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東郊有家「蚯蚓工廠」

2021-01-16 東北網

四和村蚯蚓養殖戶劉東升。

在哈爾濱東郊的賓縣永和鄉,有一家「蚯蚓工廠」。這裡生活繁殖著1200餘萬條蚯蚓,每天可吃掉禽畜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6噸,相當於這些蚯蚓的總體重。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家「蚯蚓工廠」。「蚯蚓工廠」的全稱為「生態循環農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是由賓縣和裕生物技術開發公司和東北農業大學共同成立的校企合作項目。該項目通過應用東北農大資源與環境學院周東興教授的蚯蚓生物工程技術,可解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並實現高附加值有機肥產品的生產。

A 10畝「蚯蚓工廠」年吞垃圾2萬噸

8月3日,記者來到「蚯蚓工廠」。這裡已建起佔地10畝左右的蚯蚓養殖基地,頗具規模。蚯蚓為露天養殖,生長在養殖「床」內。「床」用禽畜糞便加秸稈堆成,其中秸稈含量在20%左右。每個「床」寬半米,長數百米,形似田壟,只是更寬、更高一些。

記者看到,「床」上罩著一層黑色防曬網。技術人員告訴記者,蚯蚓耐冷不耐熱,這幾天最高氣溫高達30℃,需要一定的隔熱降溫處理。

技術人員掀開防曬網,隨意在「床」上捧起一把「黑土」,裡面鮮紅色的蚯蚓四處蠕動,多達20餘條,每條長約10釐米,「黑土」裡還夾雜著眾多白色、肉眼可見的「蚯蚓蛋」。技術人員介紹說,「黑土」其實是蚯蚓吃掉垃圾後排出的糞便,其中含有30%的腐殖酸、9%的黃腐酸,微生物菌群豐富,是改善土壤結構的良好肥料。

據賓縣和裕生物技術開發公司董事長王國慶介紹,蚯蚓養殖最大的成本是農業廢棄物的收集拉運,每車的價格在35元左右。蚯蚓的胃口很好也很大,食物不僅包括秸稈和糞汙,還可以吃掉食用菌廢料和蔬菜尾菜,一條蚯蚓每天吃掉的食物相當於自身的體重。養殖10畝蚯蚓可年處理糞汙和垃圾2萬噸。

B農大教授培育耐低溫蚓種

據了解,「蚯蚓工廠」內養殖的蚯蚓品種為「赤子愛勝蚓」,這是周東興教授從俄羅斯與吉爾吉斯斯坦引進的蚓種,經數代繁殖培育出適合北方寒區生態條件下高效處理秸稈和糞汙的耐低溫特殊蚯蚓品種。其最佳工作溫度為10℃至15℃,較國內常用蚯蚓品種的最佳工作溫度低10℃左右,更適合北方寒區生態氣候條件。周東興教授課題組還篩選出5株促進秸稈和糞汙降解的有益菌株,與蚯蚓協同作用,利用酶系統迅速分解有機廢棄物,使農業廢棄物垃圾處理時間縮短10天以上。

蚯蚓的繁殖也很快,一條蚯蚓生命周期為兩三年,一年可繁殖到2000條。蚯蚓為雌雄同體,雜交繁殖,春秋產卵。考慮到蚯蚓快速繁殖的特點,「蚯蚓工廠」基地內布「床」時,要隔「床」投放蚯蚓種苗,這樣便於蚯蚓大量繁殖後的分「床」。目前10畝養殖基地已完成分「床」,總計有1200餘萬條蚯蚓,預計到10月份,數量可達到2400餘萬條。這時,蚯蚓也到了「收穫」的季節,總淨重可達12噸。

周東興教授告訴記者,蚯蚓養殖類似「春種秋收」,春天建「床」播「種」,秋天收穫成蚓和蚯蚓糞肥,冬天要把蚓種移入室內過冬。

C蚯蚓養殖試點扶貧新路

「蚯蚓養殖讓全村人頭痛的牛糞堆積問題解決了。」賓縣勝利鎮四和村村民劉東升高興地說,「這個項目利用廢棄地,成本很低,和裕公司提供蚓種還負責回收蚯蚓糞肥和蚯蚓,很省心。聽說我這裡收牛糞,左鄰右舍都主動把牛糞拉來了。」

今年初,勝利鎮為解決禽畜糞汙等廢棄物造成的村屯環境惡化問題,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打造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建起9處蚯蚓養殖試點基地,就近處理糞汙和農業廢棄物。「我鎮是養牛大鎮,現存欄量為9000餘頭,每天產生牛糞135噸。牛糞處理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最大難題。」勝利鎮黨委書記田忠良說,「蚯蚓養殖不僅解決了農村禽畜糞汙的處理難題,還為農民找到了一個扶貧創業的好項目,很有前景。」

據王國慶介紹,蚯蚓養殖有兩重收益,一方面蚯蚓糞是上好的有機肥,另一方面蚯蚓可加工成蛋白飼料。此外,蚯蚓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只是公司才成立不久,暫時未進行這方面研發。

