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奔小康」劉保童:務果園養羊養鴕鳥 「多條腿走路」摘窮帽

2020-12-05 每日甘肅

劉保童在餵鴕鳥

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 通訊員盤小美)金秋送爽,碩果飄香。10月13日,在慶陽市西峰區顯勝鄉嶽嶺村一片果園裡,碩大的果實掛滿枝頭。村民劉保童穿梭在果樹間,麻利地採摘熟果。「今年的果形、口感都很好,產量也不錯,今天電商上門按每斤2.5元的價格收購。」看著眼前的蘋果,劉保童的臉上滿是收穫的喜悅。

多年以前,劉保童和村裡大多數村民一樣靠外出務工掙錢養家。考慮到要照顧年邁的父親,2012年他回到村裡,打算在家裡發展種養殖業。當年,恰逢西峰區實施蘋果產業整村推進項目。

「政府不僅免費提供樹苗,還組織工人栽種。」於是,劉保童藉助惠農政策,將自家的10畝承包地和流轉來的2畝地全部種上蘋果樹。

劉保童種植的蘋果今年喜獲豐收

蘋果產業收益慢,前期管理需要投入不少成本,加上女兒、兒子相繼考上大學,需要大筆開銷,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見肘,因此,劉保童一家5口成了村裡的貧困戶。

為了彌補幼園沒有效益的短板,劉保童嘗試發展林下套種模式,在果樹間隙種植藥材和黃豆等經濟作物,每年收入幾千到上萬元。不僅如此,他還探索種養結合的路子,購買10隻山羊進行自繁自養。

「養羊可以利用羊糞代替化肥,不僅節約成本,還能提高果子的品質。」劉保童說,這幾年,通過繁殖,10隻羊變成了20隻,每年收入1萬元左右。

在發展種養殖業的同時,劉保童利用空閒時間做保險營銷,加上妻子外出務工的收入,2017年全家總收入超過3萬元,憑藉著「多條腿走路」的勤快,劉保童摘掉了貧困帽子,但他並沒有就此減慢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今年偶然的一次機會,劉保童得知有人養殖鴕鳥,經過考察後他覺得養殖效益不錯,便利用精準扶貧貸款從陝西鹹陽引進8隻種鳥進行試養。為了儘快掌握養殖技術,他上網查資料,加入鴕鳥養殖微信群,虛心向鹹陽一家養殖基地的技術員請教。

「鴕鳥適應能力強,吃的主要是草和飼料,養殖成本低,市場行情好,肉、蛋、皮、毛都能銷售。」劉保童說,鴕鳥的壽命是60年左右,產蛋高峰期是5-8年。每隻鴕鳥每年能產50-80枚蛋,一枚市場價130元,孵化成的小鴕鳥能賣600多元。

給羊只添加飼料

栽種果園,餵養山羊、鴕鳥,銷售保險……劉保童每天都忙忙碌碌。他的辛勞也得到了回報,今年12畝果園進入掛果期,畝產量在2000斤左右,劉保童從中秋節後便開始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銷售,預計總收入超過4萬元。

