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源縣坭美鄉:發展特色中藥材產業 貧困村年人均收入超過六萬元

2020-11-30 四川新聞網雅安頻道

四川新聞網消息 近年來,漢源縣坭美鄉結合當地地理優勢、土壤條件、氣候溫溼等特點,堅持把發展中藥材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支柱產業和主要途徑。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成片種植的中藥材不僅美了鄉村,更成為了村民們以「苦」換甜的「幸福事業」。

在坭美鄉原石泉村母呷子的牛膝地裡,20多名來自周邊鄉鎮的村民正忙著幫他家挖牛膝,現場一派豐收的景象。母呷子家在以前由於缺技術,土地上主要種植玉米和土豆,一年收入基本只能維持溫飽,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坭美鄉因地制宜制定適合本地的脫貧方略,引導和扶持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通過試種,牛膝最適合在當地發展。母呷子也開始嘗試少量種植,通過兩年栽種,經濟效益還不錯,他家也在2015年順利脫貧。

2016年,母呷子開始大面積種植牛膝,目前種植面積達到30畝,一年生的牛膝15畝,兩年生的牛膝15畝,今年採收了兩年生的牛膝,收入達到了25萬元。

從「輸血」到「造血」,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在坭美鄉原石泉村像母呷子家一樣靠種植牛膝脫貧致富的農戶還有很多。

「今年一家人忙了一年的收入也有25萬元左右,國家政策也好,道路也修到了地裡,沒有道路我們人工是運不出去的,感謝政府的支持 。」

坭美鄉原石泉村丁國龍說。

牛膝的種植,不僅帶動了當地群眾致富,還帶動了周邊縣和鄉鎮群眾的就業。

坭美鄉原石泉村支部副書記丁木奶介紹,現在的石泉村是越來越熱鬧了,漢源、甘洛、石棉三個地方的人來石泉挖牛膝掙錢,這裡每天大概有100個工人,每個工人的工資約300元一天。

目前,坭美鄉原石泉村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200畝,種植戶達70戶,其中貧困戶26戶,年人均收入達6萬元以上。

接下來,坭美鄉將繼續以中藥材產業發展為抓手,持續做好科學種植,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推進中藥材種植規範化和品牌化,持續增強當地「造血」功能,推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雅安市扶貧開發局供稿)

