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述評」唱響豐產增收「四季歌」!從黔貨出山看貴州農產品產銷...

2020-12-05 天眼新聞

丹桂飄香的「雙節」長假,赫章縣5728名幫扶幹部卻無暇休閒賞秋。他們奔忙在脫貧攻堅前線,田間地頭出現了他們和群眾一起抓好秋收秋種的忙碌身影。

彭亮帶領村班子查看村民耕種情況。

「一年之計在前秋。」赫章縣委組織部派駐興發鄉民族村第一書記彭亮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感言,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產業發展是根本,不能讓土地冬閒,土地裡種什麼最找錢,怎樣提高複種指數,要提前在秋天做好安排,才能確保明年增收。   貴黔大地,東起武陵西至烏蒙,抓住入冬前的好天氣搶收搶種,實現黔貨出山持續泉湧,超前布局明春增收,成為寫在大地的動人詩篇。

正在建設的都勻至安順高速公路項目——惠水樞紐

近年來,貴州農村產業革命縱深推進,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實現了裂變式發展,農業產業「接二連三」捷報頻傳,優質農產品泉湧出山暢銷國內外,農業產業唱響增收「四季歌」,從春天「開門紅」到夏秋「步步高」,得益於交通路網與冷鏈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產銷對接的不斷深入。  在今年各地深受疫情影響的大背景下,貴州重點農產品反而產值攀升,前三季度食用菌實現增長39%、蔬菜增長8.2%、辣椒增長7.2%。回首短短幾年間變化,黔貨出山一路高歌猛進,從2017年全年銷售農產品100億元,到今年1至9月585.5億元,銷售額成倍增長,農村產業革命成效凸顯。   時下,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提出要按高中低海拔及保供分三大區域,圍繞季節、時段、單品,結合市場,開展輪間套種,構建分區分帶分季節的周年高效種植模式,提高市場競爭力,為黔貨出山再次提速,一場產銷兩旺的大戲在貴黔大地精彩上演。

村民正在將地裡蔬菜分揀分級裝入箱內。

拓市場:主攻內外市場,產銷並駕齊驅  「上半年我們蔬菜產量有8825噸,畝產值7240元,7月以後我們又規模種植了3000畝菜心直供粵港澳大灣區,目前效果還不錯,預計下半年產值能到5400噸,產值6480萬元。」近日,記者走進正安縣謝壩鄉,工人們正忙著將翠綠的菜心分揀分級裝入泡沫箱內。據負責人介紹,今年初該鄉便將壩區內15家經營主體和4個村合作社整合起來,組成壩區合作聯社,對產業進行統一規劃種植。  選擇種什麼,要看市場。隨著產銷對接的更加緊密,種植戶們對市場也越發「懂行」,哪些單品屬於緊俏貨能賣好價錢,大家早已摸出了門道。今年以來,得益於省內外市場並駕齊驅,貴州農產品也源源不斷湧入了大市場。  每天各地發往省外市場的農產品絡繹不絕,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及上海等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分別開設了貴州農產品銷售檔口10餘個,7個東部對口幫扶城市設置了貴州扶貧產品專區、專館,成噸新鮮農產品從這些批發市場跑進市民餐桌,茄子、韭黃、辣椒、食用菌等深受當地市民青睞。前三季度省外市場銷售貴州農產品254.4萬噸,銷售額239.8億元。  省內市場,前三季度銷售農產品438.2萬噸,銷售額345.7億元。除省內批發市場不斷加大份額以外,「七進」工作也在不斷加碼,1至8月黃平縣農產品進學校、機關、醫院、軍營共2006.08噸,採購金額1667.9萬;8至9月烏當區學校、機關、醫院、超市等累計採購農產品330餘噸,金額401餘萬元……   目前,全省共有186家團餐配送企業批量採購省內農產品,省內公共機構採購本省農產品佔比達75%以上。

農民工在榕江縣蔬菜採選場分揀辣椒

抓銷售:發揮銷售主力,助推黔貨賣出去   10月,榕江縣車江萬畝大壩,工人們正在採收成熟的辣椒、絲瓜和茄子,路邊的小三輪拖著滿滿一車運到分揀中心,麻利的分揀分級稱重後,這批蔬菜就裝箱發往廣州。今年以來,車江壩區緊盯東部市場,與廣州江南市場、深圳海吉星市場、浙江杭州世紀聯華等有著密切合作,在這些批發市場的帶動下,車江壩區銷售菜心、西紅柿等春季蔬菜已近2萬噸,銷售額達5660.4萬元。

