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自己真的了解嗎?有良好地自我認知真的很重要!

2021-01-07 青檸職場

「離每個人最遠的,就是他自己,對於我們自己,我們不是『知者』」。----尼採

我們對自己真的了解嗎?在一堂心理學自我認知課上,老師出一個小題目,說在10秒鐘之內,你可以鼓掌多少次?學員們的回答大多在20多次到30次之間。隨後,老師計時,學員們在10秒的時間內儘可能多地去鼓掌,結果呢,大多數學員都鼓掌次數超過了50次,甚至有100次的,基本上都在自己預期的2倍以上。這雖然只是一個小遊戲,但也反映出自己的認知與實際的差異。

自我認知(self-cognition)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恰當地認識自我,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自我調節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身在職場,如果自己對自我的認知不夠清楚,定位不夠準確,難免在實際工作眼高手低,在與同事相處中左右碰壁,對未來的發展充滿迷茫……

那麼,怎麼樣才能更好地自我認知呢?

第一,要學會客觀地面對自己。

通常情況下,人都有「藏拙」的本能,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將自己的不足暴露在他人的面前,甚至是連自己也不願去承認和面對,潛意識裡我們會將自己的弱項或缺陷掩蓋起來,但這種掩蓋實際上是把自己的眼睛蒙上,容易失去提升自己的機會,也會錯失別人提供幫助的機會。所以,要有客觀準確的自我認知,首先必須要客觀地面對自己,更多的時候是面對自己的不足去努力改進不足,相信自己也會越來越棒!

第二,要培養搜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銳的判斷力。

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對自我的目前狀態進行評價,就必須養成搜集信息的習慣,並掌握一套科學的搜集信息和甄別信息的方法。有了支持判斷的信息資源,還需對信息進行甄別、確認、分析和歸納,才有可能得出接近事實的判斷。

同時,我們應該牢記的是,判斷也不等於事實,對每一個判斷的結果,都需要結合現實狀況進行求證,往往求證的過程在當前比較難於進行,求證的結果常會有一定程度的滯後,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一些不便和損失,這是職場中的無奈,我們必須在這些每一次無奈後及時進行總結,查找當初得出與事實不符的判斷的原因,防止或減少今後重犯的機率,逐步將自己的判斷力提升。

第三,要以人為鏡,通過他人對我們的評價和對周圍人們的比較來認識自己。

在工作中,我們需要去和自己的上司作溝通,了解上司的需要,去了解上司判斷一件事做得好與壞的標準,並逐步要求自己認同他的判斷方式,甚至在適當的時候,了解自己上司對自己的看法,包括優點與不足。同樣的,我們也要去和自己的下屬作溝通,了解下屬對我們傳遞到他手上的工作或資料有什麼要求,了解他對我們工作的滿意程度。

做到了讓自己的上司和下屬都滿意了,那麼我們作為單位眾多鏈條中的一個環節無疑將是成功的。以人為鏡,有時也體現在選擇一個可參照的對象,不斷地將自己與這個參照對象進行比較,發現自身的不足,以及檢討自身和提升進度。

在職場中,原則上我們需要尋找比較積極的對象參照,在心態的比較上,我們可以選擇心態最佳的人作為參照,在技能的比較上我們則應選擇條件相當的人做比照,選擇差於自己或高於自己太多的人作比照,都會失之偏頗。例如,我們可以選擇單位內從事同一種或類似工作的同事中技能較好的,也可以了解之前從事本崗位較優秀的同事,向他們請教他們的經驗,了解自己的不足。也可以通過與自己主管領導的溝通,來確定較合適的參照對象。以人為鏡時,特別是以他人為比照時,一定要銘記「勝不驕,敗不餒」。

要認識到所有的領先與落後都是暫時的,領先的時候,我們需要在保持優勢的同時重新尋找比照的對象,再次拉開差距,使自己不間斷得到提升,切不可安於現狀。落後時,更不可「破罐子破摔」,要積極分析原因,尋找對策並付諸行動,必要時可請求您的領導來幫助您進步。

