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西昌「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 每天消耗上百噸...

2021-01-10 央廣網

用蚯蚓糞種植的辣椒

「蚯蚓女孩」羅景楊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養豬致富、養雞致富、養魚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鮮,可你是否見過養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

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人畜糞便、農業秸稈、園林樹枝、有害植物……這些都是蚯蚓們的「口糧」,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

逼出來的「新農人」

家裡種植枇杷虧損 她產生了養殖蚯蚓的念頭

12月13日,在西昌市高草回族鄉諶堡村的蚯蚓糞生產基地內,不時傳來一陣陣氣味,大棚內的養殖床一壟一壟的,形式大小統一,羅景楊扒開陰暗潮溼的泥土,密密麻麻的紅色蚯蚓不斷蠕動。

整日與泥土、糞便、秸稈打交道的羅景楊儘管一身工人裝,也掩蓋不了她身上「新農人」的身份,「你別看蚯蚓小,但它們渾身是寶,生態經濟效益好,還能帶動父老鄉親致富。」談起自己的事業,羅景楊頗為興奮。

20多歲的羅景楊是涼山州德昌縣人,大學畢業後在成都從事美容行業的工作,月薪過萬,生活穩定。2018年,她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辭掉成都的工作回到家鄉涼山,選擇在西昌市高草回族鄉諶堡村養殖蚯蚓創業。

羅景楊介紹,回鄉養蚯蚓創業,主要是受家人影響。2014年,羅景楊一家人在德昌縣種了300多畝枇杷,預計四年能豐產盈利。但到了2018年,枇杷樹上結的果子不僅產量少,而且口感差。追根溯源,是土壤常年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的問題。

「豐產盈利」的夢想破滅了,一家人辛苦四年卻虧損了300萬元。看到父母為此一籌莫展,羅景楊很著急。為了幫助家裡走出困境,她每天在網上查閱大量資料,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說「世界上除了蚯蚓糞粒別無沃土」。所以,她產生了養蚯蚓生產蚯蚓糞改良土壤的念頭。

創業遇挫折

20多萬元蚯蚓苗因高溫一夜死光

羅景楊繼續查看了很多關於蚯蚓糞的信息,並走訪了中國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昌學院的行業專家,希望通過科學的方法解決家裡的種植難題。在走訪過程中,羅景楊對蚯蚓糞的了解更多了。

「蚯蚓糞不僅可以給植物提供很好的養分,讓土壤形成團粒結構,疏鬆透氣,保水保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化肥的用量。」 羅景楊了解到,利用蚯蚓的食腐性能,可以把農業秸稈、畜禽糞便、生活汙泥混合發酵後,用蚯蚓吞食,變成蚯蚓糞。

在家人的支持下,羅景楊很快找到了合作人,一同成立了西昌千丘潤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並在西昌市委、政府及高草鄉領導的支持下,在西昌高草鄉租用了104.5畝土地,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

幾乎沒有一個人的創業路是平坦的,羅景楊也是如此。她和表姐跑了幾個省,購買回第一批價值20多萬元的蚯蚓苗,興衝衝地投入養殖,卻沒想到一夜之間全部死光。「我們把糞便、秸稈混合泥土後,就把蚯蚓放進去了,後來才知道第一步就錯了。因為這些東西混合後會產生高溫,蚯蚓是很脆弱的,受不了高溫就死了。」

在繼續學習的過程中,羅景楊經常請教專家,經過不斷試驗和改良,因地制宜得出了一套適合西昌的蚯蚓養殖技術,去年迎來了第一批蚯蚓糞。為了證實蚯蚓糞的效用,羅景楊並沒有急著投入銷售,而是在自家的枇杷果園裡做起了試驗,「枇杷樹的生長情況明顯好轉,果子產量明顯提高,口感也很好」。

在養殖基地內,放著一堆堆秸杆和樹枝、枯草,工人操作下的機器發出轟鳴聲。羅景楊告訴記者,這些秸杆和樹枝被加工後,混合一些人蓄糞便、生活汙泥、泥土等發酵,堆成養殖床用於蚯蚓養殖。

