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搶佔了中醫藥的天然藥物市場,中醫藥寶庫如何挖掘?

2021-01-17 中藥材天地網

    上世紀50年代,化學藥品飛速發展,傳統醫藥受其影響一度被貶斥而日漸衰弱。然而,經過近70年的臨床應用,化學藥品給人類自身健康和生活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日益顯現,人們的視線開始重新移回到天然藥物上。


    天然藥物市場的崛起

    天然藥物一般是指那些不含化學藥品成分的,以大自然現有物質,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等,或它們的提取物為功能組分,具有治療效果或保健功能的產品。


   隨著社會的發展,回歸自然、保護環境這一處理人類和社會環境關係的潮流思想越來越被大眾認可。另一方面,由於化學藥品研發成本和研發周期的增加,以「自然療法」為特點的天然藥物產業也逐漸成為全球製藥業發展的重點。近些年,全球各國開始進行天然藥物的研究和開發,對天然藥物的各種人為禁制也趨於寬鬆。


   Herbals & Naturals報告發現,在2017年,9個市場(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德國、印度、義大利、日本、美國)的淨銷售額增加了15.64億美元,其中中國和美國貢獻較大。同時,這些市場的草藥和天然藥物總價值達到330億美元,增長了5.0%,遠遠超過對抗療法藥物的增長(僅為3.0%)。另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9月,全球使用天然藥物的人數約為40億,佔世界人口的80%,天然藥物銷售額約佔全球醫藥銷售總額的30%。從區域分布看,多渠道的信息顯示,西方國家對天然藥物需求量的增大,是帶動天然藥物市場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圖1:全球草藥市場規模對比(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到目前為止全球天然藥物已形成應用系統理論的有:中國醫藥、印度佛教醫學、伊斯蘭醫學、歐洲傳統草藥、南美民族醫學和非洲民族醫藥。在這之中,儘管中國醫藥被認為是當今國際上最為發展的天然藥物體系。但受制於文化差異、指導思想、技術路徑等因素,以中醫藥為代表的中國天然藥物的科學內涵尚未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中醫藥要切走全球天然藥物市場這塊大蛋糕,任重而道遠。


    中國天然藥物(中醫藥):堅守中國5000年文化根基

    中藥具有傳統的炮製理論,中藥的炮製技術是世界醫藥產業中我國獨具特色的優勢和技術領域。藥材經淨制、切制或炮炙等操作,製成一定規格的飲片,以適應醫療要求及調劑和製劑的要求,保證用藥的安全性。


    現代中醫藥仍堅持遵循中國傳統醫藥的理論指導,在中藥配置上,保留了幾千年以來的配方與配置方法。中國大型中醫藥企業,如步長製藥、片仔癀、天士力、雲南白藥、以嶺藥業等在製作天然藥物時,基本上以中國幾千年的配方為基礎,加上現代生產技術,將中藥配方做成各種現代化、標準化的劑型產品(片劑、片劑膠囊、濃縮丸、滴丸、丸、膏等),從而適應現代社會人們的高節奏生活,方便使用。


   具體來看,如同仁堂將自身獨特的製藥工藝和清皇宮太醫院、御藥房的製藥標準融合,形成富有同仁堂特色的有效方劑、中藥炮製技術、中醫藥傳統製劑方法以保證製藥質量。


    日韓天然藥物:單方中藥提升到分子團或分子式

    日本天然藥物的生產以漢方製藥為主,先將每味中藥在中國境內粗加工提純,再到日本去精加工提存篩選,最後組合成分子團或分子式更為簡單、療效更快的日本漢方中藥。


    在劑型上,日本廣泛採用了顆粒,粉末和顆粒。外表美觀,生物利用度高,簡化了製劑工程,降低了生產成本,減少中藥處方的服用量。在生產工藝上,為了使生產的漢方製劑保持原方有效成分,在生產中採用軟水抽提、減壓低溫濃縮、低溫加工等技術,儘量保持原處方湯劑的性質,提高製劑有效成分含量,減少用藥量。