第四,掌握自我認知的主要渠道

美國心理學家Jone和Hary提出關於人自我認識的窗口理論,被稱為喬韓窗口理論。他們認為人對自己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因為每個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開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過與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過他人的反饋減少盲目的自我,人對自己的了解就會更多更客觀。

1.從我與人的關係認識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鏡子,與他人交往,是個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來源。我們先從家庭中的感情擴展到外面的友愛關係,進入社會又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有自知之明的人能從這些關係中用心向別人學習,獲得足夠的經驗,然後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規劃自己的前途。

2.從我與事的關係認識自我。

從我與事的關係認識自我即從做事的經驗中了解自己。一般人通過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會閱歷都是一種學習,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成敗得失,其經驗的價值也因人而異。對聰明又善用智慧的人來說,成功和失敗的經驗都可以促他再成功,因為他們了解自己,有堅強的人格特徵,善於學習,因而可以避免在蹈失敗的覆轍;而對於某些自我比較脆弱的人,失敗的經驗更使其失敗,這也是最常見的現象,因為他們不能從失敗中學到教訓,改變策略追求成功,而且挫敗後形成怕敗心理,不敢面對現實去應付困境或挑戰,甚至失去許多良機;而對一有些自我狂大的人而言,成功反可能成為失敗之源,他們可能幸得成功便驕傲自大,以後做事便自不量力,往往遭失敗的多,或成長過於順利,而一旦遭遇挫折,便一蹶不振,不能支撐起獨立的自我。

3.從我與己的關係中認識自我。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從我與己關係中認識自我,看似容易實則困難。我們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我」中去認識自己:自己眼中的我。個人實際觀察到客觀的我,包括身體,容貌,性別,年齡,職業,性格,氣質,能力等。別人眼中的我。與別人交往時,由別人對你的態度,情感反映而覺知的我。不同關係的人對自己的反應和評價不同,它是個人從多數人對自己的反應中歸納出的統覺。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對自己的期許,即理想我。我們還可以從實際的我,自覺別人眼中的我,自覺別人心中的我等多個我來全面認識自己。

