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農村去,我大學畢業回家種地養蚯蚓,一年賣出600噸銷售700萬元

2021-01-14 圖說江淮

我叫趙坤,出生於安徽北部沱河岸邊的我,大學畢業成家後,妻子考入廣州一所學校當老師,我回到了安徽農村老家,選擇種地、養蚯蚓、養豬、餵雞,現在,一年的銷售額超過700萬元,養殖的蚯蚓能賣到10元錢每斤,一年能銷售600噸以上。轉眼之間,我已經大學畢業12年了,也有了一雙兒女,這一路走來,有苦有樂,不過我沒有後悔過。(趙坤講述,圖說江淮整理並拍攝,部分老照片由趙坤提供)

可能,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對蚯蚓還有很多陌生,不過,喜歡垂釣的人,對於這一種釣魚用的餌料,還是比較熟悉的。現在,我養殖的蚯蚓不僅可以做釣魚用的餌料,也可以做養殖飼料或者藥用,現在,一斤蚯蚓能賣到10元錢左右,去年就賣了600多噸,我還帶動這邊新馬橋鎮和王莊鎮幾個合作社農戶一起養殖,主要銷往江浙滬地區,這是手裡捧著的蚯蚓,它們的養分是牛糞,可能很多人覺得不適應,不過牛糞確實能養活它們。

我從合作社農戶手裡收購蚯蚓的話,基本上在9元錢一斤左右,扣除路上運輸損耗,基本上一斤能有五毛錢到六毛錢的收益。每年的夏季和冬季的時候,它的產量比較低,屬於淡季,在春季和秋季的時候,屬於旺季,蚯蚓除了吃牛糞之外,還吃腐爛的水果、秸稈,基本上有機質都會吃,它就是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一個媒介,最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放在果樹下,它的蠕動還有利於鬆動土壤,距今已經有上億年的歷史了。說起我養殖蚯蚓這事就長了。

我的故事,還要從我出生的這片土地說起,我覺得,我天然的對農村有感情。小時候想離開農村,長大後卻想著要回來。上小學時候的我(第四排右一),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眼裡,我比較的調皮,雖然個頭不高,但是,一點也不老實,我上學比較早,那時候農村的學校基本上都是一排磚瓦房,出生於1982年的我,是80年代末期的那一批小學生,幸運的是,畢業照是彩色的。

我的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在他那個年代,能夠當兵,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情。這麼多年來,父親一直保留著軍人的那種作風,不過,在我幼小的心裡,只要我小時候不聽話,頑皮的時候,免不了被他揍一頓,但是即便如此,我好像還是把他的話,當做左耳進右耳出。但是,他的威嚴,也在我的童年時代,埋下了對他的敬仰之情,所以,小時候我也萌生了長大後當兵的想法。

父親以前在青海當的兵,那時候在部隊他是一名鉗工。所以,他一直對機械比較在行。在我7歲那年,他獲得了復員回家後的第一個證件,縣裡給他發放的農機技術員職業證書。我的老家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縣城北部的沱河集,父親就在沱河集修理門市部做電焊工,後來也賣一些農具,那時候因為父親會手藝,又做小生意,所以,我們家的家庭條件,在當時的農村還算是不錯的。

老家的村子,趙姓在村子裡還算是一個比較大的姓,父親(前排右一坐著的)在同族同輩的兄弟中合影,而我也是家族裡的長房長孫,所以,父親對我從小要求就比較嚴格,也希望能夠村子裡的同輩兄弟做個榜樣,那時候的我,哪裡曉得這些,父親做電焊生意掙了錢以後,在沱河集買了四間門面房,一時間,也成了村子裡別人家羨慕的對象。

後來,妹妹出生了,給我們這個家有帶來了許多的歡樂,我5歲的時候就上小學了,這是妹妹5歲的時候,站在爸爸媽媽中間的樣子,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是1989年,我7歲,爸爸媽媽都是33歲,我媽媽在她50歲之前,都和我爸一起做電焊生意,後來我結婚以後,妻子在廣州,媽媽才去了廣州,幫助我和妻子帶孩子,妹妹後來嫁到安慶去了,現在開了一家移動公司店。

