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蚯蚓「吃」出循環農業大鏈條

2021-01-10 閃電新聞

11月26日,位於邢臺經濟開發區薛莊村的鑫旺蚯蚓農場工人正在展示剛收穫的蚯蚓。

11月26日,位於邢臺經濟開發區薛莊村的鑫旺蚯蚓農場工人正在給蚯蚓飲水。郭瑞波是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區留村辦事處薛莊村的鑫旺蚯蚓農場負責人,現年38歲,2018年4月開始養殖蚯蚓,當時養殖了5畝蚯蚓,經過幾年發展,如今養殖蚯蚓30餘畝,種植藥材360畝,畝均收入7500元左右。目前全區有2戶蚯蚓養殖場,養殖蚯蚓100餘畝。

莊稼秸稈、禽畜糞便和一些生活垃圾,是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大難題。近年來,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區積極引導農民利用牛糞發展蚯蚓養殖產業,建立蚯蚓養殖基地,經過蚯蚓之「口」,串聯起一條「農業廢棄物——蚯蚓糞肥——農業種植」的循環產業鏈條,不僅帶來生態效益,還有經濟價值。如今,牛糞+蚯蚓成了農民脫貧致富的「金元寶」。 責任編輯:馬晨

作者:馬晨、李院紅

相關焦點

  • 肉牛、蚯蚓與肥料——記貴州一個貧困山村的循環農業
    新華社貴陽5月11日電   題:肉牛、蚯蚓與肥料——記貴州一個貧困山村的循環農業  新華社記者吳思、汪軍新華社記者 吳思 攝  肉牛、蚯蚓、肥料……46歲的土家族村民郎興英很難想像,這些在農村看似沒有關聯的東西,如今卻緊密串在一個鏈條上,既解決農業汙染問題,又產生經濟效益。  郎興英住在貴州省德江縣煎茶鎮川巖村。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深處的川巖村,過去家家戶戶養牛。牛與蚯蚓並沒有聯繫,但牛糞是蚯蚓最愛的一種「食品」。
  • 李曉明:你養過蚯蚓嗎?以蚯蚓為鏈條的循環農業前景廣闊!
    大農微語:蚯蚓是一種常見的陸生環節動物,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可作畜禽和水產養殖業飼料,也是常見的中藥材,有解熱、鎮痙、活絡、平喘、降壓和利尿等作用,其運動和排洩物可使土壤疏鬆、提高肥力。蚯蚓用途廣,飼養成本不高,本期大農行家我們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曉明教授給大家介紹一下蚯蚓綜合開發利用以及循環農業方面,希望為農民朋友致富提供幫助。
  • 安龍:蚯蚓養殖促進農業生態循環
    今年以來,安龍縣棲鳳街道安馬村依託良好的林地優勢,深挖林下資源潛力,積極探索「經果林+蚯蚓」種養殖新模式,目前效果明顯,養殖的蚯蚓預計在春節之後可進行銷售。發展經果林下養殖蚯蚓,利用家畜(牛、羊、豬、馬等)糞便結合農業廢棄物(如瓜果蔬菜、農作物秸稈、草皮修剪物等)經過簡單堆積發酵就可以直接養殖,且蚯蚓糞具有乾淨、衛生、無異味、通風透氣性好,保水、保肥性好,肥力持續時間長、促進農作物生長發育快、無汙染環境等特點,是種植瓜果和蔬菜最理想的生物有機肥。養殖蚯蚓不但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 小蚯蚓「養」出大產業
    原來群聊規模雖小,卻是內有乾坤:群成員中既有省會城市的大學校長和老師,也有州市市長與農業局局長,還有世代耕種的農戶,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卻因為一條條小蚯蚓而聚集到一起。李立忠正是通過這個微信群時刻關注著千裡之外的利川市,關心著示範基地上的「生態工程師」——小蚯蚓,這群小蚯蚓正在鄂西山區的土壤裡一點一滴地織就李立忠的土壤修復之夢。
  • 小蚯蚓為紅運公司一年帶來20萬利潤
    小蚯蚓為紅運公司一年帶來20萬利潤 把牛糞作為飼料,轉而產出天然有機肥,自身還可以作為釣魚愛好者常用的餌料。原本一條條普通的小蚯蚓,如今卻成了鐵嶺縣紅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潤持續增長的關鍵。
