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夫婦芭樂果園套種它,一畝雙豐收,年入十幾萬元

2021-01-08 鄉村記事

說起水果,在這炎熱的夏季銷售量是最好的,價格也是最貴的,不少的農民種植戶,在這個季節都能賺到不少錢。一提到火 遍市場的水果,有一種水果叫芭樂,在市場中也相當的暢銷一斤12元。說芭樂也許很多的朋友會覺得很陌生,但是說番石榴就 會很熟悉了,其實它們就是同一種水果,只不過叫法不同而已。連南村的農民雷大哥夫婦就是靠,花樣種植芭樂水果,年入十幾萬。

雷大哥夫婦雖說一直都有種植,但是他之前種植的是土豆,收益不怎麼樣,一年一個價不穩定。剛好他有一位朋友是種植芭樂的,在他朋友的帶領下,2014年才開始種植芭樂的。而且雷大哥還冒出了一個新想法,在種植芭樂的同時,還能種植別的水果,這樣就能一畝雙豐收了。雷大哥夫婦倆就把芭樂果樹種植的很稀疏,他朋友看到了以為他不知道怎麼種植,沒想到雷大哥說,他是為了能在芭樂果園裡套種西瓜,這樣能增收收入。

因雷大哥夫婦用來種植芭樂和西瓜的地是山坡,通風透氣陽光充足,且排水好,所以種植出來的芭樂果又大個又甜,西瓜也是又脆又清甜,個頭和外觀比別的農戶種在田裡的還要好,而且在夏天很好賣,市場中西瓜一斤2.5元,芭樂一斤12元。而且芭樂比較好種植,2年可以掛果,易於種植易於管理,畝產6000斤以上,畝產值30000元。

西瓜能畝產6000斤,畝產值7000多元,圖中就是雷大哥夫婦在芭樂果園裡套種的西瓜了。據雷大哥說,一般都是收購商前來以1.2元每斤的收購價,把西瓜收購走的,而芭樂果就以5元每斤收購走。因為都是西瓜比芭樂成熟的早,所以一般都是先賣西瓜,再賣芭樂的,一般到了尾季的西瓜和芭樂,都是自己拉到街上低價大甩賣的,一年下來靠芭樂和套種的西瓜可以年入十幾萬。

