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每天消耗上百噸「垃圾」

2021-01-10 人民日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養豬致富、養雞致富、養魚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鮮,可你是否見過養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人畜糞便、農業秸稈、園林樹枝、有害植物……這些都是蚯蚓們的「口糧」,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

手捧蚯蚓的羅景楊

家裡種植枇杷虧損她產生了養殖蚯的念頭12月13日,在西昌市高草回族鄉諶堡村的蚯蚓糞生產基地內,不時傳來一陣陣臭味,大棚內的養殖床一壟一壟的,形式大小統一,羅景楊扒開陰暗潮溼的泥土,密密麻麻的紅色蚯蚓不斷蠕動。

羅景楊的蚯蚓養殖基地

整日與泥土、糞便、秸稈打交道的羅景楊儘管一身工人裝,也掩蓋不了她身上「新農人」的身份,「你別看蚯蚓小,但它們渾身是寶,生態經濟效益好,還能帶動父老鄉親致富。」談起自己的事業,羅景楊頗為興奮。20多歲的羅景楊是涼山州德昌縣人,大學畢業後在成都從事美容行業的工作,月薪過萬,生活穩定。2018年,她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辭掉成都的工作回到家鄉涼山,選擇在西昌市高草回族鄉諶堡村養殖蚯蚓創業。

養殖基地的蚯蚓養殖床

羅景楊介紹,回鄉養蚯蚓創業,主要是受家人影響。2014年,羅景楊一家人在德昌縣種了300多畝枇杷,預計四年能豐產盈利。但到了2018年,枇杷樹上結的果子不僅產量少,而且口感差。追根溯源,是土壤常年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的問題。「豐產盈利」的夢想破滅了,一家人辛苦四年卻虧損了300萬元。看到父母為此一籌莫展,羅景楊很著急。為了幫助家裡走出困境,她每天在網上查閱大量資料,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說「世界上除了蚯蚓糞粒別無沃土」。所以,她產生了養蚯蚓生產蚯蚓糞改良土壤的念頭。創業路上曾遭遇挫折20多萬元的蚯蚓苗一夜死光羅景楊繼續查看了很多關於蚯蚓糞的信息,並走訪了中國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昌學院的行業專家,希望通過科學的方法解決家裡的種植難題。在走訪過程中,羅景楊對蚯蚓糞的了解更多了。「蚯蚓糞不僅可以給植物提供很好的養分,讓土壤形成團粒結構,疏鬆透氣,保水保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化肥的用量,蚯蚓糞中的蚯蚓蛋白酶,還可以抗病蟲害。」 羅景楊了解到,利用蚯蚓的食腐性能,可以把農業秸稈、畜禽糞便、生活汙泥混合發酵後,用蚯蚓吞食,變成蚯蚓糞。

羅景楊查看蚯蚓長勢

在家人的支持下,羅景楊很快找到了合作人,一同成立了西昌千丘潤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並在西昌市委、政府及高草鄉領導的支持下,在西昌高草鄉租用了104.5畝土地,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幾乎沒有一個人的創業路是平坦的,羅景楊也是如此。她和表姐跑了幾個省,購買回第一批價值20多萬元的蚯蚓苗,興衝衝地投入養殖,卻沒想到一夜之間全部死光。「我們把糞便、秸稈混合泥土後,就把蚯蚓放進去了,後來才知道第一步就錯了。因為這些東西混合後會產生高溫,蚯蚓是很脆弱的,受不了高溫就死了。」在繼續學習的過程中,羅景楊經常請教專家,經過不斷試驗和改良,因地制宜得出了一套適合西昌的蚯蚓養殖技術,去年迎來了第一批蚯蚓糞。為了證實蚯蚓糞的效用,羅景楊並沒有急著投入銷售,而是在自家的枇杷果園裡做起了試驗,「枇杷樹的生長情況明顯好轉,果子產量明顯提高,口感也很好」。

