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打開「天然藥物寶庫」!貴州中藥材產業...

2020-12-05 天眼新聞

全國中藥材四大主產區之一,貴州素有「天然藥物寶庫」之稱。

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生態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把中藥材產業作為全省重點發展的12個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探索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新機制、新途徑、新措施。  目前,全省中藥材(不含石斛、刺梨)總面積542.85萬畝、總產量127.52萬噸、總產值108.83億元。中藥材種植帶動16.42萬戶貧困戶、52.61萬貧困人口增收。  中藥材產業逐漸成為我省扶貧產業、生態產業、富民產業、大健康產業,走出一條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新路。凝聚使命感

搶抓中藥發展新機遇

「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作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在發展中醫藥產業方面,貴州地理條件獨特、氣候溫暖溼潤,現有人工栽培中藥材160多種,生產品質優異、市場美譽度高的藥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貴州安龍、興義是珍稀藥材白及最適宜產區,白及膠含量(60%以上)顯著高於全國其它產區;  貴州天麻折幹率、商品等級、藥效成分含量高,是國家中醫藥局開展天麻藥食同源試生產指定省份之一;  貴州太子參色黃、明亮,形狀飽滿,標誌性成分太子參環肽B含量高於全國其他產區;  貴州黨參根條肥厚、質軟味濃化渣,多糖含量高,質量上乘;  貴州薏仁米為小粒薏仁米,均勻飽滿、色白潤亮,指標成分甘油三油酸酯高過藥典規定1倍以上,藥食兩用佳品;  赫章半夏和威寧半夏品質優良,每年免檢出口日本、韓國等;  ……  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僅我省33個縣的藥用植物資源種類就達5304種,全國排名第四位。作為我國六大民族藥之一,苗藥90%以上集中在貴州。  豐富的中藥材種質資源,為貴州發展中藥材產業提供良好的資源基礎。  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中藥材用途不斷擴展,為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中藥材不僅是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等中藥工業原料,更成為以天然資源為原料的綠色產品消費新時尚,市場前景可觀。生產規模化

助力脫貧攻堅謀布局

機遇與挑戰並存!  隨著產量與需求量的不斷提高,貴州中藥材產業市場體系建設滯後、中藥材標準化產業化水平不高、良種供應能力與產業發展不相適應、藥企與基地聯繫不夠緊密……一系列在產銷對接機制、品牌建設、規範化種植等方面的問題逐漸凸顯。  為突破難點,我省按照「大健康、大品種、產業扶貧、山地特色」發展思路,制定《貴州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中藥材產業發展推進方案(2019-2020年)》,將合理布局產業、做大做強優勢品種、延伸加粗產業鏈條、增強內生動力和帶動能力,作為發展我省特色中藥材產業的重要內容。  「以品種為綱、產地為目」。綱舉目張,我省選取天麻、鉤藤、太子參、薏苡仁、半夏、黃精、白及、花椒、艾納香、何首烏、黨參、茯苓、頭花蓼、金(山)銀花、生薑等15個道地產區明確的重點品種,明確道地藥材、大宗優勢品種,從種植、加工、成藥、銷售,優化全產業鏈布局。  為單品藥材「量身」行動方案,我省分別組建專家組,指導產業推進、強化技術培訓,2019年,將天麻、太子參、半夏、薏苡仁、鉤藤、黃精、白及,作為農村產業革命中藥材7個重點品種產業,著力實現貴州中藥材產業「一年有突破、兩年上臺階」。  立足資源稟賦,聚焦貧困縣。到2020年,全省將培育20個以上中藥材種植大縣。  劍河、德江、正安、安龍、施秉、威寧、道真、盤州、黎平、鎮寧、赫章、黃平、興仁、大方、印江……作為首批中藥材種植大縣進行培育,已建立一批良種繁育基地、標準化生產基地。  「讓企業有賺頭,讓農民有盼頭」。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強化利益聯結、產銷對接、產業融合發展,在保護地理標誌產品的同時,利用訂單生產、勞動務工、土地租金、資產扶貧、入股分紅等方式,讓參與種植的農戶、貧困戶收益更有保障。發展高質量

