖尿病藥物TRL、抗愛滋病藥物QSL和抗SARS藥物X-61等項目在周俊院士的直接關心和指導下所取得了新的進展。路甬祥院長對昆明植物所在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工作方面所取得的進展表示讚許,並指示要給予支持,加快新藥研究步伐,為知識創新工程做出積極貢獻。
  • 「創新天然藥物與中藥注射劑國家重點實驗室」即將投入使用
    10月25日,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利用部分已經調試好的設備分析檢測藥物有效成分「創新天然藥物與中藥注射劑國家重點實驗室」即將在江西贛州投入使用,實驗室依託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是科技部批准建設的第三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 科學網—天然藥物研發成國際新寵
    世界銀行的報告則認為2000年世界天然藥物產業約800億美元,2010年達2000億美元,國際天然藥物市場正迅速擴大。 可以說,在人類回歸大自然的國際潮流中,世界各國均已意識到天然藥物巨大的醫療價值和市場潛力,對包括中藥在內的天然藥物日益重視。林瑞超表示,我國作為使用草藥歷史最久、原料最豐富的國家,發展中草藥的優勢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加快我國新藥研發步伐已是當務之急。
  • 2017(第二屆)天然藥物研討會免費參會名額,等你來拿!
    2017(第二屆)天然藥物研討會將於8月10-11日在杭州召開!你造這個會上可以看到多少大牛嗎?首先,本次會議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陳凱先院士擔任大會主席。陳凱先院士196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
  • 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中藥與天然藥物是我國中醫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化學成分非常複雜,從中發現並製備具有強生物活性的苗頭分子一直都是藥物化學與其它學科交叉創新的重點內容。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西北特色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楊軍麗團隊,針對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的重複分離嚴重、靶向製備技術缺乏、活性篩選周期長等問題,採用毛細管電泳、比色/螢光分析等技術和方法構建了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快速發現新策略。研究人員利用多巴胺(DA)對Si NPs溶液顏色和螢光發射光譜比率變化的影響,發展了酪氨酸酶活性靈敏分析及其抑制劑/激活劑篩選新方法。
  • Stellaris:遠古遺物,發掘不為人知的故事
    Unearth Untold Stories with Stellaris: Ancient RelicsStellaris:遠古遺物,發掘不為人知的故事Paradox Interactive,一家垂名史冊的遊戲發行商與開發商,今天宣布了Stellaris的新故事包,遠古遺物Ancient Relics,將很快在Windows、Mac和LinuxPCs平臺上線。遠古遺物故事包將新增兩個先驅者文明供你調查,失落的遺蹟世界讓你探索,以及更多考古珍寶待你發掘。
  • 雲南憑藉天然藥材庫資源 擦亮「民族藥」品牌
    >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昆明4月16日電(和曉瑩)豐富的天然藥物資源是雲南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保障
  • 科學網—中國植物化學與天然藥物研發
    當今,一種天然藥物在臨床上有效,人們總希望知道它為什麼有效?有效成分是什麼?通過深入的植物化學研究,我們可以逐步認識該天然藥物中含有些什麼化合物(包括其含量的多少和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等),但要回答是不是其藥效成分以及其為什麼有效?這就必須與藥理學緊密結合,才能闡明上述問題。
  • 發掘「十七年」文學理論的價值
    發掘「十七年」文學理論的價值 2017年01月19日 17: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馮憲光 字號 內容摘要:「十七年」文論是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理論建設的開端,在探索過程中也有曲折和失誤。
  • ...天然藥物註冊管理補充規定(徵求意見稿)》及《天然藥物研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局)、總後勤部衛生部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鼓勵創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有關專家研究起草了《天然藥物註冊管理補充規定(徵求意見稿)》及《天然藥物研究技術要求
  • 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在泰揭牌
    新華社曼谷8月9日電(記者楊舟 謝淑玲)由中泰雙方研究機構共同發起建立的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8日晚在曼谷舉行揭牌儀式。聯合研究院將助力兩國衛生領域的合作發展及天然藥物的研發與產業化。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名譽院長、泰國國王的妹妹朱拉蓬公主為聯合研究院揭牌。聯合研究院由泰國朱拉蓬王家學院、中國上海中醫藥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共同發起建立,秘書處設立在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
  •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以天然活性物質(內源性生物活性物質和陸生生物、海洋生物、兩棲生物、礦物等活性物質)、生命中的化學問題和藥物作用靶點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生物、醫學和藥物化學研究的進展和成果為基礎,研究生物靶分子與人工或天然存在的大分子或小分子的相互識別、相互作用,進行新藥和仿生藥物分子設計。通過多學科融合和綜合研究,達到發現和研製具有新結構、新藥理作用的創新治療藥物和預防藥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