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藥材變成 農民的致富寶

2020-12-06 駐馬店網

文/胡殿文

近幾年,中藥材漲價的聲音不絕於耳。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中藥材品種的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少則幾成、多則幾倍。中藥材價格上漲,有關部門需要因勢利導,運用國家儲備等手段,調節和平衡中藥材的供需市場,起到平抑價格的作用,從而促進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不過,中藥材漲價對藥材種植企業和藥農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新蔡縣就有這樣的一些企業。入冬時節,新蔡縣陳店鎮萬畝丹參中藥材種植基地迎來了一次大豐收。基地覆蓋全鎮5個村,以種植丹參為主,薄荷、板藍根為輔,流轉了土地1萬多畝,其中租用貧困戶土地549畝,覆蓋10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每年每畝可為群眾增收1000元。與此同時,該項目可以安置100多人在田間務工,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成員20人,人均年實現務工增收16500元。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產業振興。為此,選準支柱產業是應有之義。近年來,新蔡縣牽住產業發展「牛鼻子」,不斷強化對鄉鎮特色扶貧產業發展的指導推進力度,打通「產業動脈」,增強「造血能力」,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鄉村振興工作實效。中藥材附加值高,產業扶貧帶動能力強,以藥興農,群眾收益高,得到實惠多。丹參等中藥材種植不僅讓農民致富,還使農村更美。每逢春夏之交,當地農民欣喜地看到,一望無際的丹參花海,望向盡頭,是相接的藍天,低頭俯身,紫色的小花美不勝收。

花朵為美而生,種養為富而來!在龜鹿集團陳店鎮生態養殖示範園,養有53萬隻中華草龜和千餘頭梅花鹿,鹿茸、龜鹿膠這些稀罕物,現已成為老百姓眼前脫貧致富的「靈丹妙藥」。作為當地支柱企業,佔地總面積近千畝的龜鹿生態養殖示範園,實行「公司基地+貧困戶+訂單收購」的養殖模式,由公司統一種苗、統一技術、統一防疫、保證收購,通過代種代養寄養入股的形式,帶動1000多戶貧困戶就業增收。具體來說,貧困戶可以免費認領龜鹿,由養殖園統一託管飼養,認領貧困戶零風險,收入年年有保障。

引導農民變特色產業為經濟「財源」,開啟農民增收致富「新引擎」。你無我有,你有我特。新蔡縣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業主自籌、社會參與」的產業發展模式,把發展特色養殖與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科技推廣、扶貧開發有機結合,盤活生產要素,推動項目、資金向特色產業聚集,走出了一條適應當地發展實際的路子。比如,郭廟村一帶最適宜種植栝樓。這種被當地群眾親切稱其為「小金瓜」,其籽可以加工成休閒食品食用,根和皮均為中藥材。由河南源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流轉土地1500餘畝,建起源澤生態園,讓栝樓地成了村民務工的「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可實現就業,增加收入。

新蔡縣不拘泥於傳統產業,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選準發展模式,發展中藥材等特色產業,這種做法,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借鑑。種植中藥材和從事龜鹿養殖是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的一條好路子,既然路子找到了,那麼就要大膽去做。要通過「公司加農戶」的方式,朝著市場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使公司和農民彼此受益。

版權聲明:

