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野生滇重樓幾乎絕跡的困境 中藥材產業化還要過幾關

2020-12-0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不採挖,難以滿足醫療需要;過度採挖,嚴重危害野外種質資源。作為雲南白藥主要成分之一,野生滇重樓幾乎絕跡。

&nbsp&nbsp&nbsp&nbsp為破解滇重樓保護和開發的矛盾,雲南省麗江市走上一條規模化種植的產業發展道路。

&nbsp&nbsp&nbsp&nbsp生產周期至少5年,風險大,農民的心一直懸著

&nbsp&nbsp&nbsp&nbsp麗江市的中藥材產業自2010年開始起步,在短短五年時間裡,種植面積就已超過20萬畝,實現產值近30億元,吸引了近4萬農戶參與。但在產業化進程中,種植戶也面臨很多問題。

&nbsp&nbsp&nbsp&nbsp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海西村村民和世俊過去種植玉米、白芸豆和洋芋,畝產值不超過1000元。八年前,他改種滇重樓。收穫時,每畝收入達十一二萬元,除去每畝3萬元左右的成本,算下來,每年每畝純收入也有近萬元。

&nbsp&nbsp&nbsp&nbsp「種植滇重樓的風險太高。」老和吐露出這些年的煩心事,「家裡的五畝地投入15萬元,收穫前的幾年時間裡,心總懸著。」

&nbsp&nbsp&nbsp&nbsp七八年沒啥收入,生活靠啥?記者了解到,部分村民通過流轉土地,一部分種植滇重樓,一部分種植一年生的瑪卡、白芸豆、洋芋。

&nbsp&nbsp&nbsp&nbsp高投入、高風險,未必有穩定的收益。流轉了300畝土地發展中藥材種植的黃初旭說,「滇重樓從種苗到收穫,至少需要五到八年時間,價格高企時容易出現跟風種植,接著價格大跌,誰也說不好幾年後的價格是怎樣。」

&nbsp&nbsp&nbsp&nbsp科技支撐保安全,產銷對接化風險

&nbsp&nbsp&nbsp&nbsp種植中藥材免不了有病蟲害,但不合理使用農藥,會對藥材安全造成很大的風險。「滇重樓種植離不開科技支撐。縣裡幫我們聯繫了省藥研所的專家,遇到問題,我們拍照發給專家,很快就能拿到診斷結果。」黃初旭說。

&nbsp&nbsp&nbsp&nbsp產銷對接,化解市場風險。「我們目前正和雲南白藥等企業協調,爭取將玉龍縣建設成白藥原材料基地,實現以銷定產,保證藥材價格相對穩定。」玉龍縣知識產權局局長趙樹軍說。

&nbsp&nbsp&nbsp&nbsp在市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黃初旭還有自己的訣竅,「市場上滇重樓種子價格高,採下的種子可以用來培育,等過上幾年,這些品種馴化好後,賣種苗更賺錢。」

&nbsp&nbsp&nbsp&nbsp「除了引導相關企業合作社規範化種植,我們還和一些龍頭企業、科研院所聯合開展品種儲備工作,既瞄準當下,也為未來產業長遠發展做好鋪墊。」趙樹軍表示,下一步將引導當地企業進行中藥材深加工,並做好中藥材產業的科技扶持工作。

