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天然藥物研發成國際新寵

2021-01-17 科學網

 

紫杉

 

□李惠鈺

 

印度Exim銀行最近發表的報告稱,全球天然藥物每年的貿易額高達600億美元,並指出天然藥物的原料供應商主要為中國、印度和巴西。世界銀行的報告則認為2000年世界天然藥物產業約800億美元,2010年達2000億美元,國際天然藥物市場正迅速擴大。

 

在9月26日結束的第9屆中國國際新藥創製前沿技術與產業化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民族藥標準研究與檢測中心主任林瑞超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國際醫藥市場上,天然藥物已突破30%的市場份額,年銷售額高達近500億美元,全球中草藥銷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

 

可以說,在人類回歸大自然的國際潮流中,世界各國均已意識到天然藥物巨大的醫療價值和市場潛力,對包括中藥在內的天然藥物日益重視。林瑞超表示,我國作為使用草藥歷史最久、原料最豐富的國家,發展中草藥的優勢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加快我國新藥研發步伐已是當務之急。

 

歐盟市場世界最大

 

所謂天然藥物,是指從植物、動物或天然礦物提取的活性成分製成的藥物,統計數據表明,全球約有80%的人以天然藥物作為基本醫療保健手段。

 

林瑞超表示,歐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藥物市場,天然藥物銷售市場年均增長速度高達10%。其中,德國天然藥物市場規模居歐洲首位,也是世界天然藥物品種最多的國家,藥用植物達900餘種,生產天然藥物在2萬種以上,佔市售藥品14萬種的1/7。

 

法國是歐盟的第二大天然藥物市場,天然藥物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與輿論支持,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是用於減肥、改善睡眠、治療緊張、循環及消化系統疾病、疼痛、便秘和風溼病的草藥,另外,植物來源的營養品和化妝品也佔有很大的比例。

 

英國是歐盟第三大天然藥物市場,整個市場值可達2.25億英鎊。草藥與天然藥物在英國屬於非處方藥產品。市場最受歡迎的產品有大蒜製劑、月見草油、銀杏製劑、止痛藥、止咳製劑、治療風溼痛及皮膚病的藥物。

 

「近年來英國一些大的製藥公司開始注意天然藥物產品的研發,並設立天然藥物部門,有的已開始天然藥物複方製劑的研發。」林瑞超說。

 

美國銷售額不斷攀升

 

由於美國民眾對天然藥物的需求不斷增加,近幾年美國的草藥和天然藥物銷售額大幅攀升。據統計,美國天然與傳統健康業相關產品銷售額達260億美元,僅植物提取物及其製劑銷售額就達51億美元。

 

據林瑞超介紹,美國最常用的天然藥物有26種,最暢銷的有銀杏、貫葉連翹、狹葉紫錐花、人參、大蒜、鋸葉棕、卡瓦等。主要應用於增強免疫系統、改善人體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提高機體耐力、促進婦女生理平衡、延緩衰老、減輕情緒緊張與精神抑鬱等。

 

現在,美國一些傳統大型化學製藥公司如拜耳、華納蘭伯特也相繼進入天然藥物這個高速發展的高利潤領域。

 

「這些新進入的西藥巨子資本雄厚,設備先進,研究開發力量強大,有可能很快改變美國天然藥物生產的整個面貌。」林瑞超說。

 

中藥市場極具潛力

 

相對於歐美國家天然藥物產業的迅猛發展,藥用植物資源豐富的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在天然藥物的研究、開發和生產中更加佔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經查閱資料發現,我國現有的小藥資源種類已達12807種,其中藥用植物11146種,藥用動物1581種,藥用礦物80種。僅對320種常用植物類藥材的統計,總蘊藏量就達850萬噸。全國藥材種植面積超過580萬畝,藥材生產基地600多個,常年栽培的藥材達200餘種。

 

越南藥物市場中98%的中成藥均來自中國,林瑞超表示,在越南,一些專門治療肝炎、心臟病、腎炎、腎結石、肺病、癌症等藥品及補藥比較受歡迎。從中國進口的中藥材主要有當歸、生地、黃連、白芍、黨參、三七、茯苓、黃芩、板藍根、黃芪、甘草、白芷等。

 

中國也是新加坡中藥市場的主要供應國之一。在新加坡市面上的中成藥約有9800種,從中國大陸進口的中成藥約佔60%,本地企業所佔的份額在15%~ 20%,其餘的來自中國臺灣、香港和馬來西亞等地區。

 

