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輝
濟寧市任城區李營鎮素有「中國苗木之鄉」的美譽,在一條林蔭小路旁,一座養殖場的招牌格外醒目:幸福牧業。「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們做的也是追逐幸福的事業。」皮膚黝黑的喬炳志是幸福牧業的掌門人,從事奶牛養殖近20個年頭。用喬炳志的話說,奮鬥的路上不是一帆風順,遭遇的煩惱也一度成為他前行的絆腳石,但是憑著一份韌勁和堅持,他和同事們與奶牛和蚯蚓相伴,在養殖路上追逐著幸福……
用牛糞養蚯蚓,變廢為寶。
堅守鮮奶質量
讓「幸福牧業」很幸福
7月28日,沿著李營街道綠樹成蔭的小路,記者仿佛進入了苗木的海洋,喬炳志20多年苦心經營的養殖場就坐落在這條林蔭小路的深處。
走進這座佔地面積約200畝的奶牛養殖場,有茂密的樹林,有圈養的鵝和雞,還有用天然肥料種植的蔬菜。再往裡走,就是奶牛養殖場了。
在這座養殖場裡,現存欄奶牛460頭,產奶牛300頭,這些身形龐大的奶牛正低頭吃著牧草。每天,快要夕陽西下時,工作人員便趕著產奶牛走進擠奶車間,每天四五噸鮮奶通過自動化流水線、經過殺菌冷卻後,被收集到儲奶罐裡,等待乳品公司收購至奶製品加工工廠。
「現在的鮮奶價格還可以,每公斤能賣到4元左右。」喬炳志告訴記者,前幾年,鮮奶的價格還是有波動的,早在2013年、2014年時,鮮奶收購價最高可達5元/公斤,可是到了2015年,全年都沒賣出超過4元的價格。「牧場內養殖奶牛用的是進口牧草,鮮奶的質量我們可以保證,而且在生產環節的衛生情況也能保證。」
喬炳志告訴記者,由於鮮奶供應源較多,市場競爭激烈,幸福牧業一度遭遇了與乳企合作的「空當期」,這讓他犯了愁。於是,鮮奶吧、自動售奶機都是牧場想出的招數。當時,全市範圍內由喬炳志牧場直供的鮮奶吧已近30家,除了城區,金鄉、嘉祥、鄒城也都開了店面。喬炳志說,這近30家鮮奶吧每天差不多可以消耗1噸鮮奶,但還是會出現銷量不穩、運營成本偏高等問題。並且,鮮奶的保質期較短,這也是喬炳志面臨的一個難題。
「當時真的有幾天,我在牧場裡用鮮奶澆草地、澆園內的果樹。好在之後不久我們就和另一家乳企籤了合同,由於咱的鮮奶安全衛生、質量好、供應穩定,又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喬炳志告訴記者,無論怎樣,都得堅守質量,有了好產品,長遠看,一定不缺市場。
工作人員趕著產奶牛走進擠奶車間擠牛奶。
小小蚯蚓
破解「牛糞如山」大難題
「如今,這些鮮奶的銷路基本不用愁,特別是進入夏季,奶源格外緊俏,基本上都是銷往徐州的大型乳製品廠家。」喬炳志告訴記者,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養殖規模較大,每天產生的牛糞數量約8立方,如果幾天不處理,養殖場一角的牛糞就會「堆積如山」。
喬炳志說,之前都會進行牛糞的乾濕分離,然後通知周邊農民來養殖場拉牛糞作為肥料,將這些肥料施在田地裡或是林地裡。「沒有集中收購牛糞的企業,周邊農民來拉的量也不是很大,所以持續處理這些牛糞,一直很讓人頭疼。」
喬炳志也利用養殖場裡的閒散土地種了些黃瓜、茄子、辣椒之類的蔬菜,全部用牛糞施肥,可是單憑他和廠裡的人員,根本吃不了。「有些黃瓜熟了,就直接拿來扔到雞圈裡餵雞了。」
為了處理大量牛糞,喬炳志嘗試了很多辦法,通過自然堆肥、沼氣發酵等方法處理,但都存在處理成本高、無法零排放等問題。「一旦下起雨,牛糞便會到處流淌,工作人員都無處插腳,著實讓人頭疼。」喬炳志說。
一次偶然機會,濟寧周邊的一家藥廠找上了喬炳志的門,給他提供了一個思路,牛糞可以用於蚯蚓養殖,蚯蚓是很好的藥材,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於是,在2017年,喬炳志找來了對這方面養殖技術頗有了解的老朋友閆兆雲。他們發現,養殖蚯蚓確實能有效消化大量牛糞,但是處理起來工作量比較大,單憑蚯蚓養殖,費時費力,收益偏低。於是,他們便找到區裡和市裡的畜牧局,向專業技術人員請教。他們經過查閱資料、諮詢專家後了解到,牛糞養殖蚯蚓,而蚯蚓養殖產生的糞便是苗木的最佳肥料,在蚯蚓床上種植林木,下雨後流失的肥料可以供給這些林木,形成「養殖+蚯蚓+苗木」農牧循環新模式。
養殖+蚯蚓+苗木
養殖廢棄物實現零排放
在養殖場內一片約40畝的林地上,蚯蚓養殖項目負責人閆兆雲正在查看蚯蚓的生長情況。閆兆雲告訴記者,通過蚯蚓養殖,有效打通了農牧循環全鏈條,實現養殖廢棄物零排放,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蚯蚓糞作為優質肥料銷往海南等地,蚯蚓賣給藥廠作為原材料,一年的收益在35萬元左右,十分可觀。」喬炳志告訴記者,目前,通過一系列技術調試,養殖的蚯蚓可將公司產生的牛糞全部處理。
最主要的一點,原來讓喬炳志最為頭疼的牛糞處理問題,就這樣迎刃而解了。「走進養殖場,每天基本上不用為牛糞處理髮愁了,現在的處理方式基本實現了日產日清。」
喬炳志指著牛棚說,每天奶牛養殖產生的大量牛糞,通過拖拉機拉到養殖場空地上,經過簡單的人工乾濕分離,一部分作為奶牛的臥床原料鋪設在牛棚裡,另外的直接拉到幾十米之外的林地裡做蚯蚓床,為這些生長的蚯蚓源源不斷地補充養料。
「蚯蚓養殖需要一定溫度,除冬季外,每年3月—12月,蚯蚓均可正常生長,每年可生產7批次。」閆兆雲說,蚯蚓養殖前期投資主要是鋪設蚯蚓床、購置蚯蚓苗等,蚯蚓床一般鋪設在苗木20釐米處,設置自動噴水設施。蚯蚓苗為一次性投放,可重複使用。蚯蚓養殖主要使用牛糞和水,每天自動噴水2次,每半個月上料1次,按照輪播的方式,可實現牛場產生糞便當日處理。在蚯蚓養殖中,只需定時上料、澆水,不需要其他工作。
任城區畜牧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幸福牧業積極探索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新途徑,因地制宜採用「養殖+蚯蚓+苗木」農牧循環新模式,實現養殖廢棄物日產日清、變廢為寶。「這種模式在養殖領域值得推廣,不失為一條環保增收的新路徑。」
喬炳志說,他的養殖場叫幸福牧業,他也希望能將自己探索的模式複製給更多的人,帶動更多人在「希望的田野上」勤勞致富。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