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龍:蚯蚓養殖促進農業生態循環

2021-01-08 天眼新聞

今年以來,安龍縣棲鳳街道安馬村依託良好的林地優勢,深挖林下資源潛力,積極探索「經果林+蚯蚓」種養殖新模式,目前效果明顯,養殖的蚯蚓預計在春節之後可進行銷售。

蚯蚓俗稱地龍,又名曲鱔,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代表性動物,具有適應性強,繁殖快,抗病力強,養殖方法簡單,周期短,經濟效益好等特點。發展經果林下養殖蚯蚓,利用家畜(牛、羊、豬、馬等)糞便結合農業廢棄物(如瓜果蔬菜、農作物秸稈、草皮修剪物等)經過簡單堆積發酵就可以直接養殖,且蚯蚓糞具有乾淨、衛生、無異味、通風透氣性好,保水、保肥性好,肥力持續時間長、促進農作物生長發育快、無汙染環境等特點,是種植瓜果和蔬菜最理想的生物有機肥。養殖蚯蚓不但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五月份在學習強國上,看到其他地方養殖蚯蚓,這個項目很好,又比較適合生態環保項目,經去銅仁德江,貴陽開陽、清鎮,關嶺等地考察以後,回來就決定發展蚯蚓養殖。」蚯蚓養殖戶郎萬華介紹。

經過多方考察,結合蚯蚓生長特點,今年8月以來,郎萬華先後投入資金近10萬元,在本村流轉土地種植枇杷,並引進大紅1號優質蚯蚓苗進行試驗種養殖。

「我們發展林下養殖,其實就是利用枇杷樹,它為蚯蚓提供遮陰效果,蚯蚓喜陰,它又能夠為枇杷樹提供養分,這個是一條很好的循環經濟。」郎萬華說。「我們在8月9號放的苗,當時是放了1畝5分地,按照正常的配比,放了900斤苗。自家繁殖,已經發展到8畝,接下來將準備再流轉土地30畝左右,再繼續擴大養殖基地。」

經過近3個多月的精心管理,郎萬華第一批引進的900斤蚯蚓苗已發展到現在的7000多斤,養殖面積不斷擴大,效益逐步顯現。

經果林為蚯蚓的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蚯蚓糞也有效改善了土壤的肥力,促進了枇杷的生長,長短結合的種養殖新模式,讓郎萬華實現了一份土地兩份收入。

郎萬華介紹,結合目前的市場情況和蚯蚓的繁育實際,第一批蚯蚓將在春節之後進行銷售。同時,他還將積極探索新的種養模式,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延長產業鏈,提升蚯蚓養殖的經濟效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劉朝富

