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家族添新屬種:晉地甲龍

2021-01-09 人民日報

「晉地甲龍」化石。

「擇義王氏鱷」化石。 圖片由山西地質博物館提供

本報5月13日訊(記者 李飛飛)恐龍化石是最為人們所熟知和熱愛的,恐龍研究也始終是古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對人們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和探究現代陸地生態系統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今日上午,山西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成果發布會上,「晉地甲龍」化石、「擇義王氏鱷」化石和鋸齒龍類化石三項古生物研究成果首次公開亮相。今年6月1日前,「晉地甲龍」化石和「擇義王氏鱷」化石將向公眾展出,市民可近距離觀賞。鋸齒龍類化石正在加緊研究,爭取儘快向公眾開放。

山西素有表裡山河之稱,境內廣泛發育了各個地質時代的沉積地層,蘊藏著豐富的化石資源。山西地質博物館近年來持續開展全省範圍內的古生物化石調查、發掘、修復、研究工作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發掘了三疊紀「中國肯氏獸動物群」、白堊紀恐龍動物群、二疊紀鋸齒龍類等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化石。

多年來,通過與國內外專家開展合作,山西地質博物館先後研究命名了3個新屬種的恐龍。今天新公布的「晉地甲龍」化石,於2011年發現於大同市左雲縣白堊紀的地層中,化石保存了一具近乎完整的甲龍骨架,經過精心修復和全面研究,得以展現在公眾面前。

一同發布的還有山西三疊紀主龍形類「擇義王氏鱷」化石和二疊紀鋸齒龍類化石。這兩種古生物分別生存在距今約兩億四千萬年的三疊紀中期和兩億六千萬年的二疊紀末期,是華北地區特有的古生物種類,無論從化石保存的完整性還是保存數量上都屬於國內第一。

未來,山西地質博物館將繼續提高地學研究水平,普及地學知識,傳播地學文化,為我省地學研究和地學科普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山西地質博物館自正式對公眾開放以來,致力於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先後被列入「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山西省科普基地」,著力打造青少年學生的「第二課堂」。此次發布會上,山西地質博物館還為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太原市杏花嶺小學舉行了實習基地揭牌儀式。

此外,山西地質博物館還授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董枝明、唐治路兩位專家榮譽館員稱號。

○延伸

三項古生物研究成果及重要意義

山西地質博物館此次公布的三項古生物研究成果,對山西乃至古生物研究領域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兩位研究員及山西地質博物館館長。

甲龍類新屬種將被命名為「晉地甲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尤海魯介紹,此次發布會上首次亮相的一個甲龍類新屬種,即將被正式命名為「晉地甲龍」,它發現於山西省左雲縣。

甲龍是一類四足行走的覆甲類恐龍,尾部有一獨特的骨質尾錘,又被稱為「坦克龍」,是人們所熟知的恐龍。「晉地甲龍」生存在距今約一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是目前已知最原始的具有骨質尾錘的甲龍科恐龍。「它的發現,支持了甲龍尾錘演化過程中柄狀的遠端尾椎先於末端癒合的皮內成骨出現的假說。」尤海魯表示,相關研究成果即將發表在今年出版的《地質通報》上。

「擇義王氏鱷」化石有望成為又一鎮館之寶

「主龍形類,是一個包括恐龍類、鱷型動物以及很多已滅絕爬行動物的生物類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唐治路介紹,山西的主龍形類主要指生存在三疊紀時期,比恐龍和鱷型動物更加原始的爬行動物,也就是過去被稱為「假鱷類」的爬行動物。

唐治路介紹,現在,有關種類分別屬於基幹主龍形類和基幹形鱷類。「擇義王氏鱷」屬種是楊鍾健院士依據很不完整的材料建立的,正型標本很不完整,缺乏有效的鑑定特徵,不少國內外學者開始懷疑擇義王氏鱷的有效性,認為擇義王氏鱷是個存疑屬種。

山西地質博物館在榆社三疊系採集到的新的完整的化石,包括距離原產地8公裡外的一具完整的無頭骨個體,以及距離原產地4公裡外的11具集群埋葬個體。唐治路介紹,目前這些標本的修復已經基本完成,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化石中標本最多、完整程度最高的一批。