變廢為寶

每天吃掉上百噸「垃圾」 產出蚯蚓糞再種農作物

羅景楊表示,「蚯蚓工廠」主要原料來自農村禁止焚燒的秸稈、城區的園林修剪的樹枝、化糞池的人蓄糞便、自來水廠的汙泥等,「邛海瀘山景區的枯枝雜草、水葫蘆、水花生等有害植物,景區不好處理,都拉到我們這裡,我們加工後變廢為寶」。目前,公司用蚯蚓已經處理各種糞便3萬噸,園林綠化樹枝秸稈2萬噸,年創收數百萬元,實現生物資源循環利用,利用其糞便拓展種植養殖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融合。

「蚯蚓的胃口很好也很大,能吃掉它們體重一二十倍的東西,養殖床要保持疏鬆透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用機器鬆土,不然蚯蚓可能出現死亡。」站在蚯蚓養殖床旁,羅景楊告訴記者,養殖床開始有80釐米高,蚯蚓要吃掉一半的高度,「它們幾個月走完一生,這裡大約有上億條蚯蚓,每天要吃掉上百噸『垃圾』」。

目前,蚯蚓生產出的蚯蚓糞已用於石榴、藍莓、葡萄、辣椒等農作物種植。諶堡村村民段春英種了1.7畝辣椒,最近一段時間都在採收,她告訴記者:「蚯蚓糞比普通的肥料更好,畝產增加約四分之一,且種出來的辣椒外形、口感更好,批發價要高一些,一畝的產值可以達到七八萬元。」

如今,羅景楊不僅把蚯蚓糞賣到了西昌多個鄉村的種植戶手中,還吸引了涼山以外的農戶和企業前來購買。西昌市高草回族鄉黨委書記陳琪介紹:「這是我們引進的一家環保企業,蚯蚓糞對於改良土壤土質效果比較明顯,減少了土壤板結現象,種出的農產品口感好,優質綠色的農產品有利於帶動農民增收。同時,利用蚯蚓進行秸杆處理,有利於環保。」

