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藥材四大主產區之一,貴州素有「天然藥物寶庫」之稱。
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生態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把中藥材產業作為全省重點發展的12個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探索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新機制、新途徑、新措施。 目前,全省中藥材(不含石斛、刺梨)總面積542.85萬畝、總產量127.52萬噸、總產值108.83億元。中藥材種植帶動16.42萬戶貧困戶、52.61萬貧困人口增收。 中藥材產業逐漸成為我省扶貧產業、生態產業、富民產業、大健康產業,走出一條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新路。凝聚使命感
搶抓中藥發展新機遇
「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作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在發展中醫藥產業方面,貴州地理條件獨特、氣候溫暖溼潤,現有人工栽培中藥材160多種,生產品質優異、市場美譽度高的藥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貴州安龍、興義是珍稀藥材白及最適宜產區,白及膠含量(60%以上)顯著高於全國其它產區; 貴州天麻折幹率、商品等級、藥效成分含量高,是國家中醫藥局開展天麻藥食同源試生產指定省份之一; 貴州太子參色黃、明亮,形狀飽滿,標誌性成分太子參環肽B含量高於全國其他產區; 貴州黨參根條肥厚、質軟味濃化渣,多糖含量高,質量上乘; 貴州薏仁米為小粒薏仁米,均勻飽滿、色白潤亮,指標成分甘油三油酸酯高過藥典規定1倍以上,藥食兩用佳品; 赫章半夏和威寧半夏品質優良,每年免檢出口日本、韓國等; …… 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僅我省33個縣的藥用植物資源種類就達5304種,全國排名第四位。作為我國六大民族藥之一,苗藥90%以上集中在貴州。 豐富的中藥材種質資源,為貴州發展中藥材產業提供良好的資源基礎。 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中藥材用途不斷擴展,為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中藥材不僅是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等中藥工業原料,更成為以天然資源為原料的綠色產品消費新時尚,市場前景可觀。生產規模化
助力脫貧攻堅謀布局
機遇與挑戰並存! 隨著產量與需求量的不斷提高,貴州中藥材產業市場體系建設滯後、中藥材標準化產業化水平不高、良種供應能力與產業發展不相適應、藥企與基地聯繫不夠緊密……一系列在產銷對接機制、品牌建設、規範化種植等方面的問題逐漸凸顯。 為突破難點,我省按照「大健康、大品種、產業扶貧、山地特色」發展思路,制定《貴州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中藥材產業發展推進方案(2019-2020年)》,將合理布局產業、做大做強優勢品種、延伸加粗產業鏈條、增強內生動力和帶動能力,作為發展我省特色中藥材產業的重要內容。 「以品種為綱、產地為目」。綱舉目張,我省選取天麻、鉤藤、太子參、薏苡仁、半夏、黃精、白及、花椒、艾納香、何首烏、黨參、茯苓、頭花蓼、金(山)銀花、生薑等15個道地產區明確的重點品種,明確道地藥材、大宗優勢品種,從種植、加工、成藥、銷售,優化全產業鏈布局。 為單品藥材「量身」行動方案,我省分別組建專家組,指導產業推進、強化技術培訓,2019年,將天麻、太子參、半夏、薏苡仁、鉤藤、黃精、白及,作為農村產業革命中藥材7個重點品種產業,著力實現貴州中藥材產業「一年有突破、兩年上臺階」。 立足資源稟賦,聚焦貧困縣。到2020年,全省將培育20個以上中藥材種植大縣。 劍河、德江、正安、安龍、施秉、威寧、道真、盤州、黎平、鎮寧、赫章、黃平、興仁、大方、印江……作為首批中藥材種植大縣進行培育,已建立一批良種繁育基地、標準化生產基地。 「讓企業有賺頭,讓農民有盼頭」。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強化利益聯結、產銷對接、產業融合發展,在保護地理標誌產品的同時,利用訂單生產、勞動務工、土地租金、資產扶貧、入股分紅等方式,讓參與種植的農戶、貧困戶收益更有保障。發展高質量
提升「黔藥」品牌影響力
隨著我省中藥材種植規模不斷壯大,大方天麻、劍河鉤藤、興仁薏仁米、赫章半夏、施秉太子參……一批區域公共品牌基本形成。 全省中藥材種植企業和合作社900家以上,培育信邦、百靈、益佰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49家。 中藥材產業發展資源不斷聚集,「黔藥」品牌呼之欲出。 根據貴州資源、地理、歷史、人文等因素,我省通過對名優品牌、知名商標、標準化認證、原產地認證和標誌保護,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工藝改進,致力於創建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黔藥」區域公共品牌。 為打造品質好、叫得響、佔有率高的「黔藥」品牌,我省—— 從源頭開始,制定種植標準。成立中藥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啟動60多個中藥材品種種植標準制定工作,對中藥材的育種育苗、種植採收、加工貯存等環節,建立規範生產技術標準操作規程,確保貴州中藥材安全、有效、可控、穩定。 利用中藥材生態種植,藥材質量安全不斷提升。通過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生物防控替代化學防治等技術推廣,改善產地環境,用最適宜的土壤生產最優質的道地藥材。 產品質量可追溯。完善生產檔案記錄製度,構建覆蓋種植、加工、收購、儲藏、運輸、銷售等各環節的質量追溯體系,實現來源可查、質量可追、責任可究。 完善倉儲物流、銷售網絡建設。利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創新中藥材流通服務模式,加快「網際網路+」與中藥材產業深度融合,拓展中藥材銷售渠道和市場。 舉辦展銷會、中醫藥論壇等活動,多渠道宣傳「黔藥」知名度。 …… 通過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健全產業鏈和銷售渠道,我省力爭成為全國有名的道地中藥材重要產區,推動全省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2020年底,將帶動全省34.6萬貧困人口增收致富。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張凌
編輯 胡銳編審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