唐治路表示,通過與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合作研究,初步確定這些新的化石很可能與「擇義王氏鱷」為同一屬種。對這些新化石的研究,不僅能夠明確「擇義王氏鱷」的有效性及形態特徵,也能很好確定該屬種的系統分類位置。新的「擇義王氏鱷」化石有望成為山西地質博物館又一鎮館之寶。

山西鋸齒龍化石為目前國內最完整的一批

山西地質博物館館長史建儒介紹,2015年,山西地質博物館在保德縣二疊系孫家溝組發現了大批脊椎動物化石,經多次大規模的發掘,採集了總重量接近150噸的化石標本。經初步鑑定,這批大規模集群埋藏的化石為鋸齒龍類,並很可能屬同一種類。

「在此之前,我國已知的鋸齒龍類化石均不完整,尤其是缺乏相對完好的頭骨。」史建儒介紹,山西地質博物館此次採集的鋸齒龍化石是目前國內最完整的一批,包括了近乎完整的頭骨及大量的頭後骨骼,以及大小不等的幼年到成年個體。據目前階段性統計,化石個體數量超過20具,化石總數已達1500餘件。此次山西地質博物館發現的材料,將對系統研究中國鋸齒龍類提供充分物質基礎。

(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晚報)

相關焦點

  • 恐龍家族發現新屬種——晉地甲龍
    在古生物學研究領域,恐龍化石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山西地質博物館日前召開的古生物研究成果發布會上,「左雲晉地甲龍」化石、「擇義王氏鱷」化石和鋸齒龍類化石三項古生物研究成果首次公開亮相。目前發現的最完整的鋸齒龍類頭骨。
  • 諸城恐龍化石家族添新屬種 現已正式命名「諸城中國甲龍」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9日訊 諸城因其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而被譽為「中國龍城」。近日,中國古生物專家基於在諸城臧家莊化石點上採集的甲龍類右側腸骨化石,判斷其代表了一個甲龍類新種,將其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這些恐龍曾活躍在山西地界
    在《侏羅紀世界》中,大家看到擁有長脖子的腕龍,在山西也有這樣的恐龍。早在1983年,中國地質科學院教授程政武等人在我省天鎮縣發現了華北龍的化石。而在日前的山西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成果發布會上,「晉地甲龍」化石、「擇義王氏鱷」化石和鋸齒龍類化石三項古生物研究成果首次公開亮相。今年6月1日前,「晉地甲龍」化石和「擇義王氏鱷」化石將向公眾展出,市民可近距離觀賞。
  • 諸城恐龍再添新成員——諸城中國甲龍
    近日,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一種新的甲龍類恐龍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 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諸城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
    原標題:諸城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 (資料圖片) 「重大發現接連不斷,四大新屬種相繼出現,諸城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這是繼諸城出現四大龍王后,諸城恐龍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徐星如是說。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恐龍專家徐星,攜研究團隊重要研究人員著名足跡專家邢立達、加拿大籍恐龍專家舒柯文等到山東諸城進行實地考察,並對恐龍澗、臧家莊、棠棣戈莊、玉皇等化石點進行了細緻研究。
  • 遼寧朝陽發現新屬種甲龍
    2002-11-30 13:21:11 | 來源:人民網   在有關恐龍的動畫片中
  • 甘肅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
    甘肅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現場有關專家在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現場考古有關專家在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現場考古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現場永靖地區隸屬於蘭州-民和盆地,二十多年來,已發現和命名的恐龍有5屬5種,其中蜥臀類