目前,中藥天然藥物化學研究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我國在提取分離、結構鑑定、結構改造、活性測試、體內藥物代謝、天然藥物生物技術等研究方法、技術手段方面取得了全面的提升,已經站在國際天然藥物研究領域的前列。

 

「複方丹參滴丸、康萊特注射液、地奧心血康、血脂康、桂枝茯苓膠囊等10種中藥已經獲得美國FDA批准臨床試驗。」林瑞超說。

 

雖然我國在中藥研發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還存在很多問題。林瑞超表示,中藥在臨床應用的定位尚不明確,對中藥的安全性、有效性、質量可控性的整體掌握不夠,適應症也過於寬泛。他認為,中藥的療效是最為關鍵的,應切忌華而不實,要將理化方法評價與生物學方法相結合,面對醫藥市場日趨激烈的國際性競爭,加快我國新藥研發步伐是當務之急。

 

「現在,我國一些大型製藥企業已經開始重視並加大對天然藥物的科研投入,目標就是進入國際市場。」林瑞超說。

 

《科學時報》 (2011-10-17 B2 技術·經濟)

相關焦點

  • 天然藥物研發成國際新寵
    世界銀行的報告則認為2000年世界天然藥物產業約800億美元,2010年達2000億美元,國際天然藥物市場正迅速擴大。 在9月26日結束的第9屆中國國際新藥創製前沿技術與產業化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民族藥標準研究與檢測中心主任林瑞超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國際醫藥市場上,天然藥物已突破30%的市場份額,年銷售額高達近500億美元,全球中草藥銷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
  • 科學網—中國植物化學與天然藥物研發
    當今,一種天然藥物在臨床上有效,人們總希望知道它為什麼有效?有效成分是什麼?通過深入的植物化學研究,我們可以逐步認識該天然藥物中含有些什麼化合物(包括其含量的多少和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等),但要回答是不是其藥效成分以及其為什麼有效?這就必須與藥理學緊密結合,才能闡明上述問題。
  • 昆明植物所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昆明植物所由陳紀軍研究員主持的天然抗糖尿病藥物TRL、抗愛滋病藥物QSL和抗SARS藥物X-61等項目在周俊院士的直接關心和指導下所取得了新的進展。路甬祥院長對昆明植物所在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工作方面所取得的進展表示讚許,並指示要給予支持,加快新藥研究步伐,為知識創新工程做出積極貢獻。
  • 首家天然藥物研究所落戶泰州
    本報訊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24日在美國紐約與美國LY天然藥物研究公司正式籤訂共建「中國醫藥城天然藥物研究所」合作協議,標誌著第一個按照美國FDA標準從事天然藥物開發的研發機構落戶中國醫藥城。
  • 創新藥物研發新趨勢——首屆「化學蛋白質組學與藥物發現」國際...
    2019年12月9日,由中國藥科大學和東南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化學蛋白質組學與藥物發現」國際研討會在南京隆重召開,由中國藥理學會分析藥理專業委員會、江蘇省藥理學會、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質譜專業委員會、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藥科大學)、東南大學生物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藥物代謝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 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結構與功能國際研討會舉辦
    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結構與功能國際研討會舉辦 2019-06-11 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6月5日至7日,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結構與功能國際研討會在蘭州召開。
  • 銅合金網衣將成網箱養殖行業新寵?
    銅合金網衣將成網箱養殖行業新寵?2015-08-17 10:3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11015 次 我要評論 「抗大風浪,天然抑菌」與傳統網衣相比,銅合金網衣有什麼獨特之處呢?帶著疑問,記者採訪了維蘭德助理產品經理楊光。她認為,銅合金網衣天然的抑菌性、抗腐蝕性恰好彌補了傳統網衣的不足。
  • 新吳專訪 | 傑西醫藥:20年專注原創,潛心天然藥物研發
    兩年前,一部《我不是藥神》引發了社會對藥品仿製和新藥研發的全面探討。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醫藥創新,創新藥物的政策環境亦不斷得到優化。在此背景下,藥企創新活力不斷釋放,越來越多中國本土研發的創新藥品得以上市。
  • 「老藥新用」為企業藥物研發提供新思路—新聞—科學網
    ,以加速有效藥物篩選進程。 事實上,已有眾多企業以「老藥新用」的思路,開展了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研發。此前,吉利德(Gilead)對於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建議,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值得注意和最具影響力的藥物再利用方面的貢獻。
