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19:天然產物來源的新藥研發綜述(附抗病毒藥物列表)

2020-11-27 騰訊網

圖1 1981-2019年間藥物研發來源(其中B為生物大分子;N為天然產物,NB為植物藥,ND為天然產物衍生物;S為合成藥物;V為疫苗;NM為天然產物類似物)

文章綜述了多種疾病的治療藥物,小編簡要介紹其中的抗病毒藥物(藥物清單見文末)。在抗病毒藥物研究領域,相當多的批准試劑是疫苗,大多直接靶向各種血清型的流感病毒。在185種批准的試劑中,疫苗佔47%。

圖2 抗病毒藥物來源

小分子藥物中,替諾福韋(Tenofovir Disoproxil)為一例天然產物衍生物(ND)乳清酸鹽,作為富馬酸鹽於2001年被批准。合成藥物(S)中有四例,其中兩例抗HIV藥物、一例抗CMV藥物以及一例抗HSV-1藥物。近期(2019年12月中旬),ACS Infectious Diseases上發表了一例設計合成的非核苷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s)doravirine,可以抑制HIV逆轉錄酶。索非布韋(Sofosbuvir)和維帕他韋(Velpatasvir)的組合藥物(商品名為Epclusa)正處於II期臨床試驗,經FDA批准將用於HCV的治療。

基於天然產物藥效團的合成藥物(S*)中,有三種「defined mixtures」,其中兩種包含三種藥物,一種包含兩種藥物。這些批准的藥物多於已處於臨床試驗中的抗HCV藥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在基於天然產物藥效團的天然產物類似物合成藥物(S*/NM)中的四種藥物,只有Maviret是由兩種同處於臨床二期的研究藥物(Glecaprevir和Pibrentasvir)組成,用以治療成年人的HCV感染。此外,Narlaprevir為2016於俄羅斯批准的抗HCV藥物。中國於2018年批准了兩種藥物,一種為治療HCV感染的Danoprevir,一種為HIV-1融合酶抑制劑Albuvirtide。

圖3 部分抗病毒藥物結構

在天然產物類似物合成藥物(S/NM)中,有四種批准試劑。Grazoprevir是HCV-1的NS3/4A蛋白酶抑制劑;Elbasvir是HCV的NS5A蛋白酶抑制劑;Baloxavir是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帽依賴性內切酶抑制劑;Tecovirimat是痘病毒17L基因中核心蛋白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劑,美國SNS(strategic national stockpile)有大量儲備。

