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去年2月,天津中醫藥大學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正式運行。實驗室在做哪些工作?如何助力京津冀中藥產業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來聽記者趙徵的報導。
天津中醫藥大學已經進入寒假,但校園裡的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裡依舊是一派繁忙景象:
(錄音:目前我們正在開展的是對源自人參屬的12種人參藥材,對裡面所含的活性成分人參皂苷同時進行含量測定。)
說話的是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文志,課題組從傳統的中藥飲片中提取出活性成分群,製備成液體的形式,放到儀器中進行檢測,這個過程就叫做組分中藥製備,楊文志說:
(錄音:通過這些活性成分的含量測定,我們可以對人參不同產地、不同年限的藥材進行等級評價,起到質量控制的目的。)
從1999年開始,張伯禮院士牽頭承擔了中藥組分研製項目,這也是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到目前為止,天津中醫藥大學已經儲備了6萬多種中藥組分,也是國內中藥有效成分數位化模型最多、檢索速度最快的資料庫。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張伯禮院士正是在組分庫中檢索發現,虎杖、馬鞭草對冠狀病毒抑制作用最強,由此研製而成宣肺敗毒方,後來成為國家衛健委推薦的三藥三方之一。
運用科技力量將傳統中藥數位化,這項科研的成果,正在京津冀中醫藥研究協同創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距離天津200多公裡的河北省安國市,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城市。早在2013年,天津天士力集團就聯手安國市政府共同建立了安國數字中藥都,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參與了項目規劃設計;目前,安國數字中藥都一二期工程已經交付使用,未來3-5年將完成整體項目建設。天士力集團安國數字中藥都負責人王曉東說,傳統中藥數位化的意義重大:
(錄音:這藥材是不是,安不安全,藥材農殘、重金屬、化肥等到底含量是怎麼回事,符合國家標準嗎?更重要的在推動中醫藥產業振興和創新發展的時候能夠在新技術、新成果轉化方面更有數據和支撐。)
不僅如此,天津中醫藥大學還牽頭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河北的神威藥業、天津中新藥業等一線大型中藥標杆企業,共同組建了現代中藥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通過中成藥二次開發關鍵技術體系的成果轉化,已經在全國19個省市近百家企業推廣應用,湧現出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品種500多個、過10億元的品種50個,十多家中藥企業年營業額超過100億元,中藥企業聚集度顯著增強。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院長、組分中藥國家實驗室辦公室主任張俊華說:
(錄音:未來我們這個實驗室將繼續深入開展現代中藥技術和應用研究,服務天津市先進位造業建設和京津冀區域發展,形成現代中藥技術研究人才高地,提升中藥產業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中藥基礎研究水平,以創新驅動促進中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天津廣播新聞中心趙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