    日本漢方藥生產有三個特點,一是劑型集中,在日本醫療保險制度內的有147種;二是品種集中,不同廠家生產的漢方製劑有900多個品種,大多數藥方名相同,但在藥味和藥量上存在差異。三是生產廠家集中,日本在冊的漢方藥生產及貿易銷售廠家共計有82家,其中以津村、鍾紡藥品等10家為主,他們的銷售額佔日本全部漢方製劑的97.8%。


    中藥佔世界市場的比例只有2-3%。而日本生產的中藥佔世界市場的份額高達90%,和中國相比,日本中藥製劑的生產原料75%從我國進口。


    韓國的天然藥物發展路徑則基本與日本相同。


    西方天然藥物:化藥思維指導


   西方天然藥物產品主要來源於植物及其提取物,因此也常被稱為植物藥。美國對植物藥的研究主要著重在從植物中提取出新的化合物,主要研究者大都屬於化學家。美國植物藥的研發基本上效仿歐洲特別是德國的經驗。


   德國擁有發達國家中最大和最先進的植物藥產業。德國實行植物藥註冊管理政策,利用現代醫學科學成果,對植物藥進行系統研究、開發成藥物,採用化學藥物監督管理框架,對產品上市進行註冊管理。


   中醫藥在德國發展較快,據調研表明,54%的德國人在某種程度上曾用過草藥,95%的德國人聽說過草藥,50%年齡20-30歲的人曾受其醫生推薦而使用過草藥。據統計,德國所有醫院的中醫診治量為每年15-20萬人。根據德國市場調查,天然藥物的需求量增長率高達30-40%。


   儘管德國中藥市場相對開放,但進入壁壘也較高,使得難以從中國進口。目前,德國一些農莊開闢了草藥種植園,保證水質、空氣、土壤等均無汙染、不使用農藥、採用基因防治技術,大力發展綠色草藥種植業。在中國草藥種植專家的指導下,一些藥農已掌握大量的專業知識,如種植、加工和質量保障等,主要種植黃苓、當歸、小白菊和夏枯草等。


   在全球積極推進天然藥的浪潮之下,中醫藥作為發展歷史最為悠久、療效最為可靠的天然藥之一,卻在真正融入國際主流市場上面臨極大的困難,原本具有先發優勢的中醫藥,在現代天然藥市場中卻顯示出了後天不足,著實令人可惜。


   習主席曾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談到:「我們要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中醫藥寶庫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堅持古為今用,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務於人民健康。」國務院發布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也提出,目標到2020年中藥工業生產總值達到30%以上,中醫藥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可見,中醫藥發展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步,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


