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姐妹同行③」法月萍:養蚯蚓女博士的大農業情懷

2021-01-10 齊魯女性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姚建

小蚯蚓能長成大產業嗎?女博士法月萍給出了肯定的答案。為此她放棄高薪回鄉養蚯蚓,養了蚯蚓卻不賣,她的目標是——利用蚯蚓生態循環科技,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質量,實現農業生產的綠色循環發展……

穿過一條陰暗的地道,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跟隨法月萍,來到了位於山東省禹城市倫鎮的法博士蚯蚓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園,在西紅柿蚯蚓立體種植養殖大棚裡,一排排綠意盎然的秧苗間,西紅柿的清甜味道瀰漫,在棚裡勞作的婦女臉上洋溢著笑容。

「你看這西紅柿不上底肥,不打農藥,一掰開,全是沙瓤,都是小時候的味道。」法月萍摘下成熟的西紅柿,熱情地請記者品嘗。

今年48歲的法月萍,從南京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後,一直從事企業諮詢顧問工作,一年收入200多萬。然而,春風得意的她卻在7年前選擇回到農田養蚯蚓,利用蚯蚓生態循環科技,開發蚯蚓產業,打造綠色循環的種養加模式……

養蚯蚓的理念:

深加工提升蚯蚓附加值

「選擇蚯蚓產業,絕不是一時衝動。」法月萍告訴記者,2011年,在山東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的她因為一個項目對蚯蚓產生了好奇,通過查閱國內外600多篇論文,她發現了蚯蚓的獨特功能。

「蚯蚓的消化系統能分泌多種酶,可以把吃進去的有機廢棄物迅速分解,轉化成易於利用的營養物質,經排洩後成為蚯蚓糞,是很好的有機肥,既可以改善土壤、節約成本,還可增加收成。」經過縝密的思考,帶著骨子裡的拼勁兒,法月萍決定投資農業,做蚯蚓產業。

經過多方考察,2012年,法月萍在濟南山區試養蚯蚓。 2014年,戀上紅蚯蚓的她辭去諮詢師工作,拿出200萬元積蓄,又籌集了300萬元,帶著創業團隊回到老家山東淄博,在高青縣流轉400畝土地成立公司,引進10噸紅蚯蚓,開始創業。

拉牛糞、指導農民養殖蚯蚓……法月萍天天待在大田裡。創業階段資金緊張,有時候員工的工資發不出來,法月萍就出去講兩天課,掙講課費發工資。

蚯蚓肥碩了,收購蚯蚓的客商紛至沓來,可法月萍卻一一謝絕,因為她深知:「雖然從牛糞轉化為蚯蚓糞,價值提升數十倍,用蚯蚓糞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畝產可增產10%以上,但是蚯蚓深加工的附加值遠遠不止於此。」

在位於德州禹城的法博士蚯蚓標準化研究中心,記者看到,從高青運來的紅蚯蚓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程序,被提取成幾種神秘的液體。

「這是從紅蚯蚓中提取的蚯蚓活性酶多肽液,噴施於農作物葉面,可以代替大部分的化肥農藥,實現化肥減施、農業增效,讓土地更有生機。我們在煙臺蘋果、高青冬桃、草莓等果蔬上噴施過,質量、產量有明顯提高。」法月萍研發團隊成員、山東大學畢業的碩士王曉晶介紹道,「蚯蚓體內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和許多活性物質,像蚓激酶、不飽和脂肪酸、膠原蛋白等,我們正在進一步試驗提純,應用於健康產業方面,拉長蚯蚓的產業鏈,提升蚯蚓的附加值。」

2017年,法月萍將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戶禹城,全面打造蚯蚓微生物生態工程系統。他們建起2個蚯蚓養殖車間,購置1萬個養殖箱,槽式養殖面積達800平方米。同時,法月萍加大科研投入,投資200多萬元,組建了研發中心和團隊。王曉晶說,作為研發團隊的靈魂人物,法月萍的「鑽」勁兒激勵著大家。用活體蚯蚓研製活性酶植物營養液時,法月萍在實驗室一等就到後半夜,帶著大家翻閱相關學術著作,上門請教學術權威,經過近千次實驗,終於研製成功。

法月萍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用3萬噸蚯蚓活性酶植物營養液就能帶來90億元收入,投入只是其百分之一,能使300萬畝農田化肥減一半,100萬畝農田實現有機種植,社會效益巨大。

養蚯蚓的信念:

