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又被稱為虎掌南星、異葉天南星等,屬於天南星科天南星屬的經濟植物。天南星主要以球狀塊莖供藥用,具有祛風定驚、化痰散結的醫療功效。
在傳統栽培模式下,一般畝產500-600公斤天南星,每畝地的效益也就在1000-1500元左右,土地利用率不高,因此,農戶種植天南星的熱情不高。為了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天南星產量,我們可以採取糧食作物與天南星套種的栽培模式,既可以提高經濟收入,又保障了糧食供應。
一、天南星的形態特徵
天南星又名為南星、白南星、掌葉半夏、虎掌南星、異葉天南星、一把傘等,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株高一般在40-90釐米,乾燥塊莖呈現扁球形,外皮為黃褐色。葉為1片從塊莖頂端生出,葉柄呈現圓柱形,肉質,直立如莖狀,下部成鞘,基部包有綠白色或散生汙紫色斑點的透明膜質長鞘。葉片常常輻射狀全裂成7-23片,集於葉柄頂端向四方輻射如傘狀。裂片的先端多呈現芒狀而柔弱,全綠光滑無毛。屬於肉穗花序,包子鞘狀大苞內,花序梗先端呈長尾狀,伸出苞片外面,雌雄異株。果實為漿果,呈現卵圓形,顏色為紅色。花期一般為每年的5-6月份,果期在7-8月份。
二、天南星的生長習性
天南星植株喜歡溼潤、疏鬆、肥沃的土壤和生長環境。天南星比較喜水肥,其塊莖不耐凍,但由種子萌發的當年實生苗,第1年幼苗只生3片小葉,第2、3年後小葉片數逐次增多,且可以耐受嚴寒。在人工栽植的時候,可以與高杆糧食作物間作套種,或選擇有蔭蔽的林下、坡地北部較陰溼的環境;土壤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黃砂土為好。凡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地不適宜種植天南星。
三、天南星的繁殖方式
1、塊莖繁殖
一般在9-10月份,收穫天南星塊莖之後,選擇生長健壯、完整無損、無病蟲害的中、小塊莖,充分晾乾後,置於地窖內貯藏作種栽植。挖窖深度在1.5米左右,大小需要根據種栽的數量而決定,窖內溫度需要保持在5-10度,比較適宜。如果溫度低於5度,種栽就容易受到凍害;但高於10度,種栽又容易提早發芽。一般在第二年的春季取出栽種,也可以於封凍前進行秋栽。春栽天南星,一般於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整好的畦面上,按照行距20-25釐米,株距14-16釐米的規格挖穴,穴深一般在4-6釐米。然後,將芽頭向上,放入穴內,每穴1塊即可。在栽種完成後,可以覆蓋細土,如果天氣乾旱,就澆一次透水。大約需要半個月左右就可以出苗。大塊莖作為種栽,可以縱切兩半或數塊,只要每塊有一個健壯的芽頭都能夠作為種栽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切後要及時將傷口拌以草木灰,以避免腐爛。塊莖切後種植的小塊莖,覆土要淺;大塊莖要深,每畝土地需要大種栽45公斤左右,小種栽20公斤左右。
2、種子繁殖
天南星的種子一般於每年的8月上旬成熟,紅色漿果在採集以後,置於清水中搓洗去果肉,撈出種子,立即進行秋播即可。在整好的苗床上,按照行距15-20釐米挖淺溝,將種栽均勻插入溝內,覆土與畦面齊平。在播後需要澆一次透水,以後經常保持床土溼潤,大約需要10天左右就可以出苗。在冬季。我們要用廄肥覆蓋畦面,以起到保溼保溫的作用,有利於幼苗越冬。在第二年的春季幼苗出土後,我們要將廄肥壓火苗床作為肥料,當苗高6-9釐米時,按照株距12-15釐米進行定苗。對於多餘的幼苗,我們可以另行移栽。
四、天南星高產種植模式
1、選地整地
在種植天南星的時候,適宜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在正式種植前,需要深翻土壤20釐米以上,並結合耕翻,每畝土地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2500-3000公斤,翻入土中作為基肥,整平耙細後,作寬為1.2米的高畦,四周需要開好排水溝,便於後期排灌。
