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智能製造振興中醫藥產業

2020-11-22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 邵習東、陳通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助力健康中國建設,需要傳統中醫藥行業在藥理解讀、生產控制、質量保障等方面努力創新,依託智能製造振興中醫藥產業。

  我國傳統中藥生產存在「三高、三低、不適宜」的問題,即能耗高、汙染高、成本高;工藝水平低、生產效率低、藥材利用率低;相當大比重的工藝與裝備不適宜現代中藥生產。此外,受質量均一性及標準化瓶頸制約,中藥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難以得到有效保證,中醫藥產業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也因此受阻,亟待通過科技創新和智能製造加強中醫藥系統性研究,夯實藥效藥理基礎,提高中藥製造水平。依託智能製造振興中醫藥產業,尤其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構建現代中藥質量標準體系。中藥成分複雜,受藥材產地、加工、生產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其內在質量的均一、可控成為最大難點。應構建符合藥物基本屬性、基於藥效成分的現代中藥質量標準體系,提高中醫藥產業的數位化和標準化水平。在此基礎上,通過發展中藥智能製造,改造提升中藥製造方法,創建現代中藥智能製造模式,準確控制生產參數,準確監控功效成分,從而從根本上保證中藥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均一性。

  建設中藥材交易網際網路平臺。通過搭建中藥材電子交易、第三方檢測、產品質量全程追溯「三網合一」的公共交易平臺,打造中國數字本草的價格指數、質量標準,使全國各地的道地藥材都有暢通的交易渠道,保證中醫藥產品源頭的可追溯性。還可以加大對藥農的培訓力度,引導一部分糧農有序轉變為藥農,讓農民更多分享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成果。

  發展和運用中醫藥大數據技術。構建中醫四診過程數位化以及人體健康狀態實時動態收集的可穿戴技術體系,建立中醫藥大數據匯集、存儲與管理利用的綜合平臺,形成中醫藥大數據資源庫與中醫藥知識庫,建立中醫藥數字信息的標準與規範,研發中醫藥大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的人工智慧技術,提升中醫藥大數據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建設數據挖掘和知識管理體系,形成基於生產智能製造體系的中藥生產管理數據云平臺,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提升企業資源配置優化、操作自動化、生產管理精細化和智能決策科學化的水平。

  提高智能化生產和管理水平。改變原有生產過程依靠人工操作的模式,採用先進的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技術,實現中藥管道化、模塊化和數位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利用生產企業積累的工藝參數和質量數據,採用先進的過程分析技術充分剖析、理解生產過程,通過辨析技術確認影響質量的關鍵工藝節點和關鍵參數,在生產中加以精準監控和自動控制。採用生產數據信息管理技術加強對中醫藥產業的生產信息化和流程化管理,逐步實現實時放行檢測,實現中藥提取物的數位化生產。

[責任編輯:劉丹]

