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又添恐龍新屬種 正式命名為楊氏萊陽龍

2020-11-26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9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團隊在《巴西科學院院刊》刊發相關研究成果,正式命名了屬於鴨嘴龍科櫛龍亞科一新屬種——楊氏萊陽龍,種名獻給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奠基人楊鍾健院士,以紀念楊鍾健誕辰120周年及他對萊陽恐龍化石研究的重要貢獻。

&nbsp&nbsp&nbsp&nbsp記者了解到,鴨嘴龍類是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大型陸生植食性鳥臀目恐龍,其最明顯的特徵為頭部扁長並具形似鴨嘴的吻部,以及複雜的齒列和強大的咀嚼系統。

&nbsp&nbsp&nbsp&nbsp據悉,1951年,楊鍾健等在山東萊陽發現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並研究命名了著名的具頭飾的鴨嘴龍類——棘鼻青島龍。近十年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員團隊與萊陽市政府合作,在萊陽進行了連續的野外科學考察,取得一些重要發現和研究進展。近日,該團隊在《巴西科學院院刊》刊發相關研究成果,命名了屬於鴨嘴龍科櫛龍亞科一新屬種——楊氏萊陽龍(Laiyangosaurus youngi),種名獻給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奠基人楊鍾健院士,以紀念楊鍾健誕辰120周年及他對萊陽恐龍化石研究的重要貢獻。研究者通過化石形態學和系統學研究認為,楊氏萊陽龍區別於譚氏龍代表的鴨嘴龍超科基幹類群成員和以青島龍為代表的具有頭飾的賴氏龍亞科成員(譚氏龍和青島龍都是在萊陽發現的鴨嘴龍類恐龍)。楊氏萊陽龍的發現不但豐富了萊陽鴨嘴龍動物群的組成,也為進一步討論鴨嘴龍類恐龍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nbsp&nbsp&nbsp&nbsp相關連結:萊陽的化石發現萊陽的白堊系地層完整連續,賦存三個重要的白堊紀動物群,即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晚白堊世萊陽鴨嘴龍動物群和萊陽恐龍蛋化石群。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萊陽經歷了三次重要的化石發現。

&nbsp&nbsp&nbsp&nbsp1923年,譚錫疇首先報導了萊陽白堊系地層中發現的恐龍、魚類、昆蟲和植物等化石,同時葛利普研究了其中的昆蟲和魚類化石,周贊衡研究了其中的植物化石,瑞典古生物學家維曼研究了其中的恐龍化石,將其歸於鴨嘴龍類,命名為中國譚氏龍(Tanius sinensis Wiman, 1929)。

&nbsp&nbsp&nbsp&nbsp1951年,楊鍾健和劉東生等在萊陽進行了較大規模考察與發掘,在金崗口村西溝發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並研究命名了著名的具頭飾的鴨嘴龍類——棘鼻青島龍,以及金剛口譚氏龍、破碎金剛口龍等大量恐龍和恐龍蛋化石,同時還首次報導了萊陽發現的翼龍化石。此後,萊陽也有一些零星的恐龍如紅土崖小腫頭龍和恐龍蛋化石被發現,趙資奎還主要依據萊陽恐龍蛋化石的研究,提出了恐龍蛋分類命名系統。

&nbsp&nbsp&nbsp&nbsp從2008年開始至今,汪筱林率領的萊陽聯合科考隊,對萊陽白堊系地層萊陽群、青山群和王氏群進行了詳細而全面的考察,發現了數十個化石新地點和新層位,而且發現了十分罕見的平原恐龍峽谷群。同時,在金崗口的兩個化石地點進行大規模發掘及化石和遺址保護等工作。目前,這裡已經建立了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及其古生物博物館和兩座恐龍遺址館,成為國家重點保護化石產地和古脊椎所科研科普基地等。

&nbsp&nbsp&nbsp&nbsp目前,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和萊陽市政府合作項目等的資助。(記者 史崇胤 通訊員 李夢)