  • 甲醯肽受體FPR2結構為抗炎藥物研發奠定基礎—新聞—科學網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鐵蛋白藥物載體—新聞—科學網
    認識腫瘤的天然蛋白   近幾十年來,人類開發出了多種藥物輸送載體,常見的類型包括納米載體和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然而傳統納米載體往往與生物體相容性差、輸送效率不理想、毒性較強,而ADC則在藥物攜帶能力和穩定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勢。
  • 是誰搶佔了中醫藥的天然藥物市場,中醫藥寶庫如何挖掘?
    另一方面,由於化學藥品研發成本和研發周期的增加,以「自然療法」為特點的天然藥物產業也逐漸成為全球製藥業發展的重點。近些年,全球各國開始進行天然藥物的研究和開發,對天然藥物的各種人為禁制也趨於寬鬆。同時,這些市場的草藥和天然藥物總價值達到330億美元,增長了5.0%,遠遠超過對抗療法藥物的增長(僅為3.0%)。另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9月,全球使用天然藥物的人數約為40億,佔世界人口的80%,天然藥物銷售額約佔全球醫藥銷售總額的30%。從區域分布看,多渠道的信息顯示,西方國家對天然藥物需求量的增大,是帶動天然藥物市場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 定點插入非天然胺基酸,Ambrx 用精準蛋白工程助力大分子藥物研發變革
    隨著基因技術的普及與腫瘤免疫治療在臨床大顯身手,未來生物大分子藥物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而生物大分子藥物的研發擁有一系列的難點。現代藥物研發的核心步驟是從化合物庫中進行篩選,也就是碰運氣,缺乏對大分子藥物設計與改造的能力。另外,大分子藥物的合成比較困難,生成的異質也較難提純,這些都為大分子藥物的研發與商業化帶來了很大的制約。
  • 1981-2019:天然產物來源的新藥研發綜述(附抗病毒藥物列表)
    圖1 1981-2019年間藥物研發來源(其中B為生物大分子;N為天然產物,NB為植物藥,ND為天然產物衍生物;S為合成藥物;V為疫苗;NM為天然產物類似物) 文章綜述了多種疾病的治療藥物,小編簡要介紹其中的抗病毒藥物(藥物清單見文末)。
  • 港大化學系抗菌藥物研究獲得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訊 (記者韓琨)近日,記者從香港大學處獲悉,由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李學臣團隊及其在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夥伴在國際學術期刊
  • 2017(第二屆)天然藥物研討會免費參會名額,等你來拿!
    2017(第二屆)天然藥物研討會將於8月10-11日在杭州召開!你造這個會上可以看到多少大牛嗎?首先,本次會議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陳凱先院士擔任大會主席。陳凱先院士196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
  • 解讀納米醫療:納米藥物正在成為製藥領域的新寵
    具體到藥物研發過程中,精準治療不僅體現在靶向藥的精確制導,還包括新型生物製劑帶來的精準遞送方式。現在,以納米材料為載體的納米藥物正在成為製藥領域的新寵,影響著原有的藥物研發模式。納米藥物:以納米級材料為載體的藥物納米醫藥可以廣義地定義為納米級材料在改善人類健康方面的應用。
  •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以天然活性物質(內源性生物活性物質和陸生生物、海洋生物、兩棲生物、礦物等活性物質)、生命中的化學問題和藥物作用靶點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生物、醫學和藥物化學研究的進展和成果為基礎,研究生物靶分子與人工或天然存在的大分子或小分子的相互識別、相互作用,進行新藥和仿生藥物分子設計。通過多學科融合和綜合研究,達到發現和研製具有新結構、新藥理作用的創新治療藥物和預防藥物的目標。
  • 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在泰揭牌
    新華社曼谷8月9日電(記者楊舟 謝淑玲)由中泰雙方研究機構共同發起建立的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8日晚在曼谷舉行揭牌儀式。聯合研究院將助力兩國衛生領域的合作發展及天然藥物的研發與產業化。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名譽院長、泰國國王的妹妹朱拉蓬公主為聯合研究院揭牌。聯合研究院由泰國朱拉蓬王家學院、中國上海中醫藥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共同發起建立,秘書處設立在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
  • 世界中聯中藥(天然藥物)發酵研究專業委員會在濟成立
    大眾網濟南12月9日訊 今天上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天然藥物)發酵研究專業委員會成立暨首屆學術交流會,在濟南召開。該委員會將充分整合資源、規範運作、廣泛團結國內外專家,共同打造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中藥(天然藥物)發酵研究學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