因為爸媽要在集市上做電焊生意,所以有時候就沒什麼時間看管我,我的初中上了兩次,這是第二次初三畢業,我(前排左二)和同學們在一起的畢業照。能夠看得出來,那時候農村中學生的樣子,畢業的時候都時興送一張照片,以後作紀念,第一次初中畢業的時候,並沒有留有照片,為什麼我的初中上兩次呢?這裡面還是有故事的。

我第一次初中畢業,是在13歲那一年,成績也不好,天天去街上上網打遊戲,爸爸把我放在他戰友家住宿,因為那時候我在宋店中學上學,離爸媽有點遠,他們就定期的給他戰友一些米麵還有錢,照顧我生活,而他的戰友也不好意思管我,所以,我就自由了。所以,我13歲初中畢業的時候,因為成績不理想,爸爸又讓我從初一重新上一遍,結果,我(右一)再次初中畢業的時候就16歲了。

因為從小對嚴厲的父親的敬仰之情,他是一個退伍軍人,我就想長大了去當兵。後來上了高中,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高考復讀後,在2004年,我考上了解放軍南京炮兵學院的地方生。什麼叫地方生呢,在當時就是沒有軍籍的,不是提前批錄取的學生,但是,我們一樣穿軍校學員服裝,管理的一樣很嚴,每天定時起床、出操、排隊吃飯上課,晚上一樣緊急集合,一樣不差,照片中後排左二是我,這個時候的我,仿佛有了大變樣。

我們的學校距離南京市區還比較遠,距離江蘇句容比較近,對於部隊生活的嚮往,讓我在這裡過足了癮。我們學員隊列式,那個氣勢現在回想起來,我都覺得很難忘,我當時學習的是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遺憾的是,我畢業後要自己出門找工作,不過,我很感謝這段學習經歷,讓我後來遇到再大再難的苦,都能挺過去,我也要感謝這裡,因為在這裡,我邂逅了我現在的妻子。

那是我上大一的時候,那時候妻子還在安徽蕪湖的安徽師範大學上大學,我一個室友是她同學,她的老家在安徽碭山,因為放假回家坐車要從南京轉車,中途就去了我們學校一趟,那時候車票不好買,我室友幫她買的南京轉乘回老家的票,來到我們學校後,大家在一起吃個飯,第一眼,我就看上她了,那時候,還沒留聯繫方式,幸運的是,現在她成了我的妻子,這是我們在廣州的家中和兒女在一起的照片。

妻子雖然老家在碭山,但是爸爸媽媽還有她的弟弟妹妹和哥哥都在新疆烏魯木齊,因為爸爸媽媽在烏魯木齊做生意的原因,所以,我們結婚後,會帶著孩子一起去烏魯木齊,看望孩子的外公外婆。我還記得,第一次在學校見過她以後,就對她念念不忘,從我室友那裡要來了她的聯繫方式,後來就開始寫信,打電話,逐漸的我們建立了戀愛關係,她覺得我這個人能夠給她依靠,所以,我們走到了一起。我早她兩年大學畢業,畢業,又面臨著人生選擇。

說來也巧,2009年妻子畢業隨我來上海,她參加了上海金山區的教師招聘考試,因為面試和大學畢業論文答辯衝突了,失去了上海的機會,不過,暑假時候,她去廣州姨媽那裡玩,參加廣州天河區的教師招聘考試,在三四千人的隊伍裡,脫穎而出,成功入圍,後來,我也從上海去了廣州,現在,妻子依然帶著兩個孩子在廣州教書,寒暑假回安徽老家來,這是今年暑假的時候,她回家的車票,火車要做很長時間。

我們兩地分居,相隔千裡,內心裡有說不出的苦楚。我經常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從安徽去一趟廣州看望妻子還有孩子,媽媽在那裡幫助妻子帶孩子。回家的時候總是很短暫。兩個孩子在老家生活的時間少,在廣州市區生活的時間多,所以,回到家以後,有很多的不習慣。他們可能還不知道他們的爸爸所做的事情是什麼,為什麼要在農村種地,這是2015年成立的固鎮縣益磊養殖專業合作社,兩邊我寫了一個對聯,「建設美麗鄉村 發展綠色農業」。

