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昨天10時,天津中醫藥大學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部綜合儀器室內,研究員楊文志正帶領著十幾名老師和學生進行藥物製備和成分標準的分析鑑定。
圖為提取製備實驗室。張立攝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10時,天津中醫藥大學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部綜合儀器室內,研究員楊文志正帶領著十幾名老師和學生進行藥物製備和成分標準的分析鑑定。
記者看到,在一個半米來高,宛如四層儲存櫃的儀器中,整齊排放著20多個小試管,內中注入的就是各種人參屬中藥的提取物。「大家所熟知的人參,不僅能入藥,在功能性食品甚至護膚品中也應用廣泛,但由於用料部位不同,藥理作用存在差異,比如人參須、人參葉的活性成分肯定不如人參根莖更有效,而這項實驗就是通過不同藥材中的活性成分的測定,對藥物標準起到整體質量評價。」楊文志說。
作為全國中醫藥系統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由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共建的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20年2月正式立項運行,基於中藥成分、藥效評價、作用機制、安全性評價、製劑與工藝、智能製造、臨床評價七大核心技術平臺。目前,聚焦中藥行業關鍵問題,該實驗室經過多年發展已逐漸成為面向京津冀乃至全國的一流中醫藥研究高地,並形成了組分中藥配伍理論及方法、組分中藥物質基礎研究、組分中藥成藥性評價及轉化、組分中藥智能製造應用基礎及示範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實際上,自培育期以來,我們就致力於以現代中藥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轉移轉化為重點,支撐促進京津冀中藥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據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院長、組分中藥實驗室辦公室主任張俊華介紹,近年來,京津冀三地正進行資源優勢整合,以創新驅動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為落實京津冀一體化戰略,重點實驗室原創性提出中成藥二次開發策略,以「中藥大品種培育」為主要內容,共同組建「現代中藥協同創新中心」,目前已完成30餘個中成藥品種二次開發研究,還有上百種中成藥二次開發正在推進。此外,由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院士牽頭,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參與,河北安國「中藥數字都」提供建設基地的京津冀三地合作共建的「中藥檢測中心」正在加緊制定中藥飲片質量標準,為不同藥材品質的鑑別提供標準化規範化的「明白紙」「口袋書」。近年來,天津中醫藥大學培養的中藥學博碩人才,為京津冀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高地和智力支撐。
作為該實驗室的主任和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以實驗室為依託平臺,天津中醫藥人將持續助推中醫藥在防治新冠肺炎過程中發揮作用,不斷完善組分中藥理論和關鍵技術,穩步推進中藥製造從「經驗製藥」向「科學製藥」迭代,在中藥組分、優化配伍、控制療效方面不斷突破,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有力科技支撐。(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來源:北方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