相關焦點

  • 黃國虎說 滇重樓現在1500多元一斤了
    今年35歲的黃國虎,高中畢業後就去了東莞、中山等地打工,做過搬運,當過車間技術工人,廠裡上班幾年還做了技術主管,收入也逐年增加。但不安於現狀的黃國虎始終覺得打工也不是長久之計,要實現發家致富,自己必須脫離打工,回農村去開拓一條不一樣的路。
  • 重樓如何不「重路」 ,雲南重樓種植背後的那些事
    重樓是否會像三七、瑪咖那樣,重蹈覆轍無序種植、價格瘋漲,價格跳水的困境,並最終損害種植戶利益,讓人擔憂。但滇重樓的種植生產中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野生重樓資源稀缺。早期,重樓供應以野生採挖為主,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藥農亂採濫挖野生資源,嚴重破壞了資源再生能力,導致滇重樓資源出現衰退。二是優良種質資源缺乏。
  • 滇重樓種子育苗,你選擇催芽還是不催芽?
    高杆滇重樓滇重樓人工種植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關於種子育苗的問題一直還是一個熱議的話題。催芽-也就是打破重樓種子的休眠期,人工幹預種子提前出苗。重樓種子有休眠期,種子胚芽後熟的特徵,傳統的育苗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出苗,於是隨著人工種植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多人就使用人工催芽的手段,讓種子打破休眠期提前出苗。重樓苗我們先來搞明白重樓種子的後熟性和休眠期。
  • 不同土壤基質對滇重樓生物量累積的影響
    -Mazz.)為延齡草科重樓屬多年生植物,其主要分布於我國雲貴高原,四川涼山州也有少量分布[1]。重樓屬植物有24個種,大多可以藥用,但目前被收入國家藥典的只有滇重樓與華重樓。重樓以根莖入藥,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毒蛇咬傷等。現代研究表明,重樓還具有免疫調節、抗腫瘤等功效[2]。滇重樓是重要的藥用植物,也是近年來最為緊俏的藥材品種之一。重樓資源的快速枯竭,已經嚴重影響了以重樓為原料的生產鏈。
  • 煙鎖重樓,煙鎖重樓,何時明月照重樓?
    不知道大家有木有看過一部瓊瑤劇
  • 雲南精耕道地中藥材擬用3-5年時間培育推出「十大雲藥」
    雲南中藥材道地性強。蘇豹介紹,道地藥材是指歷史悠久,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療效突出,帶有地域性特點的藥材。雲南優勢中藥材三七、燈盞花產量均佔全國總量的90%以上,「三七在國內藥材市場地位舉足輕重,無論是開發深度還是產值都首屈一指。天麻、燈盞花、滇重樓等滇產藥材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也不斷提高,全國現有35大類、43個劑型、5000多個品種的中成藥,其中使用雲南中藥材的就達3500多種。」
  • 重樓川貝母等這5種中藥材種植適合在冬季
    冬季種植中藥材但是隨著中藥材市場的活躍,有不少的農民,可以利用冬季農閒的時候種植中藥材創收,但是冬季能種植什麼中藥材呢中農研究院小編給你推薦重樓種植、川貝母種植、半夏種植、柴胡種植、薄荷種植這5種。1、重樓重樓是常用的中藥材料,是「雲南白藥」、「宮血寧」等國家保護中藥的主要成分之一,由於重樓藥用價值高,目前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價格也很高。重樓種植一年四季皆可,但秋冬種植最佳。
  • 雲南玉龍滇重樓價格穩定
    重樓經歷了多年的持續上漲,前期重樓價格有所回落,市場上議論紛紛,是否行情拐點已至?近期行情為何震蕩?其實主要是這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資壓力大,提前鎖定收益。重樓種植周期長(塊莖種植4-5年,種籽育苗+移栽需6-7年)、資金投入巨大(每畝成本投入在14-15萬左右),在當前高價,部分資金壓力較大的參與者提前採挖,市場短期貨源供應增加。
  • 【今日視點】雲南重樓種植熱的「冷」思考
    佔據全國滇重樓市場需求量大頭的雲南白藥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雲南白藥每年僅需滇重樓千餘噸,現已有兩年的庫存。特別是三到五年後,雲南白藥的重樓原料將實現「閉環式」自給自足,不會再向外收購。綜合這些現狀,似乎要給「火熱」的重樓種植提個醒、「降降溫」。
  • 多種野生中藥材瀕危 人工種植難解危局
    野生中藥材正陷入瀕危的惡性循環。  12月7日,四川醫藥企業競爭力促進中心主任許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飛速發展的醫藥產業對野生中藥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目前很多野生中藥材非常稀缺,有些品種甚至瀕臨枯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多家藥店發現,目前市場上的中藥材多為人工種植或養殖。
