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植一種農作物,5畝淨賺5000元,為什麼堅持繼續種植?
「今年白朮行情一直下滑,批發價每公斤12元左右,平均每畝毛收入不足4000元,去掉成本種苗、肥料、人工等成本,每畝收入1000元左右。」村裡的劉大叔說道,今年,他種植5畝白朮獲得大豐收,到了白朮收穫季節,面對低落的行情,5畝白朮純收入在5000元多,讓他依然高興不起來。
「2017年,白朮行情是最好的一年,收購價在公每斤26元以上,平均每畝收入在10000元以上。」劉大叔介紹,前幾年,由於白朮行情特別好,當地村民們紛紛跟風種植,一些租地大戶種植面積達到數百畝,造成白朮市場供大於求,白朮價格一直下滑。
白朮又稱為蒼朮,是以根莖入藥,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補脾益氣、燥溼利水的作用,是一種經常使用的大宗藥材品種。因白朮經濟效益較高,趕上好行情畝收入高達10000元以上,當地農民稱它為「最賺錢的農作物」。
「一畝白朮能產乾貨420公斤左右,採收之後,要經過去毛、晾曬等工序才能出售。」劉大叔透露,種植白朮投入成本較高,每畝需要投入、種苗、肥料、人工等成本,總投資費用4000元左右。
「白朮的根莖對土壤的要求特別高,一定要避免重茬現象,如果重茬就會帶來慘重的損失。」劉大叔介紹,白朮怕澇、怕乾旱,種植白朮的時候,要選擇土地肥沃、排水和灌溉方便的田塊,做到乾旱能澆水灌溉,水淹能夠及時排水。
「種植白朮風險係數較大,關鍵是行情不穩定,供大於求的時候,價格持續下滑。白朮貨源奇缺的的時候,價格翻倍增長。」劉大叔說,他種植白朮10年了,逐漸掌握了種植白朮的經驗和竅門,無論每年行情如何,他都堅持種植5畝以上,只有堅持才能守出商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