農民工在榕江縣蔬菜採選場分揀彩椒

近年來,流通企業一直在我省農產品銷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更好更快提升市場銷售份額,目前省商務廳推動91家國有平臺公司轉型流通企業,86家已開展農產品流通業務,實現88個縣(區、市)全覆蓋,現代物流集團、貴州蔬菜集團、貴陽農投集團等「龍頭」在產銷對接上不斷發力。同時我省也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當地農產品流通工作,引進了深圳海吉星、廣州江南市場、上海西郊國際等一批具有經驗實力的省外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參與到我省批發市場的運營中來,助力黔貨出山。  與此同時,線上線下不斷助推黔貨賣出去。線下,全省88個縣(區、市)與貴陽農產品物流園籤訂入駐協議,88個縣(區、市)全部入駐扶貧專區;省外江蘇華潤蘇果集團、重慶雙福市場、鄭州萬邦市場等採購商,免費讓貴州農產品進入其2000餘個市場、超市、門店銷售。   線上,「一碼貴州」正式發布,掃碼購黔貨。7月底至10月中旬,該平臺已累計完成訂單312230筆,交易額5965.03萬元,上線產品62903個,入駐企業12419家;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帶貨,推動貴州農產品走出去。據悉,僅前三季度貴州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就達售額就達18.69億元,同比增長245.53%。

倍受廣州市民喜愛的貴州綠色無公害蔬菜

 鏈基地:抓好產地連結,助力黔貨賣出好價錢  在畢節市大方縣興隆鄉,張天榮的千畝蔬菜基地今年又是大豐收,  他笑盈盈地說到:「今年產鮮椒的時候,我基地上每天有40噸鮮椒發往廣州、東莞和深圳。」5前年,在廣州做了多年批發生意的張天榮回到大方縣建立了生產基地,手握生產與市場兩端,張天榮的「訂單農業」成為了帶動當地脫貧增收的一項富民產業。

大棚內進入採摘尾聲的黃彩椒

產地的緊密銜接,是發展產業的關鍵。過去,零星的生產銷售模式曾是制約我省農業產業發展的掣肘,隨著「以銷定產」的推進,黔貨出山的渠道逐漸暢通,農產品相繼賣出了好價錢。  目前,通過訂單連結基地、合作聯營等方式,紫雲、威寧、七星關、西秀、平壩等18個縣(市、區)與貴州蔬菜集團已共同打造蔬菜示範基地和輻射帶動基地32萬畝;全省6個市州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二級供應中心,64個農產品生產主體獲得粵港澳大灣區直供基地認證。  截至9月,全省建成冷庫1257個,總庫容量406.95萬立方米,冷藏車1624輛,布局電商公益性產地移動預冷設施100臺,為9+3縣(區)提供產地預冷服務。上半年,我省冷鏈通流率達60%,通過冷藏或保溫運輸,農產品銷售半徑進一步擴大,經濟價值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不斷加大。   10月初,省農科院與省蔬菜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種植技術與市場實踐的優勢,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推進蔬菜產業產銷深度融合,省蔬菜集團董事長張文貴表示,接下來將推進不同區域和成熟期產品精準對接市場,指導產業全年科學種植,確保貴州一年四季都有量產蔬菜走向市場,實現「錯季種植、錯峰上市」,讓貴州農產品賣出好價錢。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聖