相關焦點

  • 新政密集發布 地方加速推動中醫藥振興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梳理中醫藥新政發現,近期多地依託地方特色優勢,密集出臺政策助力中醫藥振興,中醫藥產業化、「網際網路+中醫藥健康服務」成政策發力重點。海南省11月初發布《關於促進中醫藥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將結合自由貿易港實際,建設中醫藥現代產業體系。開放創新發展中醫藥貿易,打造國際中醫藥培訓中心、國際傳統醫藥交流中心。
  • 做好「藥」文章 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烏當區推動中醫藥...
    中醫藥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載體之一,在健康中國戰略中起著重要作用。守正篤實,久久為功。近年來,烏當區圍繞「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這一主線,充分利用地道藥材產地優勢,積極培育發展中醫藥產業,大力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推動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為全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中醫藥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 做好「藥」文章 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
    中醫藥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載體之一,在健康中國戰略中起著重要作用。  守正篤實,久久為功。近年來,烏當區圍繞「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這一主線,充分利用地道藥材產地優勢,積極培育發展中醫藥產業,大力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推動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為全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中醫藥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 平臺在行動|拼多多狄拉克: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核心是人才振興
    圖為狄拉克 受訪者供圖人才與產業相結合 穩定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狄拉克認為,由於民營企業規模大小不一,覆蓋各行各業,機制靈活,在吸納就業上具有強大的靈活性和韌性。吸納就業的同時,還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這是民營企業的責任。
  • 許建秦:加快推進陝西中醫藥產業由大轉強
    聚焦陝西兩會 陝西省政協委員、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省中醫醫院)院長許建秦就加快推進陝西中醫藥產業由大轉強作大會發言,會後,接受了陝西網記者專訪。
  • 王偉明委員:發展大豆食品,引導大豆產業與中醫藥等產業融合
    2019年的中央1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大豆振興計劃。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6條核心營養建議之一:每人每天攝入25克-35克大豆及堅果類。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進黑龍江省委會副主委,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副院長王偉明委員向大會提交了《發展大豆食品產業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大會發言。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牢「三農」基礎都是壓艙石,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 機器人是智能製造裝備產業的重要部分
    在我國,在進入新世紀後,機器人產業獲得穩步發展,尤其是在2009年之後,我國機器人市場進入蓬勃發展期,機器人產業逐步從研發走向產業化。2010年,我國政府將高端裝備製造業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培育和發展;今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智能製造裝備規劃以獨立的子規劃予以體現,可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已被業界和政府有關部門寄予厚望。機器人是智能製造裝備產業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市場需求井噴,產業增長迅速,未來發展前景光明。
  • 產業創新在上城丨佗鵲堂:用生物科學技術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
    產業創新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上城在「高質量推進一流的國際化現代化城區建設」的同時,產業與創新格局已然翻開新的一頁。上城發布推出「產業創新在上城」系列,展示上城區在金融服務、文化創意、信息技術、商貿旅遊、健康服務五大主導產業發展之路上綻放的別樣精彩。前期我們將對健康服務產業進行陸續報導,看上城如何做好健康與大數據產業創新服務兩篇文章。
  • 組分實驗室助力打造京津冀中醫藥技術產業高地
    主持人:去年2月,天津中醫藥大學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正式運行。實驗室在做哪些工作?如何助力京津冀中藥產業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來聽記者趙徵的報導。
  • 2020大國醫道中醫藥發展戰略(山東淄博)研討會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振興中醫藥產業發展,定於2020年9月19日(星期六)在淄博齊盛國際賓館舉辦"2020年大國醫道中醫藥發展戰略(山東淄博)研討會"。會議主題為"全球疫情中中醫藥守正創新發展戰略"。
  • 探索康養產業撬動鄉村振興有效路徑
    (興雲 本報記者王松)讓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機銜接,對於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農村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日前,一場有關「康養產業與鄉村振興」的大討論在黔南州惠水縣百鳥河數字小鎮大茶倉展開,探討如何將康養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多種模式,推進農業、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泰州智能製造研究院揭牌
    11月10日上午,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泰州智能製造研究院第一次理事會會議在泰州港核心港區召開。中科院自動化所科技處副處長、理事長孫守勝,泰州智能製造研究院院長易建強,高港區領導張漢剛、王慶、張琴等出席會議。會議討論並通過了理事會管理架構、泰州智能製造研究院重大事項決議原則、聯席會議制度等重要內容。
  • 漢帛高敏:哈勃智慧雲助力時尚產業智能製造轉型
    據高敏介紹,哈勃智慧雲是服裝行業的首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其以智能製造為核心引擎,基於「全要素、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搭建服裝行業雲及智能製造雲,助力服裝領域中小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在移動網際網路紅利之後,產業網際網路逐漸興起。產業網際網路的本質,是從「流量經濟」到「數字經濟」的一種轉變。這意味著產業內各環節的數位化,以及數位化之後的互聯,核心在於產業端的「數據挖掘」和「數據應用」,因而是一種「數字經濟」。在資本寒冬之際,馬化騰卻認為產業網際網路的春天即將到來。柔性製造作為產業網際網路的一支,是否也會迎來新的春天呢?
  • 助力中醫藥天池大賽,推動國粹數位化轉型
    為鼓勵和引導各界力量通過數位化手段推動中醫藥實現創新,促進全國中醫藥大數據優秀應用落地,今年10月,由江西省發改委和贛江新區管委會聯合主辦,贛江新區創新發展局、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管理委員會作為承辦單位,萬科·萬創科技城、萬睿星科技和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聯合承辦,中國健康信息處理大會、中醫藥信息學會智能診斷峰會和贛江新區創新創業協會協辦的天池中醫藥大數據競賽正式開啟
  • 助推綠色智能製造!青科大聯手企業共建產學研合作聯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青島智能綠色製造技術與裝備、青島綠色與智慧化工兩個產學研合作聯盟日前成立。兩個聯盟均是依託青島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和化工兩個傳統優勢學科而建,推進青島製造向「青島綠色智能製造」轉型升級。
  • 天津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推進京津冀中藥產業協同發展 加注...
    作為全國中醫藥系統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由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共建的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20年2月正式立項運行,基於中藥成分、藥效評價、作用機制、安全性評價、製劑與工藝、智能製造、臨床評價七大核心技術平臺。
  • 珠海:高端製造夯實新產業強區
    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創高端製造強區今年7月26日,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架來自珠海航空產業園的「國之重器」,見證了珠海乃至廣東航空製造產業從無到有,也見證了全省唯一一個航空產業園的從小到大。
  • 玉林:「四大千億產業」引領新跨越
    當前,廣西先進裝備製造城(玉林)以玉柴集團為龍頭,圍繞內燃機、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軍民融合、金融商貿物流五大板塊,謀劃和引進一批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項目,充分延伸玉柴的上下遊產業鏈,逐漸形成企業集群、產業集聚,千億元產業基地正逐步顯現。
  • 2019長三角智能製造代表企業盤點丨智慧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
    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製造業的發展程度不僅直接反應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平,同時也影響了基礎設施、民生國計、軍工國防等方方面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一躍成為世界排名第四的製造大國,但「中國製造大而不強」的觀點卻一直難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