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蚯蚓與肥料——記貴州一個貧困山村的循環農業

2021-01-16 中國青年報

  新華社貴陽5月11日電

   題:肉牛、蚯蚓與肥料——記貴州一個貧困山村的循環農業

  新華社記者吳思、汪軍

  在貴州省德江縣煎茶鎮川巖村村民郎興英經營的蚯蚓養殖基地,工人在抓取蚯蚓(4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吳思 攝

  肉牛、蚯蚓、肥料……46歲的土家族村民郎興英很難想像,這些在農村看似沒有關聯的東西,如今卻緊密串在一個鏈條上,既解決農業汙染問題,又產生經濟效益。

  郎興英住在貴州省德江縣煎茶鎮川巖村。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深處的川巖村,過去家家戶戶養牛。牛與蚯蚓並沒有聯繫,但牛糞是蚯蚓最愛的一種「食品」。

  「以前在農村,路上到處是牛糞,有一次偶然看到牛糞上有蚯蚓,後來在網上查,才知道牛糞適合拿來養它。」郎興英說。

  2013年,她看準了蚯蚓養殖市場,自費5萬元,到湖南常德學習技術,然後引進種苗,在老家一心一意發展。

  貴州省德江縣煎茶鎮川巖村村民郎興英在查看蚯蚓長勢(4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汪軍 攝

  走進郎興英經營的養殖基地,眼前是整齊排列成一壟一壟的牛糞,她掀起一層牛糞後,蚯蚓四處竄動。郎興英介紹,基地現在養了5畝蚯蚓,一般30天可以出售一茬。蚯蚓可用做釣魚的餌料,目前市場供不應求,2019年產值近30萬元。

  不僅如此,蚯蚓消化牛糞之後的排洩物,還可以搜集起來運送到果園、茶園,是一種很好的有機肥。「今年,基地產出的這種有機肥已經賣了60噸,每噸可以賣到500元。」她說。

  隨著蚯蚓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牛糞供不應求。2016年,她下定決心養牛。在蚯蚓養殖基地不遠處的養牛場,高大肥碩的肉牛吃著草料。「養牛的目的是為了利用牛糞,就地取材養殖蚯蚓,現在養了35頭肉牛,本身也是一個產業。」郎興英說。

  如今,「肉牛—牛糞—蚯蚓—有機肥」循環農業模式,不僅吸引了周邊村寨養牛大戶「加盟」,學習蚯蚓養殖技術,同時也帶動了5名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56歲的村民梁祖成一家兩口人,是因病致貧的貧困戶。這幾年,他幫助郎興英割牛草、撿牛糞,比種地划算輕鬆,每天工資80元,家裡的小孩也得到很好的照顧。

  煎茶鎮畜牧站站長魯國權介紹,目前全鎮有肉牛養殖場30多家,蚯蚓養殖基地6家。通過養殖蚯蚓,不僅解決了肉牛養殖場糞汙的環保問題,還提升了各個環節產品的附加值,可以說是山區發展循環農業的有益探索。

  位於德江縣復興鎮的一家農牧發展有限公司,2016年從浙江溫州來到復興鎮發展肉牛產業。公司生產負責人張存良介紹,去年公司出欄肉牛4000餘頭,牛糞以35元/噸左右的價格賣到周邊縣市做肥料,今年打算借鑑郎興英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前期規劃養殖50畝蚯蚓。

