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輝 通訊員 王文濤
喬炳志是濟寧市任城區幸福牧業的負責人,從事奶牛養殖近20個年頭,在位於李營街道的養殖場內,現存欄奶牛460頭,產奶牛300頭,銷路良好。同樣,喬炳志在經營過程中也遭遇了一個難題:每天都在持續產生的大量牛糞該如何處理?
養奶牛產生牛糞「堆積如山」
這家企業嘗試用牛糞養殖蚯蚓
28日下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進了幸福牧業的養殖場,一頭頭奶牛正在吃著草料,等待這一天一次的流水線擠奶。
「這些奶源的銷路基本不用愁,特別是進入夏季,奶源格外緊俏,基本上都是銷往徐州的大型乳製品廠家。」喬炳志告訴記者,但是由於養殖規模較大,每天產生的牛糞數量約8m³,如果幾天不處理,養殖場一角的牛糞就會「堆積如山」。
喬炳志說,之前都會進行牛糞的乾濕分離,然後會通知周邊的農民來養殖場拉牛糞作為肥料。「沒有集中收購牛糞的企業,周邊農民來拉的量也不是很大,所以持續處理這些牛糞,一直很讓人頭疼。」
據了解,幸福牧業先後採取了自然堆肥、沼氣發酵等方法處理,但都存在處理成本高、無法零排放等問題。
一次偶然的機會,濟寧一家藥廠找上了喬炳志的門,給他提供了一個思路,牛糞可以用於蚯蚓養殖,蚯蚓則是很好的藥材,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市、區畜牧獸醫部門指導下,2017年,幸福牧業引進了蚯蚓養殖項目,在場內40畝土地上種植苗木,苗木下鋪設蚯蚓床,利用產生的牛糞養殖蚯蚓,而蚯蚓養殖產生的糞便是苗木最佳肥料。
「養殖+蚯蚓+苗木」農牧循環
40畝林地年收益35萬元左右
在養殖場內一片約40畝的林地上,蚯蚓養殖項目負責人閆兆雲正在查看蚯蚓的生長情況。閆兆雲告訴記者,通過蚯蚓養殖,有效打通了農牧循環全鏈條,實現養殖廢棄物零排放,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蚯蚓糞作為優質肥料銷往海南等地,蚯蚓賣給藥廠作為原材料,一年的收益在35萬元左右,十分可觀。」喬炳志告訴記者,目前,通過一系列的技術調試,養殖的蚯蚓可將公司產生的牛糞全部處理。
「蚯蚓養殖需要一定溫度,除冬季外,每年3月-12月,蚯蚓均可正常生長,每年可生產7批次。」閆兆雲說,蚯蚓養殖前期投資主要是鋪設蚯蚓床、購置蚯蚓苗等,蚯蚓床一般鋪設在苗木20公分處,設置自動噴水設施。蚯蚓苗為一次性投放,可重複使用。蚯蚓養殖主要使用牛糞和水,每天自動噴水2次,每半個月上料1次,按照輪播的方式,可實現牛場產生糞便當日處理。在蚯蚓養殖中,只需定時上料、澆水,不需要其他工作。
任城區畜牧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積極探索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新途徑,因地制宜採用「養殖+蚯蚓+苗木」農牧循環新模式,實現養殖廢棄物日產日清、變廢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