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津版「國之重器」 提升「衛藥」科技內涵

2021-01-09 天津日報

  昨日上午10時,氣溫逼近-10℃,寒風卷著落葉呼嘯在大地上。記者來到天津中醫藥大學新校區,走進中醫藥研究院藥學部儀器室,溫暖撲面而來。此刻,室溫恆定在22.3℃,一排排大型色譜儀、質譜儀中間,幾個身著白大褂的身影正埋頭操作實驗。

  「我們正在對12種人參類藥材,包括人參、西洋參、三七、紅參、人參葉等所含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參皂苷』同時進行含量測定,確定活性成分在不同藥材中的含量差異,從而進行質量評價。」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文志帶記者來到一臺液相色譜儀前介紹道。他旋開機器中間部位,一組組藍蓋透明小瓶映入眼帘。「這是液相小瓶,裡面裝的是中藥材樣本提取液。現在很多中成藥採用多基原中藥材入藥,就算同一個植物的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也有差異,通過我們的分析測定確定有效成分含量,達到質量控制的目的。」楊文志說。

  去年2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領銜的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得到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批准,標誌著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中有了中醫藥一席之地,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有了首個國家級創新基地。在抗擊疫情的關鍵階段,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應急攻關團隊,相關研究成果在救治患者、促進康復全療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形成中國特色治療方案作出重要貢獻。去年7月,河北省安國市、天津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和天士力控股集團共同組建河北省中藥質量研究院。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河北省中藥質量研究院,宣布開啟優勢互補、協作攻關的科研聯動,充分發揮「重點實驗室」在關鍵、重大課題方面的經驗,聯合推動中藥材種子種源、種植、初加工和飲片檢驗檢測等系列關鍵技術創新與標準全面升級。

  (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

  「在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中,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以現代中藥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轉移轉化為重點,通過技術革新研發和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品種,提升『衛藥』科技內涵,支撐天津和京津冀中藥產業升級、可持續發展。」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辦公室主任張俊華告訴記者,「由天津中醫藥大學牽頭,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浙江大學藥學院、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三家領域內頂尖研究機構,天士力、步長製藥、以嶺藥業、三九醫藥等一線大型中藥標杆企業,共同組建了現代中藥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以中藥產業提質增效為重大目標,為天津生物醫藥產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科技、智庫和人才支撐。該中心通過中成藥二次開發關鍵技術體系的成果轉化,已經在全國19個省市近百家企業推廣應用,中成藥二次開發和大品種培育取得了顯著社會經濟效益,培育了中藥大品種群,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品種500餘個、過10億元的品種50個,十餘家中藥企業年營業額超過100億元,中藥企業聚集度顯著增強。」

  不久前我市出臺的《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高水平建設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天津交叉創新中心等平臺,構建具備源頭科學創新和前沿技術創造能力的原始創新策源體系,通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更多天津版「國之重器」。張俊華表示,下一步,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將繼續深入開展現代中藥基礎與應用研究,致力於中醫藥傳承創新;形成現代中藥基礎研究人才高地,提升中藥產業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中藥基礎研究水平,以創新驅動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天津地區中藥產業轉型升級,為天津建設中藥先進位造業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相關焦點