  • 山東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原標題:山東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被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中國龍城」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華社訊 (記者吳書光)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中國縉雲甲龍! 「浙江恐龍」大家族又多一員
    圖片由浙江自然博物館提供  昨天,浙江自然博物館報來消息——浙江研究的具尾錘新種甲龍,有了正式命名,叫中國縉雲甲龍!  對它正式命名的是昨天的《科學報告》,這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旗下的開放獲取雜誌,在上面成功發表論文,就相當於是「蓋章通過」,有了「正式身份」。
  • 我省古生物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左雲晉地甲龍亮相
    ▲目前發現的最完整的鋸齒龍類頭骨▲目前發現的集群式保存最多的「擇義王氏鱷」化石▲發現新屬種——「左雲晉地甲龍」山西地質博物館舉行古生物研究成果發布會(記者 張曉敏 通訊員 郭鋒)5月13日,山西地質博物館舉行古生物研究成果發布會。
  • 我的恐龍甲龍介紹 我的恐龍遊戲裡面的恐龍介紹
    導 讀 我的恐龍甲龍由小編為你介紹。甲龍意為「堅固的蜥蜴」,是甲龍科下的一屬,稱為大面甲龍。在我的恐龍手遊中,甲龍有什麼技能?其屬性偏向是如何的?
  • 恐龍之甲龍亞目,甲龍簡筆畫
    甲龍亞目Ankylosauria,屬於鳥臀目的一個演化支。甲龍亞目包含了大部分有著骨鱗片形式裝甲的恐龍。甲龍亞目都是有著短而壯的腿的笨重四足動物。甲龍亞目已知最早出現在早侏羅紀的中國,直到在白堊紀滅絕。甲龍亞目和劍龍亞目歸為裝甲恐龍類,他們身上有很多骨板尖刺等結構,身體結構導致極速可能少過每小時10公裡。
  • 堅強的存活到恐龍大滅絕的後期的恐龍——甲龍,你對它了解多少?
    甲龍有兩種發音方式嚴格地說,甲龍(希臘語,意為「融合的蜥蜴」或「僵硬的蜥蜴」)應該重讀第二個音節:ank- eye low- sore -us。然而,大多數人(包括大多數古生物學家)發現,把重音放在第一個音節上更容易,那就是「ank - bad -oh- sore -us」。
  • 恐龍新屬種「臧家莊諸城巨龍」獲命名
    原標題:恐龍新屬種「臧家莊諸城巨龍」獲命名   山東諸城地區恐龍屬種又增添了一個新成員。11月12日,記者從山東省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了解到,由莫進尤、王克柏、陳樹清、王培業、徐星撰寫的論文《山東晚白堊世一新的巨龍類恐龍》發表於權威學術刊物《地質通報》第36卷第9期第一篇,作者將這一新的巨龍類恐龍命名為「臧家莊諸城巨龍」。
  • 浙江發現最古老具尾錘新種甲龍
    2月27日出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報導了發現於浙江省縉雲縣壺鎮的新種類甲龍類化石研究成果,該種類被正式命名為中國縉雲甲龍(麗水浙江龍的分類還有爭議,之前被歸入結節龍科,但在最新的分析中被歸入到了甲龍科中,由於缺少一些獨特特徵,被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是無效種。麗水浙江龍保存了完整的尾椎,可以確認尾巴末端沒有尾錘發育,與縉雲甲龍不同。東陽盾龍沒有保存尾椎,但保存了癒合的薦盾板,屬於結節龍類。
  • 解讀洛陽恐龍家族新成員——「迷你豫龍」
    它「個小鬼大」:洛陽恐龍家族迎來第九位成員  負責此項工作的省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徐莉博士說,2007年上半年,她和同事以及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專家在欒川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恐龍化石,竊蛋龍化石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為這些化石標本個體較小,所以我們將其命名為『迷你豫龍』(Yulong mini)。」
  • 霸王龍家族又添恐怖新成員
    霸王龍家族又添恐怖新成員暴龍類是非常經典的掠食性恐龍,尤其是晚期暴龍科的成員們,可謂是肉食性恐龍中將殺戮能力發揮到極致的典範。曾有人說,「一談起霸王龍類我就會不由自主的和死亡聯繫起來」。今年年初發表了一種暴龍科的新成員,更是直接被冠於了「死神」的名號。
  • 樂高甲龍MOC圖紙分享,恐龍小分隊6隻集齊
    甲龍是甲龍科的模式屬。甲龍科是甲龍下目的成員,當中包括了結節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