1、凡本網註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駐馬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中藥材鋪就致富路
    2018年開始,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進駐繼紅村,駐村第一書記王金波和工作隊隊員依託當地特有的山地氣候,引進中藥材種植項目。2020年,繼紅村種有五味子、貝母、紫蘇、菊花、人參等中藥材2000畝,包括種植示範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內,共有一百餘人加入到中藥材種植產業中,人均增收超千元。
  • 農村有一種「不死藥」,曾被農民忽視,直接變成「搖錢樹」
    文/玉濁清農村有一種「不死藥」,曾被農民忽視,直接變成「搖錢樹」農村生長的植物這麼多,雖然農民不以為然,但是在了解一下之後,也會漸漸的對其重視起來。在農村有這樣一種被稱為「不死藥」的野草,以前農民很不重視,但如今卻變成了「搖錢樹」,還有人專門種植。這種植物就是我們所說的麥冬,屬於百合科沿階草,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這種植物的根比較粗,中間或近末端有膨大呈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小塊根,根莖相對比較短,一般在5月到8月份開花,8月到9月份結果。
  • 民勤:中藥材豐收 藥農收穫忙
    初冬時節,甘肅省民勤縣甘草、板藍根等多種中藥材進入收穫季節,農民們抓緊晴好天氣收穫、挑選、晾曬、銷售……田間地頭、農家大院,到處是農民們收穫中藥材的繁忙景象。,促進中藥材產業鏈條各環節與農戶增收致富有機結合,實現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四方共贏」,促進三產深度融合,實現中藥材產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
  • 致富面面觀:種植中藥材「錢景」驚人
    麥積區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因人施教」的要求,培育發展果品、畜牧、蔬菜、中藥材等精準扶貧富民產業,逐步實現貧困村「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目標,提高貧困戶致富能力,有效保障農民穩步持續增收。「村裡的發展只能是因地制宜,主抓林下作業,以核桃為第一產業,中藥材、養殖等作為補充。
  • 種植哪些中藥材最好
    春回大地,生機盎然,陽春三月,南方已是春暖花開,北方也是冰雪消融,此時應該說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同時也是中藥材種植的黃金時段。那麼種植什麼中藥材最為適宜呢?初次種植中藥材又需注意哪些問題呢?這些年,有越來越多的鄉親對中藥材種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我們2017年播出的創富節目中,關於中藥材的也是介紹了不少,今天我們就一起再對三種中藥材加深印象。
  • 中藥材市場前景好,品種選擇很關鍵,中藥材品種選擇的四個因素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不斷升溫的中醫中藥又添了一把火,給中醫中藥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中醫中藥邁向世界的步伐加快,中藥材市場需求將大幅增加,中藥材市場前景更加廣闊。很多農民把中藥材種植作為致富項目,但在種什麼問題上不知如何選擇。這裡介紹中藥材種植品種選擇的四個因素一是地理條件。
  • 有一種中藥材,名字霸氣,坐過神舟號,農民種它每畝純收入6000
    大家好,小編在此恭候多時了,感謝您閱讀小編今天給您帶來的文章「有一種中藥材,名字霸氣,坐過神舟號,農民種它每畝純收入6000」。如果您喜歡的話,請您點上方的藍色字體關注清閒農事,謝謝。發展農業和如何利用農業提高經濟效益是擺在我們每一個靠土地生活的農民面前的問題,很多年來的粗放生產經營和外來因素也使很多農民逐漸失去了對種植的興趣,有太多的農民走出了農村去城裡打工賺錢,大面積的土地被閒置。轉化思路,嘗試在土地上種植適合本地區的其他經濟作物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同時也希望廣大農民朋友利用好國家的惠農政策,在土地上做出一番事業來。
  • 種苗不要錢送家裡,農民「被迫」種植中藥材,收穫季節心裡美了
    提起自己的中藥材種植經歷,安徽省亳州市魏崗鎮孟三所樓村的趙大叔開心地向筆者介紹。不對呀,趙大叔愉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每畝只有不到500元的成本,還特別聲明只是化肥和收穫費用,不是說在中藥材種植中,種苗投入才是最大成本嗎?
  • 深度| 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監管政策規制
    企業(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產、銷售的中藥材質量還必須符合藥品法定標準。藥品監管部門應當對生產和銷售的中藥材進行監督抽查和質量安全監測,發現不符合藥品標準的依照《藥品管理法》處置。除此之外的其他品種可以銷售,但根據《國家局關於城鄉集市貿易市場經營中藥材有關問題的批覆》(國食藥監市〔2006〕63號):「城鄉集市貿易市場可以銷售中藥材,一般是指當地農民(或者藥農)自產(或自採、自養)、自銷的地產中藥材。」可見不支持在集貿市場轉售中藥材的行為。