以劉東升為例,他的蚯蚓養殖場佔地兩畝,每畝需投入蚯蚓種苗300斤,價格為6000元,這筆投入可在收益後再償還。和裕公司負責回收蚯蚓糞肥和蚯蚓,一般來說,蚯蚓糞肥畝產30噸,回收價為每噸200元,農戶可收入6000元;蚯蚓畝產1500公斤左右,回收價為每公斤8元,可收入12000元。綜合下來,每畝年收入可達12000元,遠高於種植玉米每畝收入500元的水平。

「蚯蚓養殖的設施投入基本為零。蚯蚓是益蟲,不必擔心其擴散;養殖地可選廢棄地和鹽鹼地,還順便完成了土地改良。」王國慶說,「養殖過蚯蚓的土地非常肥沃,種植作物5年內不用施肥。」

據悉,下一步,和裕公司將與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及永和鄉當地的牛業、菜業及食用菌企業聯合,利用蚯蚓生物技術,實現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糞汙和尾菜、菌糠等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年生產高附加值多功能生物有機肥3萬噸,打造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實現農業生態系統的「整體,循環,協調,再生」。

相關焦點

  • 成都記憶:見證成都東郊歷史的牛龍公路
    在成都市東郊曾經有一條牛龍公路,老成都人都應該知道,他是通往龍潭寺的必經之路。曾經的牛龍公路,已經從羊腸小道擴建成今天的通暢大道了,今天已經改名為成華大道了。說起牛龍公路的歷史,很多人應該都遺忘了。牛龍公路,起自成都東門牛市口,經雙橋子、萬年場、跳蹬河、崔家店、十裡店、大墳包,止於龍潭寺,所以叫牛龍公路,全長11公裡。牛龍公路,1951年11月動工修建,1953年1月31日正式通車。當時,牛龍公路全長9.88公裡,止於龍潭寺南場路口,大部分為碎石路面,也有沙土路面,路基寬9米,路面寬5米。當時路況很糟糕,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 「難走出」的東郊小鎮
    據悉此次銀億集團破產,東郊小鎮就有業主因為車位未辦理不動產權登記證而需要去向法院提出解封申請。截至目前,今年已經有271家開發商破產了,關於這點業主也需要做一下功課。 01 另外得說到東郊小鎮業主們的痛,房價已經很久沒有漲了。
  • 開國大將張雲逸;文昌東郊椰樹林(31.海南環遊之文昌東郊椰林)
    海南島文昌市的「東郊椰林」是一片古老而濃蔭蔽天的椰樹林,椰姿百態,林中古樸的小屋,悠閒的吊床,無不透出陣陣椰風海韻。 關注「長腳鶴立」公眾號,查閱更多的自駕、自助攻略。 第11天接上回:從銅鼓嶺的石頭公園經過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前往文昌市的東郊椰林。
  • 文昌東郊椰林有萬畝,幾十萬株椰樹,錯落有致,聳立於海邊
    文昌東郊椰林有萬畝,幾十萬株椰樹,錯落有致,聳立於海邊椰風海韻文昌東郊椰林的椰子樹可能是海南最著名的植物。海南歷來有「海南椰林半文昌,文昌椰林半東郊」之說。東郊椰林有萬畝,幾十萬株椰樹,錯落有致,聳立於海邊,沿一望無際的海岸線展現其整體陣容,頗為壯觀;而且東郊椰林集中了所有的椰樹品種,青椰、紅椰、高椰、矮椰、水椰,應有盡有,可謂天然的椰樹展覽館。還由於文昌是颱風常年襲擊的區域,在颱風的吹拂中,椰子樹變得千姿百態,有些歪向海岸,又有些斜向陸地,有些直衝藍天,也有些相互依偎,大風吹過時,萬畝椰林婀娜多姿,煞是好看。
  • 青年雙創大賽「超級蚯蚓」奪冠
    由團市委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17「哈爾濱銀行杯」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昨天舉行總決賽。經過激烈角逐,「高寒地區蚯蚓糞高值化肥料產業化項目」奪得冠軍和10萬元現金獎勵。市領導艾立明、康翰卿出席活動,並為獲獎項目頒獎。
  • 女子家衛生間頻現蚯蚓 專業人士:或從地漏爬出
    王女士家衛生間頻現蚯蚓專業人士:或從地漏爬出□平頂山晚報記者 牛超近段時間,市民王女士家的衛生間裡多次出現蚯蚓,這讓王女士備受折磨。「我都快神經了,每次進衛生間都要先仔細看看再進,這可咋辦才好?」近日,王女士向記者反映此事時,顯得很無奈。
  • 東郊小鎮農貿市場半夜被衝砸
    這是昨天清晨發生在南京市江寧區東郊小鎮小區的一幕。有目擊者稱,看見小區物業人員帶人砸了場子。為什麼物業會砸了小區農貿市場呢?農貿市場被稀巴爛記者接到報料驅車趕到位於江寧區東郊小鎮1街區的這個農貿市場,正是早上8點鐘,附近居民都趕來買菜,但一到這裡都傻了眼,前一天還好端端的近80平方米的室內農貿市場,如今卻變了樣子,熟悉的菜販菜農都擠到門口露天和小區馬路上來吆喝賣菜。
  • 南京市長去了東郊小鎮!紫東下一步這麼走
    東郊小鎮業主每天祈禱:今天上班不堵車!難度就像中彩票!這次終於有希望了!快來看看,你們最頭疼的出行問題,有實質性推動舉措了!! 今天南京日報報導南京市委副書記也親自到訪東郊小鎮調研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東郊小鎮的出行難問題甚至放進了麒麟科創園管委會巡查整改進展通報中: 1、為解決東郊小鎮出行難問題,積極協調區政府共同成立建設推進工作小組;
  • 最離奇的5場怪雨,有魚、有肉,還有下蚯蚓的!