工人用機器在養殖床上鬆土

在養殖基地內,放著一堆堆秸杆和樹枝、枯草,工人操作下的機器發出轟鳴聲。羅景楊告訴紅星新聞,這些秸杆和樹枝被加工後,混合一些人蓄糞便、生活汙泥、泥土等發酵,堆成養殖床用於蚯蚓養殖。變廢為寶每天吃掉上百噸「垃圾」產出蚯蚓糞羅景楊表示,「蚯蚓工廠」主要原料來自農村禁止焚燒的秸稈、城區的園林修剪的樹枝、發糞池的人蓄糞便、自來水公司汙泥等,「邛海瀘山景區的枯枝雜草、水葫蘆、水花生等有害植物,景區不好處理,都拉到我們這裡,我們加工後變廢為寶」。目前,公司用蚯蚓已經處理各種糞便3萬噸,園林綠化樹枝秸稈2萬噸,年創收數百萬元,實現生物資源循環利用,利用其糞便拓展種植養殖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融合。

養殖基地內的秸稈

「蚯蚓的胃口很好也很大,能吃掉它們體重一二十倍的東西,養殖床要保持疏鬆透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用機器鬆土,不然蚯蚓可能出現死亡。」站在蚯蚓養殖床旁,羅景楊告訴紅星新聞,養殖床開始有80釐米高,蚯蚓要吃掉一半的高度,「它們幾個月走完一生,這裡大約有上億條蚯蚓,每天要吃掉上百噸『垃圾』」。目前,蚯蚓生產出的蚯蚓糞已用於石榴、藍莓、葡萄、辣椒等農作物種植。段春英諶堡村種了1.7畝辣椒,最近一段時間都在採收,她告訴紅星新聞:「蚯蚓糞比普通的肥料更好,畝產增加約四分之一,且種出來的辣椒外形、口感更好,批發價要高一些,一畝的產值可以達到七八萬元。」

村民段春英用蚯蚓糞種植的辣椒

如今,羅景楊不僅把蚯蚓糞賣到了西昌多個鄉村的種植戶手中,還吸引了涼山以外的農戶和企業前來購買。西昌市高草回族鄉黨委書記陳琪介紹:「這是我們引進的一家環保企業,蚯蚓糞對於改良土壤土質效果比較明顯,減少了土壤板結現象,種出的農產品口感好,優質綠色的農產品有利於帶動農民增收。同時,利用蚯蚓進行秸杆處理,有利於環保。」在當地,很多人都稱羅景楊「蚯蚓媽媽」或「蚯蚓女孩」。「很多女孩子見到蚯蚓就會起雞皮疙瘩,你天天與糞便、蚯蚓這些東西打交道,不怕髒不怕累啊?」也有人問過她這樣的問題。不過,羅景楊表示:「雖然創業很辛苦,但要踏踏實實地做,只要自己用心付出了,所經歷的髒累苦都會成為一輩子的財富,我覺得奮鬥的青春最美。」

(來源:紅星新聞)