2012年年底,我湊了13萬元錢,開始回鄉做一名年輕的農民,那幾年,農作物還有蔬菜農藥殘留大家關注的比較多,我就想,我的老家在安徽農村,這裡有土地,有天壤的陽光,我完全可以種植出來沒有農藥的蔬菜瓜果來,在種植的過程中,我發現有機肥料的最好生產者,就是蚯蚓,我要是去買有機肥料的話,成本來不了,那我為什麼不去養殖蚯蚓呢?就這樣,我一邊開始種地,一邊開始養殖蚯蚓,現在,還每天在大棚裡幹農活。

在2013年和2014年的時候,我就開始了小規模養殖蚯蚓的實驗,後來發現自己成功了,而且,蚯蚓養殖還帶給我一大部分收入,緊接著,我並沒有放鬆果樹、蔬菜等五穀雜糧的種植,我的老家同學也加入了我的合作社,和我一起幹,現在,我的合作社還會請一些留守在家的父老鄉親來幫我幹活,我會給他們發工資,因為自己實在是忙不過來。

我回鄉創業種地的事情,在當地村子裡,也被很多父老鄉親談起,他們很多人不明白,好好的在外面不上班,妻子還在那麼遠的廣州,幹嘛要跑回家受罪,很多人,從小讀書就是為了走出農村,當初,我的爸媽也是這樣教育我的,但是,我選擇回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不會後悔,經過幾年的努力,我也對自己很滿意,當地政府和團委都給了我幫助,我的合作社還被評為安徽省大學生返鄉創業示範基地。

除了養殖蚯蚓種地以外,我去年又開始試驗養豬,養雞,養的雞餵得都是蚯蚓,而且這樣夏天的晚上,基本上會開一盞燈在戶外,這樣的話,很多蟲子會飛過來,基本上都會成為雞口中的食物,這樣的食物基本上都是生態的食物。出售的話,雞和豬以及雞蛋的價格,都會比餵飼料的要高出一倍,而且,我自己也做過試驗,就是餵蚯蚓的雞產的雞蛋,要比餵飼料的雞產出的雞蛋好很多,每個夏日的晚上,我都會到雞棚豬舍裡來看看我的雞和豬。

在農村老家的這一塊塊田地裡,豬叫聲和雞鳴聲,會在清晨響起,又會在夏夜裡,落入沉靜。暗黑的夜裡,村子裡的父老鄉親早已經進入了夢鄉,我在雞舍旁,還會給雞逮幾隻蟲子餵雞,小的時候,從沒有想過,離村子二裡路遠的這一大塊田地,會是我賴以生存的地方,會是我夢想和事業的起步點,如今,我再也難割捨開這裡了。每天晚上,看到它們的時候,我的內心裡才會有一種踏實感。

我剛準備回家創業的時候,兒子才剛剛出生,妻子、孩子都需要我的陪伴與照顧,我當時實在不忍心在這個時候離開妻子孩子。不過妻子看出我的為難:想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又放不下家裡。善解人意的她說:「你去做你想做的事吧!家裡有我呢!」妻子最大的理解和包容給了我動力和鼓舞,還把買房後僅剩的幾萬元存款都給了我做創業基金。我真的非常感謝妻子,我在老家也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被評為蚌埠市五一勞動獎章者。

冬天的時候,我受邀做客安徽農村交通廣播,想廣大農村青年還有在外務工的青年,講述自己回鄉創業的故事,勇氣還有遇到的困難。我每次回廣州看望妻子,都感覺生活早已和都市格格不入。每次回到廣州,妻子看我又黑又土,都很心疼我。從農村走出來,又回到家鄉創業,這一折一返是我的近10年青春,可是我對回家創業並不後悔,我知道這不僅是我的鄉土夢、我的創業夢,也是我對家鄉父老鄉親的承諾。

兒子還小的時候,每次回到家,我就帶他一起去田地裡幹農活,讓他從小就知道,爺爺和爸爸都是在這片土地上出生和長大的,我們都是農民的孩子,要對腳下的這片土地有感情。在這裡,兒子能夠學到城裡的孩子學不到的知識,他會知道什麼是葡萄蚯蚓立體種植養殖,他會知道牛糞有哪些用處,雞蛋的優劣,幹活刨地除草的辛苦,我相信,這些對他都是一種鍛鍊。有時候,他會給我說,「爸爸,我好累」,我聽著也會心疼。

