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在萊陽租地5年一直虧本 聲稱要種地先養地

2020-11-24 水母網

朝日綠源種植的小番茄

    5年前,山東省對日農產品出口重地萊陽市,來了一家日本企業。這是它第一次涉足農業,低調開始一項長期試驗。

    這家企業由日本朝日啤酒、住友化學和伊藤忠商事合資組建,取名「朝日綠源」。

    朝日綠源公司在萊陽市沐浴店鎮租下1500畝耕地,種植玉米、小麥和草莓,養殖奶牛,租期20年。農場用鐵絲網和護欄圈起,與周圍村莊的田地隔開,大棚區域還裝著攝像頭。公司大門內建有研究所。

    每天路過的村民卻發現,日本人租的地裡,草長到和玉米一樣高,即使蟲子爬遍了也不打農藥,似乎沒有人管。

    去年玉米收成前,當成批蟲子爬過田埂進入村民的地裡時,村民急了,不解變為不滿。他們認為日本人「不會擺弄莊稼」,是在糟蹋土地。

    在田埂的另一頭,連年虧本的朝日綠源依舊不緊不慢地栽培作物,餵養奶牛,用牛糞堆肥後,再給農地施肥。

    對這樣的種地方式,一位在朝日綠源工作了5年的中方管理人員仍然說「看不懂」。

    看不懂日本人這個「不賺錢」的試驗的,還有習慣將地裡收成和化肥、農藥價格聯繫起來的周邊村民。

    此時,在朝日綠源農場外圍,已有村民一前一後扶著當地傳統農具手耬,往玉米地裡撒尿素。

    學不來的種地方式

    「日本人對土地管理不好,作物長勢不好,草又長得高。」7月18日下午,在開往沐浴店鎮吳家疃村的路上,當過兩年生產隊長的司機姜春元扭頭看朝日綠源的玉米地,末了又加上一句,「從表面上看。」

    朝日綠源坐落在吳家疃、大明、中旺、南旺等村莊環繞的盆地中,道路相通。對近在眼前的這家企業,吳家疃村一些老人始終覺得很陌生,「從來沒有見過他們的地,從來沒有看到過日本人」。

    走進紅瓦平房的吳家疃村,除了零落的狗叫聲外,偶爾聽見婦女、老人聊天的聲音,很多人隨身帶著一個小馬扎,三三兩兩找地方坐著。看到天空放晴了,六七個婦女將一張桌子搬出門外,圍坐在一起打牌。

    吳家疃村黨支部書記姜詩平說,村裡共150多戶460多人,有300多畝土地租給了朝日綠源公司,一些村民將地租出去後,就近在這家企業上班。

    日本人種地的方法,經由他們之口,零零星星傳回村裡。

    朝日綠源開辦農場的第二年,姜詩平的妻子姜玉彥曾在裡面幹了兩個月活,負責草莓育苗。同樣「沒活幹去掙個錢」的,還有另外六七位村中的婦女。

    今年49歲的姜玉彥說,朝日綠源那時還沒開始養牛,給玉米地用的是有機肥,草也長得快。不像自己家的玉米地,用了除草劑後,草現在不再長,已經不用鋤草了。

    「他們的方法學不來,玉米還沒開始長苞,被蟲子咬掉了怎麼辦?就長不出來了。」姜玉彥說。

    朝日綠源被村民們當做笑話,因為「不施化肥沒勁,不打農藥招蟲子」是基本道理。不過在村民們看來,日本人好像並不擔心這個問題。

    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日本人不僅任由玉米地裡的草亂長,把奶牛的糞便堆積起來,還給草莓噴灑牛奶。

    因為有腰疼蹲不了太久,姜玉彥沒有等到草莓收成就辭工回家。她後來聽說,種出來的草莓不合格的就扔掉,也不拿出來賣。在朝日綠源栽了五年草莓的於大姐印證了這一說法。

    姜玉彥家也種過草莓,但因為只能賣到七八毛錢,把地出租前三四年,就不再種。即便是價錢不行,她也不捨得把辛辛苦苦栽起來的草莓扔了。

    扣除與幾個自家兄弟一起租給朝日綠源的4.6畝地,姜玉彥一家子還剩下的十來畝地,用來種玉米、花生和蘋果。姜玉彥簡單算了一筆帳,去年秋天一畝玉米收成七八百斤,每斤不到一元,五畝玉米地只賺了三四千元,其中還要扣去化肥、農藥成本。

