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
□李惠鈺
印度Exim銀行最近發表的報告稱,全球天然藥物每年的貿易額高達600億美元,並指出天然藥物的原料供應商主要為中國、印度和巴西。世界銀行的報告則認為2000年世界天然藥物產業約800億美元,2010年達2000億美元,國際天然藥物市場正迅速擴大。
在9月26日結束的第9屆中國國際新藥創製前沿技術與產業化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民族藥標準研究與檢測中心主任林瑞超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國際醫藥市場上,天然藥物已突破30%的市場份額,年銷售額高達近500億美元,全球中草藥銷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
可以說,在人類回歸大自然的國際潮流中,世界各國均已意識到天然藥物巨大的醫療價值和市場潛力,對包括中藥在內的天然藥物日益重視。林瑞超表示,我國作為使用草藥歷史最久、原料最豐富的國家,發展中草藥的優勢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加快我國新藥研發步伐已是當務之急。
歐盟市場世界最大
所謂天然藥物,是指從植物、動物或天然礦物提取的活性成分製成的藥物,統計數據表明,全球約有80%的人以天然藥物作為基本醫療保健手段。
林瑞超表示,歐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藥物市場,天然藥物銷售市場年均增長速度高達10%。其中,德國天然藥物市場規模居歐洲首位,也是世界天然藥物品種最多的國家,藥用植物達900餘種,生產天然藥物在2萬種以上,佔市售藥品14萬種的1/7。
法國是歐盟的第二大天然藥物市場,天然藥物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與輿論支持,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是用於減肥、改善睡眠、治療緊張、循環及消化系統疾病、疼痛、便秘和風溼病的草藥,另外,植物來源的營養品和化妝品也佔有很大的比例。
英國是歐盟第三大天然藥物市場,整個市場值可達2.25億英鎊。草藥與天然藥物在英國屬於非處方藥產品。市場最受歡迎的產品有大蒜製劑、月見草油、銀杏製劑、止痛藥、止咳製劑、治療風溼痛及皮膚病的藥物。
「近年來英國一些大的製藥公司開始注意天然藥物產品的研發,並設立天然藥物部門,有的已開始天然藥物複方製劑的研發。」林瑞超說。
美國銷售額不斷攀升
由於美國民眾對天然藥物的需求不斷增加,近幾年美國的草藥和天然藥物銷售額大幅攀升。據統計,美國天然與傳統健康業相關產品銷售額達260億美元,僅植物提取物及其製劑銷售額就達51億美元。
據林瑞超介紹,美國最常用的天然藥物有26種,最暢銷的有銀杏、貫葉連翹、狹葉紫錐花、人參、大蒜、鋸葉棕、卡瓦等。主要應用於增強免疫系統、改善人體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提高機體耐力、促進婦女生理平衡、延緩衰老、減輕情緒緊張與精神抑鬱等。
現在,美國一些傳統大型化學製藥公司如拜耳、華納蘭伯特也相繼進入天然藥物這個高速發展的高利潤領域。
「這些新進入的西藥巨子資本雄厚,設備先進,研究開發力量強大,有可能很快改變美國天然藥物生產的整個面貌。」林瑞超說。
中藥市場極具潛力
相對於歐美國家天然藥物產業的迅猛發展,藥用植物資源豐富的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在天然藥物的研究、開發和生產中更加佔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經查閱資料發現,我國現有的小藥資源種類已達12807種,其中藥用植物11146種,藥用動物1581種,藥用礦物80種。僅對320種常用植物類藥材的統計,總蘊藏量就達850萬噸。全國藥材種植面積超過580萬畝,藥材生產基地600多個,常年栽培的藥材達200餘種。
越南藥物市場中98%的中成藥均來自中國,林瑞超表示,在越南,一些專門治療肝炎、心臟病、腎炎、腎結石、肺病、癌症等藥品及補藥比較受歡迎。從中國進口的中藥材主要有當歸、生地、黃連、白芍、黨參、三七、茯苓、黃芩、板藍根、黃芪、甘草、白芷等。
中國也是新加坡中藥市場的主要供應國之一。在新加坡市面上的中成藥約有9800種,從中國大陸進口的中成藥約佔60%,本地企業所佔的份額在15%~ 20%,其餘的來自中國臺灣、香港和馬來西亞等地區。
目前,中藥天然藥物化學研究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我國在提取分離、結構鑑定、結構改造、活性測試、體內藥物代謝、天然藥物生物技術等研究方法、技術手段方面取得了全面的提升,已經站在國際天然藥物研究領域的前列。
「複方丹參滴丸、康萊特注射液、地奧心血康、血脂康、桂枝茯苓膠囊等10種中藥已經獲得美國FDA批准臨床試驗。」林瑞超說。
雖然我國在中藥研發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還存在很多問題。林瑞超表示,中藥在臨床應用的定位尚不明確,對中藥的安全性、有效性、質量可控性的整體掌握不夠,適應症也過於寬泛。他認為,中藥的療效是最為關鍵的,應切忌華而不實,要將理化方法評價與生物學方法相結合,面對醫藥市場日趨激烈的國際性競爭,加快我國新藥研發步伐是當務之急。
「現在,我國一些大型製藥企業已經開始重視並加大對天然藥物的科研投入,目標就是進入國際市場。」林瑞超說。
《科學時報》 (2011-10-17 B2 技術·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