2、移栽
春季移栽一般在4-5月上旬,當天南星幼苗高度有6-9釐米的時候,選擇陰天,將生長健壯的小苗,稍帶土團,按照行株距20釐米×15釐米移植於大田,在栽種後,需要澆1次定根水,利於緩苗。
3、鬆土追肥
當幼苗高度在9-12釐米的時候,我們可以進行第一次鬆土除草,宜淺不宜深,只要耙松表土即可。鋤後,可以隨即追施1次稀薄的人畜糞水,每畝地以1000-1500公斤為宜,也可以每畝施用三元複合肥30-35公斤;第2次大約在6月中、下旬進行,鬆土應該適當加深,並繼續追肥1次,施肥量同第一次;第3次一般於7月下旬,正值天南星生長旺盛時期進行,結合除草鬆土,每畝土地追施糞肥1500-2000公斤,或者每畝地施用複合肥40-50公斤,在行間開溝施入,施後及時撒土蓋肥;第4次可以於8月下旬,結合鬆土除草,每畝土地追施尿素10-20公斤,也可以加入生物菌肥15-20公斤,以利於增產。
4、排水灌溉
天南星喜歡溼潤的生長環境,在栽種以後,我們需要經常保持土壤溼潤,做到勤澆水,在雨季的時候,還要注意排水,防止田間積水,如果水分過多,容易使苗葉發黃,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
5、摘花
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進行,天南星肉穗狀花序從鞘狀苞片內抽出,除留種地之外,我們應該及時剪除,以減少養分的無謂消耗,有利於藥材增產。
6、病蟲害防治
(1)病毒病
病毒病屬於全株性病害,在發病的時候,天南星葉片上會產生黃色不規則的斑駁,使葉片變為花葉症狀,同時,植株會發生葉片變形、皺縮、捲曲,變成畸形狀,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在後期的時候,葉片枯死,造成植株的死亡。
防治方法:首先,我們要選用抗病品種進行栽種,比如在田間選擇無病單株進行留種。其次,我們需要增施磷、鉀肥,增產菌、多效好或農保素等生長促進劑,促進植株的快速生長,也可以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間隔5-7天施用一次,連續噴施4-5次,注意噴施均勻,增強抗病毒能力。在發病時,要及時噴施殺病毒藥劑,我們可以選擇噴灑1.5%植病靈乳劑1000-1500倍液或者0.1%高錳酸鉀水溶液、抗毒劑1號300-500倍液。
(2)紅天蛾
紅天蛾主要以幼蟲危害植株的葉片,將葉片咬成缺口和空洞,在7-8月的時候,蟲害發生嚴重,會把天南星葉子吃光。
防治方法:在幼早低齡的時候,可以噴施90%敵百蟲800-1000倍液殺蟲,其次,土地嚴忌連作,也忌與同科中藥材間作,比如半夏、魔芋等。
(3)紅蜘蛛
這種蟲子先危害下部葉片,而後向上曼延,造成植株葉片的枯死。
防治方法:在防治的時候,我們可以用20%滅掃利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以用20%蟎克乳油1500-2000倍液進行防治,效果極佳。
五、天南星與糧食作物套種模式
在天南星栽種以後,前兩年植株生長較緩慢且十分怕曬,在畦埂上,我們可以按照株距30釐米間作玉米、豆類或其他糧食作物,既可以為天南星遮陽,又能夠增加經濟效益,提升土地複種指數。在玉米等糧食作物成熟後,我們要及時收穫。對於採用塊莖播種的天南星,當年秋分至寒露葉片枯黃的時候,就可以採挖;對於用種子育苗移栽的天南星,需要在2年後再採挖。在收穫時,需要割去蔓莖,挖出塊莖,抖去泥土,除去鬚根,將大塊莖裝入麻袋內,並放在木板上搓去外皮,再用清水充分衝洗,用竹刀將凹陷處的皮刮淨,曬乾後即可收藏或出售。留母株及中、小塊莖作為繁殖材料。
結語:採用糧食作物與天南星套種的模式,每畝土地可產乾貨300-400公斤,折幹率約為30%,再加上糧食作物的收入,一畝地平均可以多收入500-800元,大大提高了畝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