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不要錢送家裡,農民「被迫」種植中藥材,收穫季節心裡美了

2021-01-11 農家講堂

「玄參可畝產乾貨500多公斤,像這種個頭較大的,能賣9元/公斤,這樣算來,一畝玄參就收入了4500元,除去不到500元的化肥和收穫成本,剩下的都是賺的啦!」

提起自己的中藥材種植經歷,安徽省亳州市魏崗鎮孟三所樓村的趙大叔開心地向筆者介紹。

不對呀,趙大叔愉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每畝只有不到500元的成本,還特別聲明只是化肥和收穫費用,不是說在中藥材種植中,種苗投入才是最大成本嗎?

就在前兩天,有位宿州地區的朋友,這些年折騰得夠嗆,急需尋找一條賺錢之路,也不知道在哪裡找到了「致富」信息,神神秘秘的到外地考察了一趟,回來就承包了300畝地種植艾草。

還說必須種植300畝,少了就拒籤合同,而艾草的種苗由他們提供,每畝800元起訂。

且不說種植艾草前途如何,24萬的種苗是掏出去了,無論你賺不賺錢,種苗商已經把錢給裝兜裡了,再加上承包土地的費用,300畝種植面積,將至少消耗他60萬的成本。

這些在外人看來諸如兒戲的操作模式,在他眼裡竟然變成了鹹魚翻身的寶貝,只是,萬一賠了呢?

當然,這位朋友的經歷,在趙大叔身上根本不會發生,因為身處藥材種植區的趙大叔,從事藥材種植那是一萬個謹慎,沒有十足把握,他根本不會種植,就像他去年種植的中藥材玄參,如果沒有親戚的施壓,他也不會「被迫」種植,當然也不會取得今天這種豐收的喜悅。

趙大叔:「去年這個時候,正值玄參收穫季節,同時也是玄參種植季節,三王營村的老表(表弟)收穫的玄參芽子(種苗),嫌價格便宜,賣了也沒意思,就打電話問我種不種。

當時我想,玄參種苗都賣不動,就說明種植起來沒有希望,與其那樣,還不如種植小麥玉米呢,又穩當又好管理,種植藥材嘛,值錢了是寶,不值錢是草,我可不希望種植一地草出來。

在電話裡拒絕了老表,沒想到第二天他竟然給我把種苗拉來了,還說種植玄參特別省事,往地裡一埋就行,沒有病蟲害,不需要咋管理,即使行情不好,應該也虧不了,這些種苗賣了不值錢,扔了可惜,不如送給你種,想管飯就管頓飯,不管飯我這就走。

那天中午,我請老表喝了頓酒,種苗拉回來了,如果再堅持不種,就對不起老表對咱的好了,就這樣,我按照種苗的數量,種植了1.6畝。」

同時,趙大叔也表示,可能玄參近幾年發展迅速,市場出現了波動,特別像去年,像他這種想法的人很多,導致種植面積下降,所以才出現今年這種好行情,看來,若沒有老表「逼」這一把,他也不會有今年幾千元的經濟收入。

只是,今年的市場行情讓人滿意,並不代表來年就一定有這樣的好行情,行情好勢必刺激種植戶的種植熱情,等種植面積上去了,行情還會像今年這樣好嗎?