圖4 1981年1月1日-2019年9月30日批准的抗病毒藥物及其商品名

相關焦點

  • 天然小分子抗癌持續研發!盤點抗腫瘤天然產物分子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人類開始使用小分子藥物治療腫瘤,烷化劑、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環磷醯胺等一系列藥物相繼面市,但由於這些分子大多具有較大的副作用,研究人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包括美國在內的諸多國家和地區的藥物研發人員開始著眼於天然小分子抗癌。
  • 對抗新冠肺炎,新藥研發要面臨哪些挑戰?談一談藥物研發流程與抗...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現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的特徵。在新冠肺炎肆虐的當下,人們都迫切希望新型特效抗2019-nCoV藥物儘快上市,以滿足疾病治療的需求,但任何一個全新藥物的成功研發與上市都要遵循科學嚴謹的流程。   抗病毒治療的策略  2019-nCoV不僅可以損害肺部,對消化、循環、中樞神經系統也具有攻擊性。
  • J Nat Prod:天然產物具有對抗致病病毒的潛力
    2021年1月9日訊/生物谷BIOON/---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卡格斯藥學與製藥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破解了過去引起地方性和全球性大流行的三類病毒的基因組和生活史特徵,並鑑定出具有破壞這些病毒傳播潛力的天然產物,即自然產生的化合物。
  • 天然產物科學—植物天然產物創新的整合途徑綜述
    該文通過介紹郝小江實驗室近40年的植物化學研究結果,試圖探討植物天然產物(次級代謝產物)對植物多樣性、生長發育、植物病害防禦和環境適應性的影響,力圖認識植物天然產物的生物學意義。
  • 昆明植物所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昆明植物所由陳紀軍研究員主持的天然抗糖尿病藥物TRL、抗愛滋病藥物QSL和抗SARS藥物X-61等項目在周俊院士的直接關心和指導下所取得了新的進展。路甬祥院長對昆明植物所在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工作方面所取得的進展表示讚許,並指示要給予支持,加快新藥研究步伐,為知識創新工程做出積極貢獻。
  • ADMET Predictor在藥物化學、天然產物、CADD的文章列表匯總
    ADMET Predictor在藥物化學、天然產物、CADD的文章列表匯總(更新至2019年9月)我們將該系列文獻的標題翻譯成中文,PDF版匯總,請點擊文章末尾的「閱讀原文」索取文獻如您對某篇文獻感興趣,點擊文章末尾二維碼索要凡默谷技術部選取了
  • 大連化物所發表天然產物微生物合成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周雍進團隊發表了題為Advanced Strategies for Produc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in Yeast 的綜述文章。
  • 盤點|國內天然產物資料庫
    天然產物是新藥發現的重要源泉,天然產物化學成分實物庫與資料庫的建設對天然產物的研究與開發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就目前國內可以公開查詢到的有關天然產物的實物庫和資料庫建設情況進行概述,希望對天然產物的研究與開發有所幫助。
  • 天然產物抗癌:我國腫瘤藥物開發的優勢方向
    從天然產物中獲取抗腫瘤藥物是目前國內外腫瘤藥物開發的熱門領域。我國作為一個天然產物大國,除了擁有巨大的天然產物資源,還擁有源遠的天然產物開發和使用歷史,因此,我國有眾多科學家們一直在致力於天然抗瘤藥物的開發。下面筆者與大家來看一看目前開發最為成功的幾大類天然抗癌藥物。一.
  • 貴州百靈抗B肝新藥「替芬泰」正式啟動臨床研究
    8月15日,1.1類化藥新藥「替芬泰」臨床前研究總結及臨床研究啟動新聞發布會在貴陽舉行,作為貴州省首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B肝新藥——「替芬泰」正式啟動臨床研究。
  • 我國抗艾藥物實現零的突破 首個自主研發抗愛滋病新藥獲批上市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長期以來,我國愛滋病治療藥物都是舶來品,沒有自主研發的抗愛滋病新藥,但臨床對抗愛滋病新藥的需求卻日益增長。昨天(13日),記者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我國自主研發的抗愛滋病新藥——艾博韋泰長效注射劑獲批准上市。這是我國首個抗愛滋病長效融合抑制劑,並擁有全球原創智慧財產權,該藥的上市表明我國抗艾藥物實現了零的突破。那麼,這將給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治療帶來哪些改變?愛滋病是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傳染病。
  • 對付新冠病毒,新藥研發走到哪一步了
    本期邀請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主任、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詳解抗病毒藥物研發,闡釋新藥研發的理念、手段和規律。新藥研發的背後有一套嚴謹的邏輯和科學機製作為支撐。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於2016年成立於北京,是由比爾·蓋茨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清華大學和北京市政府聯合發起成立的一個獨立運營、非營利性質的新藥研發機構。
  • 2020年中國抗HIV病毒藥物行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預計至2023年,中國的抗HIV病毒藥物市場將達49.6億元人民幣,2019年至2023年預計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8.6%。抗HIV病毒藥物行業發展困境 1.與國際大型製藥企業及本土醫藥企業的競爭 抗HIV病毒治療領域中,隨著愛滋病患者的數量增多以及對於治療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跨國藥企加強抗艾新藥的研發並積極進軍中國市場,其中包括吉利德、強生公司、葛蘭素史克旗下的ViiV以及中裕新藥等企業均在加強新藥的研發力度
  • 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發展、現狀與下一個十年
    隨著愛滋病病毒感染人數的增加,抗愛滋病藥物的研究已成為世界重大課題之一。本文參考2018年的一篇綜述「Anti-retroviral drugs: currentstat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next decade」及公開資料對愛滋藥物研究的歷史、現狀及未來十年進行介紹。
  • 新藥研發僅次於美國 日本這33款藥物只在本土上市!
    新藥研發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日本作為全球第二大創新藥研發國家,僅次於美國,在1996年至2019年11月,累計批准新藥406個。10年內僅在日本上市的新藥也被日本公司所包攬。
  • 抗腫瘤新藥主流——靶向藥物發展現狀及未來市場預測
    圖1 1997-2017年FDA批准的腫瘤治療藥物數量及類型數據來源:FDA,火石創造整理二、靶向藥是指被賦予靶向(Targeting)能力的藥物或其製劑靶向藥是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產物。圖3 全球癌症治療及輔助治療費用數據來源:Global Oncology Trends 2018靶向藥物由於其毒副作用小、特異性高等優勢,對於治療腫瘤有顯著療效,被醫學界譽為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藥物,已經成為近幾年抗腫瘤新藥的主流。從抗癌藥物種類來看,靶向藥物佔據了半壁江山。
  • 南海礁棲海藻共附生微生物藥用天然產物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海藻共附生微生物與宿主相互依存,通過產生活性代謝產物構建化學防禦體系,幫助宿主海藻抵抗捕食者和致病微生物,維護珊瑚礁生態系統平衡。這些微生物代謝產物往往結構新穎、活性獨特,是新型藥物先導化合物的寶貴來源。
  • 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的化學合成項目獲973立項
    天然產物一直是生物活性物質和實用藥物的重要來源。該項目將針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複雜天然產物,發展高效且實用的合成路線,以及揭示其結構­­—活性關係和作用機制。選擇一批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或免疫等活性的生物鹼、環酯肽、皂甙和萜類等天然產物為研究對象,通過設計巧妙的合成路線,發展高選擇性和高效的合成策略,實現它們的化學合成。
  • 華理武大攻關發現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對比試驗體外抑制活性更強
    同時,新設計的候選藥物S312和S416也有望開發成為抗RNA病毒的特效新藥,為將來冠狀病毒及其他急性RNA病毒的感染性疾病防控戰做好了候選藥物儲備。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抗病毒藥物可分為兩大類:直接作用於病毒自身的抗病毒藥物(DAA)和靶向宿主因子的抗病毒藥物(HTA)。
  • 科學網—中國植物化學與天然藥物研發
    因此,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認識是一項遠未完成、尚待持續開展的研究。 當今,一種天然藥物在臨床上有效,人們總希望知道它為什麼有效?有效成分是什麼?通過深入的植物化學研究,我們可以逐步認識該天然藥物中含有些什麼化合物(包括其含量的多少和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等),但要回答是不是其藥效成分以及其為什麼有效?這就必須與藥理學緊密結合,才能闡明上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