不過,有了兒子還有女兒回到身邊,每天我再辛苦再勞累,都會覺得很值得。為人父親的時候,我也終於體會到,當年,父親望子成龍的那一份心切,才會知道,他和我媽媽每天那麼晚的辛苦賺錢的不容易,每一個熬夜維修農機,在鄉村集市上焊電焊的日子,其實,他們都在心裡渴望,賺點辛苦錢,能夠讓以後的兒女過上好日子,就像我此刻的心情一樣,幹完農活回來,女兒迎著我叫爸爸的那一刻,我整個人都莫名的幸福,這一切都那麼的美好。

現在,我的合作社共有養殖面積370餘畝,塑料大棚九萬餘平米,年銷售額600多萬元,合作社成員近53戶,帶動96人就業,其中有貧困戶14戶。預計在今年年底,合作社蚯蚓養殖總面積將達500畝以上,目前,500畝的蚯蚓養殖面積,可能在我們安徽省還沒有這麼大的戶外養殖面積。我現在,也把自己所有的技術經驗教給前來取經的鄉親們,幫他們找銷路,希望大家能夠一起致富,我們的村子能夠更加富裕。

這幾年,我能夠安心的種地,安心的養殖蚯蚓,養豬,餵雞,離不開我的妻子還有父母親的照顧,兒女越來越大了,我更覺得對不起孩子,妻子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擔心父愛的缺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這也是我一直比較苦惱的事情,我和妻子商議,從廣州回到安徽教書,妻子也有自己的教學事業,為了這個家,她很不容易,家裡二寶出生以後,她已經兩年沒回新疆父母親那裡了,這一點,我比她還清楚內心的滋味。

傍晚的夕陽下,八月的皖北農村田野,柔美的光,讓我一直沐浴在這鄉情鄉音的熟悉空氣裡。後面就是我的一個又一個養殖大棚,去年,我主動找到村裡的扶貧幹部,希望村裡幫忙推薦一些貧困戶來合作社裡幫忙,一方面解決了合作社缺勞動力的情況,同時也是幫助貧困戶解決就業問題,幫助更多的貧困戶增加收入,順利脫貧。因為都是鄉裡鄉親,我對大家要求不高,累活有時候都是我去幹,就是希望他們也能過上好日子。

我今年37歲了,現在國家政策非常重視農業發展,我覺得我的創業路會越走越寬,也真誠的感謝所有幫助我的人,謝謝你們,給了我前進的動力,這可能是我最開心的笑容了,我從爸爸的手中,接過了他操勞了幾十年的鋤頭,繼續幹下去。如果您是一位創業者,或者您身邊有創業者的勵志故事,歡迎點擊關注圖說江淮,並私信提供故事線索,講述你的人生故事,溫暖每一個前行的心靈。

