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單華偉的第九十五篇原創文章(2.0)
//
愛情是『 成年人 』的事情
筆者在這裡指的『 成年人 』,並不是「年滿十八歲」的成年,而是已經能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建立起自己獨立自尊觀、內心自洽的「成年」。
這樣的兩個人,才能一起建立一段『 健康 』的親密關係。戀愛,不能給一個連自己都沒有打理好的人安全感,更不能解決孤獨,也不能填補你的能力和知識的大洞。把感情當避難所,完全是本末倒置
自我建設問題真的很重要,但這並不是說開始一段感情之前,得先把自己修成一個完人。可如果要建立好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你至少應該有這樣的品質:
1.能夠很好的平衡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關係,不會經常瞎忙,有閒暇的時間和精力去關心照顧另一個人
2.有一定的「識人」的能力,對兩人的彼此了解程度有客觀的評估
3.不要求伴侶的絕對忠誠,不做捕風捉影的蠢事
4.最重要的,明白感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一點不必過多解釋,筆者著重想講的,是後面三點:
關係評估
首先,請你問一問自己:我到底是因為什麼,想要和喜歡的人發展關係?顏值?才華?某種優秀的品質?
想一想,如果你僅僅因為別人好,因為別人優秀就決定要和人家發展關係,那天下所有優秀的人,是不是都應該去追求?優秀所有人都能欣賞,你喜歡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這並不能作為你們的感情的基礎,更不能作為你決定要發展關係的原因。
在筆者看來,決定要和對方發展關係的原因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對方在乎你,同時,你也在乎對方——你們樂於為彼此付出。
我說的這種『 在乎 』,不是下雨給你打傘,生病給你送藥,或者送禮寫花之類簡單的,示意性的『 在乎 』(當然,這些也是必須的);而是對你的『 生存狀態 』在乎:
當你遇到困難,或者心中有一些困擾,你們是如何交流的?對方會認真的和你討論,還是說一大堆廉價的「正確的廢話」甚至出口傷人?
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以及煩心事兒,你們都是如何處置的?
你們聊到過彼此的家庭嗎?彼此未來五年的計劃是什麼?
……
有的人可能會說:這要求也太高了吧?況且一般來說兩個人也很難聊到這些話題,此外對彼此『 了解 』和『 感情的加深 』兩者之間好像也沒有必然聯繫。
首先,這樣的要求真的不高,因為你們的關係是『 伴侶 』,是要共同生活的,對彼此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決定是否深入這段關係。
其次,了解彼此的過程,其實就是感情加深的過程,能夠聊到這些話題,就已經標誌著你們的關係在不斷的加深。這也是筆者關於親密關係升級最核心的認知:雖然親密關係能夠劃出不同的等級( 單方面好感 —— 彼此產生好感 —— 建立親密關係 —— 從『 戀人 』到『 戀人 + 家人 』的關係的轉變 ),但是在不同的等級之間,並不存在明顯的界限。
關係的升級,是在彼此多次的互動,交流,共同經歷一些事件中慢慢完成的,你所認為的標誌性的動作(擁抱、親吻),語言(我喜歡你、我愛你),或者事件(把對方介紹自己的朋友、家人,同居等),都不過是某種『 儀式 』,對關係的『 確認 』,它們本身,並不能促進關係的升級。
所以,想要和對方開始一段關係,『 追 』是沒有用的,『 追 』,只是在表態 —— 表示我想和你發展關係,除此以外再無任何作用;想要真正產生感情,是需要更多的交流和互動的。
當然,有的時候,男生能『 追 』到女生,女生也能『 追 』到男生,但是這樣的關係多半也是一種極度不平等的關係:總有一方永遠在跪舔 —— 因為彼此不了解,只能通過追求者單方面的「舔」來進行互動。
而當你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投入了大量精力,捨不得拋棄,久久沉溺在痛苦中,把生活搞得一團糟。