  • 甘肅岷縣:60萬畝中藥材築牢產業發展基石
    「種出好藥,賣出好價」是岷縣中藥材產業的發展目標。隨著藥材採挖的結束,中國當歸城中藥材交易市場開始逐漸熱鬧了起來。  趕早市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延續已久的傳統和勤勞的印證。凌晨五點的中國當歸城,車流人流,交叉其中。數點燈光下,當歸、黃芪、黨參等中藥材陳列其中,一年的辛勤勞作也即將得到回報。
  • 人物|河北科學家謝曉亮:用科技給中藥材「賦能」
    河北日報記者 白 雲攝生產環節上的攻關謝曉亮皮膚較黑,他指著自己的臉自嘲地說,「本來就是農民的兒子,現在幹的更是農民的活兒。」2013年河北組建了省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謝曉亮擔任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他們根據中藥材產業鏈分別設置了中藥材栽培、病蟲害防治、採收加工、育種等8位崗位專家和不同生產區域5位試驗站長,跨部門跨單位組建起了中藥材科研團隊。「打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是省裡對農業工作的主抓任務之一。」
  • 岷縣藥材合作社為中藥材綠色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張子恆拍攝  岷縣按照「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突出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機械化耕作、產業化經營、信息化追溯、訂單化銷售的機制,在麻子川、寺溝鎮26個村建設2萬畝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
  • 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若干監管政策規制問題的探討
    除此之外的其他品種可以銷售,但根據《國家局關於城鄉集市貿易市場經營中藥材有關問題的批覆》(國食藥監市〔2006〕63號):「城鄉集市貿易市場可以銷售中藥材,一般是指當地農民(或者藥農)自產(或自採、自養)、自銷的地產中藥材。」可見不支持在集貿市場轉售中藥材的行為。
  • 重樓川貝母等這5種中藥材種植適合在冬季
    中藥材是我國特有的最早以植物入藥來進行治病的。以往冬季的到來,是勞作一年的農民歇息的冬閒時期。冬季種植中藥材但是隨著中藥材市場的活躍,有不少的農民,可以利用冬季農閒的時候種植中藥材創收,但是冬季能種植什麼中藥材呢
  • 俗稱「地烏龜」,民間常用來泡酒,曬乾500元一斤,農民卻不敢養
    但是一些蟲子儘管可怕,可是老一輩的農民盆友很喜歡,乃至一些到目前還變成珍貴的中藥材,在其中就有一種別名為「地烏龜」的蟲子,很可怕,但在民俗卻常被用於泡酒,現如今晾乾了五百元一斤,但是卻沒是多少農民敢飼養。
  • 中藥材GAP官方認證取消 無限極自建種植模式獲認可
    中國經濟網4月20日訊 2016年初,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取消了中藥材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官方認證,改為備案制。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慶城縣 中藥材產業帶動200多戶村民增收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慶城縣 中藥材產業帶動200多戶村民增收  2020/11/30/ 15:33 來源:農民日報 李世棟 張宗祥
  • 「理論」打造道地中藥材重要生態種植基地
    當前,我們要搶抓機遇,從基礎源頭做起,率先把我省建成全國重要的中藥材生態種植基地,加快實現從中醫藥大省向中醫藥強省跨越。建立道地中藥材大品種生態種植基地,爭取獲國家級首批認定。各生態種植基地應加快生產投入品結構的調整優化,倡導向「有機中藥材」生產發展,堅持綠色植保、公共植保和「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理念;研發甘肅道地中藥材長效專用肥,普及低毒、低殘留精量施藥施肥技術;優化中藥材機械裝備結構,有針對性地加大精細化作業的中小型農機具研發力度,生產適宜本地區中藥材的精量播種機、種苗移栽機、藥材收穫機等,提高機械化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
  • 什麼是中藥材產業的「八化」發展?「八化」大事有哪些?
    近日,在第三屆中藥資源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專題就中藥材產業「八化」發展情況進行了報告,關於「八化」發展,有哪些重大事件?一、中藥材產業的「八化」發展是哪「八化」?培育了一批中藥材新品種,如:豫紅花3號、苗鄉1號,苗鄉2號三七等。
  • 「苦藥材」結出「甜蜜果」——內蒙古奈曼旗蒙中藥材產業觀察
    李昊農民日報報記者馬曉剛內蒙古奈曼旗沙地面積佔全旗總土地面積的62%,以前大多種植玉米,產量低效益差。近幾年,經過市場調研和分析,該旗依託農業綜合開發調整種植業結構,著力扭轉玉米種植「一家獨大」的局面,把蒙中藥材產業作為種植業調整的重要方向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路徑來抓,加快蒙中藥材產業示範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