相關焦點

  • 江蘇村官徐曉旭:「瘋丫頭」成了養蚯蚓高手
    然而,一番努力之後,她竟然把養蚯蚓和致富這兩件事成功配對了。村民們先是傻眼、後是服氣。  徐曉旭,是個1989年出生的南京姑娘,2012年從南京醫科大學醫藥貿易與管理專業畢業後,來到丹陽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這麼文弱的姑娘,到農村有啥用呀?」徐曉旭剛上任,不受村民們待見,「能給我們村換個學環保的或者學農的嗎?」
  • 養蚯蚓女博士的大農業情懷
    今年48歲的法月萍,從南京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後,一直從事企業諮詢顧問工作,一年收入200多萬。然而,春風得意的她卻在7年前選擇回到農田養蚯蚓,利用蚯蚓生態循環科技,開發蚯蚓產業,打造綠色循環的種養加模式……養蚯蚓的理念:深加工提升蚯蚓附加值「選擇蚯蚓產業,絕不是一時衝動。」
  • 李曉明:你養過蚯蚓嗎?以蚯蚓為鏈條的循環農業前景廣闊!
    三、養殖蚯蚓的經濟效益養殖一畝蚯蚓,一年可以消化掉農業廢棄物約180噸,可以產鮮蚯蚓1噸,按照今年蚯蚓價格,每噸為2.2-2.4萬元;可生產蚯蚓糞100-120噸,每噸蚯蚓糞的價格為500-650元,每畝的收益為6萬元左右;養殖一畝蚯蚓只需投入蚯蚓種200-220共計,約需1萬元左右,一次投種可在5年內不需再投種。
  • 「鄉村振興姐妹同行③」法月萍:養蚯蚓女博士的大農業情懷
    今年48歲的法月萍,從南京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後,一直從事企業諮詢顧問工作,一年收入200多萬。然而,春風得意的她卻在7年前選擇回到農田養蚯蚓,利用蚯蚓生態循環科技,開發蚯蚓產業,打造綠色循環的種養加模式……養蚯蚓的理念:深加工提升蚯蚓附加值「選擇蚯蚓產業,絕不是一時衝動。」
  • 男子辭去月入萬元工作 養蟲子一年賺了20萬元(圖)
    辭去月入萬元工作  養蟲子一年賺了20萬元  「打開了本地市場,我可以加大養殖規模了!」昨日,向繼華從主城一家餐館出來,稱自己養的黃粉蟲、竹蟲、蝗蟲等昆蟲,終於與主城的幾家餐館達成了意向性銷售協議。他表示銷售渠道從市外轉回本地後前景更好,決定回家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 韋首:學哲學的小夥子養起了蚯蚓
    出生在廣西來賓市一個農民家庭的韋首,好不容易跳出農門考入廣西大學學習哲學專業,畢業後卻並沒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樣留在城市做一名白領,而是帶著女朋友來到北海市銀海區平陽鎮跟泥巴打起了交道,搞起了蚯蚓養殖。  從一窮二白,到在北海買房安家、結婚生子,帶動周邊10多戶農民一起養殖致富,韋首隻用了兩年多時間。
  • 在農村搞蚯蚓養殖加工銷售,小李靠它一年賺了一百多萬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農村創業好項目,這個項目投資小,成本低,技術門檻低,回報卻非常高,它就是蚯蚓養殖加工銷售。大家可能不太注意蚯蚓的價值,像釣魚用的小蚯蚓市場價可以賣到二十幾元一斤,蚯蚓幹市場價格可以賣到接近兩百元一斤,當地養殖蚯蚓的小李靠這個項目一年賺了一百多萬。
  • 牛糞裡養蚯蚓,濟寧養殖戶試水農牧循環,光賣蚯蚓一年收益35萬
    用喬炳志的話說,奮鬥的路上不是一帆風順,遭遇的煩惱也一度成為他前行的絆腳石,但是憑著一份韌勁和堅持,他和同事們與奶牛和蚯蚓相伴,在養殖路上追逐著幸福……用牛糞養蚯蚓,變廢為寶。每天,快要夕陽西下時,工作人員便趕著產奶牛走進擠奶車間,每天四五噸鮮奶通過自動化流水線、經過殺菌冷卻後,被收集到儲奶罐裡,等待乳品公司收購至奶製品加工工廠。「現在的鮮奶價格還可以,每公斤能賣到4元左右。」喬炳志告訴記者,前幾年,鮮奶的價格還是有波動的,早在2013年、2014年時,鮮奶收購價最高可達5元/公斤,可是到了2015年,全年都沒賣出超過4元的價格。
  • 養殖蚯蚓每畝地年入幾萬很正常,比種地或者打工強!這個不是騙局
    嗨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我就是你們的老朋友——農民大張。老規矩我們繼續來聊聊農村的人和事,經常有關注農村創業項目的朋友應該知道的,近兩年蚯蚓養殖特別火,很受人們的歡迎。但是也有一些人懷疑這是騙局,害怕被收割韭菜。
  • 養蚯蚓到底是騙局,還是農村致富好項目?看看養殖戶如何說!
