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綠源種植的小番茄
5年前,山東省對日農產品出口重地萊陽市,來了一家日本企業。這是它第一次涉足農業,低調開始一項長期試驗。
這家企業由日本朝日啤酒、住友化學和伊藤忠商事合資組建,取名「朝日綠源」。
朝日綠源公司在萊陽市沐浴店鎮租下1500畝耕地,種植玉米、小麥和草莓,養殖奶牛,租期20年。農場用鐵絲網和護欄圈起,與周圍村莊的田地隔開,大棚區域還裝著攝像頭。公司大門內建有研究所。
每天路過的村民卻發現,日本人租的地裡,草長到和玉米一樣高,即使蟲子爬遍了也不打農藥,似乎沒有人管。
去年玉米收成前,當成批蟲子爬過田埂進入村民的地裡時,村民急了,不解變為不滿。他們認為日本人「不會擺弄莊稼」,是在糟蹋土地。
在田埂的另一頭,連年虧本的朝日綠源依舊不緊不慢地栽培作物,餵養奶牛,用牛糞堆肥後,再給農地施肥。
對這樣的種地方式,一位在朝日綠源工作了5年的中方管理人員仍然說「看不懂」。
看不懂日本人這個「不賺錢」的試驗的,還有習慣將地裡收成和化肥、農藥價格聯繫起來的周邊村民。
此時,在朝日綠源農場外圍,已有村民一前一後扶著當地傳統農具手耬,往玉米地裡撒尿素。
學不來的種地方式
「日本人對土地管理不好,作物長勢不好,草又長得高。」7月18日下午,在開往沐浴店鎮吳家疃村的路上,當過兩年生產隊長的司機姜春元扭頭看朝日綠源的玉米地,末了又加上一句,「從表面上看。」
朝日綠源坐落在吳家疃、大明、中旺、南旺等村莊環繞的盆地中,道路相通。對近在眼前的這家企業,吳家疃村一些老人始終覺得很陌生,「從來沒有見過他們的地,從來沒有看到過日本人」。
走進紅瓦平房的吳家疃村,除了零落的狗叫聲外,偶爾聽見婦女、老人聊天的聲音,很多人隨身帶著一個小馬扎,三三兩兩找地方坐著。看到天空放晴了,六七個婦女將一張桌子搬出門外,圍坐在一起打牌。
吳家疃村黨支部書記姜詩平說,村裡共150多戶460多人,有300多畝土地租給了朝日綠源公司,一些村民將地租出去後,就近在這家企業上班。
日本人種地的方法,經由他們之口,零零星星傳回村裡。
朝日綠源開辦農場的第二年,姜詩平的妻子姜玉彥曾在裡面幹了兩個月活,負責草莓育苗。同樣「沒活幹去掙個錢」的,還有另外六七位村中的婦女。
今年49歲的姜玉彥說,朝日綠源那時還沒開始養牛,給玉米地用的是有機肥,草也長得快。不像自己家的玉米地,用了除草劑後,草現在不再長,已經不用鋤草了。
「他們的方法學不來,玉米還沒開始長苞,被蟲子咬掉了怎麼辦?就長不出來了。」姜玉彥說。
朝日綠源被村民們當做笑話,因為「不施化肥沒勁,不打農藥招蟲子」是基本道理。不過在村民們看來,日本人好像並不擔心這個問題。
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日本人不僅任由玉米地裡的草亂長,把奶牛的糞便堆積起來,還給草莓噴灑牛奶。
因為有腰疼蹲不了太久,姜玉彥沒有等到草莓收成就辭工回家。她後來聽說,種出來的草莓不合格的就扔掉,也不拿出來賣。在朝日綠源栽了五年草莓的於大姐印證了這一說法。
姜玉彥家也種過草莓,但因為只能賣到七八毛錢,把地出租前三四年,就不再種。即便是價錢不行,她也不捨得把辛辛苦苦栽起來的草莓扔了。
扣除與幾個自家兄弟一起租給朝日綠源的4.6畝地,姜玉彥一家子還剩下的十來畝地,用來種玉米、花生和蘋果。姜玉彥簡單算了一筆帳,去年秋天一畝玉米收成七八百斤,每斤不到一元,五畝玉米地只賺了三四千元,其中還要扣去化肥、農藥成本。
「種地不掙錢!」青壯年村民相繼出門打工。「男人出去了,女人在家裡擺弄莊稼,閒了就打牌。到秋天最忙,七月底和八月要刨花生、收玉米,男人一般會回來。」姜玉彥說。
就在當地許多村民離開土地出門打工時,朝日綠源選擇了村民眼中最不掙錢的行當——農業。
不掙錢的「示範項目」
