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收穫的季節。
位於望謨縣的60萬羽標準化蛋雞養殖基地,一期蛋雞場自今年3月引進首批青年雞苗以來,已經實現投產,每天可產蛋六萬多枚。
走進榕江縣車江壩區高標準蔬菜生產基地蔬菜大棚,一根根翠綠的黃瓜、絲瓜、一串串鮮嫩的豇豆掛滿枝頭,躍動著豐收的喜悅。這是基地今年訂單種植的第二茬蔬菜,即將陸續上市。
望謨縣、榕江縣是貴州的深度貧困縣,曾久困於窮。如今,這一個個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陽市農投集團」)建設的農業產業項目,已成為貧困地區撕掉貧困標籤、實現脫貧致富和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是振興鄉村的長遠之計。在全省推進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進程中,貴陽市農投集團切實履行國有企業政治擔當,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場,發揮自身生產基地、一級批發市場、冷鏈物流、零售終端農商一體全產業鏈優勢,以貴陽大市場帶動全省大扶貧和為貴陽市場保供為抓手,在全省深度貧困地區大力開展產業扶貧。
目前,已在貴陽市和全省37個縣(區、市)建設蔬菜種植、畜禽養殖、生態漁業等特色產業扶貧基地項目54個,喚醒了沉寂千年的土地,在希望的田野結出累累碩果,助力全省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發展特色基地「造血」,增強發展後勁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受地形地貌、交通、資金等因素影響,農村產業「小、散、弱」特徵突出,「樣樣都有,樣樣都不成規模」。
「我們開展產業扶貧,要改變以往農村產業的發展狀態,通過走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運營、協同化推進的新路,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貴陽市農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吳太君說。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作為脫貧攻堅的基礎和支柱,產業扶貧也要瞄準「精準」二字,下足「繡花」功夫,不可盲目上馬產業項目。
在全省「9+3」縣(區)和貴陽「3+9」結對幫扶縣開展產業扶貧,貴陽農投都因地制宜,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優勢特點,按照產業發展「八要素」要求,發展特色突出、規模大、標準高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其中,在全省「9+3」貧困縣之一的威寧縣,貴陽農投在經過多次調研、考察後,結合威寧的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確定以蔬菜產業作為產業幫扶項目,以貴陽市高標準高原喜涼蔬菜保供基地為定位建設5萬畝標準化蔬菜基地。當前,基地的夏秋冷涼蔬菜已獲豐收,經過分揀、裝箱、包裝、冷藏銷售出山。
從貴陽市2.5萬畝高標準設施蔬菜保供基地到長順縣萬畝蔬菜保供基地,從長順生豬產業扶貧項目到印江縣5000畝蔬菜保供基地……截至目前,貴陽農投通過自建、合作和訂單等模式,已在貴陽市和全省37個縣(區、市)建設蔬菜種植、畜禽養殖、生態漁業等特色產業扶貧基地項目54個,覆蓋全省農戶20436戶、8778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92戶、26158人)。
54個特色產業扶貧基地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產業發展由千家萬戶分散、粗放生產向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生產轉變,成為帶動農戶持續增收的支柱產業,發展後勁持續增強。
建設市場體系「發力」,助推黔貨出山
新鮮美味佛手瓜:「我來自貴州省惠水縣,買我就是扶貧哦。」在農投惠民超市的「1元銷售專區」裡,只賣0.99元/斤的佛手瓜和同價的鐵頭甘藍、洋蔥是消費者的寵兒。
家住新世界小區的劉麗娜8月25日在她常常購物的農投惠民超市新世界店就選購了一袋佛手瓜,她說:「這個佛手瓜新鮮、品相好,價格還實惠,還是扶貧產品,我也想做點貢獻。」
「這個佛手瓜是從基地直採,我們統一為全市154家農投惠民超市配貨,從基地到餐桌價差不到5毛。」貴陽農產品物流園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儀和介紹說,完善的流通體系既保證了蔬菜「賣得出」,也讓市民買菜「不再貴」。
小小佛手瓜的「上市」之路,正反映了貴陽農投構建產供銷一體化路徑、建設完整市場體系、實現產銷精準銜接的成效。
據介紹,貴陽農投牽頭建成貴陽農產品物流園,通過為全省每個縣(市、區)免費設置扶貧農產品銷售專區等措施,推動「黔貨出山」。推進蔬菜冷鏈物流建設,投放120餘輛配送車輛,提升同城蔬菜配送能力。在全市開辦154家惠民生鮮超市,通過設置產業扶貧銷售專區等,專門銷售來自貧困地區的綠色農產品。
「建設產供銷一體化的完善市場體系,可以提高基地的抗風險能力,讓農產品不僅產得出,也賣得出、賣得好,實現產銷兩暢,確保扶貧產業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貴陽市農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黃德澤說,依託貴陽農產品物流園、惠民生鮮超市等銷售平臺,目前已累計銷售本省農產品約9.6萬噸,交易額達5.6億元,其中助推銷售「9+3」縣(區)農產品超過1萬噸,採購金額達5565萬元。
同時,貴陽農投還積極拓展省外市場,精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上海等16個重點蔬菜消費市場,大力推進農產品「進軍營」,今年累計向省外和國外市場銷售以蔬菜為主特色農產品1萬餘噸,形成了貴州農產品「保障全省」「賣向全國」「走出國門」的產業格局。
完善利益聯結「見效」,帶動全面小康
「我們在開展產業扶貧過程中,始終把保障農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把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真正嵌入到產業發展中,讓農戶與產業發展同步受益,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一起創造和分享收益。」貴陽市農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祖澤說。
貴陽農投在產業扶貧基地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探索建立了「三權分置、六紅帶動」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模式(即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分紅、農民土地承包權固定分紅、經營權階梯分紅、項目資金入股分紅、農民務工勞務分紅、農民返租倒包經營分紅),極大地促進了貧困地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位於長順縣擺所鎮松港村的蔬菜基地裡,第二批小青瓜已經陸續上市。連日來,松港村的貧困戶張小花都前往基地採摘青瓜,她說:「現在好啊,我每天在基地上班都能有60塊的純收入,離家又近,還可以照顧到小娃,我家還流轉土地到基地,一年也是好幾千塊錢。」
在位於望謨縣樂旺鎮的生態漁業項目基地裡,鱘魚、黃辣丁、江團等6個品種的40多萬尾魚苗正在茁壯成長,有的已達4斤重,已陸陸續續上市。樂旺鎮的坡頭村將產業扶貧資金作為股金入股項目,每年可獲得7%年收益的分紅。
據介紹,通過利益聯結打造覆蓋廣、可持續、能致富的產業共同體,貴陽農投2019年向項目區35個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40萬元,幫助633戶190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2020年1至7月完成向產業扶貧項目區村集體分紅239萬元,勞務分紅7012.4萬元。
「我們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圍繞確保高質量打贏收官戰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把準『大市場帶動大扶貧、大產業推動大發展』兩個重點,積極探索『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新路徑,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小康、接續助力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貴陽市農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唐樾說。
(黃丹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樊成瓊)
編輯:楊娜(實習)
統籌:汪東偉
編審:幹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