編輯彭芝莉劉義

編審陳俎宇

相關焦點

  • 小蚯蚓「吃」出循環農業大鏈條
    11月26日,位於邢臺經濟開發區薛莊村的鑫旺蚯蚓農場工人正在展示剛收穫的蚯蚓。11月26日,位於邢臺經濟開發區薛莊村的鑫旺蚯蚓農場工人正在給蚯蚓飲水。郭瑞波是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區留村辦事處薛莊村的鑫旺蚯蚓農場負責人,現年38歲,2018年4月開始養殖蚯蚓,當時養殖了5畝蚯蚓,經過幾年發展,如今養殖蚯蚓30餘畝,種植藥材360畝,畝均收入7500元左右。目前全區有2戶蚯蚓養殖場,養殖蚯蚓100餘畝。莊稼秸稈、禽畜糞便和一些生活垃圾,是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大難題。
  • 李曉明:你養過蚯蚓嗎?以蚯蚓為鏈條的循環農業前景廣闊!
    以蚯蚓為鏈條的循環農業,是利用蚯蚓自身的強大的消化功能,把農業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來養殖蚯蚓,養殖原料很廣,家畜(牛、羊、豬、馬等)糞便結合農業廢棄物(如瓜果蔬菜、農作物秸稈、草皮修剪物等)經過簡單堆積發酵就可以直接養殖蚯蚓。尤其是瓜果和蔬菜廢棄物是最理想的原料。
  • 化肥減量和重建土壤生態系統 急需蚯蚓和蚯蚓糞回歸
    蚯蚓糞+營養包種植技術,可作為標準化種植示範、生態循環農業、創業創新等項目申報。蚯蚓糞具有植保功能, 能減少作物土傳病蟲 ,提升農產品品質。蚯蚓糞在發達國家應用非常普遍,相關產業也比較壯大,產業鏈也比較完整、多元。在發達國家有很多小規模的農場、莊園,既養殖蚯蚓,又用蚯蚓糞作肥料種植植物,用蚯蚓作飼料養殖動物,再用植物腐殖物和動物糞便養殖蚯蚓。形成生態循環農業的完整模式,成為農業觀光的景點、科普教育的示範點。
  • 山東高青建國內最大蚯蚓養殖基地
    山東布萊凱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農業生態園內的蚯蚓養殖區,這些不起眼的蚯蚓,正是高青縣養殖業向下遊延伸,促進農業生態發展的關鍵一環。  山東布萊凱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論證,採用蚯蚓養殖這種傳統生物技術,為集約化養殖小區畜禽糞汙轉化為高效有機肥及其系列生物製劑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自然途徑並形成產業化。  「蚯蚓繁殖能力極強,幾個月即可產一次卵,一次引種就可以循環繁殖使用。按一畝地來算,投放500斤蚯蚓種,一年消化500方牛糞。一年可以收穫3000斤蚯蚓,售價7元一斤。
  • 肉牛、蚯蚓與肥料——記貴州一個貧困山村的循環農業
    新華社貴陽5月11日電   題:肉牛、蚯蚓與肥料——記貴州一個貧困山村的循環農業  新華社記者吳思、汪軍新華社記者 吳思 攝  肉牛、蚯蚓、肥料……46歲的土家族村民郎興英很難想像,這些在農村看似沒有關聯的東西,如今卻緊密串在一個鏈條上,既解決農業汙染問題,又產生經濟效益。  郎興英住在貴州省德江縣煎茶鎮川巖村。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深處的川巖村,過去家家戶戶養牛。牛與蚯蚓並沒有聯繫,但牛糞是蚯蚓最愛的一種「食品」。
  • 清鎮市流長鄉:小小蚯蚓執導生態產業大戲
    循環經濟鑄就生態大產業  為讓蚯蚓養殖發揮更大的效益,流長鄉引導每一個村寨都建立合作社,聚力打造蚯蚓養殖引領循環經濟產業鏈,不斷推動周邊農民致富增收,從而完成了鄉村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產業的轉變。  記者了解,在農業上,蚯蚓有「活犁耙」和「生物犁」的美稱,中藥則稱它們為「地龍」。蚯蚓生活在潮溼的環境中,以腐敗的有機物為食,生活環境內充滿大量微生物,它卻極少患病,這與蚯蚓體內獨特的抗菌免疫系統有關。牛糞經過蚯蚓吃掉後排出的蚯蚓糞,就變成了含有200多種微生物的優等有機肥。  蚯蚓還被稱為「生態系統工程師」,能將有汙染環境的生活垃圾、有機廢物等處理成蚯蚓糞。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生態循環農業不僅能夠解決農業面臨的汙染問題,還可以優化產業結構,節約農業資源,提高產出效果。當下,我國大力推廣各類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蘊含不少商機。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生態循環農業的主要模式,以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著力點。
  • 牛糞也能變廢為寶,養殖蚯蚓前景滿分!
    但在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一家生態養殖場,這種煩惱竟被小小的蚯蚓解決了。該養殖場利用牲畜糞便和秸稈等廢棄物養殖蚯蚓,並通過蚯蚓糞栽培樹苗,串起了一條循環農業產業鏈。蚯蚓學名叫做地龍又名曲鱔,它不但可以用來做中藥材,而且是公認的蛋白含量最高的一種飼料,它的含肥量達到90%~95%,一百公斤的蚯蚓能生產5公斤的高蛋白飼料。
  • 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2020年是生態循環農業關鍵年。生態循環農業不僅能夠解決農業面臨的汙染問題,還可以優化產業結構,節約農業資源,提高產出效果。當下,我國大力推廣各類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蘊含不少商機。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生態循環農業的主要模式,以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著力點。