編輯 韋依  編審 周文君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唱響豐產增收「四季歌」
    ——從黔貨出山看貴州農產品產銷對接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梁聖丹桂飄香的「雙節」長假,赫章縣5728名幫扶幹部卻無暇休閒賞秋。他們奔忙在脫貧攻堅前線,田間地頭出現了他們和群眾一起抓好秋收秋種的忙碌身影。赫章縣委組織部派駐興發鄉民族村第一書記彭亮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感言,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產業發展是根本,不能讓土地冬閒,土地裡種什麼最找錢,怎樣提高複種指數,要提前在秋天做好安排,才能確保明年增收。貴黔大地,東起武陵西至烏蒙,抓住入冬前的好天氣搶收搶種,實現黔貨出山持續泉湧,超前布局明春增收,成為寫在大地的動人詩篇。
  • 「天眼時評」提升「黔貨出山」的廣度深度精度
    黔山遍地皆好貨。近年來,貴州綠色優質農產品「泉湧」發展,茶葉、辣椒、刺梨等特色「黔貨」正以猛虎下山之勢風行天下。提升「黔貨出山」的廣度、深度、精度,對其未來健康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質量保證至關重要。綠色、健康、生態、無汙染,這些特點使「黔貨」贏得市場認可。
  • 黔哨丨黔貨出山打造品牌力核心要素
    一年來,產業扶貧的春風很快吹綠了貴州大地。一張張喜報從田間地頭傳來,家家都有豐收帳,「五步工作法」行之有效,農村產業革命嘗到了甜頭。黔貨出山,已有猛虎下山之勢。  黔貨出山,是產業革命打出的「王牌」。在眾多的精品黔貨中,蔬菜、茶葉、食用菌、精品水果、辣椒、石斛、刺梨、油茶、竹子、生態畜牧、生態漁業如今以「黔味十二道」之名組團「出道」。
  • 湖南江永:香型農產品消費扶貧唱響「四季歌」
    當天,何貴友與2家電商企業籤訂了70噸香柚銷售協議,30多家採購商和電商企業與種植大戶籤訂了採購協議,現場訂單600多噸,有的還籤訂了長期供貨協議,助推江永農產品「出山」。江永縣名特優新農產品富集,一年四季瓜果飄香,香柚、香芋、夏橙等農產品久負盛名。
  • 精準扶貧 「網際網路+」模式助力黔貨出山
    融媒助力 黔貨出山 本報記者 吳秉澤 通訊員 蒙煥琴藏身於大山深處的納雍赤松茸、來自開陽的生態富硒雞蛋、產自黔北正安的野生木瓜……打開「助農團團」貴陽融媒扶貧展示平臺,貴州各地的原生態綠色農產品映入眼帘。
  • 貴陽市農投集團助力貴州貧困縣脫貧摘帽綜述
    實施扶貧產業項目86個,覆蓋全省37個縣,覆蓋農戶37972戶15044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1922戶102932人……2016年以來,貴陽市農投集團從項目建設、產業發展、技術服務、產銷對接等方面不斷發力,探索出脫貧攻堅的農投戰法、農投經驗,向貴州人民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扶貧答卷。
  • 「天眼述評」貴州國企戰疫勇擔當
    在貴州的對口支援城市鄂州,一條跨越1000公裡的「連心線」拉近了兩地時空距離。  2月21日,貴州省委、省政府通過新開通的視頻會議專線,向遠在1000公裡之外的貴州援助湖北鄂州的醫務人員表示慰問,並進行工作指導。該專線還用於省委、省政府與援鄂前線指揮部的工作溝通和調度管理。  為搭建這條「連心線」,電信貴州公司員工與遠在千裡的鄂州電信員工共同上演了一場分秒必爭的專線保障之戰。
  • 貴陽市農投集團:抓牢「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增收創收
    54個特色產業扶貧基地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產業發展由千家萬戶分散、粗放生產向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生產轉變,成為帶動農戶持續增收的支柱產業,發展後勁持續增強。建設市場體系「發力」,助推黔貨出山新鮮美味佛手瓜:「我來自貴州省惠水縣,買我就是扶貧哦。」
  • 氣象戰貧的貴州答卷
    產後,在中國氣象局門戶網站和電商平臺開設了氣象扶貧特產館,推銷貴州特色農產品,50個貧困縣農特產品上架展銷;在貴州農經網上組織2000種貴州省名特優先農特產品上線銷售。綜合利用貴州省氣象局承辦的貴州農經網網絡平臺、「農經雲」數據平臺和電商平臺,發布大宗農產品產銷對接信息6000餘條,實時監測發布128個農貿市場農產品批零價格信息42.6萬餘條,大宗農產品產銷對接信息點擊查詢10萬餘次,通過三農呼叫熱線96888服務9000餘人次,助力「黔貨出山」。
  • 消費扶貧,貴州花菜將走上廣州人餐桌
    推動黔貨出山,加大消費扶貧力度是甕安縣工作隊今年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工作重點之一,甕安縣當地有好的農產品,東部市場有需求,如何產銷對接,促進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是甕安縣工作隊接下來努力的方向當前,甕安縣工作隊正在主動摸查縣內農特產品生產、銷售情況,提前謀劃,精心組織好東西部產銷對接,凝心聚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文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湯南 通訊員 王韓 胡燦雲圖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偉濃 通訊員 王韓 胡燦雲