讓小蚯蚓長成大產業

2017年,法月萍參與了「禹城市秸稈綜合利用試點項目」,申請20萬元扶貧資金,連續5年拿出收益的10%幫助貧困戶脫貧;在禹城倫鎮建起26個扶貧大棚,每年每個大棚支出2萬元扶貧款。被評為全國巾幗脫貧示範基地的法博士蚯蚓循環生態農業示範園,2/3以上的就業人員是當地的農村婦女,她們的年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

「一個企業總是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法月萍介紹說,目前,她正在教授、帶動禹城倫鎮農戶運用蚯蚓糞和活性酶植物營養液種植有機蔬菜,讓更多農戶致富。同時,她計劃使農業種養殖與蚯蚓深加工產業成為生態體驗式旅遊的基礎和依託,加速一二三產融合,實現禹城倫鎮從蚯蚓小鎮向有機小鎮轉變,再轉型升級為健康小鎮,使小蚯蚓真正長成大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帶動巾幗脫貧。

「利用蚯蚓生態循環科技,深化廢棄物的利用,通過農民使用蚯蚓糞和蚯蚓活性酶多肽液,進一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質量,實現農業生產的綠色循環發展。這種綠色循環的農業模式,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包含著三產融合和農業轉型升級,這不僅僅需要人們意識上的轉變,更需要在技術、農業生產結構上進行深層次的改革。這是我養蚯蚓的真正意圖。雖然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會堅持我的信念。」談起她的大農業、大環保產業構想,法月萍眼神堅定。

記者了解到,目前,「法博士」品牌已註冊5大類商標,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公司已啟動年產500噸蚯蚓活性酶製劑生產建設項目,投產後預計年銷售額可達到1.5億元。2018年,法博士蚯蚓循環生態農業示範園採用蚯蚓養殖與有機果蔬種植的種養加模式,已獲得有機食品轉換證,與15家公司達成合作意向。2018年6月,第一屆世界蚯蚓大會上,法月萍當選為國際蚯蚓產業聯盟籌委會副主席。

