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京津冀看看協同發展新氣象

2020-11-09 國際在線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 題:走,去京津冀看看協同發展新氣象

新華社記者

作為機場界新晉網紅,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已成為旅遊「打卡地」。

機場冠名「北京大興」,坐落於京南地區與河北廊坊廣陽區相連區域。始於天津西站的機場聯絡線,規劃歸天津,建設在河北……

7月24日拍攝的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形象地折射出,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

正值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這片擁有1億多人口、面積21.6萬平方公裡的熱土,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藍圖下,正經歷著怎樣的變化?走,跟新華社記者看看去。

9月22日拍攝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內景。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牽住「牛鼻子」

「又變樣了!國慶節時才建到5層,現在看著有10層高了。」

5日,在雄安新區開發建設先行區容東片區工地外,幾位搬遷村民指著遠處一棟在建的安置房,興奮地對記者說。

根據規劃,容東片區能滿足7萬當地居民回遷和10萬外地居民搬遷入住需求。

這是雄安市民服務中心(2019年7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這是11月6日拍攝的河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安置房項目建設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加快建設,會展中心主體結構封頂,地下雄安有序布局……「未來之城」正拔節生長。

「我們將著眼於建設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全力打造一批精品、標杆工程。」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吳海軍說,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雄安新區加速動起來了。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雄安新區本級註冊企業3062戶,其中北京投資來源的企業2571戶,佔比83.96%。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北京疏得出,津冀能否接得住、留得下?

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企業員工在一處圖書角閱讀(2019年1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北京中關村有的,這裡有;沒有的,這裡創。」這是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工作人員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作為京津合作的新高地,北京中關村的創新動力與天津濱海新區優質的配套服務「手拉手」,一起唱大戲。

「政府一門心思為企業做好服務,企業可以專心搞研發。」天津飛圖同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紅生說,落戶、看病、就學,當地政府都有優惠政策,為吸引優秀人才奠定了基礎。

「今年前9月,園區新增註冊企業441家,引進的北京企業佔五分之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辦公室副主任邢其冬感嘆道,現在企業看重的不再是一點補貼、一項優惠政策,而是營商環境和未來前景。

不僅是濱海新區,在天津市武清區、寶坻區、西青區……天津構建的「1+16」承接格局發揮著強勁的磁場效應。2019年,京冀企業來津投資到位資金1470.67億元,佔天津全市實際利用內資的51%。

京津冀三地緊密聯動、高效協同,「一加一大於二、一加二大於三的效應」日漸顯現。

北京,正在蝶變。

人少了:北京市常住人口自2017年首次負增長後連續3年保持負增長;產業更加高精尖: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實現近兩位數增長;動能轉換加速:2019年,實現新經濟增加值12765.8億元,按現價計算,比2018年增長7.5%……

「我們將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加快北京『兩翼』齊飛,暢通三地循環,加強產業鏈、創新鏈協同布局,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區域經濟布局。」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說。

這是11月4日拍攝的天津港東突堤碼頭。 新華社記者 丁洪法 攝

打造動力源

三地輾轉調研,一路新風撲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人們期待,一個創新活力迸發的京津冀。

位於北京西北五環外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處處湧動著創新熱潮。在中科曙光的展廳裡,記者看到一臺主板泡在「水」裡依然能正常運轉的伺服器。

這是10月30日在北京中科曙光展廳拍攝的高密度浸沒式伺服器。 新華社記者 丁洪法 攝

「這是全球第一款已經量產的高密度浸沒式相變液冷伺服器,能大幅降低數據中心能耗。」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任京暘說,五中全會為創新指明了方向,我們將卯足勁走科技自立自強之路。

他表示,中科曙光將以天津為中心發展先進計算,把京津冀建設為先進計算高地,助力高端製造、生命科學等新興產業發展。

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海綿綠地、智能路燈、生態停車場、人臉識別的無人超市、無人駕駛汽車……各種創新元素,共同搭建起「智慧城市」的雛形。

打造京津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既要依靠自主創新,也要向改革要答案。

這是在天津市津南區綠色生態屏障瞭望塔上拍到的風景(11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採訪中,一些人士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將面臨更多跨區域政策協調、利益分享等深層次協同,這需要更大魄力和更多智慧,讓北京願意放,河北、天津等地願意接。

河北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重點,在跨區域政策協同、利益補償分配、公共服務均等化等重點領域,開展政策創新。「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三地一定能夠實現共贏。」

身處京津冀,「就近拜師」有條件;跳出京津冀,「全球學藝」機會多。加快協同發展,既要對內協作,也要對外開放。

11月6日,患者在河北燕達醫院內就診。 新華社發(楊笑 攝)