  • 化肥減量和重建土壤生態系統 急需蚯蚓和蚯蚓糞回歸
    蚯蚓糞+營養包種植技術,可作為標準化種植示範、生態循環農業、創業創新等項目申報。蚯蚓糞具有植保功能, 能減少作物土傳病蟲 ,提升農產品品質。蚯蚓糞在發達國家應用非常普遍,相關產業也比較壯大,產業鏈也比較完整、多元。在發達國家有很多小規模的農場、莊園,既養殖蚯蚓,又用蚯蚓糞作肥料種植植物,用蚯蚓作飼料養殖動物,再用植物腐殖物和動物糞便養殖蚯蚓。形成生態循環農業的完整模式,成為農業觀光的景點、科普教育的示範點。
  • 養蚯蚓女博士的大農業情懷
    ,來到了位於山東省禹城市倫鎮的法博士蚯蚓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園,在西紅柿蚯蚓立體種植養殖大棚裡,一排排綠意盎然的秧苗間,西紅柿的清甜味道瀰漫,在棚裡勞作的婦女臉上洋溢著笑容。「蚯蚓的消化系統能分泌多種酶,可以把吃進去的有機廢棄物迅速分解,轉化成易於利用的營養物質,經排洩後成為蚯蚓糞,是很好的有機肥,既可以改善土壤、節約成本,還可增加收成。」經過縝密的思考,帶著骨子裡的拼勁兒,法月萍決定投資農業,做蚯蚓產業。經過多方考察,2012年,法月萍在濟南山區試養蚯蚓。
  • 小蚯蚓成農民致富「軟黃金」
    湖北日報訊(記者周壽江、通訊員劉卉卉)10月26日,丹江口市新港經濟開發管理處陳家港村蚯蚓養殖基地,通過機器,從泥土中篩出一條條粉紅色的鮮活蚯蚓。蚯蚓養殖基地負責人周文均介紹,2018年通過朋友介紹,來到陳家港村養殖蚯蚓,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共在當地流轉土地60畝。「現每月可收穫七八千斤蚯蚓。」周文均介紹,產品被漁具店和藥材公司大量收購,部分銷往國外。
  • 清鎮市流長鄉:小小蚯蚓執導生態產業大戲
    胡舉會向記者展示牛糞養殖蚯蚓的神奇  胡舉會端起剛扒出來的蚯蚓糞,讓記者看看用牛糞養殖蚯蚓的神奇,這牛糞臭味已經被小蚯蚓分解掉了  在王院村,李奇也帶記者實地參觀了一壟蚯蚓糞,他覆上一層土,再澆上一層牛糞,就把蚯蚓撒上去。「注意觀察,有避光習性的蚯蚓會鑽到牛糞層內,吃牛糞,而且吃得很快。」  李奇算了一下,王院村投入了1740斤蚯蚓,一年可以消化牛糞70至80萬斤。這樣不但解決了牛糞及生活垃圾處理難的痛點,而且牛糞經蚯蚓過腹消化後排出的蚯蚓糞,還能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 養蚯蚓也能賺錢?香港藉青年返惠創業 蚯蚓糞成有機肥
    在惠陽區霞角大道的蚯蚓養殖場,寬闊的大棚內,並排攤開著寬約1米的小土堆,這就是蚯蚓最愛的『溫床』。撥開土堆,一條一條紅色的蚯蚓正消化著土壤裡的牛糞。李嘉林說,蚯蚓是「生態系統工程師」,可以吃掉牛糞、雞糞等農業有機廢棄物,它的排洩物,還能作為有機肥料。
  • 三明治吃出活蚯蚓 吃到嘴裡不斷蠕動(圖)
    三明治吃出活蚯蚓 吃到嘴裡不斷蠕動 店家:生菜裡的蚯蚓三明治吃出活蚯蚓:想吐!三明治吃出活蚯蚓 吃到嘴裡不斷蠕動 店家:生菜裡的蚯蚓三明治吃出活蚯蚓:在「85度C」福州信和店買了個三明治,吃到一半發現其中有一條活蚯蚓,這讓消費者吳女士大為作嘔
  • 「鄉村振興姐妹同行③」法月萍:養蚯蚓女博士的大農業情懷
    來源:中國婦女報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姚建小蚯蚓能長成大產業嗎?女博士法月萍給出了肯定的答案。為此她放棄高薪回鄉養蚯蚓,養了蚯蚓卻不賣,她的目標是——利用蚯蚓生態循環科技,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質量,實現農業生產的綠色循環發展……穿過一條陰暗的地道,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跟隨法月萍,來到了位於山東省禹城市倫鎮的法博士蚯蚓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園,在西紅柿蚯蚓立體種植養殖大棚裡,一排排綠意盎然的秧苗間,西紅柿的清甜味道瀰漫,在棚裡勞作的婦女臉上洋溢著笑容。