提升「黔藥」品牌影響力

隨著我省中藥材種植規模不斷壯大,大方天麻、劍河鉤藤、興仁薏仁米、赫章半夏、施秉太子參……一批區域公共品牌基本形成。  全省中藥材種植企業和合作社900家以上,培育信邦、百靈、益佰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49家。  中藥材產業發展資源不斷聚集,「黔藥」品牌呼之欲出。  根據貴州資源、地理、歷史、人文等因素,我省通過對名優品牌、知名商標、標準化認證、原產地認證和標誌保護,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工藝改進,致力於創建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黔藥」區域公共品牌。  為打造品質好、叫得響、佔有率高的「黔藥」品牌,我省——  從源頭開始,制定種植標準。成立中藥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啟動60多個中藥材品種種植標準制定工作,對中藥材的育種育苗、種植採收、加工貯存等環節,建立規範生產技術標準操作規程,確保貴州中藥材安全、有效、可控、穩定。  利用中藥材生態種植,藥材質量安全不斷提升。通過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生物防控替代化學防治等技術推廣,改善產地環境,用最適宜的土壤生產最優質的道地藥材。  產品質量可追溯。完善生產檔案記錄製度,構建覆蓋種植、加工、收購、儲藏、運輸、銷售等各環節的質量追溯體系,實現來源可查、質量可追、責任可究。  完善倉儲物流、銷售網絡建設。利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創新中藥材流通服務模式,加快「網際網路+」與中藥材產業深度融合,拓展中藥材銷售渠道和市場。  舉辦展銷會、中醫藥論壇等活動,多渠道宣傳「黔藥」知名度。  ……   通過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健全產業鏈和銷售渠道,我省力爭成為全國有名的道地中藥材重要產區,推動全省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2020年底,將帶動全省34.6萬貧困人口增收致富。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張凌