  • 女孩養上億條蚯蚓每天消耗百噸垃圾,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網友:很有...
    你是否見過養蚯蚓致富?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上億條蚯蚓。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經濟與環保雙贏。網友評論延伸閱讀垃圾變身有機肥!
  • 哈爾濱東郊有家「蚯蚓工廠」
    「蚯蚓工廠」的全稱為「生態循環農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是由賓縣和裕生物技術開發公司和東北農業大學共同成立的校企合作項目。該項目通過應用東北農大資源與環境學院周東興教授的蚯蚓生物工程技術,可解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並實現高附加值有機肥產品的生產。A 10畝「蚯蚓工廠」年吞垃圾2萬噸8月3日,記者來到「蚯蚓工廠」。這裡已建起佔地10畝左右的蚯蚓養殖基地,頗具規模。
  • 蚯蚓養殖在農業上的功勞
    廖記蚯蚓 蚯蚓糞在人類未來到地球之前,蚯蚓已耕耘了地球億萬年。自然界的各種有機廢棄物經發酵後,在蚯蚓消化系統蛋白酶、脂肪酶、纖維酶和澱粉酶的作用下, 迅速分解,轉化成為自身或易於其他生物利用的營業物質,經排洩後成為蚯蚓糞。因此,蚯蚓糞從本質上講是大自然的產物,真正能全面地滿足植物生長的各種需求和營養成分,對植物有難以置信的神奇肥效。
  • 養蚯蚓激活「立體綠色養殖循環經濟鏈」
    養蚯蚓激活「立體綠色養殖循環經濟鏈」   蔡霞,從2009年開始養殖蚯蚓,並依靠產學研結合,激活了一條「立體綠色養殖循環經濟鏈」。  蔡霞1991年畢業於天津農學院,學習動物治療。
  • 棗莊這個村養的蚯蚓賣錢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秦政 通訊員 蘇娜「聽說咱們村的蚯蚓今天出賣,咱們去看看吧!」在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燕莊村,村民對蚯蚓養殖一直抱有懷疑的態度,一聽說蚯蚓要出土了,紛紛來到養殖區域,親眼看一看蚯蚓是怎麼出土賣錢的。
  • 養蚯蚓女博士的大農業情懷
    ,來到了位於山東省禹城市倫鎮的法博士蚯蚓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園,在西紅柿蚯蚓立體種植養殖大棚裡,一排排綠意盎然的秧苗間,西紅柿的清甜味道瀰漫,在棚裡勞作的婦女臉上洋溢著笑容。然而,春風得意的她卻在7年前選擇回到農田養蚯蚓,利用蚯蚓生態循環科技,開發蚯蚓產業,打造綠色循環的種養加模式……養蚯蚓的理念:深加工提升蚯蚓附加值「選擇蚯蚓產業,絕不是一時衝動。」法月萍告訴記者,2011年,在山東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的她因為一個項目對蚯蚓產生了好奇,通過查閱國內外600多篇論文,她發現了蚯蚓的獨特功能。
  • 蚯蚓養殖,市場前景廣
    世界的蚯蚓約有2500多種我國已記錄229種。蚯蚓可使土壤疏鬆、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進農業增產。引種蚯蚓品種很多,但多數不適於人工養殖,我國常用的品種為“太平二號”。蚯蚓屬低等動物,遺傳變異性較大,加上人工養殖密度較大,幾代同床養殖,很容易照成品質退化,出現生長緩慢,繁殖率下降等現象,所以養殖之初選擇優良的蚯蚓十分重要。
  • 青島一農企牛糞裡養蚯蚓,一年純賺兩千多萬(圖)
    技術人員在查看蚯蚓的長勢。兩年前,青島昌盛日電光伏農業產業園裡引進蚯蚓養殖項目,蚯蚓生長主要以回收的牛糞、農作物秸稈為餌料,實現對有機廢棄物的再利用,也促進農業經濟循環發展。如今,經過近兩年發展,蚯蚓養殖面積擴大到370多畝,年產蚯蚓1000多噸,一年創造2000多萬元的經濟收益。
  • 蚯蚓養殖技術,蚯蚓養殖周期
    蚯蚓俗稱曲蟮,中藥稱地龍,其經濟價值很高。此外,蚯蚓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解熱、鎮痙、平喘、降壓、利尿和通經絡的功能。所以蚯蚓養殖得以發展,那麼蚯蚓養殖周期是多少呢?以下做個介紹。蚯蚓養殖周期蚯蚓的生活周期是指從蚓繭產下開始,經孵化、幼蚓成熟,直至出現環帶並開始產卵。通常為3~4個月。日本選育的養殖良種太平2號、北星2號,生活周期最短僅47天,最長為128天。還有的品種長達140~180天,這與飼養溫度密切相關。蚯蚓的一生需經歷卵繭期、幼蚓期、若蚓期、成蚓期、衰老期共五個時期。
  • 養蚯蚓也能賺錢?香港藉青年返惠創業 蚯蚓糞成有機肥
    在惠陽區霞角大道的蚯蚓養殖場,寬闊的大棚內,並排攤開著寬約1米的小土堆,這就是蚯蚓最愛的『溫床』。撥開土堆,一條一條紅色的蚯蚓正消化著土壤裡的牛糞。李嘉林說,蚯蚓是「生態系統工程師」,可以吃掉牛糞、雞糞等農業有機廢棄物,它的排洩物,還能作為有機肥料。
  • 臺灣自製循環水養殖_廣州環控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臺灣自製循環水養殖,廣州環控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州環控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下簡稱公司)是一家聚焦前沿水產養殖技術的發展,專注於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池塘工業化生態養殖技術、海洋館維生系統和生物絮團養殖南美白對蝦技術的研髮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