相關焦點

  • 中國恐龍第一鎮——萊陽呂格莊鎮
    ,是世界發現恐龍化石最早而又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區內化石豐富、門類繁多,發現和研究命名的恐龍化石5大類8屬11種。發現和研究命名的恐龍蛋化石4科5屬11種,有長形蛋、金崗口橢圓形蛋等;其白堊紀地層是我國北方研究中生代陸相地層的經典地區。
  • 食肉食草恐龍聚集 煙臺萊陽曾是"白堊紀公園"(圖)
    而在距今約6500多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晚期,現萊陽一帶就曾經活躍著現已滅絕的大型爬行動物———恐龍。    10月16日,煙臺市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萊陽是我國發現恐龍化石品種較多、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這裡是學術界認可的16個「恐龍之鄉」之一……中生代從早到晚依次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而煙臺萊陽則被眾多學者稱作「白堊紀公園」。    6500萬年以前的萊陽一帶擁有著最適宜恐龍生存的環境,被命名為「棘鼻青島龍」的大型恐龍就在這裡發掘,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所挖掘的最完整的恐龍化石。
  • 古脊椎所發現新鴨嘴龍類恐龍
    汪筱林等對部分鴨嘴龍類頭骨新材料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記述和對比研究,命名屬於鴨嘴龍科櫛龍亞科一新屬種——楊氏萊陽龍(Laiyangosaurus youngi)。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巴西科學院院刊》(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上。
  • 萊陽恐龍博物館今年建成 曾發掘完整恐龍化石骨架
    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開建   昨天上午9點,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內現場大型工程機械轟鳴,萊陽白堊紀公園的道路建設正式啟動,這標誌著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2015建設正式拉開序幕。該道路分為東西主線道路和南北直線道路,其中主線道路長2114m,寬7m;支線道路長340m,寬7m。
  • 疑似「新物種」化石現身萊陽白堊紀研學現場
    >白羽軒所採集化石 身處館藏豐富、資源深厚的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研學導師見過萊陽百分之九十的化石種屬 但是,這塊化石具體的種屬,還需要專家們對實物進行鑑定。而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已經啟動化石保護程序,化石樣本將報呈中科院南古所做進一步的研究。
  • 中國恐龍之鄉,在山東萊陽,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這裡發掘
    1923年,我國第一代地質學家譚錫疇在山東萊陽將軍頂西南的紅色地層中採集到恐龍骨骼化石;1929年,瑞典古生物學家維曼對譚錫疇採集的標本進行研究,並命名為中國譚氏龍。上世紀50年代,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在萊陽金崗口村挖掘出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化石「棘鼻青島龍」,「中國古脊椎動物學之父」楊鍾健對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及報導。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鴨嘴恐龍 命名為日本鐮刀龍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鴨嘴龍。這具幾乎完整的骨骼是在日本北部木川鎮7200萬年前的海洋沉積物中出土的。 科學家們說,這種新恐龍屬於一個新的草食性鴨嘴龍屬。恐龍被命名為日本鐮刀龍。 2013年發現恐龍尾巴的第一部分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這種恐龍。
  • 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中國百年十大恐龍——青島龍
    中國百年十大恐龍——青島龍2012年,在中國常州舉辦了首屆國際恐龍節。在這次恐龍節上,由著名古生物學家董枝明等12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恐龍科普科研專家團公布了「中國百年十大最著名恐龍」。小盜龍就將為大家介紹這十種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恐龍,第一種介紹青島龍。
