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基質對滇重樓生物量累積的影響

2021-01-17 助農驛站項目園

  滇重樓(ParispolyphyllaSmith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為延齡草科重樓屬多年生植物,其主要分布於我國雲貴高原,四川涼山州也有少量分布[1]。重樓屬植物有24個種,大多可以藥用,但目前被收入國家藥典的只有滇重樓與華重樓。重樓以根莖入藥,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毒蛇咬傷等。現代研究表明,重樓還具有免疫調節、抗腫瘤等功效[2]。滇重樓是重要的藥用植物,也是近年來最為緊俏的藥材品種之一。重樓資源的快速枯竭,已經嚴重影響了以重樓為原料的生產鏈。上世紀80年代,李運昌等[3-6]對滇重樓有性與無性繁殖進行了研究,王麗萍等[12-14]對野生滇重樓進行了栽培馴化,李紹品[7]研究了不同繁殖方式對滇重樓出芽率的影響,陳翠等[8-9]考察了不同海拔、土壤肥力、栽培密度、遮陰率等對滇重樓生長發育的影響。但是滇重樓生長周期長,種子繁殖生長速度緩慢,栽培體系不健全,管理方式粗放落後等制約著重樓栽培產業發展。本次試驗研究,根據安順地區的滇重樓栽培實際情況,提出利用木屑、廢棄菌渣以及草木灰+煤灰作為種植基質,遴選出有利於加快栽培滇重樓生物量累積的土壤配方。

 


  一、材料與方法 


  (一)實驗材料來源與栽培環境 


  本次試驗研究材料均來自於指導教師滇重樓研究的項目組,經沈昱翔副教授鑑定為延齡草科植物滇重樓;選取形態均一,生長狀況良好的滇重樓根狀莖作為樣品開展實驗工作。滇重樓在溼潤、環境蔭蔽、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壤土中生長良好。本次栽培實驗種植於安順市農業科學院內,種植海拔1387m,平均日照時間7h,遮陰率為60%。 


  (二)土壤配方及種植管理方法 


  本實驗共設計三種實驗基質,分別為木屑、廢棄菌渣、草木灰+煤灰,每一種基質設4:6、5:5、6:4三個水平,為儘可能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採用花盆栽培。將以比例混合好的基質倒入花盆中,隨機選取3個滇重樓根狀莖放入種植,種植時頂芽向上放置,覆土深度2-3cm。每個試驗3個花盆,設立3個重複。每周澆水2次,除草1次,不噴施農藥,不施加肥料。 


  (三)計算方法 


  應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葉綠素,電子天平測定產量,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二、實驗結果 


  (一)不同栽培基質對滇重樓生長形態與葉綠素a、b含量的影響 


  在實驗研究過程中,記錄不同栽培基質下的滇重樓株高、莖粗、葉長等,發現不同基質栽培的滇重樓植株株高均在8cm左右,莖粗在0.31-0.43cm之間,葉形指數均高於1.40,生長形態無明顯差異。不同的土壤基質對滇重樓株高、莖粗、葉長、葉寬等生長形態並無影響。 


  在相同的生長環境下,不同的栽培基質對滇重樓葉綠素的影響不同。由表2可知,以草木灰+煤灰為栽培基質的實驗7滇重樓葉綠素含量最高,其中實驗3、6葉綠素總量均低於3以下,在對植株進行葉綠素含量測定時,實驗3、6出現葉片嚴重發黃,實驗2、5、9均出現葉片偏黃。在10個實驗組中,葉綠素a含量均高於葉綠素b,葉綠素a/b值均大於3.48。 



  (二)不同基質栽培滇重樓根狀莖生長量、鬚根數比較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條件下的滇重樓根狀莖生長量差別較大,根狀莖最長生長量為0.68cm,最小-0.56cm,相差1.14cm;根狀莖最粗生長量0.24cm,最小-0.19cm,相差0.43cm。不同的栽培基質在不同的水平下生長量各不相同,實驗1、7莖長、莖粗都高於其他實驗組,實驗2、5、9、10的根狀莖粗相差不大,實驗2、4、8根狀莖莖長基本持平。其中,實驗3、6出現負增長。在隨機選取的9個樣本中,實驗1、4、7中平均鬚根數最多,均達到6根以上,與之相差較大的是實驗6,絕大多數根狀莖並沒有生長鬚根,平均每顆只有1.2根。在挖掘計數過程中,實驗9鬚根數成兩極變化,最多高達7根,最少為0根。其他實驗組鬚根數均在3-5根之間。 