相關焦點

  • 農民種植「紅心芭樂」,每株產量將近50斤,一年純收入50多萬元!
    王進堅高興地說,一棵臺灣紅心芭樂苗的價錢並不便宜,但前來預訂的人還是絡繹不絕。據了解,臺灣紅心芭樂與一般本土芭樂相比,個頭較大,果心較軟,香甜可口,富含維生素C、茄紅素,切開後為紅心,乍看像西瓜,因此也被稱為「西瓜芭樂」。正是由於紅心芭樂的高營養價值,近幾年,它也成為大陸水果市場的「搶手貨」,每斤的批發價是本土芭樂的近10倍。
  • 大學生返鄉種「網紅芭樂」:農村越來越有希望
    李向鋒、陳曉冬夫妻在芭樂種植基地做日常檢查。 龔雯 攝中新網漳州9月2日電 (龔雯)「『網紅芭樂』去年產量30多萬斤,今年預計產量80多萬斤,銷售額900萬元(人民幣,下同)……」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金星鄉院前村的「網紅芭樂」果園裡,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李向鋒、陳曉冬夫妻倆為村民算著收入帳。看到今年的芭樂品質有保障,陳曉冬夫妻倆展開笑顏。
  • 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啟蒙鎮發展油茶套種
    「以前,山坡上單一種植油茶,由於油茶5-7年才掛果,10年後進入豐產期,見效慢,加上沒有產業路,撫育成本高,幾乎無人管理,變成了荒草坡。現在採取油茶與中藥材套種的模式,長短結合、以短養長,既減少了油茶撫育成本,又能在油茶空閒期收穫效益,真是一舉多得的好產業,收益翻了好幾倍。」談到茶藥「聯姻」複合產業的效益,錦屏縣啟蒙鎮高表村的村民們露出了滿意的表情。
  • 連續3年漲價,種植一畝利潤至少上萬元,多數農民卻不願種植
    導讀:連續3年漲價,種植一畝利潤至少上萬元,多數農民卻不願種植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健康意識的增強,很多傳統的保健食材及藥材也水漲船高,於是很多從事傳統種植的農民朋友也開始轉型去種植藥材了,一度使藥材種植成為了十分火的種植項目,像前幾年的黑枸杞、天麻、金銀花等藥材的種植就是如此,有大批量的農民湧入
  • 中草藥與農作物、果園、林木的套種模式
    2、按照收穫的時間來種植: 這樣的好處是便於統一管理、提升單位面積,解決多種藥材套種的採光、通風、等問題,來保障收益。例如:黃柏、種天麻、種蜘蛛香、種三葉青,其中黃柏10年一期,三葉青4-5年一期,蜘蛛香1-2年一期,天麻1年一期。
  • 這幾種常見農作物套種,讓你的農作物高產雙豐收,值得借鑑!
    套種簡單點來說就是在前季作物生長後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後季作物,常見的套種模式主要有小麥與豌豆套種、高粱與黑豆套種、大豆與芝麻套種、棉花與芝麻或豆類套種等,今天小編就來說說其他農作物套種模式、注意事項以及套種的好處,接下來就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 咬一口酸甜爽脆的臺灣紅心芭樂成熟啦~龍頸這條村就有得摘!
    走進馮秀雲的果園,陣陣的果香撲鼻而來,每棵果樹上都掛著個頭大大的番石榴,不少番石榴都用袋子嚴嚴實實地包裹著。馮秀雲正在忙著挑選採摘成熟的果子,她介紹,佔地面積7畝多的果園約有430棵果樹,種植的番石榴品種是臺灣紅心芭樂。馮秀雲介紹,她的果樹是在去年5月份種下的,第一批果在今年9月份就已經收成採摘了。
  • 【踐行四力】 白芨地裡套種百香果實現「雙贏」
    長壽新聞網 記者 李秋晨     7月17日,記者在萬順鎮白合村捷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藥材基地上看到,低矮的白芨上面有了一層綠油油的「遮陰棚」,藤蔓間還掛著許多如雞蛋般大小的綠色果實。    捷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劉文雲介紹,這是在白芨地裡套種的百香果,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藥材和水果的雙豐收。     近年來,萬順鎮政府高度重視特色產業引領鄉村振興,利用白合村高山無公害的生態優勢,引進了捷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此發展中藥材種植,主打產品是白芨。
  • 維C是蘋果80倍,一畝利潤2萬,農民卻不敢種,又是炒作的水果?
    今年已經快要結束了,再有十來天就是新的一年了,不少農民朋友已經開始休息了,準備明年再戰。說實話,2019年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算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就拿水果來說,上半年因為天氣的原因,很多水果的結果期都推遲了,導致上半年的應季水果不足,價格都偏高。