「我們會繼續擴大規模,將在河北、江蘇建設養殖基地。」法月萍信心滿滿地說道。

信息支持:省婦聯發展部

編輯:PP 璇璇 校對:璇璇

請把我們設為星標

齊魯女性郵箱:sdflxmt@163.com

在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養蚯蚓女博士的大農業情懷
    在這遼闊的舞臺和職場之上,活躍著一大批專注農業、智慧超群、敢於創新又認真細緻的新型職業女農民, 她們中有「土專家」「田秀才」「技術能手」,也有回鄉創業、下鄉務農的女大學生、女碩士乃至女博士。她們,可以用同一個名字來命名:「匠心女農人」。
  • 牛糞變廢為寶,棗莊這個村用牛糞養蚯蚓「爬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蚯蚓也能賣錢?真是沒誰想到,這下又能增加一塊收入。」在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燕莊村,村民紛紛為燕莊村委會的養殖做法豎起了大拇指,利用閒置荒地養殖蚯蚓,「爬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在陰平鎮燕莊村,有5家養牛專業戶,而如何處理牛糞一直是村裡的難題。
  • 探索康養產業撬動鄉村振興有效路徑
    (興雲 本報記者王松)讓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機銜接,對於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農村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日前,一場有關「康養產業與鄉村振興」的大討論在黔南州惠水縣百鳥河數字小鎮大茶倉展開,探討如何將康養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多種模式,推進農業、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 樊氏微生物科技助推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 清華大學王亞華:「鄉村振興」是總書記擲地有聲的承諾
    當前,鄉村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各方力量都在聚集起來,為鄉村振興助力。比如在江西,原南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豆羅就在退休後放棄了城市的舒適生活,回到他的鄉村老家當了新農村建設總顧問,改造土坯房,修建農博館,為鄉村建設出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之一。
  • 《齊魯女性》電視周刊第22期丨魯東大學女博士創新團隊、各地「破...
    第22期精彩視頻看這裡↓壯麗70年·巾幗風採錄魯東大學女博士創新團隊:把科研成果書寫在鄉村振興大地上9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回信寄語全國涉農高校廣大師生: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億萬農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理通三迤」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如何鞏固脫貧成果,扎紮實實做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為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值得我們深入思考。以思想引領為「燈」,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經過不懈努力,脫貧攻堅工作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然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要完成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發展的轉變,必須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 小蚯蚓「養」出大產業
    源於土壤情結:小蚯蚓破解修復路「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正如詩人艾青對祖國大地的強烈熱愛,李立忠也從不曾忘記自己對土地的情感,那是自小在農村成長以及在校園學習後,所積澱的醇厚情懷。1985年,本科畢業後的李立忠,留校工作多年,又赴韓國國立全北大學農化學科攻讀博士學位,潛心微生物領域的研究。
  • 鄧凌月: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論述的一脈相承。「全面」二字內涵豐富,既體現了鄉村振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又指向下一階段將往擴面提質方向發力。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 棗莊這個村養的蚯蚓賣錢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秦政 通訊員 蘇娜「聽說咱們村的蚯蚓今天出賣,咱們去看看吧!」在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燕莊村,村民對蚯蚓養殖一直抱有懷疑的態度,一聽說蚯蚓要出土了,紛紛來到養殖區域,親眼看一看蚯蚓是怎麼出土賣錢的。
  • 「不過是蜘蛛什麼的」衍生新作「蜘蛛子四姐妹的日常」開載了!
    「不過是蜘蛛什麼的」衍生新作「蜘蛛子四姐妹的日常」開載了!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19-07-19 14:04:28 根據馬場翁原作小說「不過是蜘蛛什麼的」衍生而來的グラタン鳥的新連載「蜘蛛ですが、なにか
  • 在希望的田野上實現鄉村振興
    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話題,3位省人大代表接受媒體提問,暢談履職心聲,回應百姓關切。3位代表一致表示,我省是農業大省,當前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結合自身實際加強履職盡責,紮根農業農村謀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進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 「跟著書記看「鄉村振興」」第二站——龍口市
    10日上午,全市鄉村振興現場會觀摩團一行抵達龍口市黃山館鎮,觀摩格潤富德農牧項目、館前後徐村、驛東新苑黨群服務中心。市委書記張術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曉敏,市政協主席朱秀香,市委副書記吳承丙等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參加。
  • 關於鄉村產業振興的幾點思考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關於如何發展鄉村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發表的重要講話給出了明確答案。一是要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產業發展規律主要是指一個產業的誕生、成長、擴張、衰退、淘汰的各個發展階段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和環境,以及應當採取的政策措施。
  • 改善鄉村振興中青年缺席狀況
    不同於前一階段,「青年缺席」正成為中國鄉村發展中遭遇的現實問題。尤其是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需要解決如何吸引鄉村青年回流、城市青年下鄉的問題。  青年參與推動鄉村發展  在傳統社會中,青年與兒童往往被視為社會的預備成員(social becoming)。
  • 「迎老鄉 回故鄉 建家鄉」潘愛華:北大教授的「家國情懷」
    通道與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籤署《通道大健康產業示範區投資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鄉村振興、產業、康養開發等方面進行合作,共同打造大健康產業「新城」,再現「神奇通道」。協議議定,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將依據通道現有自然條件和資源,制訂全域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在通道工業集中區建設未名科技園;在雙江鎮琵琶村和芋頭村一線建設未名公社----琵琶村鄉村振興計劃;以隴城鎮、坪坦鄉和雙江鎮侗情旅遊風情線為載體建設國際慢病康復協作示範區;以萬佛山鎮龍底漂流旅遊區為載體建設森林康養示範區等。
  • 「「浙」裡問道「雲」上觀潮」努力走出具有雲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基礎在農村,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農村更好發展,是中國走向繁榮、實現復興的必由之路。浙江魯家村用「一列小火車拉起鄉村振興大產業」的故事早已傳揚四方。登上小火車看中國美麗鄉村的示範,向美麗鄉村的「模範生」取經。
  • 「連片創建」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
    」,集中打造文旅融合旅遊區、健康頤養休閒區、服務提升農業區三大主題板塊,凸顯了鄉村振興「矩陣效應」。目前,「紅葉柿巖」項目將博山陶琉文化、孝文化、飲食文化與旅遊資源相融合,建設了文旅推廣中心、國家地理營地、鄉村振興學堂等,現已成為日客流量超萬人的網紅打卡地。「禹王山鄉村振興示範區只是全市連片創建鄉村振興示範區的一個縮影。」
  • 馬莊 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樣本
    ———————————————————————立政之本存乎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振興鄉村。鄉村振興戰略,是這個偉大共和國在新時代裡的新願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鄉村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傳承地和發揚地,文化則是鄉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