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脫貧智慧」一年7個億!貴州赫章中藥材產業鼓起了老百姓的...

2021-01-09 環球網

本文轉自【貴州廣播電視臺】;

「全國半夏,赫章定價」,這是在畢節市赫章縣經常會聽到當地人自豪的「自我介紹」。據了解,全國近三分之一的中藥材半夏來自於赫章縣,赫章也成為我國最大的半夏種植基地之一。2020年,當地的中藥材賣出了7個億。

中藥材企業晾曬的半夏

赫章人口中的「良藥」究竟給當地人帶來了什麼呢?帶著這個疑問,記者來到了赫章縣野馬川鎮的黔草堂金煌(貴州)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雖是寒冬時節,組培室的瓶瓶罐罐裡卻是鬱鬱蔥蔥。

組培室裡鬱鬱蔥蔥的中藥材苗

「現在開始正在做新品種的選育,做出這個新品種的選育之後,通過這些技術,我們可以保證品質、抗性、產量都遠遠高於常規用的種子,新品種可以解決目前生產遇到的相關問題。」 企業負責人江豔華介紹道。

黔草堂金煌(貴州)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江豔華

工人們在進行新品種選育

為什麼會選擇到赫章發展中藥材產業?江豔華告訴記者:「我們主要生產加工半夏,是一個道地藥材,赫章的自然環境、土壤、氣候光照條件等種出來的品質,在咱們國內是比較上乘的,日本買方對半夏進行取樣檢測之後,覺得品質非常好,所以後期我們出口都是免檢的。」

工人們清洗半夏

加大創新研發力度,個頭小小的半夏不僅賣出了好口碑,更賣出了好價錢。據了解,這家企業產品主要銷往像國內的一些大型藥企,海外主要賣向日本,一年半夏加工的量在2000噸左右,產值大近3000萬元。

數千萬產值的背後,是一條集中藥材生產、加工和創新研發的完備產業鏈。記者了解到,一顆半夏採收後,還要經過十來道工序的深加工,才能算得上一味中藥。這家企業的加工端直接帶動了一百多名城鎮居民穩定就業。

工人們在挑選半夏

「現在的工資一個月3000左右,一年的收入還是有四萬左右,在這裡打工還是很可以的,主要是方便,隔我家不遠,十多分鐘就走到了。」工人趙興巧告訴記者,今年已經是她在這裡工作的第十一個年頭。

赫章縣中藥材加工企業工人 趙興巧

產業化的發展路子不僅讓城鎮居民就近就業,也讓地處山區的村民們在世代勞作的土地裡成了工人,企業加工的半夏就來自這片基地。溫度接近零度的烏蒙山區,本該是農閒時節,但在赫章縣鐵匠苗族鄉的中藥材種植基地裡卻有著少見的繁忙景象,70多位工人正拿著釘耙提著桶採收半夏。

基地工人們在採收半夏

基地裡的工人全部來自周邊村寨,大多年齡在45歲以上。58歲鐵匠苗族鄉聯合村村民耿滿英告訴記者,「她一年四季都在裡面做,最高的一個月能掙到三千,最低的都是二千三四,種莊稼就沒有這個划算」。農民變工人,不僅讓荷包鼓了起來,收入也有了一定保障。

鐵匠苗族鄉地處烏蒙山腹地,曾是全省深度貧困鄉之一,貧困發生率曾達29.96%。拔窮根,鐵匠苗族鄉首先從地裡做文章,2018年,全鄉流轉上千畝土地種植半夏、前胡等中藥材,土地流轉費、務工工資、分紅,多渠道拓寬了村民的增收途徑。

赫章縣鐵匠苗族鄉的前胡種植基地

「以前種洋芋玉米,充其量一畝地也就是1000多元的收入,現在這個村民種前胡,一畝地最起碼也就是2000多至3000元,種半夏就4000多至5000元的收入,新型的產業和傳統的產業相比,他的收入基本上是翻番的。」 談到這幾年村民們在地裡的變化,赫章縣鐵匠苗族鄉黨委副書記徐本科給記者算了筆收入帳。

赫章縣鐵匠苗族鄉黨委副書記徐本科

鐵匠鄉地裡發生的這種轉變正是赫章縣近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重點發展中藥材產業成效的一個縮影。目前,赫章縣種植中藥材超過15萬畝,帶動3萬多貧困人口戶均增收6500元。隨著赫章縣中藥材產業的規模、研發力度的逐年擴大,如今已經形成了十多個品種的種植和精深加工產業鏈條,產業年產值近7個億。

即將進入收穫期的前胡

「中藥材產業不僅鼓起了老百姓的錢袋子,拔掉了窮根,而且還為我們赫章縣如期實現減貧摘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赫章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徐俊奎告訴記者,赫章縣正在擬訂中藥材發展的「十四五」規劃,力爭在未來的五年,把赫章縣種植中藥材面積穩定在20萬畝以上,為下一步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赫章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徐俊奎