想到這裡,原本等收穫玄參後,將種芽留著繼續種植的計劃,瞬間又開始動搖了,對此,歡迎大家分享建議,給趙大叔或擁有趙大叔同樣想法的種植戶提供寶貴參考。

相關焦點

  • 致富面面觀:種植中藥材「錢景」驚人
    農民郭金海:中藥材「種」出致富良方太僕寺旗千斤溝鎮意合村農民郭金海承包村民80畝地種植中藥材黃芪,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特色種植業,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眼下正是春播季節,走進千斤溝鎮意合村郭金海承包的地裡,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勞動景象,農民駕駛著大型拖拉機穿梭於地頭,正在進行耕作作業,他們不是種植農作物,而是收穫,收穫一種常用的中藥材——黃芪。郭金海是一位富有遠見卓識的農民,近年來,他聯繫了3位志同道合的農民積極流轉土地發展馬鈴薯、蔬菜等特色種植。
  • 民勤:中藥材豐收 藥農收穫忙
    初冬時節,甘肅省民勤縣甘草、板藍根等多種中藥材進入收穫季節,農民們抓緊晴好天氣收穫、挑選、晾曬、銷售……田間地頭、農家大院,到處是農民們收穫中藥材的繁忙景象。初冬時節,民勤縣芸豐蓯蓉農民專業合作社員工正在採挖「沙漠人參」肉蓯蓉。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馬愛彬在民勤縣雙茨科鎮的板藍根種植基地,連片種植的400畝板藍根生長茂盛,微風吹過,散發出陣陣藥香,兩臺收割機穿梭在田野裡忙收穫。
  • 種植哪些中藥材最好
    春回大地,生機盎然,陽春三月,南方已是春暖花開,北方也是冰雪消融,此時應該說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同時也是中藥材種植的黃金時段。那麼種植什麼中藥材最為適宜呢?初次種植中藥材又需注意哪些問題呢?萬師傅說,這蒼朮種植,若是掌握了它的生長習性和規律,其實種起來也並非難事。只是在嘗試種植之前,心裡要先算好一筆帳。前期投入還是比較大的,每畝的種苗投入在5000塊錢左右,還有廢料和人工,一起要6000塊。第二年的田間管理要幾百塊,總共投資6500塊。玉竹,又名玉術、尾參,原產於我國西南地區,為百合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根莖橫走,肉質黃白色。
  • 把中藥材變成 農民的致富寶
    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中藥材品種的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少則幾成、多則幾倍。中藥材價格上漲,有關部門需要因勢利導,運用國家儲備等手段,調節和平衡中藥材的供需市場,起到平抑價格的作用,從而促進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不過,中藥材漲價對藥材種植企業和藥農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新蔡縣就有這樣的一些企業。入冬時節,新蔡縣陳店鎮萬畝丹參中藥材種植基地迎來了一次大豐收。
  • 我是中藥材種植戶,聽說白朮高風險,挑選和處理種苗有哪些技巧
    「我是一名中藥材種植戶,今年想種植中藥材白朮,可又聽說這種藥材是出了名的難種植、難管理、風險高、成本高,懷著忐忑的心情想請教一些關於白朮種植中的難點問題,還望不吝賜教。」這是一位種植戶發來的求教信息,所疑惑的問題比較多,幾乎涵蓋了白朮種植的各個階段,我們先就如何挑選和處理白朮種苗的技巧進行分享如下:1、白朮種苗如何選擇?答:白朮種苗選擇時,有三種種苗不能購買:一是生長期帶病的病株;二是長途運輸中出現「悶包」現象的;三是大小不勻稱的。
  • 種植中藥材不賺錢,農村大叔表示,都是「偽農業人」造成的
    進入了秋天,也進入了中藥材收穫的季節,五馬鎮楊樓村的李大叔,此時正在自家的中藥材白芍田裡忙碌。那些高品質的白芍根莖,剛從土壤裡挖出來,中藥材的藥香和新鮮土壤的清香,攪合在一起,能讓人感覺到土地的厚重和豐收的喜悅。然而,對於李大叔來說,眼前的白芍卻讓他喜悅不起來。
  • 面對野生滇重樓幾乎絕跡的困境 中藥材產業化還要過幾關
    &nbsp&nbsp&nbsp&nbsp生產周期至少5年,風險大,農民的心一直懸著&nbsp&nbsp&nbsp&nbsp麗江市的中藥材產業自2010年開始起步,在短短五年時間裡,種植面積就已超過20萬畝,實現產值近30億元,吸引了近4萬農戶參與。
  • 甘肅岷縣:60萬畝中藥材築牢產業發展基石
    「種出好藥,賣出好價」是岷縣中藥材產業的發展目標。隨著藥材採挖的結束,中國當歸城中藥材交易市場開始逐漸熱鬧了起來。  趕早市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延續已久的傳統和勤勞的印證。凌晨五點的中國當歸城,車流人流,交叉其中。數點燈光下,當歸、黃芪、黨參等中藥材陳列其中,一年的辛勤勞作也即將得到回報。
  • 「苦藥材」結出「甜蜜果」——內蒙古奈曼旗蒙中藥材產業觀察
    李昊農民日報報記者馬曉剛內蒙古奈曼旗沙地面積佔全旗總土地面積的62%,以前大多種植玉米,產量低效益差。近幾年,經過市場調研和分析,該旗依託農業綜合開發調整種植業結構,著力扭轉玉米種植「一家獨大」的局面,把蒙中藥材產業作為種植業調整的重要方向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路徑來抓,加快蒙中藥材產業示範基地建設。
  • 農民種植中藥材,大熱必死,一畝生長10年的牡丹,猜猜能賣多少錢
