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童在餵鴕鳥
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 通訊員盤小美)金秋送爽,碩果飄香。10月13日,在慶陽市西峰區顯勝鄉嶽嶺村一片果園裡,碩大的果實掛滿枝頭。村民劉保童穿梭在果樹間,麻利地採摘熟果。「今年的果形、口感都很好,產量也不錯,今天電商上門按每斤2.5元的價格收購。」看著眼前的蘋果,劉保童的臉上滿是收穫的喜悅。
多年以前,劉保童和村裡大多數村民一樣靠外出務工掙錢養家。考慮到要照顧年邁的父親,2012年他回到村裡,打算在家裡發展種養殖業。當年,恰逢西峰區實施蘋果產業整村推進項目。
「政府不僅免費提供樹苗,還組織工人栽種。」於是,劉保童藉助惠農政策,將自家的10畝承包地和流轉來的2畝地全部種上蘋果樹。
劉保童種植的蘋果今年喜獲豐收
蘋果產業收益慢,前期管理需要投入不少成本,加上女兒、兒子相繼考上大學,需要大筆開銷,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見肘,因此,劉保童一家5口成了村裡的貧困戶。
為了彌補幼園沒有效益的短板,劉保童嘗試發展林下套種模式,在果樹間隙種植藥材和黃豆等經濟作物,每年收入幾千到上萬元。不僅如此,他還探索種養結合的路子,購買10隻山羊進行自繁自養。
「養羊可以利用羊糞代替化肥,不僅節約成本,還能提高果子的品質。」劉保童說,這幾年,通過繁殖,10隻羊變成了20隻,每年收入1萬元左右。
在發展種養殖業的同時,劉保童利用空閒時間做保險營銷,加上妻子外出務工的收入,2017年全家總收入超過3萬元,憑藉著「多條腿走路」的勤快,劉保童摘掉了貧困帽子,但他並沒有就此減慢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今年偶然的一次機會,劉保童得知有人養殖鴕鳥,經過考察後他覺得養殖效益不錯,便利用精準扶貧貸款從陝西鹹陽引進8隻種鳥進行試養。為了儘快掌握養殖技術,他上網查資料,加入鴕鳥養殖微信群,虛心向鹹陽一家養殖基地的技術員請教。
「鴕鳥適應能力強,吃的主要是草和飼料,養殖成本低,市場行情好,肉、蛋、皮、毛都能銷售。」劉保童說,鴕鳥的壽命是60年左右,產蛋高峰期是5-8年。每隻鴕鳥每年能產50-80枚蛋,一枚市場價130元,孵化成的小鴕鳥能賣600多元。
給羊只添加飼料
栽種果園,餵養山羊、鴕鳥,銷售保險……劉保童每天都忙忙碌碌。他的辛勞也得到了回報,今年12畝果園進入掛果期,畝產量在2000斤左右,劉保童從中秋節後便開始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銷售,預計總收入超過4萬元。
「明年養殖規模擴大了,我準備成立合作社,帶領村民一起致富。」劉保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