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俗稱地龍,可以人工養殖,養殖蚯蚓的方式,一般有盆養法,池養法,網箱養殖法,露天堆肥養殖法等等。現在以露天堆肥養殖法為例,來介紹養殖蚯蚓的技術。
我們認為蚯蚓養殖為露天堆肥養殖法是目前的最佳方法,他不僅投資小,成本低,利用空閒地,產量也不比別的方法低。運用露天堆肥養殖法養殖蚯蚓,要挑選得當的場地,蚯蚓的最佳生長溫度是15到25攝氏度,所以,在選擇養殖場地時,要考慮到蚯蚓的這個習性,而且夏天要選擇的地方,蔭涼不熱,無陽光直射,冬天要背風向陽,這種條件是蚯蚓生長需要所決定的。
選擇蚯蚓養殖場地的第二個要求,是要求場地的土質要結實,無滲漏或者坍塌,但也不能選擇太過乾燥的土地,另外,養殖場的地勢要比周圍的地勢高,不僅沒有水患的可能而且充足的水源也要無汙染,為了方便排水,應該在養殖場裡人工挖溝清淤,下雨能夠方便往場外排出多餘的雨水,蚯蚓的一個習性是喜溼怕幹,如果土壤太溼,它就會尋找溼的地方逃走,如果水分太大,它會隨著水流流走,或者說有積水的話會造成淹死,這就是我們在看到下雨的情況下,第二天出來很多蚯蚓逃走的那種現象。
選擇場地的第三個要求,是不僅要防止蚯蚓逃走,還要防止家禽家畜和一些天敵的侵襲,這對場地的要求一般都是一個封閉的場地。一般的做法是,在養殖場的四周砌成磚牆,將場地圍起來,與外部環境隔絕,或者是在養殖場的四周建造水塘。
選擇場地的第四個要求是環境要相對穩定,沒有太大的噪音,比如臨近公路的地方,由於運輸繁忙,噪聲大,就不能建設養殖場,人工養蚯蚓,需要製作蚯蚓基料和餌料,基料是蚯蚓生長的地方,也是蚯蚓生長的環境,蚯蚓對生長的環境要求並不高,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垃圾經過挑選,只要不含金屬,石頭,玻璃,塑料,橡膠這些東西,都可以作為蚯蚓的基料使用,蚯蚓是一種腐食性動物,只要是無毒無害的,如秸稈,樹葉,蔬菜,爛水果,經過切碎,發酵,處理後都可以作為蚯蚓的良好飼料,各種家畜的糞便都可以作為蚯蚓的飼料,比如說豬糞,牛糞,雞糞,在實踐當中我們按草料和牛糞豬糞比例摻加在一起作為蚯蚓飼料,基料備好後,一般要堆成高20釐米,寬1-1.5米,長度不限的飼養床,堆完後便可以投入引種使用,餌料是投給蚯蚓吃的飼料。
現在大家是不是對養殖蚯蚓有了一些了解呢?在這裡小編再給大家提高一下關於蚯蚓的知識,蚯蚓在土壤肥力的過程中影響很大,所以被稱為「生態系統工程師」。它通過取食、消化、排洩和掘穴等活動在它的體內外形成眾多的反應圈,從而對生態系統的生物、化學和物理過程產生影響。在生態系統中蚯蚓既是消費者、分解者,也是調節者,比如,對土壤中有機分解和養分循環等關鍵過程的影響;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與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動物的相互作用。還有蚯蚓的糞便,能用於生物肥、改善土壤、解毒、吸附劑、預防病蟲害等方面。尤其是在飼養肉雞的飼料中添加一些蚯蚓糞,可減少雞舍NH3和雞腹水病的發生,同時還提高了增重,降低飼養成本,增加肉雞的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