在時任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的牽線下,朝日綠源成為山東省政府重點引進的農業示範項目。
從2003年起,日本企業經過兩年時間的考察,在山東淄博、濰坊、章丘、膠南和煙臺等地篩選,最終看中「交通好、土質肥沃」的萊陽市沐浴店鎮。2006年5月,山東朝日綠源農業高新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參與這一項目引進的沐浴店鎮黨委書記初曉華告訴都市快報記者,國外投資商沒有願意投資農業項目的,因為農業項目是原始產業,投資大、見效慢、效益差,而外資企業一貫的做法是要立竿見影,見到效益的。
朝日綠源卻對這樁「賠本買賣」饒有興趣。有報導援引沐浴店鎮官員的話說,朝日綠源前期投入2190萬美元,此後每年再追加投資220萬美元。這筆錢對普通農戶和小企業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朝日綠源向都市快報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農場已經畫好經營路線圖。2006年9月,朝日綠源的甜玉米初次出貨,2007年5月農場辦公樓和牛舍竣工,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引進400頭奶牛,兩個月後,牛奶出貨。隨後,朝日綠源又引進250頭奶牛。2008年4月,朝日綠源成立乳業公司,並於當年9月開始銷售自有品牌的牛奶。經過繁殖,奶牛數量現在已達到1700多頭。
朝日綠源的經營方針之一,就是「構築從栽培到物流、銷售的連貫食品系統」。無論是蔬菜、草莓還是牛奶,朝日綠源都主打中國高端消費市場,但仍然年年虧損。
「奶製品這塊是賺錢的,其他的產品單位面積盈利,但前期投入太大了。」初曉華說,朝日綠源最初是計劃2013年左右才開始整體盈利。
朝日綠源方面預計,在2013年後,每年將供應蔬菜約2000噸、水果約700噸、牛奶約7000噸。
公司副總經理前島啟二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盈利不是目的,而是為建一個農業示範項目,提供高水平的農產品。
按照當時的說法,引進朝日綠源項目是為提升當地農產品質量做示範,打破對外出口的「綠色壁壘」。
今年6月底的最新信息顯示,萊陽市的支柱產業食品加工出口業,年銷售收入已突破300億元,農產品加工出口連續15年在全國縣級市中居榜首,產品銷往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有6.4萬農業人口的沐浴店鎮(非農業人口僅3000人),大大小小的果品儲藏、食品加工企業就有33家。
「我們的農業達到一定的高產後要保質,這在長期來看是趨勢,需要一個三年五年的過程。無論是蔬菜、水果、糧食,將來都要在根上解決安全的問題。」初曉華認為,朝日綠源項目正在探索的模式,將為當地帶來示範,「今年學不來,可能下個五年就學得來了。」
朝日綠源栽培部·願景
「農」的本質構建人人處處共通、自然和人類的共存、萬物生成的發展的基石,是人生必須教育的根源。指導擴大對策本部的未來栽培部的願景目標是自己培養銳意進取的人才、真正精煉的生產食材、食品對社會有貢獻的農業和向全球普及擴大。
培養銳意進取的人才是指「能深思熟慮並能發現崇高的靈感、實現人和體共鳴的偉人」。
精煉的生產食糧是指「子子孫孫共享、能促進人類更好的進化的一次生產物(食品)」。
對社會有貢獻的農業是指「生產(製造)的食糧能夠讓所有消費者都走上心身幸福的農業」。(見習記者 黃慶明 攝影 夏陽 發自山東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