相關焦點

  • 【案例】西昌「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每天消耗上百噸「垃圾」
    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 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人畜糞便、農業秸稈、園林樹枝、有害植物……這些都是蚯蚓們的「口糧」,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
  • 女孩養上億條蚯蚓每天消耗百噸垃圾,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網友:很有...
    你是否見過養蚯蚓致富?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上億條蚯蚓。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經濟與環保雙贏。網友評論延伸閱讀垃圾變身有機肥!
  • 「成都商報」西昌「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 每天消耗上百噸...
    用蚯蚓糞種植的辣椒「蚯蚓女孩」羅景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養豬致富、養雞致富、養魚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鮮,可你是否見過養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
  • 女大學生養幾億蚯蚓,每天吃幾百噸「垃圾」掙錢?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養豬致富、養雞致富、養魚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鮮,可你是否見過養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上億條蚯蚓。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
  • 韋首:學哲學的小夥子養起了蚯蚓
    「儘管一開始都是一些量比較小的客戶,但對於創業初期的我們來說非常關鍵,解決了現金流的問題。」韋首說,當時整個廣西只有他們敢往外地發貨,為了降低物流成本,他們一家家車站去打聽,尋找運行時間合適的長途車。最初往外地發貨時,因為經驗不足,經常出現包裝箱發熱導致蚯蚓死亡,或是密封不嚴,蚯蚓爬到長途車行李箱裡的狀況。
  • 哲學專業大學生帶女友養蚯蚓 颱風刮不走樂觀堅持
    「儘管一開始都是一些量比較小的客戶,但對於創業初期的我們來說非常關鍵,解決了現金流的問題。」韋首說,當時整個廣西只有他們敢往外地發貨,為了降低物流成本,他們一家家車站去打聽,尋找運行時間合適的長途車。最初往外地發貨時,因為經驗不足,經常出現包裝箱發熱導致蚯蚓死亡,或是密封不嚴,蚯蚓爬到長途車行李箱裡的狀況。
  • 哈爾濱東郊有家「蚯蚓工廠」
    四和村蚯蚓養殖戶劉東升。在哈爾濱東郊的賓縣永和鄉,有一家「蚯蚓工廠」。這裡生活繁殖著1200餘萬條蚯蚓,每天可吃掉禽畜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6噸,相當於這些蚯蚓的總體重。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家「蚯蚓工廠」。
  • 秸稈養蚯蚓 廢物變黃金
    秸稈、生活垃圾、蚯蚓……看到這些你會想到什麼?淄博市臨淄區皇城鎮崖付村瓦力蚯蚓養殖有限公司,他們給出了答案:有機肥料。該公司利用「日本大平2號紅蚯蚓」,結合先進的規模化高產養殖技術,將農村常見的廢物——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分解成為新型肥料,不但環保,而且解決了當地土壤板結等問題。
  • 清鎮市流長鄉:小小蚯蚓執導生態產業大戲
    他來到王院後,為做好村莊整治,妥善處理牲畜糞便及生活垃圾,也下了很多功夫。後經多方打聽得知貴州黔農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掌握蚯蚓處理牛糞的生物治汙技術,於是便與極力促成與其達成合作,並引進養殖紅蚯蚓,作為一項產業來發展,在全鄉推廣。  現在,放眼流長鄉的山野田間,一壟壟蚯蚓養殖床蔓延開來,正成為一道新的風景。
  • 化肥減量和重建土壤生態系統 急需蚯蚓和蚯蚓糞回歸
    蚯蚓糞+營養包種植技術,可作為標準化種植示範、生態循環農業、創業創新等項目申報。小豬佩奇中有很多關於蚯蚓堆肥的場面。但在我國,蚯蚓研究的成果轉化很低,人們對蚯蚓及其蚯蚓糞對農業生產和整個環境的巨大作用認識還不夠。
  • 30元起步養蚯蚓,河間80後大學生回鄉創業闖出新路子
