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杆滇重樓
滇重樓人工種植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關於種子育苗的問題一直還是一個熱議的話題。催芽-也就是打破重樓種子的休眠期,人工幹預種子提前出苗。
重樓種子有休眠期,種子胚芽後熟的特徵,傳統的育苗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出苗,於是隨著人工種植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多人就使用人工催芽的手段,讓種子打破休眠期提前出苗。
重樓苗
我們先來搞明白重樓種子的後熟性和休眠期。
1.滇重樓果實成熟時種胚發育不完全,處於球形胚階段,為滇重樓的一個遺傳性狀,形態的胚休眠是種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2.滇重樓外種皮和胚乳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萌發抑制物質,表現在極顯著抑制種子的萌發率和根的生長,外種皮的存在抑制種胚的形態後熟。萌發抑制物的存在是滇重樓種子休眠的原因之一
所以很多人在研究重樓種子催芽技術----方法多種多樣,有冰凍的,有用激素浸泡的,有用河沙捂埋的,有用人工加
溫的,所謂是五花八門各顯神通。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最早掌握催芽技術的人慢慢放棄了催芽育苗折回來使用傳統育苗。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就這個問題給大家分析一下。
催芽第一關,種子在催芽過程中容易腐爛--消毒不完善,冰凍過程出問題,激素使用不當,水分過高,溫度過高等等問題都會導致種子腐爛。
第二關,種子萌芽百分率,經常會出現有的根系已經很長了而有的還在沒有動靜。
第三關,下地後的出苗率。
第四關,第一年的出苗率和第三年的塊莖大小差異。
綜上所述,種子催芽過程風險還是較高的,一不小心就腐爛導致前功盡棄。很多人發現催芽後第一年出苗時間很晚,年底了還在斷斷續續出苗,出苗率並不高。第三年還在有種子在出苗,導致出現一個葉片和三個葉片的比例增加,小苗塊莖大大小小不均勻。
很多種植戶慢慢對比發現,傳統育苗表面上出苗晚了一年,但是第二年出苗整齊,小苗健康,第三年小苗一個葉片的比例很低,小苗塊莖大小比較均勻。
相比之下催芽的苗反而不如傳統育苗的漂亮,表面上早一年出苗,但是依舊需要三年以上才能達到移植條件,感覺有畫蛇添足之嫌。
小編本人五六年前也是一心就想著催芽育苗,但是最近幾年都採用了傳統式育苗,甚至連種子紅皮都不搓去,帶紅皮直接下地。重樓種子的後熟性在地下一年多得到了很好的發育,紅皮的抑制素起到了抑制種子發芽,促進種子胚芽後期的二次發育使得種子出苗後健康程度和出苗率還有整齊程度都非常理想。
希望大家多多對比嘗試,進行比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看你更喜歡哪一種育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