  • 探訪天津中醫藥大學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津版「國之重器...
    「在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中,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以現代中藥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轉移轉化為重點,通過技術革新研發和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品種,提升『衛藥』科技內涵,支撐天津和京津冀中藥產業升級、可持續發展。」
  • ...衛藥」科技內涵──探訪天津中醫藥大學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
    天津日報  2021/01/07昨日上午10時,氣溫逼近-10℃,寒風卷著落葉呼嘯在大地上。記者來到天津中醫藥大學新校區,走進中醫藥研究院藥學部儀器室,溫暖撲面而來。此刻,室溫恆定在22.3℃,一排排大型色譜儀、質譜儀中間,幾個身著白大褂的身影正埋頭操作實驗。
  • 超級計算機能算「天地人」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天津濱海新區從來不缺少創新平臺。在近年來從外部引進的科技創新平臺中,天津濱海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中英生物醫藥技術轉化與產業化基地等8個科研機所被譽為「八大金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 「最初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找到了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談技術合作,沒想到的是,竟然開啟了一段不尋常的研發之路。」中昇創舉(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 「世界泵王」助力科學界「國之重器」——世界最大地震模擬設施建設
    「世界泵王」助力科學界「國之重器」——世界最大地震模擬設施建設 2020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加強交流 深化合作
    本報訊 12月23日,區委書記範少軍會見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行長陳永宏一行,雙方就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共謀發展、實現共贏進行了洽談。  範少軍代表區委、區政府對陳永宏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並介紹了河東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鄭麗香:用心守護數據,成就「國之重器」
    鄭麗香解釋,這樣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規範化管理,既能提升企業的運轉效率,又能節約大量的管理成本。與此同時,鄭麗香帶領團隊組建了元器件優選、數據智能處理等技術攻關小組,全面梳理電子元器件使用風險,形成風險分析方法、風險級別標定評估體系,改變了裝備設計師選用元器件的習慣,提高了設計準確性。值得一提的是,設計效率能提升一倍以上。
  • 民族脊梁「國之重器」
    今天來聊聊我們國家哪些大學盛產為國貢獻的科學家,他們負責的項目都可以稱之為國之重器,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離不開他們的奉獻和努力,以前總是有人說清華北大是美國人的,我還不信,今天終於信了。15.天宮一號總設計師:楊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中國版「超級大腦」要在天津跑起來了!
    麒麟作業系統獨創的kydroid技術,可以原生支持海量安卓應用,將300萬餘款安卓適配軟硬體無縫遷移到國產平臺上來。今年3月20日,麒麟軟體成立大會在天津禮堂舉行,同期發布麒麟軟體「遨天」行動計劃,麒麟軟體總部正式落戶天津,推動天津逐步成為信息化創新應用產業的國家級基地。
  • 天津出臺「津八條」 讓企業感覺充滿力量
    原標題:學懂弄通做實十九大精神:天津出臺「津八條」 讓企業感覺充滿力量   學懂弄通做實十九大精神   天津出臺《關於營造企業家創業發展良好環境的規定》(以下簡稱『津八條』)後,在「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智慧財產權保護、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等方面都制定了清晰的政策,這讓企業有了更強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 我國研製出「國之重器」,世界各國爭相對中國拋橄欖枝
    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由於早期的經驗不足以及技術方面不支持,所以在許多領域方面發展很難趕上西方國家,為了能夠在這一方面有更好的能力提升,因此我們在日以夜繼不斷努力著,希望拉近與西方各國的差距。不過,直到現在,我國仍然在機械製造上,比較難以超越。
  • 服務「國之重器」!「顯微世界超級放大鏡」配套工程今開建
    為保障「國之重器」的運行,今天,在北京懷柔科學城,由北京建工六建集團承建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破土動工,正式進入基礎施工階段。提起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用「國之重器」形容絕不為過。
  • 中國研發出「國之重器」,各國爭相對中國拋出橄欖枝
    新研發出「國之重器」,很多國家也爭相向中國「拋出」橄欖枝。大型工程結構實驗設備我們國家在剛開始進入科技領域的時候,因為很多技術都不成熟,因此很多方面是很難追上西方國家的,為了可以在此領域站住腳跟。隨著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現在終於再次的有了重大突破,那就是我國新研發出了一款萬噸級的「國之重器」,就是一個垂向加載重量高達上千萬噸的大型工程結構實驗設備。
  • 又一「國之重器」建成!給你的生活帶來這些改變→
    25日,「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工藝鑑定和驗收。
  • (原創)<<華北克拉通破壞>>是「國之重器」?
    <<華北克拉通破壞>>哪裡是什麼「國之重器」,朱日祥院士進行「快樂科研」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獲獎。
  • 懷柔區服務保障「國之重器」運行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項目開工
    為服務保障「國之重器」——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運行,近日,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破土動工,正式進入基礎施工階段。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出席開工儀式並致辭。
  • 打造國之「重器」魏奉思院士寄望深圳建設「數字空間」
    24號上午,在深圳人才公園求賢閣,中國科學院院士魏奉思在第二十八期院士講堂上作《建設「數字空間」,打造「空間大腦」》主題演講,分享了上述令中國科學家們自豪的觀點。講座上,他向聽眾介紹了數字空間概念及其相關研究應用,指出中國在天空領域建設「數字空間」,有望成為國之重器,助力中國在高端前沿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 航空工業氣動院:赤子丹心 為「國之重器」保駕護航
    5月24日,隨著最後一次流場噪聲測量試驗結束,由航空工業氣動院自主研發的「國之重器」——FL-62風洞順利完成了首次型號試驗。試驗數據顯示,風洞的流場品質和標模測力試驗數據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指標。FL-62風洞作為國際上最先進的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之一,實現了我國大尺寸跨聲速風洞從暫衝式向連續式的跨越。
  • 服務保障「國之重器」運行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項目開工
    圖為項目開工啟動現場為服務保障「國之重器」——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運行,12月2日上午,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破土動工,正式進入基礎施工階段。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出席開工儀式並致辭。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2018年,在「六爭攻堅、三年攀高」行動中,寧波明確「科技爭投」的目標,牢固樹立科技是核心競爭力的思想,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平臺帶動作用和人才支撐作用,引導社會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快增強區域創新實力。    藍圖繪就,謀定而後動!
  • 與「天眼」「人造太陽」同量級咖位「國之重器」由浙大牽頭正式啟動
    《人民日報》2019年11月19日12版在18日上午舉行的啟動儀式上,浙江省副省長高興夫講話,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出席期待建成後的CHIEF作為國之重器,成為世界級標杆大科學設施,為國家和浙江省的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性戰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