  (三)不同基質栽培1年後滇重樓產量比較 


  表3 不同基質栽培1年後滇重樓產量比較 


  同列中不同大寫字母表示P<0.01水平差異顯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P<0.05水平差異性顯著 


  種植一年後,對採挖的滇重樓鮮重進行稱重,各實驗組產量見表3。對滇重樓在不同基質栽培的根狀莖產量進行多重比較分析,滇重樓在不同基質栽培中差異顯著,但沒有規律性變化。結果表明滇重樓在相同生長環境下,產量與基質含量有直接關係,在基質含量較低的實驗組產量均比基質含量高的實驗組產量高。實驗7中滇重樓整體生長情況均高於其他實驗組,增長20.68g,較最低增長高37.66g;存活率74%,較最低存活率高41%。實驗3、6產量均出現明顯的負增長,分別為-11.5%、-32.6%,存活率分別為41%、33%,生長速度緩慢,病蟲害較為嚴重。以木屑作為基質的實驗1、實驗2產量相差不大,但實驗1存活率略高於實驗2。以土壤作為基質的實驗10存活率最高,為81%,但增產明顯不足。綜上所述,滇重樓的生長與栽培基質有極大的關係,不同的栽培基質對滇重樓產量有較大的影響。 


  三、分析與討論 


  不同的栽培基質對滇重樓生物量累積可以呈現不同的作用。不同的栽培基質對滇重樓生長形態、葉綠素含量、根狀莖生長量等影響不一,本實驗中以實驗7生物量累積最高,實驗10存活率最高。由此可知,不同的培養基質是解決滇重樓生物量累積緩慢的有效手段。