在當地,很多人都稱羅景楊「蚯蚓媽媽」或「蚯蚓女孩」。「很多女孩子見到蚯蚓就會起雞皮疙瘩,你天天與糞便、蚯蚓這些東西打交道,不怕髒不怕累啊?」也有人問過她這樣的問題。不過,羅景楊表示:「雖然創業很辛苦,但要踏踏實實地做,只要自己用心付出了,所經歷的髒累苦都會成為一輩子的財富,我覺得奮鬥的青春最美。」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案例】西昌「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每天消耗上百噸「垃圾」
    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 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人畜糞便、農業秸稈、園林樹枝、有害植物……這些都是蚯蚓們的「口糧」,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
  • 「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每天消耗上百噸「垃圾」
    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人畜糞便、農業秸稈、園林樹枝、有害植物……這些都是蚯蚓們的「口糧」,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
  • 女孩養上億條蚯蚓每天消耗百噸垃圾,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網友:很有...
    你是否見過養蚯蚓致富?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上億條蚯蚓。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經濟與環保雙贏。網友評論延伸閱讀垃圾變身有機肥!
  • 女大學生養幾億蚯蚓,每天吃幾百噸「垃圾」掙錢?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養豬致富、養雞致富、養魚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鮮,可你是否見過養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上億條蚯蚓。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
  • 「網紅助力涼山脫貧攻堅」活動走進西昌蚯蚓糞生產基地
    來源:涼山州委宣傳部「網紅助力涼山脫貧攻堅」活動12月6日走進位於涼山州西昌市高草回族鄉諶堡村的蚯蚓糞生產基地——西昌千丘潤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網紅們看見許多婦女在翻挖養殖蚯蚓的泥土,加工秸杆和樹枝枯草的機器在轟鳴,還在不少工人在操作著機器,這片104畝的土地上數不清的蚯蚓正在泥土裡活動。
  • 發明「超級蚯蚓」的大學生曾經每天打遊戲18小時
    金羊網訊 記者王倩報導:「用科學儀器對蚯蚓進行輻射,選取優質變異體的蚯蚓來分解農業廢棄物,得到蚯蚓糞並提純裡面的高活性黃腐酸。」2017年微創業項目金獎項目代表、奧創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CEO王維晨給在場的同學們介紹了他的「超級蚯蚓」項目。近日,在華南師範大學舉行2018年廣發證券微創業大講堂上,王維晨的創業經歷引起了現場大學生的好奇。
  • 濟南一女子養了三億多條蚯蚓,靠賣蚯蚓在縣城買了兩套房!
    原創 山東商報 山東商報蚯蚓,又名「地龍」,可以作飼料、食品和中藥,對人類的益處很大。在濟南平陰縣安城鎮,53歲的靳秀紅養蚯蚓已經六年了。「我害怕蛇、老鼠,也害怕蚯蚓,可現在一點也不怕蚯蚓了,因為它們現在是我的經濟來源」,靳秀紅告訴記者,「我目前養著一百多畝地的蚯蚓,一畝產量約三千斤,一斤約1200條,一百多畝差不多有三億多條蚯蚓。」
  • 《流浪地球》裡為什麼大家都吃「蚯蚓幹」?真的可以吃嗎?
    弟弟在觀影的過程中,注意到特別有意思的一點,他們居然在吃蚯蚓幹!可是蚯蚓幹真的能吃嗎?而最最最重要的是:蚯蚓吃的是土,長的是蛋白質,你說6不6?其實,蚯蚓在中國已經被吃了幾千年。只不過不是當食物來吃的,而是作為藥材。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地龍」,是一味常見的中藥藥劑。
  • 養蚯蚓也能賺錢?香港藉青年返惠創業 蚯蚓糞成有機肥
    在惠陽區霞角大道的蚯蚓養殖場,寬闊的大棚內,並排攤開著寬約1米的小土堆,這就是蚯蚓最愛的『溫床』。撥開土堆,一條一條紅色的蚯蚓正消化著土壤裡的牛糞。李嘉林說,蚯蚓是「生態系統工程師」,可以吃掉牛糞、雞糞等農業有機廢棄物,它的排洩物,還能作為有機肥料。
  • 哈爾濱東郊有家「蚯蚓工廠」