  • 佳縣:發展「五好」電商扶貧模式 《東方紅》故鄉唱響了致富歌
    2019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8825萬元,同比增長38%,網絡零售額1765萬元,同比增長35%,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305萬元,同比增長44%;電商扶貧帶動貧困戶764戶2158人,戶均增收1800元;電商帶動就業人數153人,其中殘疾人6人。
  • 「天眼時評」一封貴州人民寫給總書記的公開信丨讀「乾興平」署名...
    文章全面回顧總結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2019年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向全世界鄭重宣示了貴州決勝2020的信心和決心。與人民日報關於抗疫的任仲平文章一天推出,同時也是在貴州援鄂戰疫勝利之時,這個時間點選得恰當這是一篇精心之作、精彩之作、精緻之作,像是一封貴州人民向總書記匯報工作的公開信。
  • 湄潭這些土貨出山啦!
    而野穀草食品公司就將這道美食發揚廣大,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弘揚黔北飲食文化,助推黔貨出山。野穀草食品公司銷售經理田坤告訴記者,因為前期受疫情影響,很多訂單都沒有發出去。自交通暢通後,工人們每天都在加班加點趕進度,儘快的把豆腐乳、冰糖大蒜、油辣椒等特色農產品送到客戶手中。目前,大約有400至500件貨已經發出,還有10餘單正在加急趕貨。
  • [臺媒看貴州]大陸天眼探測外星人 高薪挖角
    臺灣《聯合報》 特派記者戴瑞芬     大陸去年九月建成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天眼」,但研究團隊卻「群龍無首」,因此向全球發出求才令,計劃以約一百九十萬美元(約五千七百萬臺幣)的研究津貼,免費住房和福利」高薪挖角。
  • 特色農業奏響消費扶貧「四季歌」
    本網訊(記者 蔣一田)近年來,江永縣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促農增收,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合作化運營模式,走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之路。江永縣名特優新農產品富集,一年四季瓜果飄香,香柚、香芋、夏橙等農產品久負盛名。
  • 中國「天眼」:發現神秘信號
    英國物理學大師霍金(Stephen Hawking)雖然過世,但他對科學做出很多重要貢獻,包含「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對關於黑洞會發放輻射的理論性預測,此外他也堅信「外星人真的存在」我國近日宣布,「捕捉到了距離地球約30億光年的神秘信號」。
  • 數字經濟「六大突破」 「光網貴州」基本實現
    12月1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省大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馬寧宇表示,5G加快走進群眾日常生活,「光網貴州」基本實現。新聞發布會現場工業網際網路「開花結果」。
  • 品文庫 愛貴州·薦書臺|《蟫香館使黔日記》:「南開校父」嚴修在黔...
    內容簡介《蟫香館使黔日記》為清末著名教育家、貴州學政嚴修所寫日記,起於光緒二十年九月十六日從北京啟程赴任,止於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一日回到天津。本書詳細記錄了嚴修提督貴州學政三年的工作、生活,包括赴各府主持科試選拔人才、革新貴州教育等,其中也記錄了嚴修對貴州一域的深入思考。
  • 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12月28日、29日21:20於央視科教...
    由省委宣傳部、貴州廣播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聯合製作的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於12月28日、29日21:20在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該片採取故事化表達方式,講述了我省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省幹部群眾團結奮進、苦幹實幹,推動貴州大地發生千年巨變、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籤、書寫減貧奇蹟精彩篇章的生動實踐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 「黔香閣」創始人李建忠:「弘揚貴州文化,我將不遺餘力」
    走進上海「黔香閣」,展臺上擺放著豆腐圓子、糕粑稀飯、青巖豆腐等貴州特色美食……在這裡,不僅黔菜可口,還可將黔貨「打包帶走」。在李建忠看來,黔地無閒草,處處都是寶。貴州原產食材綠色、健康,有著高於同類產品的優勢,與人們的健康消費理念契合,再加上貴州特有的少數民族風情、獨具特色的烹飪方式,使得黔菜、黔貨發展潛力巨大。近些年,李建忠參加了許多貴州農特產品促銷活動,為「黔貨出山」積極出謀劃策,其中不少通過「黔香閣」進行展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