    「種地不掙錢!」青壯年村民相繼出門打工。「男人出去了,女人在家裡擺弄莊稼,閒了就打牌。到秋天最忙,七月底和八月要刨花生、收玉米,男人一般會回來。」姜玉彥說。

    就在當地許多村民離開土地出門打工時,朝日綠源選擇了村民眼中最不掙錢的行當——農業。

    不掙錢的「示範項目」

    在時任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的牽線下,朝日綠源成為山東省政府重點引進的農業示範項目。

    從2003年起,日本企業經過兩年時間的考察,在山東淄博、濰坊、章丘、膠南和煙臺等地篩選,最終看中「交通好、土質肥沃」的萊陽市沐浴店鎮。2006年5月,山東朝日綠源農業高新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參與這一項目引進的沐浴店鎮黨委書記初曉華告訴都市快報記者,國外投資商沒有願意投資農業項目的,因為農業項目是原始產業,投資大、見效慢、效益差,而外資企業一貫的做法是要立竿見影,見到效益的。

    朝日綠源卻對這樁「賠本買賣」饒有興趣。有報導援引沐浴店鎮官員的話說,朝日綠源前期投入2190萬美元,此後每年再追加投資220萬美元。這筆錢對普通農戶和小企業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朝日綠源向都市快報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農場已經畫好經營路線圖。2006年9月,朝日綠源的甜玉米初次出貨,2007年5月農場辦公樓和牛舍竣工,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引進400頭奶牛,兩個月後,牛奶出貨。隨後,朝日綠源又引進250頭奶牛。2008年4月,朝日綠源成立乳業公司,並於當年9月開始銷售自有品牌的牛奶。經過繁殖,奶牛數量現在已達到1700多頭。

    朝日綠源的經營方針之一,就是「構築從栽培到物流、銷售的連貫食品系統」。無論是蔬菜、草莓還是牛奶,朝日綠源都主打中國高端消費市場,但仍然年年虧損。

    「奶製品這塊是賺錢的,其他的產品單位面積盈利,但前期投入太大了。」初曉華說,朝日綠源最初是計劃2013年左右才開始整體盈利。

    朝日綠源方面預計,在2013年後,每年將供應蔬菜約2000噸、水果約700噸、牛奶約7000噸。

    公司副總經理前島啟二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盈利不是目的,而是為建一個農業示範項目,提供高水平的農產品。

    按照當時的說法,引進朝日綠源項目是為提升當地農產品質量做示範,打破對外出口的「綠色壁壘」。

    今年6月底的最新信息顯示,萊陽市的支柱產業食品加工出口業,年銷售收入已突破300億元,農產品加工出口連續15年在全國縣級市中居榜首,產品銷往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有6.4萬農業人口的沐浴店鎮(非農業人口僅3000人),大大小小的果品儲藏、食品加工企業就有33家。

    「我們的農業達到一定的高產後要保質,這在長期來看是趨勢,需要一個三年五年的過程。無論是蔬菜、水果、糧食,將來都要在根上解決安全的問題。」初曉華認為,朝日綠源項目正在探索的模式,將為當地帶來示範,「今年學不來,可能下個五年就學得來了。」

    朝日綠源栽培部·願景

    「農」的本質構建人人處處共通、自然和人類的共存、萬物生成的發展的基石,是人生必須教育的根源。指導擴大對策本部的未來栽培部的願景目標是自己培養銳意進取的人才、真正精煉的生產食材、食品對社會有貢獻的農業和向全球普及擴大。

    培養銳意進取的人才是指「能深思熟慮並能發現崇高的靈感、實現人和體共鳴的偉人」。

    精煉的生產食糧是指「子子孫孫共享、能促進人類更好的進化的一次生產物(食品)」。

    對社會有貢獻的農業是指「生產(製造)的食糧能夠讓所有消費者都走上心身幸福的農業」。(見習記者 黃慶明 攝影 夏陽 發自山東萊陽)