    四和村蚯蚓養殖戶劉東升。在哈爾濱東郊的賓縣永和鄉,有一家「蚯蚓工廠」。這裡生活繁殖著1200餘萬條蚯蚓,每天可吃掉禽畜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6噸,相當於這些蚯蚓的總體重。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家「蚯蚓工廠」。
  • 兩年蚯蚓三年菜 種養輪作增收快
    為此,在蔬菜種植品種的選擇上,他儘量避開豇豆、青菜等易生蟲的品種,而是選擇大蒜、韭菜、芹菜等抗病性強的蔬菜品種,施用有機肥、採用生物滅蟲技術。  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種出來的蔬菜不僅安全性高,而且口感好。正因為如此,和盛收的蔬菜在深圳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和市內各大超市一路暢銷,其蔬菜基地面積也由最初的35畝一路擴張到了現在的510畝。
  • 30元起步養蚯蚓,河間80後大學生回鄉創業闖出新路子
    為此,10年來,中央電視臺農民頻道他每天必看,就想著有一天能找到一個好項目,回家鄉創業。 花30元買2斤蚯蚓偷偷試養「我們在城裡生活,壓力其實挺大的,特別是生完孩子後,每月還要還房貸、車貸,掙的工資都不夠花的。」從上學讀書到工作,辛辛苦苦幾十年,就落得個工作穩定,也看不見什麼前途,更不用談夢想,劉延傑有些不甘心。
  • 韋首:學哲學的小夥子養起了蚯蚓
    廣西第一個把蚯蚓賣到外省的大學畢業生  「哲學是最冷門、最難就業的專業,整個廣西只有廣西大學開設了這一個班。」韋首直言不諱地說,班上的同學要麼考研,要麼學第二專業。而韋首想到了利用網絡,他把銷售信息發布到相關的論壇、貼吧上,很快便有外地的商家跟他聯繫採購。  「儘管一開始都是一些量比較小的客戶,但對於創業初期的我們來說非常關鍵,解決了現金流的問題。」韋首說,當時整個廣西只有他們敢往外地發貨,為了降低物流成本,他們一家家車站去打聽,尋找運行時間合適的長途車。
  • 「鄉村振興姐妹同行③」法月萍:養蚯蚓女博士的大農業情懷
    「你看這西紅柿不上底肥,不打農藥,一掰開,全是沙瓤,都是小時候的味道。」法月萍摘下成熟的西紅柿,熱情地請記者品嘗。今年48歲的法月萍,從南京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後,一直從事企業諮詢顧問工作,一年收入200多萬。
  • 牛糞裡養蚯蚓,濟寧養殖戶試水農牧循環,光賣蚯蚓一年收益35萬
    堅守鮮奶質量讓「幸福牧業」很幸福7月28日,沿著李營街道綠樹成蔭的小路,記者仿佛進入了苗木的海洋,喬炳志20多年苦心經營的養殖場就坐落在這條林蔭小路的深處。喬炳志說,這近30家鮮奶吧每天差不多可以消耗1噸鮮奶,但還是會出現銷量不穩、運營成本偏高等問題。並且,鮮奶的保質期較短,這也是喬炳志面臨的一個難題。「當時真的有幾天,我在牧場裡用鮮奶澆草地、澆園內的果樹。好在之後不久我們就和另一家乳企籤了合同,由於咱的鮮奶安全衛生、質量好、供應穩定,又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 大棚蚯蚓養殖技術
    每個卵繭內一般含幼蚓2―4條,少的1條,多的5―6條,剛孵出的幼蚓細白如線,經40―50天的飼養生長達到性成熟。蚯蚓繁殖的高峰期8個月左右,1―1?5年後開始衰老死亡。蚯蚓場建造蚯蚓養殖場址宜選擇在畜禽糞便豐富、排水方便、有水源的地方,小規模飼養可充分利用一些空閒的場地。養殖面積大時要安裝水管或自動噴水器,另外需建造1―2只貯糞池、蓄水池(或深井)以及堆糞場地。
  • 他9歲賣蚯蚓!24歲掙了2個億,所有成功背後,都有你看不到的努力!
    ,內容大致是一個蚯蚓被攔腰截斷,就會繼續生長成2條完整蚯蚓。 謝家華選擇了哈佛大學,他開始拉著朋友一起創業。每天,從麥當勞買下面漢堡,然後再以3美元價格賣出去,此後謝家華和朋友還攢錢買了一個烤箱,打算自己做披薩生意。 1996年,謝家華不滿足於當一個小小的程式設計師,便又開啟了自己的創業,做出了一個插件,LinkExchange,這個插件到現在都影響巨大。
  • 蚯蚓養殖在農業上的功勞
    廖記蚯蚓 蚯蚓糞在人類未來到地球之前,蚯蚓已耕耘了地球億萬年。自然界的各種有機廢棄物經發酵後,在蚯蚓消化系統蛋白酶、脂肪酶、纖維酶和澱粉酶的作用下, 迅速分解,轉化成為自身或易於其他生物利用的營業物質,經排洩後成為蚯蚓糞。因此,蚯蚓糞從本質上講是大自然的產物,真正能全面地滿足植物生長的各種需求和營養成分,對植物有難以置信的神奇肥效。
  • 清鎮市流長鄉:小小蚯蚓執導生態產業大戲
    胡舉會邊演示邊說,這蚯蚓雖小,食量卻驚人,是個名副其實的「吃貨」,生活垃圾、樹葉、稻草、糞便等都是它的食料,其中糞便最好。一條蚯蚓每天要消耗體重等量的牛糞,也就是說100萬條蚯蚓每天要吃掉1噸左右的牛糞,一天能產出500至600斤蚯蚓糞。  對此,李奇也說:這小傢伙胃口特好,又不挑食,很好「伺候」,哪怕是高油高鹽的餐廚垃圾經分解轉化成的膠體物質,也敢吃。
  • 李曉明:你養過蚯蚓嗎?以蚯蚓為鏈條的循環農業前景廣闊!
    這些農業廢棄物經過蚯蚓轉化就變成高效有機肥(蚯蚓糞),蚯蚓糞使用在農作物、瓜果、蔬菜和經濟林木上,不但能夠增產而且還能改善品質,比如增加水果的含糖量,使果品外觀更美,賣相更好。葉類蔬菜葉片增厚色澤深綠增產最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