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藥材」結出「甜蜜果」——內蒙古奈曼旗蒙中藥材產業觀察

2020-12-05 奈曼旗新聞

李昊農民日報報記者馬曉剛

內蒙古奈曼旗沙地面積佔全旗總土地面積的62%,以前大多種植玉米,產量低效益差。近幾年,經過市場調研和分析,該旗依託農業綜合開發調整種植業結構,著力扭轉玉米種植「一家獨大」的局面,把蒙中藥材產業作為種植業調整的重要方向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路徑來抓,加快蒙中藥材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目前,全旗集中種植蒙中藥材200畝以上的地塊有68個,集中連片種植面積達到3.3萬畝。

同時,奈曼旗以建設「北疆生態蒙中藥產業基地」為目標,總投資15.8億元的蒙中藥健康產業園區已完成規劃設計,奈曼王藥業酒業項目、飲片加工項目以及藥材加工項目已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

小藥材種出扶貧大產業

「去年是旱年頭,種地基本沒收成!」奈曼旗沙日浩來鎮東沙日浩來村的貧困戶劉國富指著院子裡10多畝地收回來的一小堆玉米,道出了種田的無奈。

沙日浩來鎮位於奈曼旗中南部,耕地多為不具備水澆條件的旱田,且劉國富口中的旱年頭也是十之八九。與種的10畝玉米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家裡另外20畝蒙中草藥卻「旱澇保收」。「土地承包延長30年,家裡剩下的10畝地也都不想種了,開春都流轉給合作社,比種地收入還高呢!」劉國富介紹,每畝地以550元進行流轉,一年穩收1.1萬元。

劉國富口中的合作社是奈曼旗本草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7月,以蒙中藥材籽種、種苗繁育、收購、初加工為主。目前,合作社發展社員426個,在沙日浩來鎮以500元至7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960畝,涉及貧困戶41戶,土地180多畝,為貧困戶帶來收入近10萬元。

「合作社年用工量約7000個工作日,在僱傭工人時,經過鎮黨委、政府與企業的協商,確定了優先安排貧困戶進社務工,並把務工工資在普通工人的基礎上再提高20元,給予『特殊』待遇。」沙日浩來鎮副鎮長周志軍介紹。

「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藥材種植也是有講究的。」奈曼旗旗委書記張華告訴記者,這裡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加之水質、大氣、土壤無汙染,發展藥材產業可謂得天獨厚,種植蒙中草藥已有20多年的歷史。

合作經營有資金,脫貧增收有「後勁」

走進沙日浩來鎮孟和碩村西北臺子小組於才家中,收穫的黃芪晾曬在院子裡。「藥材苗是公司白給的,到秋天,收穫機器還開到家來,公司以不低於市場價回收。」年過六旬的於才說起自己庭院種植的1畝5分地的藥材很是讓他省心。

2015年8月,在合作社的基礎上,國安(奈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去年以來,為進一步加強對貧困戶的幫扶力度,該公司為有意願種植蒙中藥材的貧困戶免費提供不超過1畝的種子或種苗,價格約1200元,為貧困戶發展藥材種植帶來了「啟動資金」。公司負責藥材產品的加工、銷售,合作社負責種植和管理,並提供上門技術服務,年底負責回收。

「農戶單打獨鬥,不掌握技術、不了解市場、找不到銷路。這種合作經營從資金上扶持、從技術上指導、從銷售上包銷,解決了種植戶的難題,從而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和農戶發展種植藥材,形成規劃化、產業化種植。」國安(奈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國安介紹,2017年該公司共為107戶發放種苗,涉及298人。

「用扶貧資金買了兩頭牛,今年已經下了一頭小牛犢了,過兩年就能見效益了!」有了「長短結合」的長效脫貧產業,67歲的於才幹起活來精神十足。

萬畝經濟林開啟農民致富門

2017年12月3日,奈曼旗小百興圖村部擠滿了村民,60餘萬元嶄新的人民幣整齊地碼放在桌上,人們滿臉喜悅地領取林地流轉金。「這個項目好,既保護了生態,又讓老百姓賺到了錢!」談起生態經濟林項目,村民張樹山讚不絕口。殘次林改造項目讓張樹山每年收益1.4萬餘元,他還被安排到項目區打工,土地流轉金加上打工收入一年近3萬元。

小百興圖村村委會主任陳國慶告訴記者,該項目一期工程建設經濟林2600畝,其餘9400畝殘次林改造項目分別在二三期工程實施,項目集林果、藥材、生態農家、旅遊觀光於一體,致力於打造果藥生態園林區,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2016年,小百興圖村成立豐霖農業專業合作社,先後引進內蒙古瑪拉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個企業,組建了內蒙古博亞時代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對村民手中的殘次林地進行流轉,運營萬畝生態園林扶貧項目,該公司在經濟林產品開發方面有著成熟和完善的產業鏈條,而且在蒙中藥材種植、加工等方面較為突出。

