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飄香的「雙節」長假,赫章縣5728名幫扶幹部卻無暇休閒賞秋。他們奔忙在脫貧攻堅前線,田間地頭出現了他們和群眾一起抓好秋收秋種的忙碌身影。
彭亮帶領村班子查看村民耕種情況。
「一年之計在前秋。」赫章縣委組織部派駐興發鄉民族村第一書記彭亮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感言,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產業發展是根本,不能讓土地冬閒,土地裡種什麼最找錢,怎樣提高複種指數,要提前在秋天做好安排,才能確保明年增收。 貴黔大地,東起武陵西至烏蒙,抓住入冬前的好天氣搶收搶種,實現黔貨出山持續泉湧,超前布局明春增收,成為寫在大地的動人詩篇。
正在建設的都勻至安順高速公路項目——惠水樞紐
近年來,貴州農村產業革命縱深推進,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實現了裂變式發展,農業產業「接二連三」捷報頻傳,優質農產品泉湧出山暢銷國內外,農業產業唱響增收「四季歌」,從春天「開門紅」到夏秋「步步高」,得益於交通路網與冷鏈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產銷對接的不斷深入。 在今年各地深受疫情影響的大背景下,貴州重點農產品反而產值攀升,前三季度食用菌實現增長39%、蔬菜增長8.2%、辣椒增長7.2%。回首短短幾年間變化,黔貨出山一路高歌猛進,從2017年全年銷售農產品100億元,到今年1至9月585.5億元,銷售額成倍增長,農村產業革命成效凸顯。 時下,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提出要按高中低海拔及保供分三大區域,圍繞季節、時段、單品,結合市場,開展輪間套種,構建分區分帶分季節的周年高效種植模式,提高市場競爭力,為黔貨出山再次提速,一場產銷兩旺的大戲在貴黔大地精彩上演。
村民正在將地裡蔬菜分揀分級裝入箱內。
拓市場:主攻內外市場,產銷並駕齊驅 「上半年我們蔬菜產量有8825噸,畝產值7240元,7月以後我們又規模種植了3000畝菜心直供粵港澳大灣區,目前效果還不錯,預計下半年產值能到5400噸,產值6480萬元。」近日,記者走進正安縣謝壩鄉,工人們正忙著將翠綠的菜心分揀分級裝入泡沫箱內。據負責人介紹,今年初該鄉便將壩區內15家經營主體和4個村合作社整合起來,組成壩區合作聯社,對產業進行統一規劃種植。 選擇種什麼,要看市場。隨著產銷對接的更加緊密,種植戶們對市場也越發「懂行」,哪些單品屬於緊俏貨能賣好價錢,大家早已摸出了門道。今年以來,得益於省內外市場並駕齊驅,貴州農產品也源源不斷湧入了大市場。 每天各地發往省外市場的農產品絡繹不絕,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及上海等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分別開設了貴州農產品銷售檔口10餘個,7個東部對口幫扶城市設置了貴州扶貧產品專區、專館,成噸新鮮農產品從這些批發市場跑進市民餐桌,茄子、韭黃、辣椒、食用菌等深受當地市民青睞。前三季度省外市場銷售貴州農產品254.4萬噸,銷售額239.8億元。 省內市場,前三季度銷售農產品438.2萬噸,銷售額345.7億元。除省內批發市場不斷加大份額以外,「七進」工作也在不斷加碼,1至8月黃平縣農產品進學校、機關、醫院、軍營共2006.08噸,採購金額1667.9萬;8至9月烏當區學校、機關、醫院、超市等累計採購農產品330餘噸,金額401餘萬元…… 目前,全省共有186家團餐配送企業批量採購省內農產品,省內公共機構採購本省農產品佔比達75%以上。
農民工在榕江縣蔬菜採選場分揀辣椒
抓銷售:發揮銷售主力,助推黔貨賣出去 10月,榕江縣車江萬畝大壩,工人們正在採收成熟的辣椒、絲瓜和茄子,路邊的小三輪拖著滿滿一車運到分揀中心,麻利的分揀分級稱重後,這批蔬菜就裝箱發往廣州。今年以來,車江壩區緊盯東部市場,與廣州江南市場、深圳海吉星市場、浙江杭州世紀聯華等有著密切合作,在這些批發市場的帶動下,車江壩區銷售菜心、西紅柿等春季蔬菜已近2萬噸,銷售額達5660.4萬元。