相關焦點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打開「天然藥物寶庫」!貴州中藥材產業...
    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生態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把中藥材產業作為全省重點發展的12個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探索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新機制、新途徑、新措施。>  貴州薏仁米為小粒薏仁米,均勻飽滿、色白潤亮,指標成分甘油三油酸酯高過藥典規定1倍以上,藥食兩用佳品;  赫章半夏和威寧半夏品質優良,每年免檢出口日本、韓國等;  ……  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僅我省33個縣的藥用植物資源種類就達5304種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我們脫貧啦丨望謨:三個精準抓落實...
    在23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望謨縣委書記李建勳表示,全面啟動脫貧攻堅以來,省委始終帶頭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要求,圍繞中央「三年行動計劃」、掛牌督戰等系列決策部署,聚焦「四場硬仗」「五個專項治理」等重點工作
  • 脫貧攻堅丨香港90後進山造了個「花花世界」芳香滿烏蒙
    然而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從最初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到說服農戶不種農作物改種花卉,再到後來花卉種植遭遇上極端天氣……接踵而至的困難,時刻考驗著安莉的信心和智慧。「當時我們種了30多個品種的菊花,赫章遇到極端天氣,連續3個月都沒有太陽,我們的花都出現了品質問題。我們就做出了一種調整,要延長我們產品的附加值,必須進入深加工,不能只種鮮花。」梁安莉說。
  • 脫貧攻堅丨香港90後進山造了個「花花世界」 芳香滿烏蒙
    廣黔同心,攜手同行點擊觀看《烏蒙深處有花香》  產業扶貧·來自大灣區的芳香計劃  赫章縣地處滇東高原及烏蒙山區,是貴州省內海拔最高的地區,被稱為「貴州屋脊」。這裡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野生韭菜花帶,更有歷史上夜郎古國的遺址。
  • 「天眼一線」赫章:揮好黨建引領考核「指揮棒」 釋放高質量發展新...
    近年來,赫章縣創新黨建係數考核機制,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把「大黨建」工作成效作為高質量發展考核係數,促使高質量發展得分不「縮水」,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安樂溪鄉小河社區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種植的天麻。
  • 發揮稅收「能量」 助推脫貧「摘帽」——貴州稅務部門積極決戰脫貧...
    近年來,貴州省稅務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稅務總局、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工作部署,以脫貧攻堅統攬稅收工作全局,在壓實工作責任、落實稅收政策、推動產業扶貧、夯實駐村幫扶、長效愛心助學等方面持續發力,助推貴州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聞令而動、擔當作為。
  • 電影《月照秋河》全景展現貴州脫貧攻堅戰
    以「弘揚奮鬥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主題的電影《花開正當時之月照秋河》將於近期上映。  該片由貴州青年導演郭其瑄擔任導演,胡玫擔任總監製,演員徐光宇,班嘉佳、趙夢迪、蔡俊濤等領銜主演;全景式展現貴州各級黨員幹部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壯闊畫卷。
  • 「名家名人看貴州」貴州減貧奇蹟讓世界貧困地區看到希望
    4月28日,在2020年貴州刺梨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為貴州刺梨點讚:「刺梨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鍾南山院士出席4月28日的貴州刺梨產業發展論壇,現場為貴州刺梨「打call」。
  • 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這標誌著該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截至目前,中國今年剩餘52個貧困縣集中的新疆、雲南、四川、寧夏、廣西、甘肅、貴州7省(區)已先後宣布貧困縣清零。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此後,貴州以每年減貧100萬人以上的速度推進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生態扶貧、東西協作……一系列脫貧攻堅舉措在貴州推進。僅易地扶貧搬遷,貴州就創造了搬遷188萬人的全國紀錄。    貴州省政府副秘書長袁家榆在發布會上宣讀了省政府關於同意9縣退出貧困縣的批覆。
  • 「天眼述評」唱響豐產增收「四季歌」!從黔貨出山看貴州農產品產銷...
    他們奔忙在脫貧攻堅前線,田間地頭出現了他們和群眾一起抓好秋收秋種的忙碌身影。彭亮帶領村班子查看村民耕種情況。「一年之計在前秋。」赫章縣委組織部派駐興發鄉民族村第一書記彭亮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感言,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產業發展是根本,不能讓土地冬閒,土地裡種什麼最找錢,怎樣提高複種指數,要提前在秋天做好安排,才能確保明年增收。   貴黔大地,東起武陵西至烏蒙,抓住入冬前的好天氣搶收搶種,實現黔貨出山持續泉湧,超前布局明春增收,成為寫在大地的動人詩篇。