  • 滇重樓怎樣打破上胚軸休眠?
    滇重樓怎樣打破上胚軸休眠?上胚軸休眠即發芽,下胚軸休眠即髮根。由於重樓植物在果實成熟時種子的胚尚發育不全,其種胚內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都還沒有發育形成,以及胚乳堅硬,內種皮表層角質化等形態後熟和生理休眠的特性,使得重樓種子在常規田間播種後通常需要經歷兩冬一夏才能萌發出苗,滇重樓種子需經過2次低溫休眠才能萌發,在自然情況下需要兩冬一夏才能出土成苗,l5個月的出苗率僅為46.2%,大量種子在漫長的休眠期間喪失了生命力。
  • 重樓根腐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用什麼藥物可以防治
    栽培地土壤黏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連綿陰雨、土壤過溼和積水、多年連作地塊等均易發生根腐病。因其野生生長周期長,逐年採挖,野生資源面臨枯竭。當前有些地區雖然也生存著部分重樓資源但是多是名存實亡,已不能夠供給市場上大量的貨源需求,比如安徽、浙江等地也有少量分布;目前人工種植雖成功,但是市場上少有供應,發展緩慢趨勢,依然沒成規模,且種植成本也較高下。重樓生產周期很長,而且投入較大,在短時間內很難見效益,並且只是在實驗期,沒有規模種植,也沒有實際的產出供應市場。
  • 人工異花授粉有效提高滇重樓種子產量
    通過人工授粉可以有效提高滇重樓種子產量。以下我們通過一組數據了解一下滇重樓人工授粉的效果。    滇重樓在每年4月出芽,出芽時雄蕊和雌蕊在葉片和萼片的包裹中。出芽後1周左右,葉片和萼片展開,雄蕊和雌蕊暴露出來。圖1中滇重樓葉片和萼片處在展開過程中。        滇重樓開花後,花葯展開釋放花粉,柱頭在接受花粉後完成受精。
  • 重樓種植歷史及現狀
    但由於在過去重樓用量一直不大,野生資源又很豐富,因此重樓的人工種植一直沒有形成規模,重樓藥材一直靠野生採集。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重樓資源日益匱乏,其人工種植才開始,但由於種子萌發時間較長,種植周期長,種植利潤過低,因此重樓的人工種植一直沒有形成規模。
  • 七葉一枝花——重樓
    前天發了七葉樹的文章後,不少朋友回復「七葉一枝花」也就是重樓回來查詢,七葉樹,七葉一枝花,到也有些奇妙的聯繫呢。那這次不妨就推一篇介紹重樓的文章吧。植物圖鑑@十九喜歡打遊戲看電視劇的人應該對重樓這個名字不會陌生,仙劍奇俠傳三大BOSS的名號正是重樓。重樓這個名字令人感覺十分的氣魄、威嚴,但是重樓的真身,卻是一種隱居深山,十分低調的小草。
  • 其實,重樓比想像中更容易烘乾,因為有它
    滇重樓以其根莖入藥,其性微寒,有小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抗腫瘤的功效;是著名中成藥「雲南白藥」的主要原料之一。人工種植滇重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大規模的滇重樓仿野生種植業獲得了成功。滇重樓採挖一般在十一月份左右,採挖滇重樓後需要對其清洗乾燥等處理後才可入藥;因滇重樓質地比較堅實,使用現有滇重樓烘乾裝置對堆積在一起的滇重樓只能烘乾其表面,部分滇重樓不能充分的烘乾,使滇重樓的成分含量不穩定,沒有乾燥充分的滇重樓易發生質變或黴變影響其藥用價值。
  • 那些你不知道的中藥材——滇黃精
    九月份到普洱市出一趟差才發現,普洱人民對滇黃精的認知極少。小編作為一位不常在家鄉的普洱人,第一次聽到滇黃精時,同樣和大多數人一樣,思考它是什麼、長什麼樣子?對它充滿好奇。後來通過了解和學習,知道了許多。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滇黃精究竟是什麼!
  • 重樓栽培技術
    、七葉一隻花、重樓一隻箭,、蚤休等。滇重樓生長較慢,生長周期較長。一般用帶有頂芽的塊莖栽種,要3—5年才比較划算採收。用種子播種,從播種到收差不多要5—7年。因此,藥用重樓大部分以野生採集為主。近幾年由於過度採挖,野生資源進一步縮減,價格連年攀升,且呈逐漸上漲趨勢,,已成為貴重的中藥材之一。因此,抓住時機,做人工引種栽培,前景廣闊。一、生長習性。  重樓喜涼爽、陰溼環境。因此,大部分生長在蔭蔽好、潮溼、富含腐殖質的林蔭地下和雜草從生的山溝裡。並且生長慢,一般發要經過兩個冬天才能出苗。
  • 特色野生花卉——滇丁香丨中國植物大賞
    ▲雞冠滇丁香野生資源滇丁香屬植物喜光,也較耐陰,在半陰環境下生長良好。▲滇丁香新品種'紅福'資源利用 滇丁香屬植物是美麗的花灌木,具有濃鬱宜人的芳香,但由於生長環境的特殊性,如今野生資源還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