    蚯蚓這種小動物,對於我們農村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記得我們小時候釣魚就經常去挖蚯蚓。還有就是爸媽買回來小雞小鴨的時候,都會讓我們去給雞鴨挖蚯蚓吃,吃蚯蚓的雞鴨長勢確實比較快。但是,那時候很多人還不知道蚯蚓是可以進行人工養殖的,且養殖技術不難。其實早在六七十年代,農業報刊上便有報導過人工養殖蚯蚓的新聞。
  • 青島一農企牛糞裡養蚯蚓,一年純賺兩千多萬(圖)
    如今,經過近兩年發展,蚯蚓養殖面積擴大到370多畝,年產蚯蚓1000多噸,一年創造2000多萬元的經濟收益。每斤蚯蚓賣15元 養一畝純賺五六萬「目前一個佔地5畝的光伏農業大棚一年能產出蚯蚓約12噸,每斤售價在15元左右,一個大棚一年可創造30多萬元經濟收入。」
  • 90後新農人:山西太原市海歸女孩養羊駝,一年銷售額2400萬元
    山西太原市90後女孩鄧昕,在陽曲縣養羊駝已經6年了。 她養的羊駝,主要銷售到景區、動物園、萌寵店等地,羊駝毛則加工成產品銷售。 鄧昕還跟科研機構合作,用羊駝做生物實驗,擴寬銷售渠道。
  • 哲學專業大學生帶女友養蚯蚓 颱風刮不走樂觀堅持
    出生在廣西來賓市一個農民家庭的韋首,好不容易跳出農門考入廣西大學學習哲學專業,畢業後卻並沒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樣留在城市做一名白領,而是帶著女朋友來到北海市銀海區平陽鎮跟泥巴打起了交道,搞起了蚯蚓養殖。  從一窮二白,到在北海買房安家、結婚生子,帶動周邊10多戶農民一起養殖致富,韋首隻用了兩年多時間。
  • 肉牛、蚯蚓與肥料——記貴州一個貧困山村的循環農業
    新華社記者 吳思 攝  肉牛、蚯蚓、肥料……46歲的土家族村民郎興英很難想像,這些在農村看似沒有關聯的東西,如今卻緊密串在一個鏈條上,既解決農業汙染問題,又產生經濟效益。  郎興英住在貴州省德江縣煎茶鎮川巖村。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深處的川巖村,過去家家戶戶養牛。牛與蚯蚓並沒有聯繫,但牛糞是蚯蚓最愛的一種「食品」。
  • 2019年農村特種養殖行業持續發展,蚯蚓養殖能否賺錢?
    隨著社會發展和進步三農的發展還需要更多有利條件,養殖是作為農村比較認可一種賺錢渠道,現如今國家為了脫貧致富、發展經濟、回家創業起到主道作用,很多人看好養殖是因為農村發展局限比較大,而養殖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適合農村發展經濟。
  • 30元起步養蚯蚓,河間80後大學生回鄉創業闖出新路子
    1983年出生的劉延傑是河間市果子窪鄉後黑馬村人,2005年畢業於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機械製造與自動化系,憑著過硬的專業知識,多年來輾轉於深圳、北京等地打工。後來結婚生子,在城裡買房買車,過著鄉下人羨慕的體面生活。但是,他的心裡一直有個夢,一個關於農村關於土地的夢。為此,10年來,中央電視臺農民頻道他每天必看,就想著有一天能找到一個好項目,回家鄉創業。
  • 三農:利用牛糞養蚯蚓年入百萬
    記者被蚯蚓嚇得汗毛都豎了起來,可牛靈卻靠著牛糞養蚯蚓,每年銷售額近200萬元,她不但是村民眼中會賺錢的能幹女人,更是丈夫眼裡的大領導。李嶽:領導不能天天幹活,領導不用幹活。牛靈:不是。記者:她是你領導?李嶽:對。牛靈:我領導誰?李嶽:領導我。
  • 小蚯蚓為紅運公司一年帶來20萬利潤
    小蚯蚓為紅運公司一年帶來20萬利潤 把牛糞作為飼料,轉而產出天然有機肥,自身還可以作為釣魚愛好者常用的餌料。原本一條條普通的小蚯蚓,如今卻成了鐵嶺縣紅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潤持續增長的關鍵。
  • 蚯蚓作為常用餌,所以我都是自己養,聊聊我的多種蚯蚓養殖方法吧
    能讓蚯蚓更快的繁殖,給我們出釣帶來方便,不要經常去漁具店買,而且夏天有些漁具店還沒有賣的。下面聊聊我的個人見解!一,蚯蚓的生活習性!首先不管我們養殖什麼,都得先懂得它的生活習性,只有了解清楚我們才能去進行養殖。蚯蚓大多生活在潮溼的環境中,以腐爛的物質,動物的糞便堆積產生的物質都是蚯蚓喜食的。
  • 未來六年內,農村這三類人存款不低於六十萬,說錯我是火星人
    目前許多,農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原因都是說農村發展空間局限性,要麼說農村種田種地養不活人。當然說這話不是我對農村人有什麼偏見,我自己也是背景離鄉的農村人,但是在外一年最終真沒我在家的堂哥們苦到的多,凡事都有自身能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