  • 蚯蚓養殖在農業上的功勞
    廖記蚯蚓 蚯蚓糞在人類未來到地球之前,蚯蚓已耕耘了地球億萬年。自然界的各種有機廢棄物經發酵後,在蚯蚓消化系統蛋白酶、脂肪酶、纖維酶和澱粉酶的作用下, 迅速分解,轉化成為自身或易於其他生物利用的營業物質,經排洩後成為蚯蚓糞。因此,蚯蚓糞從本質上講是大自然的產物,真正能全面地滿足植物生長的各種需求和營養成分,對植物有難以置信的神奇肥效。
  • 牛糞裡養蚯蚓,濟寧養殖戶試水農牧循環,光賣蚯蚓一年收益35萬
    喬炳志也利用養殖場裡的閒散土地種了些黃瓜、茄子、辣椒之類的蔬菜,全部用牛糞施肥,可是單憑他和廠裡的人員,根本吃不了。「有些黃瓜熟了,就直接拿來扔到雞圈裡餵雞了。」為了處理大量牛糞,喬炳志嘗試了很多辦法,通過自然堆肥、沼氣發酵等方法處理,但都存在處理成本高、無法零排放等問題。
  • 「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每天消耗上百噸「垃圾」
    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人畜糞便、農業秸稈、園林樹枝、有害植物……這些都是蚯蚓們的「口糧」,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
  • 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助推「小蚯蚓」做成大產業
    2020年度平陰縣農業農村局圍繞全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建設任務目標,統籌資金,提高財政支農政策效果和支農資金使用效益,確保了高質量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加快推進了鄉村振興。2020年共納入統籌整合範圍的縣級整合資金規模為28206餘萬元,鄉村生態振興產業總投資924餘萬元。
  • 女孩養上億條蚯蚓每天消耗百噸垃圾,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網友:很有...
    你是否見過養蚯蚓致富?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上億條蚯蚓。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經濟與環保雙贏。網友評論延伸閱讀垃圾變身有機肥!
  • 【案例】西昌「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每天消耗上百噸「垃圾」
    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 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人畜糞便、農業秸稈、園林樹枝、有害植物……這些都是蚯蚓們的「口糧」,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
  • 「成都商報」西昌「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 每天消耗上百噸...
    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人畜糞便、農業秸稈、園林樹枝、有害植物……這些都是蚯蚓們的「口糧」,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
  • 養蚯蚓激活「立體綠色養殖循環經濟鏈」
    養蚯蚓激活「立體綠色養殖循環經濟鏈」   蔡霞,從2009年開始養殖蚯蚓,並依靠產學研結合,激活了一條「立體綠色養殖循環經濟鏈」。  蔡霞1991年畢業於天津農學院,學習動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