你真的對自己了解嗎?歡迎在評論區討論奧,小編會第一時間回覆你奧。

相關焦點

  • 「喬哈裡視窗」: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未必!
    大家好我是西門君,每天幾分鐘,為你解密生活中的傳播學。「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如果聽到這個問題,你一定會覺得很莫名其妙,「廢話,誰還會比我自己更加了解我自己?」哎,這還真不一定。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了解他人和自己,並不斷發展和完善自我。因此,人離不開內向傳播這種形式。明白了人內傳播的重要性之後,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呢?西門君有個好方法,建議你了解一下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勒夫和哈裡·英格拉姆著名的「喬哈裡視窗」。該理論認為,每個人的自我,按照自己知不知道、別人知不知道,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公開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
  • 心理學:你真的了解自己嗎,真正的自我由四個部分組成
    曾經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讓肖像畫家根據女性自己的描述和來自他人的描述分別創作兩幅畫像,而最後兩幅畫像的對比卻令人無比震撼。 往往女性對自己描述與他人的描述大出所料,這意味著自我認識與他人認識有較大差異。所以了解自己的盲區對於了解自我非常重要。比如你覺得自己其實性格非常友善,但是周圍的人其實覺得你的性格偏向高傲,這就是自我與他人不同認識形成的誤區。
  • 自我提升的秘密:你的認知體系決定了你的成長空間!
    《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在36歲的時候突然發現到他自己幾乎什麼都不會,焦慮油然而生,他強烈地意識到不能這樣下去,他必須改變,他開始廣泛涉獵知識,從腦科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等學科中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可能性,他慢慢改變自己的方法和路徑,最終實現自我改變,寫下《認知覺醒》,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此書找出自我改變的方法和路徑。
  • 《九型人格:職場指南》:認知自我、了解他人的人生進階手冊
    這個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不同脾氣秉性和行事風格的人。有的人崇尚規則和制度,凡事講求完美;有的人總是咄咄逼人,處處想佔盡上風;有的人是工作狂,忙起來沒日沒夜還樂在其中;也有的人敏感又浪漫,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如何在職場中與不同性格特質的人相處,如何更好的認知自己的同時,更深層次地了解他人,從而掌握與人和諧共處之道,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 你的心智真的成熟到能談好一場戀愛嗎? —— 戀愛認知三部曲之二
    戀愛,不能給一個連自己都沒有打理好的人安全感,更不能解決孤獨,也不能填補你的能力和知識的大洞。把感情當避難所,完全是本末倒置 自我建設問題真的很重要,但這並不是說開始一段感情之前,得先把自己修成一個完人。
  • 《掌控自我》生活前先了解並掌控自己,簡單輕鬆的自我療愈方法
    我曾讀過很多書聽過很多人說要了解自己,我知道這事很重要,但努力過卻屢次失敗。因為我不知道要了解自己的什麼才算了解自己,如何才算掌控自己就掌控了生活。11月我的書單裡多了一本《掌控自我》,毫不誇張的說似乎解決了我這十幾年的關於自我了解的困惑,也解開了曾經千千結的情感 之謎。
  • 獲得自我意識的覺醒,培養正確的自我認知
    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自我認知也叫自我意識,或叫自我,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看不到自我的優點,覺得處處不如別人,就會產生自卑,喪失信心,做事畏縮不前……相反,如果一個人過高地估計自己,也會驕傲自大、盲目樂觀,導致工作的失誤。
  • 不要氣餒,三個步驟,幫你提升自我認知
    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認知都無法做到準確而又完善,自然很難搞清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所以,為了更好的在職場中脫穎而出,為了裸辭後不再迷茫惶恐,提升自我認知就成了每個職場人士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
  • 關於愛滋病,你真的了解嗎?
    關於愛滋病,你真的了解嗎?了解,預防,消除歧視!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原標題:《關於愛滋病,你真的了解嗎?》
  • 面試中,你以為自我介紹真的就是介紹下自己?