   未來,中醫藥若要在全球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需要中國人自己認可中醫藥、保護中醫藥、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並把傳統中醫藥和現代市場需求融合在一起,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削足適履,要通過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及規範的標準和行業準則,向外界釋放中國醫藥市場發展的正能量,讓中醫藥惠及更多消費者。從而完成習主席的將中華文化堅守發揚光大並向全球發展的歷史重任。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中藥材天地網的觀點和立場。如有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中國藥學會第十九屆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 在河南中醫藥大學...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省藥學會中藥和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承辦的「第十九屆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暨中藥高等教育發展60年高峰論壇」在河南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第一、第二報告廳召開。李順祥教授主持,海軍軍醫大學張衛東教授作了題為《創新中藥研發對策》的報告;全軍特需中藥與天然藥物重點實驗室主任高月研究員作了題為《有毒中藥研究策略》的報告;上海中醫藥大學王崢濤首
  • 依託智能製造振興中醫藥產業
    作者: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 邵習東、陳通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
  • 2019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研究院(天然藥物研究中心)招聘公告【招...
    (天然藥物研究中心)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是一所集科研、臨床、中試、大專院校實習基地為一體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主要業務方向為中醫藥、民族醫藥基礎應用研究與產品研發、中西醫臨床醫療服務。是全區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協作單位,廣西中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為推進我院中醫藥民族醫藥科研事業和醫療衛生健康穩步發展,經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同意,自治區編辦、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廳審核批准,現決定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編制內專業技術崗位工作人員。
  • 與時俱進,傳承發展好中醫藥
    如何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我有如下思考:一、加強中醫藥理論、名老中醫經驗的傳承與挖掘,繼承好中醫藥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要保護好這把鑰匙,應加強中醫藥理論方法繼承研究,全面梳理歷代各家學術理論、流派及學說,繼承當代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診療經驗,總結中醫優勢病種臨床基本診療規律。
  • 中醫藥出海提速,引入歐盟植物藥質量規範
    中藥與植物藥國際論壇聯合主席、中國源頭創新百人會秘書長周路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新的化學藥物開發難度越來越大,使得人們越來越多地把目光投向傳統醫藥領域,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升。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珠海橫琴新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時指出: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要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
  • 合理保護利用珍稀藥用動物資源 提振中醫藥文化
    誰蒙蔽真相?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中國養熊業中藥主要由植物藥、菌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四部分組成,動物藥是中醫藥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打開「天然藥物寶庫」!貴州中藥材產業...
    全國中藥材四大主產區之一,貴州素有「天然藥物寶庫」之稱。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作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在發展中醫藥產業方面,貴州地理條件獨特、氣候溫暖溼潤,現有人工栽培中藥材160多種,生產品質優異、市場美譽度高的藥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貴州安龍、興義是珍稀藥材白及最適宜產區,白及膠含量(60%以上)顯著高於全國其它產區;
  • 世界中聯中藥(天然藥物)發酵研究專業委員會在濟成立
    本次會議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天然藥物)發酵研究專業委員會承辦,山東中醫藥大學、三株集團協辦。出席成立大會的領導及國內外專家有:原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局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創會主席佘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原司長姜再增,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學術部主任鄒建華,山東中醫藥大學校長武繼彪,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賈青順,衛計委辦公廳處長李桂萍,三株集團董事長吳炳新,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天然藥物)發酵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田景振,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天然藥物)發酵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 海南全面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配好這味「良藥」