  • 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助力脫貧攻堅 貴州科學院與水城縣通力構建山地...
    導語日前,貴州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召開,吹響了衝刺90天、奮戰3個月的衝鋒號。貴州科學院迅速響應省委號召,整合全院力量,同時間賽跑,與貧困較量,積極組建科技攻堅團隊,著眼水城特色農業產業開展科技攻關、成果轉化,組織科技隊伍重點推進、建立督促機制,以科技創新助力脫貧攻堅。
  • 「苦藥材」結出「甜蜜果」——內蒙古奈曼旗蒙中藥材產業觀察
    近幾年,經過市場調研和分析,該旗依託農業綜合開發調整種植業結構,著力扭轉玉米種植「一家獨大」的局面,把蒙中藥材產業作為種植業調整的重要方向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路徑來抓,加快蒙中藥材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目前,全旗集中種植蒙中藥材200畝以上的地塊有68個,集中連片種植面積達到3.3萬畝。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鎮遠:安居樂業奔小康
    曾經,鎮遠縣羊坪鎮竹坪村村民潘俊宏戶,一家7口擠在90多平方米的老木房內,換新房成為了他們一家人多年的夙願。在幫扶幹部廖滔的宣傳和協調下,潘俊宏獲得了貧困戶危房改造原址拆除重建補助3.5萬元。  2016年12月4日,這是拆除重建的大日子,通過打地基、主體砌築、屋內填土砸夯、封頂等建築工序,用時6個多月就完成一樓一底的新房建設。   「安居才能樂業,現在新房子有了,現在好好把我的凍菌產業繼續盤活起來。」「我也正有這個打算,畢竟從事凍菌產業二十多年了,也靠這個維持一家人開支,現在國家政策有好,能幹就多幹點。」  住進了新房,安心發展產業,潘俊宏一家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好了起來。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文正友:銜接鄉村振興 建設美麗海雀
    赫章縣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正友看到赫章縣脫貧的消息後,激動得無以復加。「海雀曾是貧困的代名詞,如今過上了林茂糧豐的好日子,2020年上半年,人均純收入就達到了1.62萬元。」文正友激動地說。  一家4個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
  • 臺商助力貴州脫貧攻堅 小小生薑串起一條產業鏈
    劉鵬 攝  中新網貴陽10月30日電 題:臺商助力貴州脫貧攻堅 小小生薑串起一條產業鏈  記者 劉鵬  雨窩橋村村民盧斌用鋤頭將整株生薑刨出,抖落根莖上的泥土,整齊地擺放地上,一旁的村民再用小刀把姜的莖稈自莖基部切除,剩下的嫩薑裝進紙盒。  10月下旬,在初霜來臨前正是收姜好時節。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在瓜州縣三道溝鎮東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吳生錄家的圈舍裡,牛羊的叫聲此起彼伏,個個膘肥體壯,吳生錄正忙著為他的「寶貝」添加飼料。  現年63歲的吳生錄,家裡有2口人,僅靠著種植17畝地維持生活。2017年開始,產業扶貧政策在吳生錄家落地生根,他先後調引了7隻基礎母羊,開始發展養殖業。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 畢節市:衝出萬山 決戰脫貧
    近年來,畢節市緊盯「扶貧四問」、做到「六個精準」、落實「五個一批」,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事業縱深發展,絕對貧困問題基本解決。切實做到「多圍繞多堅決」,確保剩餘12.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萬山擋不住走出脫貧路  1988年,畢節試驗區獲批建立,貴州的扶貧攻堅進入到一個新的高潮。
  • 【中國的脫貧智慧】「苦瘠」褪 「甘味」來 奮力書寫脫貧攻堅...
    >甘肅是中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共有75個貧困縣其中58個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據統計,剛剛摘帽的8個縣區今年共安排生產獎補資金近3.8億元,重點對需要補種補欄補規模的7.4萬戶貧困戶進行了獎補,扶持這些貧困戶累計補種蔬菜、中藥材、馬鈴薯等23.8萬畝,補欄牛羊豬等11.2萬頭(只)。同時,落實獎補資金9125萬元,扶持有意願有能力的6.11萬戶貧困戶發展「五小」產業,有效擴大了貧困戶種養規模,夯實了產業增收基礎。
  • 漢源縣坭美鄉:發展特色中藥材產業 貧困村年人均收入超過六萬元
    四川新聞網消息 近年來,漢源縣坭美鄉結合當地地理優勢、土壤條件、氣候溫溼等特點,堅持把發展中藥材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支柱產業和主要途徑。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成片種植的中藥材不僅美了鄉村,更成為了村民們以「苦」換甜的「幸福事業」。
  • 中電興發:全資子公司籤訂6.67億元智慧赫章建設PPP項目EPC合同
    來源:發布易發布易7月18日 - 中電興發(002298)晚間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中電興發科技有限公司就赫章縣智慧赫章建設政府和社會合作(PPP)項目EPC總承包工程籤訂了合同協議書,合同金額6.6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