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圖片報名
有很多想要在農業領域大展一番拳腳的投資者不做詳細調查,只憑道聽途說,或坐在辦公室裡天馬行空地構想,或出去走馬觀花看看熱鬧,通常聽不進內行人的話。
農業是一個有點奇怪的行業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是涉及的範圍太大,就種植來說已經大得嚇人了,更不用說養殖、休閒觀光、生態旅遊什麼的了。其次,好像每個人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導致很多投資者以為投身農業很簡單。
再者,媒體報導農業正面新聞居多,大多宣傳某人某公司如何在農業領域成功。豈知一將功成萬骨枯,農業投資者因天時地利、信息不對稱等各種因素造成的損失又有誰知。有很多想要在農業領域大展一番拳腳的投資者不做詳細調查,只憑道聽途說,或坐在辦公室裡天馬行空地構想,或出去走馬觀花看看熱鬧,通常聽不進內行人的話,做出一些浪費型投資,最終虧得血本無歸。
下面是一位四川農場主的故事,前些年他做工程建設攢了一點錢,這兩年工程不好做,於是轉行回家做了一個家庭農場,在經營過程中他走過許多彎路,希望他的經驗教訓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流轉土地
2013年下半年我準備轉行,當時也沒什麼好項目,就想著回家種地算了(我犯的第一個錯誤:輕視農業)。
回村裡調查了一下,情況還不錯,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種地的沒幾個,所以比較順利地以600元/畝的價格流轉了1000畝地,後來為了土地連片,又流轉了200畝,期間發生了一些小插曲,但花錢了事(我犯的第二個錯誤:以為錢能息事寧人,但埋下了禍根)。
當上地主
土地流轉之後,我註冊了家庭農場,可是不知道幹啥項目(我的第三個錯誤:沒找到合適項目就盲目包地)。
都說種糧旱澇保收,國家收購,所以我種上600畝玉米,後來經過朋友介紹,我又種了一些紫薯、綠豆等,還在村裡請了60多個工人,每人給1500元的工資。
當時我信心滿滿,在村裡口碑也不錯,大家都說我這個「地主」跟舊社會的地主不一樣,誇讚我回村給老百姓辦好事,我的父母、親戚也跟著一樣高興。我當時也覺得,地主挺好當的。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就出現問題了。
出現問題
租地費用上漲
我後包的200畝,因為當時迫切想土地連片,以方便用農機作業,所以我給的價格是800元/畝,之前給我地的老百姓就有意見了,三天兩頭找我,有的還威脅說不漲到800元/畝就不租給我。所以我給大家統一漲到了800元/畝,造成我的租地費用大幅增加。
管理不當
平常辛勤勞動的鄉親,給我幹活就不辛勤了,都是鄉裡鄉親,我也不好意思說,因此本來60多個人能幹的活,到農忙時我要請80多個人才能完成。
技術細節失策
我請的是村裡所謂的種地能手,他是憑經驗種地,而不是科學種地,規模效應幾乎沒有體現,我用的化肥、農藥沒有比一家一戶種地少多少,產量也沒有比老百姓自己種高多少。
2014年賠了點錢,但是我想著農業要慢慢來才能出效益(我的第四個錯誤:做農業不為做效益),所以2015年我又籌了些資金投進去,接著幹。
沒成想糧價跌得厲害,並且根本沒人來收(我的第五個錯誤:只生產不銷售,坐等別人收購)。
我一共投進去500多萬,最後賠了300多萬才脫身。
騎虎難下
想想真可笑,以前別人說我是地主,我還挺開心。其實我把農民的地租過來,再僱人種地,我哪裡是什麼地主?農民才是地主,我是佃戶!現在誰再說我是地主,我會說你們全家都是地主。
我現在是騎虎難下,繼續做下去吧,賠錢;不做吧,合同已經籤了,我不能毀約棄耕呀!當然,也有家人在老家的面子因素在內。但是,不管我怎麼困難,給我幹活的鄉親們的工資,我一分都不少給他們!
忠告
1、必須選擇一個可以持續盈利的項目,再去拿地(選擇項目必須詳細調查市場,要幹農民幹不了的事)。
2、一定要做一個可研報告和產業規劃報告,一方面是解決項目盈利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撬動政府資金(我的項目完全可以打包成一個投資2000-3000萬的大項目,政府大約可以配套1000-1500萬,我現在做的算一期,起碼能配套100多萬)。
3、自己不方便出面管理農民,完全可以找個人替我管,捨不得小錢要浪費大錢(請一個經理工資才3000,但不請他,就要多請20個工人!)。
4、必須以做企業的心態來做農業,一心向錢看,不能有先投資再慢慢盈利的想法(農產品市場太不穩定了,必須盯緊盈利不放鬆,咱不是聯想,沒那麼多錢可以燒)。
5、不能幹等著別人來收購(銷售環節一定要參與,不能受制於人)。
文章來源:農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