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樓根腐病發病的症狀為根莖從染病部位開始腐爛,早期植株不表現症狀,後期隨著根部腐爛程度的加劇,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逐漸減弱,地上部分因養分供不應求,在中午前後光照強、蒸發量大時,植株上部葉片會出現萎蔫,但夜間又能恢復。最後整個根莖腐爛,地上植株萎焉,逐漸枯死。
滇重樓根腐病症狀
發病初期,地上部分出現輕度萎蔫,葉片下垂,塊根發軟。逐漸根部出現黃褐色水漬狀腐爛斑塊,逐漸擴展,由黃色變黑褐色,直至塊根腐爛,有特異臭味,晚期地上部分凋萎枯死。
病原
主要是6-7月田間溼度大,積水,氣溫高及根莖有創傷,易遭受病原物感染所至。真菌和細菌均可引起根腐病發生。
發生特點
根腐病為土傳病害,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栽培地土壤黏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連綿陰雨、土壤過溼和積水、多年連作地塊等均易發生根腐病。
防治方法
(1)引起滇重樓根腐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積水,栽培土壤宜選擇疏鬆、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勢應選擇具有一定坡度(5°~20°),易於排灌的地塊種植。
(2)栽種時選無病和無損傷的根莖,或用草木灰塗蘸切口後栽種。栽種前,每畝用1.5~2.5kg敵克松、退菌特或多菌靈對土壤消毒。
(3)適時防治地下害蟲,避免地下害蟲危害後造成傷口,為病菌侵入創造條件。
(4)發病中晚期拔除病株,病穴用生石灰、甲基託布津或多菌靈等800~1000倍液做消毒處理,病穴周圍和大田植株可用農用鏈黴素200mg/L加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50倍液混合後噴藥。
重樓喜歡涼爽陰溼的環境,多生長於山區的山坡、灌木林或溪邊、溼地,需要肥沃的沙壤土和腐植土壤。因其野生生長周期長,逐年採挖,野生資源面臨枯竭。當前有些地區雖然也生存著部分重樓資源但是多是名存實亡,已不能夠供給市場上大量的貨源需求,比如安徽、浙江等地也有少量分布;目前人工種植雖成功,但是市場上少有供應,發展緩慢趨勢,依然沒成規模,且種植成本也較高下。重樓生產周期很長,而且投入較大,在短時間內很難見效益,並且只是在實驗期,沒有規模種植,也沒有實際的產出供應市場。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多數藥農不願選擇投入高、見效慢的品種,重樓能不能普及種植成功仍需要觀察。國內重樓產量以雲南、四川為最多。
對於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因此眾多製藥企業爭相採購作投料使用,近年來中成藥投料量增加,如雲南白藥集團的宮血寧膠囊、四川光大製藥廠的抗病毒顆粒、江蘇南通製藥總廠出品的季德勝蛇藥片、湖南產抗病毒口服液和廣東某些藥廠產的抗感冒藥等都有該品的原料。市場佔比逐年增加,近年其價值不斷發現,用途得到拓展,市場需求逐漸上升,產量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巨大需求。
重樓系野生藥材,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南幾省區,全年均可採挖,但以秋季採挖質量為最佳。隨著野生資源逐年不斷減少,藥用價值高,導致民間濫挖嚴重,因藥用部位生長周期長,野生資源可採量面臨枯竭;行情近來一直穩定在高價上,目前市場上雖貨源走銷不是很快,但是由於資源量的減少,高價行情也一直未被扭轉。由於重樓在抗病毒方面具有獨特療效,除用於中藥配方外,還是生產中成藥的主要原料之一;重樓是雲南白藥、宮血寧膠囊等的主要組成藥物;滇重樓是宮血寧、熱毒清、抗病毒顆粒和季德勝蛇藥片等產品的主要原料。
重樓是常用中藥材,當然了重樓藥用價值也較高,導致民間濫挖嚴重,因藥用部位生長周期長,野生資源可採量面臨枯竭。所以,該藥一直是藥商所追捧對象,價格逐年攀升,在常用中藥中始終保持前列。今年新貨已開始採挖。該品生長周期較長,野生資源基本瀕臨斷檔,目前市場上該品庫存很是薄弱,且價格不斷攀高,近些年來該品的基本情況那就是資源明顯減少,用量與日俱增,價格堅挺也是理所當然。
重樓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藥基本不能使用,一碰就死,所以種植過程中出現蟲害、病害基本就無藥可救了;還有就是種植重樓成本較高,種植周期長,見效慢,一般沒有經驗的農戶根本不敢種植;目前還無法大面積發展重樓種植。年輕人進城務工,採挖重樓的人減少,資源少採挖也少產量自然不足了,好多資源零星的產區已經很少有產量。所以野生資源匱乏,市場來貨不多,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重樓需求量更是不斷增加,如皂苷片、連花清瘟膠囊、抗病毒衝劑、雲南白藥集團的宮血寧膠囊、四川光大製藥廠的抗病毒顆粒、江蘇南通製藥總廠出品的季德勝蛇藥片、湖南產抗病毒口服等中成藥裡重要成份,從而大大增加了該品種的需求量。目前國外貨源也不能大量進入我國各個市場上,更不能滿足其日益不斷需求的矛盾。縱觀重樓歷年價格走勢,不難看出重樓上市量逐漸減少,價格穩步上升,產不足銷矛盾逐年突出。國外資源也不斷減少,產量逐年的下降。雖然近年來不斷有家種重樓的種植嘗試,但至今沒有商品上市出售。
隨著產量逐年的減少,供需矛盾也在無形中不斷加劇,價格目前雖已達到較高的價格,家中無法大面積採挖,目前總的來說貨源不能得到實質的供求矛盾短期仍難以整體解決,仍會堅挺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