【責任編輯:楊海琴    流程編輯:吳蘊聰】

相關焦點

  • 李曉明:你養過蚯蚓嗎?以蚯蚓為鏈條的循環農業前景廣闊!
    大農微語:蚯蚓是一種常見的陸生環節動物,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可作畜禽和水產養殖業飼料,也是常見的中藥材,有解熱、鎮痙、活絡、平喘、降壓和利尿等作用,其運動和排洩物可使土壤疏鬆、提高肥力。蚯蚓用途廣,飼養成本不高,本期大農行家我們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曉明教授給大家介紹一下蚯蚓綜合開發利用以及循環農業方面,希望為農民朋友致富提供幫助。
  • 貴州畢節:4500頭澳大利亞牛「漂洋過海」來中國 讓這裡成為世界級...
    如何讓羸弱變得強壯,中國有著自信的方案,這就是跨區域結對幫扶,讓發達地區幫助貧困地區。有一支廣州的扶貧隊伍已經在貴州烏蒙山腹地紮根,在這片中國最貧困的地區,建立起全新的現代化智能化養殖基地,徹底改變了當地傳統的養殖方式。新型養殖 貴州畢節地處烏蒙山腹地,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西部最貧困的山區之一。
  • 安龍:蚯蚓養殖促進農業生態循環
    發展經果林下養殖蚯蚓,利用家畜(牛、羊、豬、馬等)糞便結合農業廢棄物(如瓜果蔬菜、農作物秸稈、草皮修剪物等)經過簡單堆積發酵就可以直接養殖,且蚯蚓糞具有乾淨、衛生、無異味、通風透氣性好,保水、保肥性好,肥力持續時間長、促進農作物生長發育快、無汙染環境等特點,是種植瓜果和蔬菜最理想的生物有機肥。養殖蚯蚓不但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 牛糞也能變廢為寶,養殖蚯蚓前景滿分!
    養殖場的牛糞處理一直是一個令人煩惱的問題。 但在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一家生態養殖場,這種煩惱竟被小小的蚯蚓解決了。該養殖場利用牲畜糞便和秸稈等廢棄物養殖蚯蚓,並通過蚯蚓糞栽培樹苗,串起了一條循環農業產業鏈。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生產特點在於養殖肉雞、肉牛產生的廢棄物、糞便可用於肥田,農田產出的玉米、秸稈等又可作為雞、豬的飼料,完成資源的多級轉化利用,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日本循環農業 日本宮崎縣菱鎮是發展循環農業較早且較成功的地區。1988年該鎮通過了《發展自然農業條例》,規定農業生產中禁止使用農藥、化肥和其他非有機肥料,生產的農產品需是無化肥、無農藥添加殘留、無公害的有機農產品。
  • 小蚯蚓「吃」出循環農業大鏈條
    11月26日,位於邢臺經濟開發區薛莊村的鑫旺蚯蚓農場工人正在展示剛收穫的蚯蚓。11月26日,位於邢臺經濟開發區薛莊村的鑫旺蚯蚓農場工人正在給蚯蚓飲水。郭瑞波是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區留村辦事處薛莊村的鑫旺蚯蚓農場負責人,現年38歲,2018年4月開始養殖蚯蚓,當時養殖了5畝蚯蚓,經過幾年發展,如今養殖蚯蚓30餘畝,種植藥材360畝,畝均收入7500元左右。目前全區有2戶蚯蚓養殖場,養殖蚯蚓100餘畝。莊稼秸稈、禽畜糞便和一些生活垃圾,是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大難題。
  • 清鎮市流長鄉:小小蚯蚓執導生態產業大戲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王都安 周泓潔)這兩天,在貴州省貴陽市所轄清鎮市流長鄉的一些村寨,多了一種「顯擺」的話題:「你家養沒養蚯蚓?」村民們聊起養蚯蚓滔滔不絕,就像養寵物,要比一比誰家的更名貴。  村民們怎麼了?何以為蚯蚓談個不停?記者深入村內各家房前屋後、田邊地角尋找著答案。
  • 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生產特點在於養殖肉雞、肉牛產生的廢棄物、糞便可用於肥田,農田產出的玉米、秸稈等又可作為雞、豬的飼料,完成資源的多級轉化利用,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日本循環農業日本宮崎縣菱鎮是發展循環農業較早且較成功的地區。1988年該鎮通過了《發展自然農業條例》,規定農業生產中禁止使用農藥、化肥和其他非有機肥料,生產的農產品需是無化肥、無農藥添加殘留、無公害的有機農產品。
  • 蚯蚓養殖在農業上的功勞
    廖記蚯蚓 蚯蚓糞在人類未來到地球之前,蚯蚓已耕耘了地球億萬年。特別是長期施用化肥,會對土壤結構造成嚴重的破壞,如今土壤板結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有關專家呼籲:大量養殖蚯蚓,減少化肥用量,從根本上改良土壤,以保證農業持續發展。蚯蚓在農業上大有作為。蚯蚓日夜不停地在地下活動,使土壤疏鬆柔軟,水分空氣可更多地滲入土壤中,有利於農作物生長。蚯蚓每天吞食大量的腐爛有機物和泥土,形成糞便排出體外。
  • 「村社合一」讓貧困山村「柳暗花明」