渤海灣畔的天津港,是京津冀的海上門戶。

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的「中轉站」,天津港同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僅今年,天津港集團就開通了9條內外貿新航線。」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任偉介紹。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今日成為京津冀向海而興的航道。

「未來的天津港,將努力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為全球貿易便利化提供更好服務,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天津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褚斌說。

這是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超市發雙榆樹店中出售的來自河北省赤城縣的圓白菜(7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創造新生活

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的前身是雄縣二小。整潔的草坪上,學生們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正在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2018年3月,北京援助雄安新區4所學校掛牌成立。有著30多年教齡的中關村第三小學教師張文峰,被抽調到雄安校區擔任執行校長。

「新區三縣教育資源薄弱,對接後,12位骨幹教師組成的援教團隊入駐雄安校區,努力讓孩子們享受到好的教育。」張文峰說,現在孩子們變化很大,比以前更有想法和創意。

五中全會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這讓張文峰倍感責任重大。「我們一定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推動京津冀地區教育更優質、更均衡。」

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駐派教師馮小宇在雄安校區同孩子們交流(2019年3月20日攝)。 新華社發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從天津市津南區綠色生態屏障瞭望塔遠眺,眼底儘是綿延的林帶和草地,蜿蜒的海河泛起粼粼波光。這是一道面積達736平方公裡的綠色生態屏障,也是環首都生態屏障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前些年,這裡的生態空間被侵蝕、削弱。經過汙染治理和綜合「織綠」,環境變了,生態好了,百姓也有了濃濃的幸福感。

「空氣倍兒新鮮,喘口氣都痛快。」天津市津南區雙橋河鎮東泥沽村村民徐振洪說,「現在的綠色發展理念,我們打心眼裡擁護!」

天津市津南區農業農村委員會主任劉鳳春說:「『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用『繡花功夫』對已建成的綠色屏障提升改造,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家園。同時開展旅遊、碳匯交易、林果栽植等產業探索,發揮『綠水青山』的經濟價值。」

就醫看病,事關百姓切身利益。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

與北京通州一河之隔的河北燕達醫院,曾面臨門可羅雀的尷尬。受益於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北京朝陽醫院醫療專家團隊的派駐,燕達醫院被認定為京冀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又成為河北省首家獲批的民營三甲綜合醫院。

「現在看病都在家門口,北京專家坐診!」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的老百姓切實感受到看病的方便。

以人民為中心,以綠色為底色,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京津冀協同發展進行曲激蕩時代潮,寫滿獲得感、幸福感。(記者王敬中、譚謨曉、白佳麗、曹國廠、蓋博銘)

