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 近年來,漢源縣坭美鄉結合當地地理優勢、土壤條件、氣候溫溼等特點,堅持把發展中藥材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支柱產業和主要途徑。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成片種植的中藥材不僅美了鄉村,更成為了村民們以「苦」換甜的「幸福事業」。
在坭美鄉原石泉村母呷子的牛膝地裡,20多名來自周邊鄉鎮的村民正忙著幫他家挖牛膝,現場一派豐收的景象。母呷子家在以前由於缺技術,土地上主要種植玉米和土豆,一年收入基本只能維持溫飽,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坭美鄉因地制宜制定適合本地的脫貧方略,引導和扶持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通過試種,牛膝最適合在當地發展。母呷子也開始嘗試少量種植,通過兩年栽種,經濟效益還不錯,他家也在2015年順利脫貧。
2016年,母呷子開始大面積種植牛膝,目前種植面積達到30畝,一年生的牛膝15畝,兩年生的牛膝15畝,今年採收了兩年生的牛膝,收入達到了25萬元。
從「輸血」到「造血」,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在坭美鄉原石泉村像母呷子家一樣靠種植牛膝脫貧致富的農戶還有很多。
「今年一家人忙了一年的收入也有25萬元左右,國家政策也好,道路也修到了地裡,沒有道路我們人工是運不出去的,感謝政府的支持 。」
坭美鄉原石泉村丁國龍說。
牛膝的種植,不僅帶動了當地群眾致富,還帶動了周邊縣和鄉鎮群眾的就業。
坭美鄉原石泉村支部副書記丁木奶介紹,現在的石泉村是越來越熱鬧了,漢源、甘洛、石棉三個地方的人來石泉挖牛膝掙錢,這裡每天大概有100個工人,每個工人的工資約300元一天。
目前,坭美鄉原石泉村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200畝,種植戶達70戶,其中貧困戶26戶,年人均收入達6萬元以上。
接下來,坭美鄉將繼續以中藥材產業發展為抓手,持續做好科學種植,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推進中藥材種植規範化和品牌化,持續增強當地「造血」功能,推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雅安市扶貧開發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