    新華社貴陽3月5日電 題:「村社合一」讓貧困山村「柳暗花明」  新華社記者 何天文、李凡、汪軍  冬去春來,貴州武陵山區乍暖還寒。與當地許多擺脫貧困的農戶一樣,他家的改變也得益於石阡縣推行的「村社合一」機制。近年來,石阡縣在決戰脫貧攻堅中,結合山區實際,積極探索村級組織與專業合作社「村社合一」發展模式,讓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從產業發展中分享「紅利」。
  • 養蚯蚓激活「立體綠色養殖循環經濟鏈」
    養蚯蚓激活「立體綠色養殖循環經濟鏈」   蔡霞,從2009年開始養殖蚯蚓,並依靠產學研結合,激活了一條「立體綠色養殖循環經濟鏈」。  蔡霞1991年畢業於天津農學院,學習動物治療。
  • 化肥減量和重建土壤生態系統 急需蚯蚓和蚯蚓糞回歸
    蚯蚓糞+營養包種植技術,可作為標準化種植示範、生態循環農業、創業創新等項目申報。蚯蚓糞具有植保功能, 能減少作物土傳病蟲 ,提升農產品品質。蚯蚓糞在發達國家應用非常普遍,相關產業也比較壯大,產業鏈也比較完整、多元。在發達國家有很多小規模的農場、莊園,既養殖蚯蚓,又用蚯蚓糞作肥料種植植物,用蚯蚓作飼料養殖動物,再用植物腐殖物和動物糞便養殖蚯蚓。形成生態循環農業的完整模式,成為農業觀光的景點、科普教育的示範點。
  • 恩施土家漢深山養蚯蚓17年 立體農業助民增收
    恩施土家漢深山養蚯蚓17年 立體農業助民增收 原標題: 這裡就是恩施市農友蚯蚓養殖專業合作社新建的蚯蚓養殖基地。  養蚯蚓也能賺錢  「今年我養的蚯蚓收入了近40萬元,其中最多的一次賣了一千多斤。六月四川達州一個客戶上門要一次籌足一萬斤,可我們目前養殖規模還不夠,滿足不了客戶的要求,因此流失了這筆20多萬的訂單」,基地老闆譚家兵惋惜告訴筆者。
  • 山東高青建國內最大蚯蚓養殖基地
    ,這些不起眼的蚯蚓,正是高青縣養殖業向下遊延伸,促進農業生態發展的關鍵一環。2011年,全縣奶肉牛存欄9.8萬頭,出欄肉鴨2000萬隻,生豬11萬頭,年產畜禽糞便100餘萬噸。畜禽糞便處理是畜牧養殖中普遍存在的難題,如何化解畜牧養殖業的次生物成為養殖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山東布萊凱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論證,採用蚯蚓養殖這種傳統生物技術,為集約化養殖小區畜禽糞汙轉化為高效有機肥及其系列生物製劑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自然途徑並形成產業化。
  • 牛糞裡養蚯蚓,濟寧養殖戶試水農牧循環,光賣蚯蚓一年收益35萬
    一次偶然機會,濟寧周邊的一家藥廠找上了喬炳志的門,給他提供了一個思路,牛糞可以用於蚯蚓養殖,蚯蚓是很好的藥材,有可觀的經濟效益。於是,在2017年,喬炳志找來了對這方面養殖技術頗有了解的老朋友閆兆雲。他們發現,養殖蚯蚓確實能有效消化大量牛糞,但是處理起來工作量比較大,單憑蚯蚓養殖,費時費力,收益偏低。
  • 養蚯蚓也能賺錢?香港藉青年返惠創業 蚯蚓糞成有機肥
    在惠陽區霞角大道的蚯蚓養殖場,寬闊的大棚內,並排攤開著寬約1米的小土堆,這就是蚯蚓最愛的『溫床』。撥開土堆,一條一條紅色的蚯蚓正消化著土壤裡的牛糞。李嘉林說,蚯蚓是「生態系統工程師」,可以吃掉牛糞、雞糞等農業有機廢棄物,它的排洩物,還能作為有機肥料。
  • 養花不用買肥料,撿點「蚯蚓糞」,摻在花土裡,比肥料都管用
    春雨過後,路邊到處都是蚯蚓糞,撿點回家養花,對開花有好處春季養花,難免少不了施肥,給花進行施肥可以促進開花生長,植物還可以生長的更加強健,肥料的種類很多,發酵肥,化合肥,有機肥等等,買肥料是需要花錢的,而且一包肥料少說也要10塊打底,家裡只養了三五盆花
  • 貴州習水:構建「生態畜牧業+」產業體系 交出一份滿意的「綠色答卷」
    「煤礦不是再生資源,不可持續發展,我堅信種草養羊是一個健康綠色環保的發展之路,更是一項富民產業。」就這樣,趙文金先後投入了3000多萬元,在沔山修建了羊舍1萬多平方米,成立了富興牧業。 為提高麻羊產業良種化、科技化、標準化水平,那些日子以來,趙文金通過和貴州大學合作,建立麻羊基因資料庫,從麻羊保種育種、提純扶壯做起。
  • 哈爾濱東郊有家「蚯蚓工廠」
    「蚯蚓工廠」的全稱為「生態循環農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是由賓縣和裕生物技術開發公司和東北農業大學共同成立的校企合作項目。該項目通過應用東北農大資源與環境學院周東興教授的蚯蚓生物工程技術,可解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並實現高附加值有機肥產品的生產。A 10畝「蚯蚓工廠」年吞垃圾2萬噸8月3日,記者來到「蚯蚓工廠」。這裡已建起佔地10畝左右的蚯蚓養殖基地,頗具規模。
  • 棗莊這個村養的蚯蚓賣錢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秦政 通訊員 蘇娜「聽說咱們村的蚯蚓今天出賣,咱們去看看吧!」在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燕莊村,村民對蚯蚓養殖一直抱有懷疑的態度,一聽說蚯蚓要出土了,紛紛來到養殖區域,親眼看一看蚯蚓是怎麼出土賣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