    例如,由於強勁的風暴掠過海面時捲走了大量的水和裡面的小動物,就有了青蛙雨和魚雨,一起來看看最離奇的5場怪雨吧!你可能有疑問,魚真的會從天而降嗎?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答,這種罕見的氣象產生於海洋的某個地方,水龍捲產生的低氣壓和強風暴把魚從海水吸入空中,過了一會,風把漩渦中的魚帶到了陸地上,於是就有了這不同尋常的雨。儘管在大家看來,這種自然現象非常罕見,但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 牛糞裡養蚯蚓,濟寧養殖戶試水農牧循環,光賣蚯蚓一年收益35萬
    走進這座佔地面積約200畝的奶牛養殖場,有茂密的樹林,有圈養的鵝和雞,還有用天然肥料種植的蔬菜。再往裡走,就是奶牛養殖場了。在這座養殖場裡,現存欄奶牛460頭,產奶牛300頭,這些身形龐大的奶牛正低頭吃著牧草。
  • 南京東郊驚現鬼臉蜘蛛
    南京東郊驚現鬼臉蜘蛛   最近,在東郊琵琶湖、梅花谷一帶,突然出現了許多腹部像「鬼臉」的蜘蛛:「這些蜘蛛身體上的顏色如同描繪了油彩般,非常鮮豔,模樣好嚇人!」
  • 「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每天消耗上百噸「垃圾」
    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人畜糞便、農業秸稈、園林樹枝、有害植物……這些都是蚯蚓們的「口糧」,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
  • 女孩養上億條蚯蚓每天消耗百噸垃圾,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網友:很有...
    你是否見過養蚯蚓致富?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上億條蚯蚓。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經濟與環保雙贏。網友評論延伸閱讀垃圾變身有機肥!
  • 哈爾濱發現半米長大蚯蚓 專家疑是外來物種(圖)
    蚯蚓的身長有半米多專家稱,這種蚯蚓可能是外來物種  來源:中國日報圖片網    2006年7月12日14時許,哈爾濱市呼蘭區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在打掃衛生時,在花盆附近發現了一條長約50釐米的大蚯蚓。專家稱,蚯蚓可能是外來物種。
  • 蚯蚓的由來和價值。
    在北方是不是這樣大的蚯蚓很少?很久以前,世界上是沒有蚯蚓這種動物的.那蚯蚓是怎麼來的呢?蚯蚓是環節動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餘種,我國亦有200多種。全國廣泛分布的有環毛蚓、愛勝蚓、異唇蚓、杜拉蚓等品種。
  • 天津有家「養殖家蠅」工廠
    東方網12月4日消息:天津有一家養殖家蠅的工廠。被人類所厭惡的蒼蠅,在從事生物、化學研究的科學家的努力下,渾身都變成了「寶」。日前,記者走訪了相關的企業、科研人員。記者在天津遠郊見到了「家蠅」養殖工廠。
  • 海南椰林半文昌東郊椰林下的悠閒
    提起文昌,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東郊椰林。東郊椰林位於東郊鎮海濱,過清瀾大橋即到。是海南著名景區之一。在綿延十裡的建華山海岸線上,蔥翠的椰林,東郊椰林組成一條一望無際的林帶,可謂海岸線上一道天然綠色屏障。正如人們所說「文昌椰子半海南,東郊椰林最風光」。
  • 【案例】西昌「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每天消耗上百噸「垃圾」
    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 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人畜糞便、農業秸稈、園林樹枝、有害植物……這些都是蚯蚓們的「口糧」,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
  • 美旭評電捕蚯蚓:地龍儀對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環境均造成破壞
    蚯蚓等土壤生物的生存狀況是土壤質量的指標,而以「現代農業導致的土壤條件不再適合蚯蚓在耕地土壤中生活「去論證蚯蚓的存在對土壤和農業無足輕重更是本末倒置,無稽之談。正如採收養殖魚和野外電捕魚,蚯蚓工廠採收蚯蚓和利用電蚯蚓機在野外濫捕蚯蚓並不能相提並論。
  • 最簡單的蚯蚓養殖辦法
    蚯蚓是寡毛綱中陸生環節動物中的任何一種,尤其指蚯蚓科中分布甚廣的身子逐漸變細分節的、雌雄同體的各種蚯蚓,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種,1837年被生物學家達爾文稱之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最簡單的蚯蚓養殖辦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