  • 恐龍新屬種被命名「諸城坐角龍」
    恐龍新屬種被命名「諸城坐角龍」 2016-01-12 科技日報 魏東 李芳 焦自香 【字體:因其擁有整個恐龍類中獨一無二的坐骨而被正式名為「諸城坐角龍」。該屬種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關注。  約36.2釐米的坐骨總體形狀形似反曲弓,中部形成了膨大的具有橢圓形凹陷的閉孔突,末端具有斧頭狀擴展。
  • 山東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原標題:山東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被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諸城恐龍化石家族添新屬種 現已正式命名「諸城中國甲龍」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9日訊 諸城因其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而被譽為「中國龍城」。近日,中國古生物專家基於在諸城臧家莊化石點上採集的甲龍類右側腸骨化石,判斷其代表了一個甲龍類新種,將其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恐龍家族添新屬種:晉地甲龍
    多年來,通過與國內外專家開展合作,山西地質博物館先後研究命名了3個新屬種的恐龍。今天新公布的「晉地甲龍」化石,於2011年發現於大同市左雲縣白堊紀的地層中,化石保存了一具近乎完整的甲龍骨架,經過精心修復和全面研究,得以展現在公眾面前。一同發布的還有山西三疊紀主龍形類「擇義王氏鱷」化石和二疊紀鋸齒龍類化石。
  • 新研究表明青島龍並不是恐龍中的「獨角獸」
    新研究表明青島龍並不是恐龍中的「獨角獸」青島龍是中國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它的標誌性特徵就是腦袋上的一隻「獨角」,這在恐龍家族中可是獨一無二的!最近研究人員運用最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證明青島龍的腦袋上其實長著一個更大更華麗的頭冠,而「獨角」只不過是頭冠的一部分。新中國第一龍!
  • 恐龍新屬種「臧家莊諸城巨龍」獲命名
    原標題:恐龍新屬種「臧家莊諸城巨龍」獲命名   山東諸城地區恐龍屬種又增添了一個新成員。11月12日,記者從山東省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了解到,由莫進尤、王克柏、陳樹清、王培業、徐星撰寫的論文《山東晚白堊世一新的巨龍類恐龍》發表於權威學術刊物《地質通報》第36卷第9期第一篇,作者將這一新的巨龍類恐龍命名為「臧家莊諸城巨龍」。
  • 甘肅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
    甘肅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現場有關專家在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現場考古有關專家在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現場考古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現場永靖地區隸屬於蘭州-民和盆地,二十多年來,已發現和命名的恐龍有5屬5種,其中蜥臀類
  • 訪央視春晚小品《站臺》編劇、萊陽作家黃勝
    「過年期間,我和妻子經常為去誰家過年發愁,於是就有了站臺的主線劇情。」「那其餘那些故事情節是如何延伸的?」記者好奇地問。「萊陽是膠東半島的交通樞紐,具有非常好的交通優勢。每天經萊陽站對開的有118列列車,我經常乘火車出門,特別是節假日時,看到勤勞的交通人堅守在崗,為人民服務,心中總是充滿感動,靈感就此迸發,劇本中的點睛之筆也有了。」就像黃勝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 恐龍家族中的「獨角獸」其實並不存在
    整個發掘工作非常順利,很快就得到了一具較為完整的恐龍化石,這可是新中國建立之後發現的第一具完整恐龍化石,因此被稱為「新中國第一龍」。圖註:青島龍的命名者——楊鍾健,圖片來自網絡在恐龍化石被發現之後,又經過了多年的研究,楊鍾健先生才在1958年發表論文正式命名了青島龍(Tsintaosaurus)。
  • 膠東村莊故事:與棲霞交界的榆科頂村,像是萊陽的「榆關」
    「榆科頂」這個名字,對於萊陽北鄉和棲霞南鄉的人們來說,相當熟悉。即便是其他地方的朋友,如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常走煙青公路的話,對「榆科頂」也不會陌生。(配圖均為榆科頂村的風光)當時,煙青公路走的還是那條從棲霞城區經過的老線,從棲霞向南,過了楊礎鎮之後,就到達萊陽的地界,具體來說,就是榆科頂村了。其實,明清時期萊陽棲霞之間的官道,就大致是這個走向,那時的榆科頂,就設有萊陽最北端的急遞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