    為此,10年來,中央電視臺農民頻道他每天必看,就想著有一天能找到一個好項目,回家鄉創業。 花30元買2斤蚯蚓偷偷試養「我們在城裡生活,壓力其實挺大的,特別是生完孩子後,每月還要還房貸、車貸,掙的工資都不夠花的。」從上學讀書到工作,辛辛苦苦幾十年,就落得個工作穩定,也看不見什麼前途,更不用談夢想,劉延傑有些不甘心。
  • 三農:蚯蚓養殖效益和前景分析
    現在我國蚯蚓養殖種類多為太平2號蚯蚓(文中主要以此種為例介紹蚯蚓養殖),為日本引進種,是採用美國紅蚓和日本愛勝蚓進行雜交選育而成的,一般成體體長不超過70 mm,成蚓1 200~4 000條/kg。這種蚯蚓適宜在我國多數地區養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糞。
  • 養蚯蚓也能賺錢?香港藉青年返惠創業 蚯蚓糞成有機肥
    在惠陽區霞角大道的蚯蚓養殖場,寬闊的大棚內,並排攤開著寬約1米的小土堆,這就是蚯蚓最愛的『溫床』。撥開土堆,一條一條紅色的蚯蚓正消化著土壤裡的牛糞。李嘉林說,蚯蚓是「生態系統工程師」,可以吃掉牛糞、雞糞等農業有機廢棄物,它的排洩物,還能作為有機肥料。
  • 發明「超級蚯蚓」的大學生曾經每天打遊戲18小時
    金羊網訊 記者王倩報導:「用科學儀器對蚯蚓進行輻射,選取優質變異體的蚯蚓來分解農業廢棄物,得到蚯蚓糞並提純裡面的高活性黃腐酸。」2017年微創業項目金獎項目代表、奧創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CEO王維晨給在場的同學們介紹了他的「超級蚯蚓」項目。近日,在華南師範大學舉行2018年廣發證券微創業大講堂上,王維晨的創業經歷引起了現場大學生的好奇。
  • 兩年蚯蚓三年菜 種養輪作增收快
    記者走進菜地,發現部分田壟上覆蓋著一層黃色的稻草,掀開一看,只見下面是一群群正在蠕動的紅蚯蚓!  身為一家以蔬菜種植為主業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盛收為何放著蔬菜種植的「正業不務」,卻任由大片田地荒蕪,甚至養起了蚯蚓?該公司負責人徐雲山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徐雲山是南新鄉黃渡村人,2011年回到家鄉註冊了南昌縣和盛收農業有限公司,進行蔬菜種植。
  • 庭院快速繁殖蚯蚓技術
    庭院繁殖蚯蚓,資源豐富,環境適宜,管理方便。   1.蚯蚓的生活習性。蚯蚓喜溼、喜溫、喜靜、怕光、怕鹽。適宜溫度15――25攝氏度,溼度為60%――70%,pH值6.5-7.5。蚯蚓為雜食性動物,喜吃甜、酸、軟的食物,討厭苦味的東西。蚯蚓為雌雄同體,異體交配,一般4―6個月齡性成熟,一年中可產卵3―4次,壽命1―3年。
  • 小蚯蚓「養」出大產業
    被喚醒的他立刻拿起手機,開始認真地翻閱聊天記錄,這是李立忠每天早上起床雷打不動的固定操作。一個幾十人的小小微信群為何讓李立忠如此記掛?原來群聊規模雖小,卻是內有乾坤:群成員中既有省會城市的大學校長和老師,也有州市市長與農業局局長,還有世代耕種的農戶,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卻因為一條條小蚯蚓而聚集到一起。
  • 牛糞裡養蚯蚓,濟寧養殖戶試水農牧循環,光賣蚯蚓一年收益35萬
    堅守鮮奶質量讓「幸福牧業」很幸福7月28日,沿著李營街道綠樹成蔭的小路,記者仿佛進入了苗木的海洋,喬炳志20多年苦心經營的養殖場就坐落在這條林蔭小路的深處。每天,快要夕陽西下時,工作人員便趕著產奶牛走進擠奶車間,每天四五噸鮮奶通過自動化流水線、經過殺菌冷卻後,被收集到儲奶罐裡,等待乳品公司收購至奶製品加工工廠。「現在的鮮奶價格還可以,每公斤能賣到4元左右。」喬炳志告訴記者,前幾年,鮮奶的價格還是有波動的,早在2013年、2014年時,鮮奶收購價最高可達5元/公斤,可是到了2015年,全年都沒賣出超過4元的價格。
  • 被《流浪地球》爆火的「蚯蚓幹」,為何能成為未來的營養食材?
    這部電影卻在告訴我們:拯救所有人的最佳方式,永遠都是所有人能參與拯救自己,進行「飽和式救援」-----10萬、20萬甚至是150萬犧牲了,但只要這35億人能夠存活下來,便就是希望。(電影一筆帶過的榴槤幹)《流浪地球》為什麼大家都吃「蚯蚓幹」?這部電影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除了「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春節十二響」……還有那榴槤味、陳年風味的蚯蚓幹。
  • 黃粉蟲和蚯蚓混養,蚯蚓吃蟲糞沙,黃粉蟲吃蚯蚓糞,可行嗎?
    黃粉蟲不能和蚯蚓混養!雖然這二種蟲類都可以單獨餵養並發展成一個小產業,但是,若是將黃粉蟲和蚯蚓放在一起混養,不單二種蟲類的生存環境有一定的差別,僅僅是黃粉蟲卵、幼蟲、成蟲之間要分開對待就不可能讓二種蟲類混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