    中醫旅遊國際市場之「火」在全省其他城市也逐漸點燃。海口市深度挖掘觀瀾湖旅遊資源,引入國內中醫老字號入住,接待了來自澳大利亞、德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的近600名外賓,提供中醫外治、食養、傳統功法等多種中醫治未病服務;瓊海市充分發揮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影響力,成立博鰲超級中醫院,高起點、高標準拓展國際市場,組織接待了俄羅斯、美國、英國等20多個國家的外賓來瓊體驗中醫藥康養服務,豐富了樂城國際醫療服務內涵、提高了海南醫療旅遊知名度。
  • 雙黃連之父坦言:創新是中醫藥文化傳承之路的鑰匙
    導語:已然邁向耄耋之年的邢澤田,七十多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言行宣揚著中醫藥文化的價值,並傾盡全力傳承與發揚中醫藥文化。他不願妄言中醫藥的神奇,更傾向於給予其公正的評價;他喜歡選擇低下頭,對中醫藥價值進行精心的保護、務實的挖掘、科學的驗證。
  • 中醫藥課進小學:中醫與科學矛盾時如何處理?
    中醫藥課進小學:是利是弊?  突然被要求多開一門課,老師們覺得太匆忙。讓科學課老師來教中醫藥與健康課,老師面臨的「選擇題」是:  當中醫與科學的知識之間相互矛盾時,該如何處理?屠呦呦在瑞典發表演講稱,「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在這個大背景下,徐偉偉開始向省教育廳申請開課,並向財政廳申請經費,同時他也與浙江中醫藥大學的專家商量,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接受中醫。  浙江省的中醫氛圍的確很濃厚。2015年11月,《浙江日報》曾報導,該省公立中醫院達到94家,三級中醫醫院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 把脈中醫藥創新發展,南京棲霞生物醫藥「小矽谷」崛起
    論壇以「加速中醫藥現代化,促進天然藥物產業化」為主題,圍繞「傳承創新、跨越發展」開展主題報告,根據「如何發揮多學科交叉、產學創合作機制,加速中醫藥與天然藥物研發產業化  南京中醫藥大學胡立宏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張衛東教授、暨南大學葉文才教授等著名專家分享了他們在中醫藥與天然藥物創新領域內的科研成果,並就目前中醫藥產業的發展趨勢、前沿熱點、思路方法、瓶頸問題、應對策略與政策等進行深入探討
  • 屠呦呦講述中國科學家探索故事 稱讚中醫藥是偉大寶庫
    她講述了40年前在艱苦的環境下,中國科學家努力奮鬥從中醫藥中尋找抗瘧新藥的故事,並特意談到中醫藥說,這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屠呦呦以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結束演講,稱「請各位有機會時更上一層樓,去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發現蘊涵於傳統中醫藥中的寶藏」。
  • 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立全國首個礦物藥國際研究院
    礦物藥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草綱目》中記載的礦物藥就達到340種。為推進礦物藥的研究和成果轉化,今天,全國首個礦物藥國際研究院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立。研究院首先聯手吉林磐龍玉的開發,將聯合日本、美國、整合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等領域的科研力量,共同挖掘磐龍玉在預防腫瘤、提升機體免疫力領域的功效,孵化相關創新型企業。
  • 誰說中醫藥不行?浙江抗癌中藥獲美國FDA認可
    這是我國第一個在美國本土進入此臨床階段的中藥注射劑。這一成功標誌著我國中藥國際化邁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康萊特從此敲開國際市場大門這種名叫康萊特的注射液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中醫藥大學研究員李大鵬領銜的科研團隊,從中藥薏苡仁中提取分離出抗癌活性成分製成。
  • 科學網—中國植物化學與天然藥物研發
    當今,一種天然藥物在臨床上有效,人們總希望知道它為什麼有效?有效成分是什麼?通過深入的植物化學研究,我們可以逐步認識該天然藥物中含有些什麼化合物(包括其含量的多少和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等),但要回答是不是其藥效成分以及其為什麼有效?這就必須與藥理學緊密結合,才能闡明上述問題。
  • 中國優質工程建設發展計劃—中醫藥如何在當代社會迸發新活力?
    以中國傳統醫藥理論指導採集、炮製、製劑,說明作用機理,指導臨床應用的藥物,統稱為中藥。簡而言之,中藥就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於預防、治療、診斷疾病並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中藥主要來源於天然藥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生物製品類藥物。由於中藥以植物藥居多,故有「諸藥以草為本」的說法。
  • 中國科學院院士談中醫藥發展:態靶結合是未來方向
    三峽藥博會組委會供圖「中醫藥是中國獨有的醫療資源,在14億人口的衛生健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在2020·第二屆三峽道地中藥材交易博覽會上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醫藥全面、全程地介入了我國新冠肺炎的防控和救治過程。仝小林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和作用,這與其傳統思維密不可分。「如果從種子和土壤角度看待這次疫情,那麼新冠肺炎病毒相當於種子,人體內環境相當於土壤。
  • 2020大國醫道中醫藥發展戰略(山東淄博)研討會
    ——全球疫情中中醫藥守正創新發展戰略會將在山東淄博召開中醫藥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振興中醫藥產業發展,定於2020年9月19日(星期六)在淄博齊盛國際賓館舉辦"2020年大國醫道中醫藥發展戰略(山東淄博)研討會"。會議主題為"全球疫情中中醫藥守正創新發展戰略"。
  • 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林國強院士榮獲上海市「一帶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林國強申報的《中泰天然藥物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項目入選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項目。  2019年3月,上海中醫藥大學和泰國朱拉蓬皇家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共同建立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中國總部設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