相關焦點

  • 滇重樓怎樣打破上胚軸休眠?
    滇重樓怎樣打破上胚軸休眠?上胚軸休眠即發芽,下胚軸休眠即髮根。由於重樓植物在果實成熟時種子的胚尚發育不全,其種胚內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都還沒有發育形成,以及胚乳堅硬,內種皮表層角質化等形態後熟和生理休眠的特性,使得重樓種子在常規田間播種後通常需要經歷兩冬一夏才能萌發出苗,滇重樓種子需經過2次低溫休眠才能萌發,在自然情況下需要兩冬一夏才能出土成苗,l5個月的出苗率僅為46.2%,大量種子在漫長的休眠期間喪失了生命力。
  • 黃國虎說 滇重樓現在1500多元一斤了
    黃國虎說 滇重樓現在1500多元一斤了「我前幾年引進的幾十棵滇重樓成了我的發家寶兒,現在又在陸續可以採種子了,除去年年底出售的一批,如今種植的還有300多棵準備讓別人去代種」8月20日,在雲南保山龍陵縣的返鄉農民黃國虎的種植重樓場,他邊為村民選重樓種邊微笑著告訴我們。
  • 人工異花授粉有效提高滇重樓種子產量
    通過人工授粉可以有效提高滇重樓種子產量。以下我們通過一組數據了解一下滇重樓人工授粉的效果。    滇重樓在每年4月出芽,出芽時雄蕊和雌蕊在葉片和萼片的包裹中。出芽後1周左右,葉片和萼片展開,雄蕊和雌蕊暴露出來。圖1中滇重樓葉片和萼片處在展開過程中。        滇重樓開花後,花葯展開釋放花粉,柱頭在接受花粉後完成受精。
  • 滇重樓種子育苗,你選擇催芽還是不催芽?
    高杆滇重樓滇重樓人工種植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關於種子育苗的問題一直還是一個熱議的話題。催芽-也就是打破重樓種子的休眠期,人工幹預種子提前出苗。重樓種子有休眠期,種子胚芽後熟的特徵,傳統的育苗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出苗,於是隨著人工種植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多人就使用人工催芽的手段,讓種子打破休眠期提前出苗。重樓苗我們先來搞明白重樓種子的後熟性和休眠期。
  • 重樓如何不「重路」 ,雲南重樓種植背後的那些事
    滇重樓藥材收購企業、中成藥生產企業停止收購較小的藥材;同時鼓勵農民把帶頂芽部分的鮮根莖切下效擴大滇重樓的種苗來源,從而保護滇重樓藥材資源。二是加強滇重樓產地環境保護。目前雲南的大多數農戶均在在林下種植滇重樓,應加強其生長期的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控,為滇重樓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
  • 雲南玉龍滇重樓價格穩定
    重樓經歷了多年的持續上漲,前期重樓價格有所回落,市場上議論紛紛,是否行情拐點已至?近期行情為何震蕩?其實主要是這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資壓力大,提前鎖定收益。重樓種植周期長(塊莖種植4-5年,種籽育苗+移栽需6-7年)、資金投入巨大(每畝成本投入在14-15萬左右),在當前高價,部分資金壓力較大的參與者提前採挖,市場短期貨源供應增加。
  • SBB綜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碳分解酶活性對降水變化的差異響應
    此外,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胞外酶活性(EEAs)對溫度和溼度的變化很敏感,因為由於乾燥土壤孔隙連通性減弱,微生物遷移到可用基質的能力受到限制。所以深入了解微生物活動和不同類型碳降解EEAs對模擬降水機制的響應,對於闡明土壤碳動態的潛在機制至關重要。
  • 面對野生滇重樓幾乎絕跡的困境 中藥材產業化還要過幾關
    作為雲南白藥主要成分之一,野生滇重樓幾乎絕跡。&nbsp&nbsp&nbsp&nbsp為破解滇重樓保護和開發的矛盾,雲南省麗江市走上一條規模化種植的產業發展道路。八年前,他改種滇重樓。收穫時,每畝收入達十一二萬元,除去每畝3萬元左右的成本,算下來,每年每畝純收入也有近萬元。&nbsp&nbsp&nbsp&nbsp「種植滇重樓的風險太高。」老和吐露出這些年的煩心事,「家裡的五畝地投入15萬元,收穫前的幾年時間裡,心總懸著。」
  • 其實,重樓比想像中更容易烘乾,因為有它
    滇重樓以其根莖入藥,其性微寒,有小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抗腫瘤的功效;是著名中成藥「雲南白藥」的主要原料之一。人工種植滇重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大規模的滇重樓仿野生種植業獲得了成功。滇重樓採挖一般在十一月份左右,採挖滇重樓後需要對其清洗乾燥等處理後才可入藥;因滇重樓質地比較堅實,使用現有滇重樓烘乾裝置對堆積在一起的滇重樓只能烘乾其表面,部分滇重樓不能充分的烘乾,使滇重樓的成分含量不穩定,沒有乾燥充分的滇重樓易發生質變或黴變影響其藥用價值。
  • 黔西南重樓多少價格-禾晟農業利潤豐厚