相關焦點

  • 日企在華種糧養牛「不施農藥」將帶來鯰魚效應
    2006年,日本三家公司合資在山東萊陽租種1500畝地種糧養牛。日企不施農藥化肥,主打無害產品。據悉,由於不採用化學手段,日企租用田地產量僅為當地人所種田地的一半,5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牛產牛糞,改善土質,產出無公害農作物,農作物餵食奶牛,再產出高品質牛奶。
  •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科學養地種地 讓鄉村美產業興
    科學養地種地 讓鄉村美產業興 科學養地種地 讓鄉村美產業興 速讀:只有健康肥沃的土壤,才能生產出優質安全的食物
  • 兩家愛心企業集中發力,10日第一批禮物將集中送往萊陽
    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1月10日首批愛心禮物將送往萊陽,為當地35名孩子送去溫暖。單親家庭長大的小宸,媽媽患有輕微精神問題,家裡僅靠種地維持生計。臨近春節,小宸最大的心願是一個籃球和動物類的課外讀物。這樣簡單樸素的夢想打動了煙臺寶來利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總,他和公司員工一起認領了萊陽15個孩子的心願禮物,並抓緊時間購置完成。
  • 農民種小麥虧本的不如種這種果子,畝產4千斤,年收入上十幾萬元
    導讀:農民種小麥虧本的不如種這種果子,畝產4千斤,年收入上十幾萬元我們都知道,農村裡面的人都是靠著種地或者是養一些東西來賺錢的,這也算是我們農村人最基本的一種賺錢的方式,從很久以前都是這樣的。但是這兩年就不行了,現在這兩年市場上的價格變得特別快,像我們現在種地或者去養豬養雞之類的都賣不了多少錢。就算是質量比較好的也很難賣到好的價錢。但是有人說這個方法想不通還會有另外的方法的。在我們家那邊,人們就發現種地或者是養殖賺不了錢,他們就換了一種東西種。這個他們新種的東西就是一種果子。現在有很多人都改行來種這種果子了。
  • 中國恐龍第一鎮——萊陽呂格莊鎮
    這個小村莊,從上個世紀以來便一直名聲在外,其原因是這裡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也被國內外專家認定為中國著名的「恐龍之鄉」。被譽為「中國古脊椎動物學之父」的楊鍾健先生,在對萊陽蛋化石進行研究之後,便向世人宣稱「萊陽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是全世界蛋化石最豐富的一個區域」。1952年,在金崗口村西的白堊紀王氏組地層中進行挖掘工作,很快從紫紅色粉沙巖中發掘出了一具高5米,長9.8米,計重約一二十噸的恐龍骨架化石。
  • 一九一〇年中國大歷史——萊陽、海陽人民的抗捐抗稅鬥爭
    引言萊陽人民的抗捐抗稅鬥爭,大體經過了請願示威和武裝衝突兩個階段。一九一〇年四月二十一日(宣統二年三月十二日),在群眾的擁戴下,曲詩文與其弟曲桂舟出面,邀約於祝三及各村代表二十餘人,在唐家庵(城西北二十餘裡的北鎮口)集會,商量成立「聯莊會」討還積穀。四月二十七日(古歷三月十八日),「聯莊會」在唐家庵集會,參加者達五、六十人。
  • 山東萊陽七個月大公羊能產奶 村民稱從未見過(圖)
    齊魯網10月5日訊 前不久,萊陽一位村民向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欄目反映,自己家裡養的一隻公羊突然有了特異功能,居然能產奶。  萊陽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家裡的一隻公羊突然有了特異功能,居然能產奶
  • 羅晉說「都當網紅誰還種地」,這話到底什麼意思?丁真最有發言權
    羅晉說「都當網紅誰還種地」,這話到底什麼意思?丁真最有發言權如今的這個時代,除了演員明星愛豆的火熱,「網紅」也越來受到大眾的追捧和支持,比如大家熟知的「李子柒」「溫雅」等等。而小編也注意到,最近實力派演員羅晉因為熱搜「都當網紅誰還去種地」引發大家的熱議。
  • 萊陽又添恐龍新屬種 正式命名為楊氏萊陽龍
    &nbsp&nbsp&nbsp&nbsp9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團隊在《巴西科學院院刊》刊發相關研究成果,正式命名了屬於鴨嘴龍科櫛龍亞科一新屬種——楊氏萊陽龍,種名獻給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奠基人楊鍾健院士,以紀念楊鍾健誕辰120周年及他對萊陽恐龍化石研究的重要貢獻
  • 膠東村莊故事:與棲霞交界的榆科頂村,像是萊陽的「榆關」
    「榆科頂」這個名字,對於萊陽北鄉和棲霞南鄉的人們來說,相當熟悉。即便是其他地方的朋友,如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常走煙青公路的話,對「榆科頂」也不會陌生。(配圖均為榆科頂村的風光)當時,煙青公路走的還是那條從棲霞城區經過的老線,從棲霞向南,過了楊礎鎮之後,就到達萊陽的地界,具體來說,就是榆科頂村了。其實,明清時期萊陽棲霞之間的官道,就大致是這個走向,那時的榆科頂,就設有萊陽最北端的急遞鋪。
