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土地荒化變得十分嚴重,在一些農村甚至出現了成片的荒地,農民之所以不願意種地主要原因是種地不賺錢,稍微有體力的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農村的人耕作能力有限。在農村流行著「種地一年不如出去打工一個月的」的說法,聽起來覺得誇張但是現實的確如此,於是農村充斥著種地沒前途的言論,可是有些人在家裡種地收入並不比打工的人低,這又是怎樣的操作呢?
有人種100畝地一年可以輕鬆盈利10萬元。老張是江蘇和山東交界處的農民,今年50多歲,因為年輕人外出村裡的農田也出現了荒廢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當地鼓勵農民土地流轉,就在這個時候老張承包了100畝地。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種100畝地是一件很累的事,但是老張卻說自己和老婆還能忙的過來,因為他們只種兩季,一季小麥和一季玉米,100畝地一年可以盈利10多萬元,老張樂呵地說一點不比打工差。
老張種地有方法,他說自己主要求穩。老張說在包地前自己就想過,既然是100畝地種的東西一定要簡單,需要的人工不能多。種地利潤薄請人工就不賺錢了,於是老張冬季選擇種小麥,小麥不僅價格穩定而且種植和管理都很簡單,收小麥時一臺收割機就搞定了。夏季之所以種植玉米主要是因為玉米的價格波動小,平均可以賣到9毛錢一斤,一畝地可以賣到1000元左右。老張說自己心態還是比較好的,很多人勸他種大蒜、草莓、大棚蔬菜都被他回絕了,他說自己經不起折騰「心不大」。
老張認為包地想要賺錢還需要一個前提。老張說自己生活的農村地廣人稀能進城的都走了,所以農田的租金比較便宜,老張租的100畝地租金才20000元,平均200元一畝。老張表示包地想要賺錢租金很重要,租金貴了「白忙乎」。現在自己種的小麥賺的錢夠交租金和耕作成本的,賺的錢是秋季玉米收穫的錢,也就是說種兩季只能賺一季的錢。老張建議如果租金超過500元一畝最好還是想清楚再租,這個價格如果種小麥和玉米肯定不合適了。
經過老張的一番講解可以看出老張種地果然有一套,可見種地賺不賺錢還要看不同人的具體操作,同樣的地不同人種就有不同的結果。在和老張的閒聊中得知耕地的租金和自己的收入有著很重要的關係,如果流轉的土地租金高了自己可能就沒有利潤,有人認為一畝地只給200元的租金太低了,這點錢根本不夠流轉土地的農村老人基本生活的,老張應該在盈利之餘多給點租金。對此你怎麼看?土地流轉200元的租金低嗎?給多少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