  • 農民果園布「天羅地網」抓鳥 鳥屍已腐爛風乾(圖)
    網上懸掛著小鳥的屍體記者李嵐文圖本報訊1月14日下午,鄭州市中原區大李村的村民向本報反映:在西四環與中原路交叉口東南角的一處果園內,扯了許多捕鳥的大網,網上懸掛著大大小小的鳥,不計其數。有的鳥剛死不久,身上還帶有體溫,有的鳥屍體已經腐爛風乾,令人慘不忍睹。
  • 新疆巴州:為現代農林業「植」入智慧「基因」
    我的3300畝地播完後一算,比以前多出了十幾畝的播種量。而且它耕作精準,作業率高,棉花成熟後,還方便機械化採收,減少了成本,提高了收益。」博湖縣農機技術推廣站站長劉明說:「利用北鬥導航系統可以24小時全天候作業,提高機車的作業面積和作業的精準度 ,它保持行直列齊的精準率是1000米之內誤差在2.5釐米以內。這樣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率,而且還能確保每個植株均勻地分布,有利於機械化採收。」
  • 天南星的人工栽植:掌握糧食套種模式,實現「藥糧」雙豐收
    為了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天南星產量,我們可以採取糧食作物與天南星套種的栽培模式,既可以提高經濟收入,又保障了糧食供應。一、天南星的形態特徵天南星又名為南星、白南星、掌葉半夏、虎掌南星、異葉天南星、一把傘等,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株高一般在40-90釐米,乾燥塊莖呈現扁球形,外皮為黃褐色。
  • 芭樂是什麼?什麼地方的芭樂比較好吃?
    芭樂又名番石榴,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產,芭樂是熱帶水果,所以在我國南方,也有很多地方在進行栽培。資料圖大約在,2014年以前,最好吃的芭樂(番石榴),是臺灣產的珍珠芭樂(膩稱珍珠拔),然在2014以後,生產大量水果的大陸廣東惠州、廣東茂名的高州、廣西欽州浦北等果園,都先後引入了,臺灣的"珍珠拔"品種,並且在這些地方種植成功
  • 持續的高溫,我開著微耕機去給果園鬆土,農民太難了!
    大家好,我是小張,最近我們西安持續的高溫,村裡大部分果園都在澆地,鬆土翻地,因為天氣預報報導未來一個禮拜都是高溫橙色預警。這不我前幾天才給李子果園澆完地,剛過了四天地裡就幹了,趁著地裡有墒,一大早起來趕緊開著我家的微耕機去給果園鬆土翻地,趁現在給果園鬆土既能保住墒,還能把果園的野草連根一起翻起來曬死,如果再這樣的高溫下去就打不動了,因為澆過的地面經過高溫晾曬會結成大塊裂縫就不好打了。這塊果園大概一畝半左右。
  • 果園除草除了草甘膦和百草枯還有哪些除草劑,哪個效果最好?
    為了提高果實產量,及時徹底清除果園雜草是必須的。為了省時省力果園除草一般都使用除草劑。果園使用的除草劑一般有這三個。草甘膦草甘膦是果園的理想除草劑。為什麼說草甘膦是果園理想的除草劑呢?百草枯百草枯也是果園常用的除草劑。和草甘膦相比,百草枯是觸殺性除草劑,只能殺死雜草的綠葉部分,對其根部沒有除草作用。其優點是藥效迅速,雜草在觸藥後幾個小時葉子就開始發黃,兩三天就會幹枯死亡。使用百草枯的時候最好選擇雜草基本出齊,沒有超過二十釐米的時候用藥,這樣效果更好。
  • 老農種植大型「荔枝」,畝入上萬元,成了搖錢樹,現在大面積種植
    老農種植大型「荔枝」,畝入上萬元,成了搖錢樹,現在大面積種植在農村每家都會種植農作物,這些作物大部分都是市面上常見的,產量高,種植的人也多,所以農民們獲得的利潤並不高,所以也有很多人開始種植新型的作物。在農村有很多植物都是比較少見的,不管是蔬菜還是瓜果,都有新型的品種。
  • 農民開網店賣臭屁蟲 年入千萬
    如今,他在網上將襄陽的農產品賣到了全國各地,還「飛」出國門,每年銷售額逾千萬元。今年5月,他註冊成立了湖北金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走上了規模化經營的現代企業之路。一車冬瓜「砸」出創業門道7月7日,劉茜的金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襄陽高新區科技孵化園開業。
  • 「脫貧攻堅奔小康」劉保童:務果園養羊養鴕鳥 「多條腿走路」摘窮帽
    10月13日,在慶陽市西峰區顯勝鄉嶽嶺村一片果園裡,碩大的果實掛滿枝頭。村民劉保童穿梭在果樹間,麻利地採摘熟果。「今年的果形、口感都很好,產量也不錯,今天電商上門按每斤2.5元的價格收購。」看著眼前的蘋果,劉保童的臉上滿是收穫的喜悅。多年以前,劉保童和村裡大多數村民一樣靠外出務工掙錢養家。考慮到要照顧年邁的父親,2012年他回到村裡,打算在家裡發展種養殖業。
  • 30天就能收穫,有人一畝年收入5萬元,是農民種植新風口嗎?
    要知道這些特種養殖很多都曾是被國家承認了的,並且因它們大多都是高利潤養殖品種,因此這些年從事特種養殖的農民很多,甚至很多貧困縣都鼓勵從事特種養殖,只要養殖規範,不僅有相應的地方扶持,還有相應的地方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