「明年養殖規模擴大了,我準備成立合作社,帶領村民一起致富。」劉保童說。

相關焦點

  • 「聚焦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延剛果業:發展特色果業「碩果纍纍」
    12月13日,陝西日報社「聚焦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採訪團一行走進洛川縣延剛果業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延剛果業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開展幫扶工作的具體情況。洛川延剛經貿果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7年。據辦公室主任孫棟琦介紹,近年來,公司主動扛起脫貧攻堅責任,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開展幫扶工作。針對戶情實際,因戶施策,探索採取了多種扶貧形式。一是物資扶貧。依據果園生產管理需要,適時為貧困果農免費提供有機肥、低毒農藥、黑色地膜、果袋等物資。二是技術扶貧。
  • 我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
    >不畏貧中之貧所困 不畏堅中之堅所懼 不畏難中之難所惑 在15.37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大地上 拔「窮根」 摘「窮帽」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精準幫扶德政好,小康大道向前奔。>【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③】詩詠浙江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④】詩詠吉林四平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⑤】詩詠河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⑥】詩詠廣東翁源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龍口鎮實施精準幫扶,貧困戶辦起果園 走上增收奔小康道路
    阿強曾是貧困戶,在龍口鎮扶貧辦的幫扶和他自身的努力下,於2018年脫貧。通過種植紅江橙,阿強更走上了增收奔小康的道路。如今,果園的第一批果實即將收穫,阿強的臉上洋溢著喜悅。近日,記者走進阿強的果園,聽他講述脫貧奔小康的故事。
  • 【脫貧攻堅奔小康】連兒灣鄉:開眼界啦~農機服務隊機械化收穫...
    【脫貧攻堅奔小康】連兒灣鄉:開眼界啦~農機服務隊機械化收穫馬鈴薯正當時 2020-08-30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鏗鏘前行 昂首闊步奔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走區縣系列報導之洪雅縣篇
    面對貧中之貧、堅中之堅的「硬骨頭」,洪雅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緊盯貧困村水、路、房和環境改善等民生實事,不斷加大資金投入,補齊脫貧短板。特別是將收入在貧困線邊緣、不符合貧困戶條件的農戶作為脫貧攻堅防控的重點對象,動員社會力量,拓展幫扶渠道,採取針對性措施,防止他們滑入到貧困行列。
  • 彭清華在涼山州調研督導脫貧攻堅,強調要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他強調,要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咬定目標全力衝刺,查漏補缺提升質量,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全面勝利,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點位:甘洛縣、越西縣  十月的大涼山細雨霏霏、秋意正濃。
  • 【全面小康 殷實家園】陝西渭南:勠力同心拔窮根 昂首闊步奔小康
    在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陝西省渭南市幹部群眾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努力克服疫情影響,聚焦「三排查三清零」,全力以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舉全市之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力爭讓餘下的貧困群眾早日脫貧摘帽,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時下,脫貧攻堅的號角響徹秦東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催人奮進。
  • 臨潁:郭老漢不愛養羊,愛上了養鴕鳥,一隻成年鴕鳥能賣1萬多
    家住臨潁縣王孟鎮石拐村的脫貧戶郭發安,不等不靠,人老心不老,巧動腦筋養殖鴕鳥,通過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今年67歲的郭發安平日裡只有一個人生活,加上年齡較大,年過六旬的他已經很難再通過種地來維持生活。
  • 「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 特別報導」全民攜手決戰...
    全民攜手決戰脫貧 齊心協力共奔小康——酒泉市肅州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6月的肅州,萬物蔥蘢。脫貧奔小康,圓夢就在今朝。在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肅州區開啟加速模式,扛起「不讓一名貧困群眾掉隊」的神聖職責,積極發揮主導產業優勢,凝聚幹部隊伍力量,加強群眾思想引導,培育農民增收支柱產業,落實各項惠民政策,以只爭朝夕、奮勇爭先的姿態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確保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嶽莉萍 魏曉燕遊客採摘油桃。
  • 「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龍冬華:我會一直紮根這片土壤
    前言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省各級人大代表近年來開展了哪些扶貧行動?取得了什麼樣的扶貧成效?為了深度挖掘五級人大代表在積極履職擔當、投身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生動事跡,湖南人大網推出《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專欄,與省直各媒體共同推介五級人大代表的扶貧故事,敬請關注。楊木港村,龍冬華(左)和村幹部一起查看油茶長勢。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吳生錄說,今年,他結合自己的想法和幫扶幹部的建議,將養牛作為發展新路子,調引了2頭西門塔爾牛,大力發展養殖業。
  • 「吉農關注」趙玉明的「七頁無字日記」
    厚厚的日記本,記錄著永勝村各家各戶的基本情況,以及趙玉明帶領永勝村脫貧奔小康的決心和經驗。然而,就在如火如荼的脫貧攻堅過程中,密密麻麻的記錄戛然而止,厚厚的日記本裡,留下了7頁空白。——趙玉明年僅37歲的妻子因為胃癌,永遠地離開了。趙玉明和他的鄉親們,仍奮鬥在脫貧的路上,7頁無字的空白日記,記錄的卻是趙玉明一生的愧疚和滿眼的熱淚。
  • 許昌市建安區:志智雙扶拔窮根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據了解,王春慶原本是一名身有殘疾的貧困戶,前些年通過跑運輸和科學種田成功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建安區像王春慶一樣通過志智雙扶實現脫貧的貧困戶還有很多。近年來,建安區通過加強宣傳、以文化人、示範帶動、積分管理、激發活力、加強培訓等措施助力貧困戶脫貧,志智雙扶工作走在許昌市前列。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不肯脫貧」到「我要脫貧」|劍河縣南加鎮雷打...
    「龍隊長,你怎麼把我搞成脫貧了,我不肯脫貧!」當時我非常生氣對村脫貧攻堅隊長龍顧文兇狠道。  我叫龍家良,黔東南劍河縣南加鎮方家村一組村民,家庭人口5人,家庭勞動力4人,2014年因學被評為貧困戶。2019年把我戶列入擬脫貧對象,當時我不肯脫貧。幫扶幹部龍顧文入我龍家良戶核實脫貧標準「不是我把你家搞成脫貧的,是你家確實達到脫貧條件了,通過小組提名評議你家符合2019年脫貧條件,才把你家列入擬脫貧戶的」當時龍隊長給我解釋道。
  • 六年七場座談會 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部署脫貧攻堅———頭條——中央...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廣安鄰水:「三山兩槽」奏響奔康樂章
    這組減貧數據,體現出鄰水縣脫貧攻堅的力度和決心。今年,鄰水縣更面臨一項艱巨任務——全縣整體退出貧困縣序列。脫貧攻堅,仍是鄰水縣的頭等大事。春節前,鄰水縣先後兩次召開脫貧攻堅推進大會,理清全縣脫貧摘帽工作思路,明確和分解任務。全體參與、層層壓實,確保脫貧奔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幹部參與一個也不能退縮。
  • 「生活像大櫻桃一樣甜」(脫貧攻堅高原行)
    村民以前主要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現在建起了生態果園基地,種植櫻桃、脆李、蘋果等水果,市場銷售很走俏。」縣委書記依當措說。  「現在一棵樹相當於以前一畝地的收入。」村黨支部書記王朝運扳著手指算,「現在一畝地種45棵車釐子樹,一棵樹的收入是1500元。」 2016年,佳山村成立了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3年多時間,合作社成員從5戶發展到如今的28戶。
  • 昔日貧困戶 今朝扶貧人 這些脫貧攻堅典型人物身上「有故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司馬連竹  「4年前,我家窮的幾乎連杯茶都端不出來!」6月29日,南陽市扶貧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來自唐河縣蒼臺鎮後陳排灣村的脫貧戶楊金枝現身說法,自豪地對記者表示:「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我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