編輯 胡銳編審 李劼

相關焦點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系列報導之二】
    深入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持續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四場硬仗」,貴州牢牢掌握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動權制勝權,盡銳出戰、務求精準。  「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在貴州深入人心、深得人心,成為新時代貴州的最強音,凝聚了決戰決勝的強大力量。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5月12日 19:49 A-A+ 今天(5月12日)的《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系列報導,我們一起走進這座神秘的「兩彈城」,走近這群幹驚天動地事的隱姓埋名人。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闡述中國夢來源:新華社作者:齊聲責任編輯:張詩夢2019-11-23 14: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齊聲)黨的十八大召開後不久,2012年11
  • 寧夏:化工發展後勁十足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寧夏:化工發展後勁十足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2019-07-06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原子核」裡的硬擔當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原子核」裡的硬擔當 原標題: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87歲的蘇興普怎麼也不會想到,62年前的那一次工作調動
  • 是誰搶佔了中醫藥的天然藥物市場,中醫藥寶庫如何挖掘?
    然而,經過近70年的臨床應用,化學藥品給人類自身健康和生活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日益顯現,人們的視線開始重新移回到天然藥物上。    天然藥物市場的崛起    天然藥物一般是指那些不含化學藥品成分的,以大自然現有物質,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等,或它們的提取物為功能組分,具有治療效果或保健功能的產品。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黃果樹:「一瀑」獨幟到全域井噴 開啟...
    這位四川遊客口中的黃果樹景區的變化,正是自旅遊開發以來的幾十年裡,以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為核心的黃果樹旅遊區不斷自我革命中不斷擦亮品牌,成長為安順市乃至全省旅遊產業靚麗名片的一個發展縮影。  1978年以前,喀斯特地貌顯著的黃果樹旅遊區,地形破碎、土層淺薄,傳統小農思想影響下的老百姓「為吃而種」,靠著微薄的土地收益艱難生存。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甘肅定西:不懈奮鬥七十載 黃土高原貧困...
    0.5畝、5畝、10畝、100畝……從1964年到1982年,近20年的時間內,大坪村人發揚「戰天鬥地 艱苦奮鬥」的大坪精神,興修梯田2700多畝,讓「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修梯田的場景(資料圖)這是大坪村歷史上最為壯麗的一頁,徵山不止,治水不休,他們將一座座荒山變成了良田。
  • 「中國的脫貧智慧」一年7個億!貴州赫章中藥材產業鼓起了老百姓的...
    本文轉自【貴州廣播電視臺】;「全國半夏,赫章定價」,這是在畢節市赫章縣經常會聽到當地人自豪的「自我介紹」。據了解,全國近三分之一的中藥材半夏來自於赫章縣,赫章也成為我國最大的半夏種植基地之一。2020年,當地的中藥材賣出了7個億。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雲南記憶
    原標題:雲南記憶  70年,於人類漫長的歷史而言,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對於新中國來說,這70年,是探索的70年,是發展的70年,更是砥礪奮進的70年!  70年的開創奮鬥、崛起發展, 雲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數字出版產業鏈加速崛起
    圖書的變化映襯著一個國家和時代的變遷。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圖書出版社不足百家,書店不足3000家,出版圖書不足萬種。出版業相對落後的局面擋不住人們閱讀的熱情。文學作品《暴風驟雨》《小二黑結婚》《白毛女》等迅速掀起熱潮,帶給人們思想的啟迪。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 探尋榆林...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 探尋榆林治沙成功秘訣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9年04月26日 16:25 A-A+   由於長期的人為和氣候原因,70年前,流沙曾越過長城南侵50多公裡,超過400個村莊被壓埋,榆林城區三次南遷,全市林木覆蓋率一度只有0.9%。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榆林林木覆蓋率大幅提高到33%,榆林境內的毛烏素沙地全部被林草所覆蓋,這一成就也讓陝西的綠色版圖向北延伸了400公裡。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逐夢蒼穹
    1956年10月8日,中央成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研製火箭飛彈。1957年11月16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今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60多年來,一代代科學家、工程師接續奮鬥、自主創新,不斷把航天事業推向新的高峰。
  • 「瀘州」古藺縣:發展中藥材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12月3日,瀘州市古藺縣苗漢居住鎮黃荊鎮趕黃草產業發展戰略籤約儀式在黃荊鎮政府大樓會議室舉行。黃荊鎮分別與四川古藺肝蘇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固庸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古藺縣臣相趕黃草種植專業合作社籤訂了趕黃草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 藥物發展簡史:從柳樹皮到「上帝的手術刀」
    直到 20 世紀 70 年代,隨著電子顯微鏡和基因重組技術的成熟,分子生物學獲得了極大的促進和發展。1975 年,Kohler 和 Milstein 發明了雜交瘤技術,使得治療性單克隆抗體的發現規模化,到 1997 年第一個單克隆抗體獲批,大分子藥(抗體)時代隨之到來。隨著反義寡核苷酸和 RNA 幹擾技術的誕生,核酸類藥物也登上了歷史舞臺。
  • 今晚,Discovery探索頻道和央視重磅聚焦貴州!
    俗話說的好,全國酸湯看貴州,貴州酸湯看黔東南。這次我們來到位於貴州東南的西江千戶苗寨,跟隨當地名廚解讀貴州酸湯魚美味的奧秘。酸湯魚誘人的順滑口感,一大精髓在於湯底下足了功夫。廚師採用苗族傳統酸湯發酵工藝,將時間與溫度把控得恰到好處:米湯加水天然發酵,將溫度控制在60-70度以下,至少要發酵一個月後,爽口的酸湯才得以誕生。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徵文:我的「中國夢、統戰情」
    【編者按】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年,市委統戰部在全市統一戰線範圍內開展徵文比賽活動,活動得到各地統戰工作者、統戰對象等的積極響應。期間,湧現出了貴州五福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貴陽嘉旺屠宰加工有限公司、貴州森瑞管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愛心企業,他們致富思源、回饋社會,他們的格局,他們的擔當,他們的無私,他們的大愛,至善至美、至純至真,激勵著我也感動著我,更給予了我足夠的工作動力與信心。截至目前,我們共投入產業扶持資金3000餘萬元,投入捐資助學、扶危濟困等公益幫扶資金106萬元。
  • 為什麼貴州要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你想知道的都在這了
    9月23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貴州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8年以來,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鄉村振興的產業振興
  • 第六屆活力內蒙古•大學生網絡影像文化藝術節「壯麗70年•...
    自治區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自治區團委、北方新報社、內蒙古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第六屆活力內蒙古•大學生網絡影像文化藝術節,面向全區大學生徵集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為主題的優秀文化藝術類作品,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 中藥材天地網參加第九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圖)
    【天地網訊】(本網訊)主題為產學研合作,推進我國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健康發展的2010海峽兩岸暨CSNR全國第九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於本月17-20日在廣州召開。    本次大會以「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的科學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重點研討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調查與研究、中藥材規範化生產(GAP)與產業化發展、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化學研究與綜合利用、生物多樣性與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資源的積極保護及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等項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