農民工在榕江縣蔬菜採選場分揀彩椒
近年來,流通企業一直在我省農產品銷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更好更快提升市場銷售份額,目前省商務廳推動91家國有平臺公司轉型流通企業,86家已開展農產品流通業務,實現88個縣(區、市)全覆蓋,現代物流集團、貴州蔬菜集團、貴陽農投集團等「龍頭」在產銷對接上不斷發力。同時我省也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當地農產品流通工作,引進了深圳海吉星、廣州江南市場、上海西郊國際等一批具有經驗實力的省外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參與到我省批發市場的運營中來,助力黔貨出山。 與此同時,線上線下不斷助推黔貨賣出去。線下,全省88個縣(區、市)與貴陽農產品物流園籤訂入駐協議,88個縣(區、市)全部入駐扶貧專區;省外江蘇華潤蘇果集團、重慶雙福市場、鄭州萬邦市場等採購商,免費讓貴州農產品進入其2000餘個市場、超市、門店銷售。 線上,「一碼貴州」正式發布,掃碼購黔貨。7月底至10月中旬,該平臺已累計完成訂單312230筆,交易額5965.03萬元,上線產品62903個,入駐企業12419家;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帶貨,推動貴州農產品走出去。據悉,僅前三季度貴州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就達售額就達18.69億元,同比增長245.53%。
倍受廣州市民喜愛的貴州綠色無公害蔬菜
鏈基地:抓好產地連結,助力黔貨賣出好價錢 在畢節市大方縣興隆鄉,張天榮的千畝蔬菜基地今年又是大豐收, 他笑盈盈地說到:「今年產鮮椒的時候,我基地上每天有40噸鮮椒發往廣州、東莞和深圳。」5前年,在廣州做了多年批發生意的張天榮回到大方縣建立了生產基地,手握生產與市場兩端,張天榮的「訂單農業」成為了帶動當地脫貧增收的一項富民產業。
大棚內進入採摘尾聲的黃彩椒
產地的緊密銜接,是發展產業的關鍵。過去,零星的生產銷售模式曾是制約我省農業產業發展的掣肘,隨著「以銷定產」的推進,黔貨出山的渠道逐漸暢通,農產品相繼賣出了好價錢。 目前,通過訂單連結基地、合作聯營等方式,紫雲、威寧、七星關、西秀、平壩等18個縣(市、區)與貴州蔬菜集團已共同打造蔬菜示範基地和輻射帶動基地32萬畝;全省6個市州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二級供應中心,64個農產品生產主體獲得粵港澳大灣區直供基地認證。 截至9月,全省建成冷庫1257個,總庫容量406.95萬立方米,冷藏車1624輛,布局電商公益性產地移動預冷設施100臺,為9+3縣(區)提供產地預冷服務。上半年,我省冷鏈通流率達60%,通過冷藏或保溫運輸,農產品銷售半徑進一步擴大,經濟價值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不斷加大。 10月初,省農科院與省蔬菜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種植技術與市場實踐的優勢,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推進蔬菜產業產銷深度融合,省蔬菜集團董事長張文貴表示,接下來將推進不同區域和成熟期產品精準對接市場,指導產業全年科學種植,確保貴州一年四季都有量產蔬菜走向市場,實現「錯季種植、錯峰上市」,讓貴州農產品賣出好價錢。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聖
編輯 韋依 編審 周文君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