相關焦點

  • 凝聚共識匯聚勢能 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本次宣講報告會邀請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天津的4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進行解讀,並為「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建言獻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和北京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通過視頻連線為現場聽眾進行了遠程分享。
  • 2020京津冀產業鏈協同發展對接活動舉行 打造京津冀三地互嵌耦合的...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2020京津冀產業鏈協同發展對接活動在北京舉行打造京津冀三地互嵌耦合的產業生態鏈為落實京津冀工信(經信)部門籤署的《進一步加強產業協同發展備忘錄》,共同規劃「十四五」三地協同發展產業鏈,11月19日,由京津冀三地工信(經信)部門共同主辦的2020京津冀產業鏈協同發展對接活動在北京舉行。
  • 兩翼輻射打破局限京津冀協同發展呈現新格局
    原標題:兩翼輻射打破局限京津冀協同發展呈現新格局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
  • 京津冀協同發展將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
    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動會議,就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安排部署。就此,記者採訪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
  • 2015.02: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合作路徑研究(馬俊炯)
    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合作路徑研究 馬俊炯   內容摘要:本文分析京津冀三地產業協同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討三地產業協同發展的合作方向及路徑。,強調要將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到國家重大戰略層面,京津冀地區發展迎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 天津濱海新區十年城變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再思考
    在過去的十年裡,這個被認為受眾多政策垂青的地方,創造了GDP平均年增速超過20%的成績,並一躍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並因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提出再次迎來輿論的密集關注。2014年,糾結了十幾年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終於進入實質性階段。
  • 知與行|持續用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廣度深度拓展
    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積極作為、善作善成,扎紮實實把各項工作落地落實,持續用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廣度深度拓展。協同推進成效顯著,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廣度深度拓展奠定堅實基礎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十三五」時期,我省積極作為,與京津一道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 北京大學《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0》發布
    1月9日,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舉辦首都發展新年論壇,論壇上北京大學首都發展院院長、北京大學首都高端智庫首席專家李國平教授對首發院研製的《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0)》(以下簡稱《指數》)的主要內容進行了發布。發布會由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馮長春主持。
  • 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邯鄲機場改擴建工程建成通航
    9月22日,隨著天津飛往邯鄲的G52638航班穩穩地降落在河北邯鄲機場,由中鐵十八局集團承建的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重點建設項目作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交通項目,邯鄲機場改擴建工程主要包括新建大型航站樓、航管樓、跑道升級和通航機庫,包括智能化的值機、安檢系統以及增設5G通訊設施等,2018年5月開工建設。
  • 京津冀產業協同規劃 初稿形成
    京津冀產業協同規劃 初稿形成 2021-01-13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興機場固安城市航站樓啟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9月16日上午大興機場固安城市航站樓正式啟用,這是大興機場首座跨省異地城市航站樓,也是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又一重要舉措。大興機場持續推進航空、鐵路、公路多種交通方式的無縫銜接和便捷換乘,在成功運營草橋城市航站樓的基礎上,與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政府加強交流,深入合作,啟動固安城市航站樓項目,充分發揮大型國際樞紐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動固安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 京津冀協同發展 薊州區融入北京半小時生活圈
    京哈鐵路薊州站的開通標誌著薊州區正式開啟動車和高鐵時代,正式融入北京半小時生活圈,是天津市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又一件實事。 (責任編輯:解芳璇)
  • 天津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推進京津冀中藥產業協同發展 加注...
    目前,聚焦中藥行業關鍵問題,該實驗室經過多年發展已逐漸成為面向京津冀乃至全國的一流中醫藥研究高地,並形成了組分中藥配伍理論及方法、組分中藥物質基礎研究、組分中藥成藥性評價及轉化、組分中藥智能製造應用基礎及示範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實際上,自培育期以來,我們就致力於以現代中藥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轉移轉化為重點,支撐促進京津冀中藥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
  • 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人口潮汐
    如果從天津武清開車,去往位於北京亦莊的公司總部,比從北京市中心過去用時還少。馮春敬說,公司有往返於北京亦莊和天津武清的班車,無論是家庭生活還是公司業務,都不會受影響。  一些人家在北京,到天津上班;另一些人家在天津,要來北京上班。
  • 京津冀產業協同規劃初稿形成 聯手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內容提要:京津冀工信部門產業合作對接機制不斷完善,目前,三地正在開展《面向「十四五」京津冀產業協同布局》課題研究,編制形成《京津冀產業協同規劃(建議稿)》初稿,共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汽車等三地優勢產業,聯手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 京津冀藍皮書:河北創新能力薄弱成為區域創新協同治理體系中的主要...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呂銀玲)9月10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20)——區域協同治理》(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分析指出,京津冀區域協同治理目前存在六方面短板。
  • 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 東航「大興隨心飛」來了
    佔大興機場近四成運力的東航、上航、中國聯合航空攜手,真正為大興機場「引流」、為「動力源」賦能,為往返首都及周邊旅客提供豐富的產品選擇,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今年6月18日,東航首創推出現象級產品「周末隨心飛」,隨後又推出「早晚隨心飛」「西域隨心飛」「灣區隨心飛」,有效發揮航空業的戰略先導作用,以航空引擎加速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激發市場需求、提升消費信心,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普惠、便捷的航空服務產品,為各類企業降低差旅成本支出,助力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提振航空旅遊的全產業鏈消費水平、暢通國內大循環。
  • 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工程項目巡禮丨滴水成冰 大項目建設不停歇
    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工程項目——國家會展中心(天津)的建設工地卻仍然是一派繁忙景象。14時許,戶外溫度-10℃。雖然工程指揮部採取了防風和升溫等措施,但國家會展中心(天津)3號展廳旁邊的交通連廊裡仍然比較冷。在一座自動扶梯旁邊,43歲的工人薛紅利正在從管井裡往上拽板材,他的臉被凍得紅撲撲的。
  • 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協同治理如何推進?專家提出這些建議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協同治理進展、挑戰及下一步措施》的報告中指出,未來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的協同治理,要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重點推進晉冀魯豫交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同時要重點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
  • 京津冀:邊緣突圍 區域重塑
    大公香港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宋代倫系統考察了京津冀交界地區9個區縣的產業發展和產業園區建設情況,其發言配以大量圖表,從分析數據看,三地的產城融合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香港媒體,大公報、大公網長期關注國家發展,扮演香港特首梁振英所言的「超級聯繫人角色」,舉辦「大公·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便是大公對國家大戰略的響應,今後將不定期舉辦更多類似活動,為國家發展積極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