相關焦點

  • 懷化市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業 力爭2020年種植基地發展到100萬畝
    近年來,我市把中藥材產業作為富民支柱產業來培育和打造。圍繞資源優勢,緊扣市場需求,重點發展金銀花、百合、黃柏、茯苓、龍腦樟、銀杏、厚樸、白朮、天麻等 20 餘種中藥材。建成規範化基地 30 個,並形成了靖州茯苓產業基地、新晃龍腦樟產業基地、漵浦金銀花產業基地、通道鐵皮石斛產業基地等有區域特色的中藥材產業種植集中區。
  • 絕壁古寨飛越貧困 探訪雅安漢源縣古路村脫貧背後的故事
    ——雅安漢源縣古路村「脫貧戰」背後的故事  核心提示  ◎作為雅安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寨,古路村成了漢源縣63個貧困村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按照漢源縣制定的精準脫貧進度,古路村「摘帽」的時間定在了2017年。  ◎今年9月底,一條跨度760米的索道有望開通,村民從此不僅飛越了天塹——漫山遍野即將進入盛果期的核桃,再不愁出路。
  • 大足雷竹產業助力市級貧困村 發展竹筍鄉村旅遊
    特約通訊員 譚顯全 攝  華龍網4月10日15時41分訊(特約通訊員 譚顯全 通訊員 吳成英)4月10日筆者從重慶市大足區農委獲悉,大足區一市級農業龍頭企業以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為契機,決定將免費給珠溪鎮小灘村、龍石鎮青山村兩個市級貧困村的村民們提供雷竹苗、技術幫扶,引領貧困村民脫貧致富。
  • 中藥材市場盤點與2020年中藥材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根據採收原則,中藥材可分為三大類,植物類、動物類和礦物類,其中,植物類又可以細分為根莖類、果實籽仁類、全草類、樹皮類等。 2013年到2018年,中國居民消費水平都保持8%左右的增長水平,2018年居民消費水平近2萬元。其中,中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付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長水平,2018年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達到約1685元。
  • 甘肅岷縣:60萬畝中藥材築牢產業發展基石
    「種出好藥,賣出好價」是岷縣中藥材產業的發展目標。隨著藥材採挖的結束,中國當歸城中藥材交易市場開始逐漸熱鬧了起來。  趕早市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延續已久的傳統和勤勞的印證。凌晨五點的中國當歸城,車流人流,交叉其中。數點燈光下,當歸、黃芪、黨參等中藥材陳列其中,一年的辛勤勞作也即將得到回報。
  • 仫佬族同胞的「翻身仗」——凱裡市推進人口較少民族特色村寨發展...
    >  無資金、無技術、無產業……是曾經制約凱裡市仫佬族特色村寨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最近10年,凱裡市探索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特色村寨發展新路子,通過整合國家人口較少民族專項扶貧資金3.85億元,對當地23個仫佬族村寨實施整村推進,增強這些村寨的「造血」功能,打贏仫佬族群眾脫貧「翻身仗」。  2018年,凱裡市人口較少民族村寨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達1.2萬元,實現「整體脫貧」。2019年,最後一個貧困村都蘭村也精彩出列。
  • 駐村扶貧幹部董瑞宜扶貧9年 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 年來,董瑞宜三踏選派徵程,先後到廬江縣金牛鎮古城社區、山南村駐村扶貧。在他帶領下,古城社區三年內由「上訪村」轉變為「模範村」;省級貧困村山南村在2016 年底從貧困村出列,2017 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4戶、469人均已脫貧。
  • 規模種植中藥材多種渠道促增收 滿江紅村靠產業旺起來
    近年來,滿江紅村憑藉著「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把在當地種了幾十年的中藥材「小」平貝,發展成了有規模、可持續的「大」產業,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脫貧致富路。 籌集資金與土地 成立專業合作社 「滿江紅村人多地少,耕地資源不足。」
  •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縣五渡鎮銅河村:「產業+文旅」富了「移民古道...
    那時的銅河村儘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但由於交通、資金、思想、技術等難題阻礙,村內基礎設施薄弱,無集體經濟主導產業,群眾生活水平低下。2014年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54戶139人,貧困戶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貧困發生率為15.57%。
  • 火紅的產業 穩穩的幸福
    經過全省上下5年艱苦卓絕的奮鬥和持之以恆的努力,我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58個貧困縣全部脫帽,79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2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走出了一條極具山西特色的減貧之路,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辦成的大事,老百姓幸福感獲得感滿滿。
  • 根本之策——沐川縣產業扶貧啟示
    2011年至2018年,沐川縣累計減貧48949人,貧困發生率從2011年的23.4%降至2018年的0.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1年的5323元增加到2018年的14254元,在2018年四川省41個中低收入類區縣中位列第一。2018年6月,沐川以優異成績通過國家最嚴格的脫貧考核;8月,省政府批准沐川退出貧困縣序列,在樂山率先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
  • 致富面面觀:種植中藥材「錢景」驚人
    特色產業企業帶動農戶享財富  一走進長興縣水口鄉金山村的浙江益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期300畝基地,鐵皮石斛、紅豆杉、藍莓等珍貴植物映入了記者眼帘。經過近3年的精心栽培,鐵皮石斛採摘期可以延續到今年5月。「一畝地可以產出鐵皮石斛300公斤,按市場價計算,一公斤鐵皮石斛可賣到1000元左右。」公司技術部經理賴聯森介紹說。
  • 因水致貧 以水脫貧——安徽潁上縣發展「三水」產業助推脫貧
    同時,加強資金支持力度,2019年4月又印發了《關於<加快潁上縣稻魚綜合種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2017-2019年,連續三年的縣委一號文件對稻漁綜合種養明確提出給以獎補。對當年新增稻田綜合種養面積50畝以上的,每畝獎補300元。對貧困戶發展更加優先,凡貧困戶自己發展稻田綜合種養4畝以上的,每畝將補1000元,每年最高補助5000元。
  • 城鄉區域協調 探索出有中國特色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截至9月末,涉農貸款餘額1.38萬億元,佔全行各項貸款餘額的四分之一,佔比在國有大行中保持前列。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郵儲銀行深入基層、緊貼「三農」,積極探索金融扶貧有效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路徑,探索出了駐村第一書記合作模式、平臺合作模式、產業引領模式、能人帶動模式及信用村鎮模式等具有郵儲銀行特色的金融扶貧模式。
  • 董瑞宜:帶頭引領 讓昔日貧困村換新顏
    本報訊 2012年4月開始,作為安徽第五、六、七批選派幫扶幹部,來自合肥市稅務局的董瑞宜,通過三年時間讓原本軟弱渙散的古城社區發展成「模範村」;自2014年開始,又到省級貧困村山南村任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通過6年奮鬥,讓山南村在2016年底從貧困村出列。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打開「天然藥物寶庫」!貴州中藥材產業...
    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生態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把中藥材產業作為全省重點發展的12個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探索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新機制、新途徑、新措施。  目前,全省中藥材(不含石斛、刺梨)總面積542.85萬畝、總產量127.52萬噸、總產值108.83億元。中藥材種植帶動16.42萬戶貧困戶、52.61萬貧困人口增收。  中藥材產業逐漸成為我省扶貧產業、生態產業、富民產業、大健康產業,走出一條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新路。
  • 膠價遭遇滑鐵盧 特色產業挑大梁
    收入增長需破土地限制  橡膠為土地集約型產業,單產效益低,產業需調整  「幸虧5年前,瓊中推廣養蜂產業,免費給我們發蜜蜂,教會了我們技術,不然今年就難熬了。」劉振龍告訴記者,在養蜂之前,家裡的收入主要依靠30多畝橡膠,往年每年能收到五六萬,而今年價跌,最多也就2萬,不過,養蜂業擴大了,今年養蜂收入有5萬多元。
  • 把中藥材變成 農民的致富寶
    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中藥材品種的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少則幾成、多則幾倍。中藥材價格上漲,有關部門需要因勢利導,運用國家儲備等手段,調節和平衡中藥材的供需市場,起到平抑價格的作用,從而促進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不過,中藥材漲價對藥材種植企業和藥農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新蔡縣就有這樣的一些企業。入冬時節,新蔡縣陳店鎮萬畝丹參中藥材種植基地迎來了一次大豐收。
  • 雲南楚雄:「四抓四促」提升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立足資源稟賦,按照「4+2」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核桃、魔芋、果蔬、中藥材4個特色產業和菸草、養殖2個優勢產業,形成「一鄉一特、一村一品、一戶一增收項目」的格局,有發展條件且有發展意願的貧困戶實現產業扶貧項目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