    曾經,藥用牡丹是當地農村種植面積最大的中藥材,沒有之一,無論是繁育牡丹苗,還是加工中藥材丹皮,牡丹都以其穩定的行情和相對簡單的種植管理,使種植戶們愛不釋手。然而,越是穩定的,潛在風險就越大,由於牡丹適應能力特別強,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加上近些年牡丹種苗商的推波助瀾,瞬間,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牡丹種植熱,種植面積瞬間達到歷史最高峰。大面積種植最直接的惡果,就是爛市的體現,曾經每畝兩年生的牡丹種苗,能賣6000元左右,現在無人問津。曾經五年生的成年牡丹根,每畝能賣8000-10000元,現在只能賣2000多元。
  • 重樓川貝母等這5種中藥材種植適合在冬季
    中藥材是我國特有的最早以植物入藥來進行治病的。以往冬季的到來,是勞作一年的農民歇息的冬閒時期。冬季種植中藥材但是隨著中藥材市場的活躍,有不少的農民,可以利用冬季農閒的時候種植中藥材創收,但是冬季能種植什麼中藥材呢
  • 「理論」打造道地中藥材重要生態種植基地
    當前,我們要搶抓機遇,從基礎源頭做起,率先把我省建成全國重要的中藥材生態種植基地,加快實現從中醫藥大省向中醫藥強省跨越。建立道地中藥材大品種生態種植基地,爭取獲國家級首批認定。鑑於甘肅省的中藥材當歸、黨參、黃芪、甘草和大黃既在全國頗具影響,又具道地性,有一定的生產和市場基礎,生態種植應以這5種大品種為重點,按照布局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加工集群化、營銷品牌化的發展方向,集新品種新技術示範、標準化綠色生產、高質量發展為一體,率先建設國內一流的生態種植基地。
  • 農民種植一種農作物,投入成本小,2畝淨賺9000元
    農民種植一種農作物,投入成本小,2畝淨賺9000元!「玄參畝產量5000斤左右,目前鮮品收購價格在每斤1元,去掉每畝種苗、肥料等投入成本費用500元,一畝玄參淨賺4500元,比種植其他農作物賺錢多。」村裡的趙老闆說,他種植2畝玄參獲得大豐收,減去投入成本1000元,2畝玄參淨賺9000元讓他感到很滿足。「種植玄參投入成本小,管理方便,特別適合當地農村農村種植。每年春季,移栽玄參種苗之後,日常管理只需做好除草工作就行。」趙老闆透露,玄參繁殖較強,一畝地需要種苗120斤,按照種苗每斤0.3元,種苗投資費用360元.再加上每畝肥料費用140元左右,每畝投資費用在500元左右。
  • 種植中草藥開致富「良方」
    不僅辛昌在這裡務工,中草藥合作社還陸續為當地100餘名村民提供季節性務工崗位,有效的促進農民增收。曾陽中草藥種植合作社成立於2017年,由林維常等5名村民發起,以西豐縣涼泉中草藥材聯合社為依託,總投資100萬元,種植面積228畝,根據市場需求種植龍膽草、地龍骨、威靈仙、白鮮皮、白薇、蒼朮六個品種。
  • 怎樣才能種植好中藥材,看老藥農多年總結的經驗
    隨著國家政府對中藥材良好政策的實施,近幾年中藥材產業發展走向良好的勢頭,掀起藥農對中藥材種植髮展的熱情。然而在種植中藥材時,若要種植好中藥材,保證中藥材的品質和產量的提升,這就須掌握好中藥材的生長習性和相關技術,然而這些也是老藥農通過多年的積累探索所保留的。
  • 這種中藥材新寵堪稱「植物黃金」!
    家裡70多歲的婆婆,需要付阿妹她們長期照顧,兩個孩子都在縣城打工,家裡的5畝耕地,租給了種植合作社,每年總共能收2500元租金。村裡的耕地全在山下,付阿妹她們,每天都要下山去幹農活。90後徐彬,是村裡的種植技術員,每年繁育龍腦樟種苗,他都要來教村民們怎麼挑選健壯的枝條,作為扦插苗。學習珠寶鑑定專業的徐彬,五年前跟著父親學習中藥材種植。比起珠寶,地裡長出來的這些「寶貝」,對徐彬有著不一樣的吸引力。這一萬株種苗,現在已經變成價值千萬元的種源林。
  • 曾經畝收入超萬元的農作物,農民堅持種植5畝,能賺多少錢?
    農民種植一種農作物,5畝淨賺5000元,為什麼堅持繼續種植?「今年白朮行情一直下滑,批發價每公斤12元左右,平均每畝毛收入不足4000元,去掉成本種苗、肥料、人工等成本,每畝收入1000元左右。」村裡的劉大叔說道,今年,他種植5畝白朮獲得大豐收,到了白朮收穫季節,面對低落的行情,5畝白朮純收入在5000元多,讓他依然高興不起來。「2017年,白朮行情是最好的一年,收購價在公每斤26元以上,平均每畝收入在10000元以上。」劉大叔介紹,前幾年,由於白朮行情特別好,當地村民們紛紛跟風種植,一些租地大戶種植面積達到數百畝,造成白朮市場供大於求,白朮價格一直下滑。
  • 清遠:觀山村種植綠化樹市場前景廣闊助農民增收
    作為大嶺村村民理事會副會長的黃榕新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斷地探索適合促進農民增收的轉型之路,他發現隨著城市化速度的不斷加快,市場對綠化樹的需求量也越來越來大。他相信,「農民種植綠化樹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 酷似毛毛蟲,曾是窮人的救命糧,種苗45元一棵,如今大量種植致富
    進入春耕季節之後,農田裡的一大批作物將出現更新換代。老舊不能給農民帶來收益的植物,此時就要被徹底清理掉,農民要換作其他更有機會賺錢的新作物。此時為了配合農民進行春耕,農村的大集上出現了扎堆賣種苗的人,有人賣青棗苗、有人賣柚子苗,還有人買一些比較新品種的作物。
  • 中藥材白朮行情逆襲,農村大叔喜獲豐收,收穫現場透露高產秘訣
    「當初種植白朮這種中藥材,那可是頂住很大壓力的,眾所周知,白朮這幾年行情不理想,特別是去年,乾貨最低降到13元/公斤,這樣算來,種植風險就很高了,在這種情景下,老伴是死活不同意種植,還說不能讓我睜著眼往坑裡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