    千萬別傻傻的以為,面試官讓你再背一遍簡歷內容,哪有這麼簡單。高明的面試官都是會在你的自我介紹中,考察你的邏輯思維和溝通表達能力。那麼問題來了,一個滿分的自我介紹到底要介紹哪些內容?例如應聘短視頻,那就可以往你擁有的特長來引導,比如精通剪輯、有成熟創造經驗、有成功拍攝作品案例等等。3.要言簡意賅,重點突出一般情況下,2分鐘的時間正常語速可以說300-350個字,去掉前面的個人信息部分,和必要的客套。你需要用300個字把你的教育經歷,職業經歷和其它你認為重要的信息交代清楚。
  • 宇宙有邊界嗎?我們的認知真的很有限
    >我們的宇宙有邊界嗎?從古華夏的天圓地方說到亞裡斯多德的地心說、從地心說到哥白尼的日心說、從宇宙無限說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空可變),再到當今的宇宙大爆炸學說……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離不開科技的進步,正是科技的進步,推動了人類對宇宙從無知到不斷認知的深化過程。我們的宇宙,是圓的還是方的?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宇宙是否有邊界?如果有邊界,那麼邊界之外究竟是什麼?
  • 「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你的記憶真的是你自己經歷的嗎?
    你非常確定,你的記憶真的是你自己經歷的嗎?人們是不是對自己看過的東西、遇見的人、身邊發生的事,只要是有記憶特點的事,都記憶猶新呢?有很多人都非常肯定自己的記憶力,因為人作為高等生物,大腦有著完備的記憶系統,以至於我們對記憶有著盲目的自信。就好像我們對於三歲以前的事情可能記不住,因為年紀太小。
  • 念元素創客:做對了這件事,你比想像的更強大,你了解嗎
    無論我們多大年齡,當我們做對的這件事情都能夠遇到那個更強大的自己。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挑戰就是超越自我!1超越年齡有人說年輕必須要挑戰自我。而我認為挑戰自我一定要超出自己的年齡界限。回顧我們走過的人生之路,是否有那麼一件事情是我們一直憧憬著卻迫於能力,或者是身體的局限,而一直沒有去做的呢?這件事情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如果是那麼請立即行動,為了達成自己的願望,做好一切的準備,挑戰自我並不是毫無準備的,盲目的去幹。不畏懼年齡,不畏懼別人的眼光,其實我們年齡已長,但是我們眼神帶光,走路帶風,每天用高效自律的生活和高效的工作進度來完善自己。
  • 三體人,真的不會撒謊嗎?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有一個新的認知
    《三體》中有個設定,說的是三體人直接經過腦電波交流,思維通明,不會說謊,不會詐騙,科學水平、道德水平、文明程度都遠比地球人高。那麼咱們來考慮幾個地方,三體人假如真的不會說謊、不會詐騙,那麼為什麼他們能夠想到用智子製作「神跡」,詐騙地球上的理論科學家,讓他們絕望自殺,鎖死地球科技的開展?
  • 優秀的人如何成長:從自我迭代到認知升級
    這個方法,我把它叫做」認知升級」。大家對這個詞應該不會陌生。前陣子,傅盛有一篇文章,講的就是認知升級。他說,人要經歷三次認知升級過程,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最終到」不知道自己知道」。但我要講的」認知升級」,不是這個範疇。我指的,是心智和認知的全面升級 —— 亦即推翻舊的認知,全面建立新的認知和心智。這個說起來有點抽象,舉個例子。
  • 人生的目的在於認知自我和產生影響及價值-認知自我(方法論)
    很顯然,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只在乎你的內心而不看外在形象,只要看看我們身邊的男人和女人就知道了。我們所說的「第一印象」也包括外在形象,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給對方一個良好的印象,乾淨利落、有禮有節、面帶微笑、衣著得體,這是最基本的,一般情況下,這樣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在性格方面,沒必要去區分優缺點,優點和缺點取決於所處的環境和處理相應的事物。
  • 你真的了解千手觀音翡翠嗎?背後的故事讓人溫暖
    你真的了解千手觀音翡翠嗎?你真的了解千手觀音翡翠嗎?你真的了解千手觀音翡翠嗎?背後的故事讓人溫暖一般千手觀音菩薩還會有手印,有些的姿勢還成跌坐狀態,象徵著修定。然後千手觀音菩薩的眉心有白毫,手上有日月輪,千手環成的光輪等,都象徵著光明與智慧。
  • 「喝可樂殺精」有真的嗎?為了自己的健康,夫妻儘量要了解
    導語:現在大家對於養生都有了基本的了解,對於男性來說他們非常在乎的就是自己的腎臟,除了關係到自己的生殖能力之外,也關係到自己的生育功能,既然說到生育功能,那不得不提起市面上的傳聞,那就是「喝可樂會殺精」,所以有非常多的女性杜絕自己的老公喝可樂,擔心會傷害到後代的健康。
  • 懂得延遲滿足,你的人生真的就贏了一半嗎
    這些孩子,在青年時期往往能得到父母更積極的評價[1][2];而且這些孩子,在青年時期也會有更強的認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更高的SAT分數[2]。不過很快就有媒體質疑,當初參加實驗的都是斯坦福教職工子女,因此他們的成長環境都存在極大的相似之處,而且後期回收到的數據也較少甚至偏差。
  • 知識問答|你真的了解通航產業的專業飛行嗎?
    【來源】在雲端航空 「 很多人都喜歡拿航線運輸飛行員和通用航空飛行員作比較,並且在信息不全的情況下得出結論:航線運輸飛行員技高一籌,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