所以如果你真的喜歡一個人,就應該靜下來,慢慢觀察,彼此了解,慢慢進展你們的關係。
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少一些自戀,別一廂情願以為別人有多迷戀你,要多從相處的細節中去體會這個人到底關不關心你。當發現彼此有得聊,並且一起經歷一些事情,某天,無意間牽到對方的手,這個時候,你們就算是正式開始交往了……
所以,一定要給「為什麼要和那個人發展關係」一個理由,一定要給「你為什麼喜歡我」一個答覆,那就是:我喜歡你,因為你喜歡我(這個回答在邏輯上或許有一些問題,但筆者認為這正是感情的雙向性,矛盾性的體現)。
總結一下這個小節的內容:決定要和對方在一起,一定是因為你們共同經歷了很多事情,有不少的交流,並且彼此認同;不然要麼是表白被拒,要麼是在一起互相傷害,或者一方鄙視另一方。
對戀人,只能無條件信任
對待兩性關係,還有一個重要的心法,那就是無條件信任。
為什麼要『 無條件 』的信任?因為感情中很多事情是無法解釋的,與其他異性的一個動作或者互贈禮物(聰明人不會做這種事),甚至光是一個眼神,都可能引發懷疑。
Kathinka Zitz 有一首詩,叫做《我愛你,與你無關》,在她眼裡光是單方面喜歡一個人,便能給人帶來無限美妙的感受,這些體驗讓一個人更加完善,更加熱愛生活,體驗到更多的人生意義。
有人可能覺得這樣的心態太過卑微,不是一個理智的人應該有的態度;可筆者反而認為,這才是對待一份感情最成熟的態度 ——當你已經完成了一定程度的自我建設,對眼前的人有了比較深的了解,既然已經決定了在一起,就應該有這種『 我愛你,與你無關 』的態度:
我們彼此了解,彼此關心,從中收穫幸福,這就足夠了,至於你是不是心中還有一些小心思,我選擇忽略。
為什麼要忽略?因為只要是人,總會有二心 ——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穿越殘酷的自然選擇,活到今天;唯一的不同是有的人表現得明顯,有的人藏得很深。
所以要求對方的『 絕對忠誠 』,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一定要,那我可以明確告訴你,你要找的伴侶,一定不是地球人……
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可以容忍背叛,筆者所談的『 無條件信任 』,當然是有原則,有邊界的,如果對方已經明顯的和第三者產生了曖昧關係,就應該手起刀落,當斷則斷;在經濟或者其他方面坑害你的,更不能繼續。
此外,面對流言蜚語,堅決不能相信 —— 因為你不知道傳話者到底抱著怎樣的動機和心態,就算他並無惡意,這也很可能是一場誤會而已。
戀人到底會不會做那樣的事,你要有自己的判斷,而這一切,都應該建立在你們在正式交往之前彼此的了解之上,建立在你自己的觀察之上,而不是被一張張說話不用負責的嘴左右。
現在你應該明白筆者強調在戀愛之前要進行自我建設,要了解對方,要確定對方理解、關心自己的原因所在了——沒有這些東西,你們根本沒有辦法建立起信任,共同面對考驗。
總結一下:首先,因為人性本身就是複雜的,要求對方絕對忠誠不可能;但是,又因為感情的本質就是排他的,我們總會捕風捉影,而且真的能夠發現一些確鑿的「證據」;
可是,基於我們對伴侶的了解,基於在相處的過程中建立的一切,為了讓自己更好的享受這份感情,我們需要在適度的範圍內忽略一些感受,並且不輕信流言蜚語。
感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感情的確是美好的體驗,人生如夢,但求一人共赴,但感情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所謂「二十歲是來脫貧的,不是脫單的」便是這個意思 —— 如果你沒有在人生重要的上升期打造好自己的職業技能,為自己持續的成長鋪下道路,就算你能夠發展出一段好的關係,最後也會被現實撕得粉碎,只剩下一個「愛過」聊以自慰。
可這也並不是說『 為了事業應該放棄戀愛 』—— 如果你真的遇到了彼此都認為很適合的人,那你們都應該大膽的嘗試一下,兩個人一起奮鬥,其實是鞏固感情最好的方法。
你要努力,要奮鬥,當你的未來敞亮的時候,你們共同的未來,才會敞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