    2、土壤選擇:選擇種植重樓的土壤是蕞基礎的條件,我們在選擇土壤的時候要選擇時候重樓生長的土壤並且還要方便後期的管理,其實合適重樓生長的土壤是比較偏酸性的土壤或者是砂土,土壤的通透性一定要好,滲透能力也要強,土壤還要疏鬆,並且土壤的營養成分還要充足,不能被陽光直射的山谷和樹林是個不錯的選擇。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重樓多少價格還有哪些知識點我們需要了解的。
  • 重樓常見病害——葉斑病和褐斑病
    雲南寶田農業 優質滇重樓(圖)發病特點 :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土表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病部產生的孢子又借氣流及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再侵染。降雨早且多的年份,發病早面重。低洼積水處,通風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當等容易發病。溼度是該病發生擴展的決定性因素,雨水頻繁的年份發病重。
  • 農村1種「蛇草」,葉片1層接1層,就像寶塔一樣,人稱「重樓」
    雲南寶田農業優質滇重樓(圖)七葉一枝花屬於百合科重樓中的一種,看見重樓兩個字是不是就想起了《仙劍奇俠傳》了呢,在這部電視劇中,主角的名字都是用草藥名來命名的。雲南寶田農業優質滇重樓種苗(圖)陽光與土壤七葉一枝花喜歡陰涼、遮蔽太陽的環境,害怕強光,在生長期間透光度應為30%-40%。
  • 重樓各個品種的形態介紹,不同品種地裡分布,適應哪些生長環境
    重樓的產地環境 1、土壤:重樓的最宜生長在透水性好微酸性腐殖土或肥沃的砂質,在鹼土或粘土中不能生長,粘重、易積水和板結的土壤不宜生長。 重樓各品種分布 一、分布特點 重樓,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西部的雲、貴、川、藏和廣西等省區。在雲南,全省各地皆有分布,滇南以南重樓為主,滇中以北以滇重樓為主。
  • 重樓常見的蟲害——地下害蟲類和潛葉蠅類
    重樓的蟲害主要有地下害蟲類、夜蛾類、薊馬、紅蜘蛛、斑潛蠅等。1.地下害蟲類金龜子幼蟲——蠐螬(圖)地下害蟲有蠐螬、地老虎、金針蟲等,主要危害根部和嫩苗莖基部等。啃食植物根莖,引發根莖病害及缺苗斷壟,影響藥材產量和質量。
  • 技術指導 | 光照對重樓的藥用成分有什麼影響
    他問小科:電子遊戲都有攻略,種重樓有沒有?小科回答他:當然有!重樓是常用的中藥材料,是「雲南白藥」、「宮血寧」等國家保護中藥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治療炎症方面有獨特的療效,藥用部位是重樓的塊莖,藥用成分是甾體皂苷。
  • 重樓根腐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用什麼藥物可以防治
    滇重樓根腐病症狀 發病初期,地上部分出現輕度萎蔫,葉片下垂,塊根發軟栽培地土壤黏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連綿陰雨、土壤過溼和積水、多年連作地塊等均易發生根腐病。
  • 土壤線蟲生物量測算方法研究獲進展
    土壤線蟲是土壤多細胞動物中數量最多的種類,由於其食性廣泛,它們在土壤食物網中佔據多個營養級的重要連結,調控著養分礦化、周轉和供給等生態系統關鍵過程與功能。前期研究多以線蟲密度作為評價指標探討其與生態系統關鍵過程與功能的關係,然而與這些過程和功能直接相關的線蟲生物量這一指標卻很少被使用。
  • 重樓種植歷史及現狀
    但由於在過去重樓用量一直不大,野生資源又很豐富,因此重樓的人工種植一直沒有形成規模,重樓藥材一直靠野生採集。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重樓資源日益匱乏,其人工種植才開始,但由於種子萌發時間較長,種植周期長,種植利潤過低,因此重樓的人工種植一直沒有形成規模。
  • 【今日視點】雲南重樓種植熱的「冷」思考
    佔據全國滇重樓市場需求量大頭的雲南白藥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雲南白藥每年僅需滇重樓千餘噸,現已有兩年的庫存。特別是三到五年後,雲南白藥的重樓原料將實現「閉環式」自給自足,不會再向外收購。綜合這些現狀,似乎要給「火熱」的重樓種植提個醒、「降降溫」。
  • 煙鎖重樓,煙鎖重樓,何時明月照重樓?
    》,講述的是男女主人公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而相愛的故事,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講一講這重樓,然而,小編要講的重樓和瓊瑤阿姨的重樓完全是兩回事。小編要講的重樓並非建築物,而是一種植物,熟悉中藥的朋友一定知道重樓還有一個名字叫七葉一枝花。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這是自帶武俠範兒的一個植物名字。為百合科重樓屬的植物,這個屬的植物長相大同小異,同屬的植物都有可能被當做七葉一枝花。從名字來看,你就能猜想到這種植物應該是七片葉子配一枝花,腦海中有沒有七個葫蘆娃簇擁著葫蘆妹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