  • 月壤不能種菜,那中國人民的種地民族基因可咋整啊?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球土壤回家後,「月壤不能種菜」,短短6個字讓中國人民的種地民族技能無計可施。網友「恨鐵不成鋼」地調侃:這麼大個球連菜都種不了,千年的奔月執念,終究是錯付了。在@微博科普 17日發布的,一則關於「月球上的圖有啥用」的小調查中,比起其他科研類選項,想「種土豆」的網友人數最多,5萬人中有1.5萬人支持,佔比近30%。
  • 養殖蚯蚓每畝地年入幾萬很正常,比種地或者打工強!這個不是騙局
    然後還請他先給我介紹了一下養殖蚯蚓這個項目的真實性,可行性。這個老闆也很爽快,他給我介紹到,蚯蚓是可以養殖的,如果是野生的,小白都可以自己養活,因此人工科學養殖就更不在話下了。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具體選擇適合的養殖方式。問:蚯蚓的養殖成本需要多少?答:人工養殖蚯蚓的成本有以下幾種:1租地租地養殖是不建議新手這麼幹的,農村人自己家基本都有幾畝地,在沒有養殖很成功之前就先用自己地,小規模養。現在養殖蚯蚓的一般都是採用大棚或者露天養殖,一般的也就是十幾畝,幾十畝地,上百畝地的都很少的。畢竟租地費不便宜。
  • 500多萬做農場打了水漂,教「我」明白5個事兒
    流轉土地2013年下半年我準備轉行,當時也沒什麼好項目,就想著回家種地算了(我犯的第一個錯誤:輕視農業)。出現問題租地費用上漲我後包的200畝,因為當時迫切想土地連片,以方便用農機作業,所以我給的價格是800元/畝,之前給我地的老百姓就有意見了,三天兩頭找我,有的還威脅說不漲到800元/畝就不租給我。所以我給大家統一漲到了800元/畝,造成我的租地費用大幅增加。
  • 萊陽恐龍博物館今年建成 曾發掘完整恐龍化石骨架
    水母網3月4日訊 (YMG記者賴皓陽攝影報導 通訊員王曉霞 鄒豪)水母網(www.shm.com.cn)從旅遊部門獲悉,萊陽白堊紀地質公園已正式啟動道路建設,建成後公園內將擁有車行主幹道。此外,白堊紀地質公園今年還將新建博物館、樹化石林、主碑等項目,旨在打造成國內一流的地質公園,讓「恐龍之鄉」成為煙臺旅遊一大特色。
  • 食肉食草恐龍聚集 煙臺萊陽曾是"白堊紀公園"(圖)
    棘鼻青島恐龍萊陽將軍頂棘鼻青島恐龍挖掘地    水母網11月20日訊(YMG記者唐壽銳攝影報導)  追溯煙臺這塊土地的歷史,要從數億年之前膠東半島形成說起。而在距今約6500多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晚期,現萊陽一帶就曾經活躍著現已滅絕的大型爬行動物———恐龍。    10月16日,煙臺市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
  • 訪央視春晚小品《站臺》編劇、萊陽作家黃勝
    記者好奇地問。「萊陽是膠東半島的交通樞紐,具有非常好的交通優勢。每天經萊陽站對開的有118列列車,我經常乘火車出門,特別是節假日時,看到勤勞的交通人堅守在崗,為人民服務,心中總是充滿感動,靈感就此迸發,劇本中的點睛之筆也有了。」就像黃勝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 為什麼最近一直強調要珍惜糧食杜絕浪費?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管子(管仲)說:「倉廩實而知禮節。」 糧食是最重要的資源。《朱子家訓》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 國家糧食保證基本口糧是沒有一點問題的,估計連民營糧企的糧食都吃不完。
  • 我國又一克隆牛在山東萊陽農學院平安降臨降生
    繼11月3日全國首例克隆牛康康誕生後,其「妹妹」雙雙又於11月6日在山東萊陽農學院動物胚胎工程中心平安降臨。  產下康康和雙雙的兩頭黑白花奶牛,均是在2月5日由萊陽農學院科研人員實施的皮上皮細胞核移植胚胎實驗中成功受孕的。按預產期計算,雙雙應在11月5日降生,但直至6日上午仍無反應。因此,專家對其「母親」實施了剖宮產手術。
  • 萊陽古城「大展身手」 PPP模式開啟城建「加速度」
    2021/1/7 17:59:50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7日訊
  • 平湖年輕公務員入企鍛鍊 5月7日首批進企勞動
    浙江在線04月24日訊平湖市將從5月7日起在全市年輕公務員中開展「入企鍛鍊提素質」活動。活動採取離崗鍛鍊的辦法,對全市1980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公務員,分批分組進企業參加生產勞動,時間為6天。入企鍛鍊人員按照企業上下班時間,到企業車間參加勞動,參與企業考勤,中午與職工一起在企業食堂就餐,親身感受企業職工的工作生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