既能延續「綠水青山」,又能實現「金山銀山」的夢想。小百興圖村以「合作社+企業」模式開發1.2萬畝殘次林,打造集蒙中草藥和大扁杏等林果業、生態觀光於一體的生態經濟林產業,此舉不僅能解決全村62戶貧困戶脫貧問題,還為群眾帶來諸多紅利。

駐村「第一書記」劉偉光介紹說,萬畝生態園林扶貧項目是一個符合群眾、企業和政府需求的產業,可實現「多贏」。一期開發的2600畝經濟林全部是扁杏,林下種植了包括黃芪、苦參在內的多種藥材。未來的萬畝生態經濟林要大規模引入優質、多樣的果樹和藥材,形成「採摘+旅遊+觀光」的休閒產業,為小百興圖村增添旅遊景點,形成「春花夏果、秋葉冬雪」的景觀,打造集旅遊觀光、苗木繁育、林產品加工、果品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鏈條。

來源:農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定點扶貧通遼市奈曼旗科技扶貧大講堂暨第...
    韓宇在會上講話,他指出,希望通過此次科技大講堂,能夠提高廣大藥農的種植水平、推進蒙中藥材產業發展、培育鄉土人才,助力精準扶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將繼續發揮科技優勢,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科技創新能力。
  • 藥材成食材 部分中藥材超市售賣
    原標題:藥材成食材 部分中藥材超市售賣 進補類中藥已悄然走進各大超市 記者 竇翊明 攝  本報訊 (記者王赫 實習生趙華 鄧君涵) 養生日益受到人們重視,超市也開始售賣起了各種中藥材產品。
  • 「聚焦」奈曼旗:從「一壟地」到「萬頃田」
    這幾句打油詩曾經是通遼市奈曼旗真實的寫照。而如今,走進奈曼旗,廣袤的沙土地上稻麥遍野,藥草飄香,瓜果滿園,富足的農民笑容滿面……通過發展生態、高效、綠色農業,推動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奈曼旗實現了從「一壟地」到「萬頃田」的華麗轉身。
  • 生物藥材拔「窮根」 ——臨滄市發展林下藥材產業促脫貧
    市委、市政府經過深入調研後,認為發展林下中藥材產業,建設道地藥材生產示範基地和GAP基地,一方面能夠進一步豐富全市中藥材資源,為民族醫藥的保護、研究、開發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通過森林內人工撫育藥材、仿野生種植藥材,可使藥用植物野生資源得到恢復,對發展保護藥用植物資源,特別是珍貴瀕危的野生藥用植物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於推動民族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展,打響「臨藥」特色知名品牌。
  • 2018年種什麼中藥材品種好?未來幾年哪些藥材值得發展
    「未來幾年種植什麼藥材最賺錢?」這是很多農戶們都很關心的問題,選擇好的種植項目,可以帶來豐厚的利潤。河北省安國市中草藥材研究協會對安國中藥材市場行情進行了長期追蹤,並對中藥材價格等數據做了統計分析。
  • 內蒙古奈曼旗怪柳:形態各異 及盡讓人產生豐富的想像
    但在內蒙古通遼奈曼大地,那裡生長的柳樹不同尋常。廣袤無垠的科爾沁中部地區,或成片或零星分布的柳樹在這片沙地上牢牢矗立,守護著這一方水土。如果說平常看到的柳樹似婀娜少女,那奈曼的柳就是年邁老嫗。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時,從奈曼旗穿境而過的教來河曾發過兩次大水,洪水給當地帶來災難的同時,也造福了當地牧民,大水不僅衝來大片的沃土,也裹挾來無數的柳枝、柳絮,洪水過後,柳枝柳絮生根發芽,生長出大片的柳林,形成奈曼旗主要的森林資源。
  • 什麼是中藥材產業的「八化」發展?「八化」大事有哪些?
    近日,在第三屆中藥資源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專題就中藥材產業「八化」發展情況進行了報告,關於「八化」發展,有哪些重大事件?一、中藥材產業的「八化」發展是哪「八化」?二、中藥材產業八化進展大事件梳理?1.產地道地化進展農業部《2020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明確指出要認定一批道地藥材基地。
  • 甘肅岷縣:60萬畝中藥材築牢產業發展基石
    歷經數千年的精心耕作和守護,與光陰相伴的藥材,在這裡牢牢紮下根脈。  「種出好藥,賣出好價」是岷縣中藥材產業的發展目標。隨著藥材採挖的結束,中國當歸城中藥材交易市場開始逐漸熱鬧了起來。  趕早市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延續已久的傳統和勤勞的印證。凌晨五點的中國當歸城,車流人流,交叉其中。數點燈光下,當歸、黃芪、黨參等中藥材陳列其中,一年的辛勤勞作也即將得到回報。
  • 種植哪些中藥材最好
    別名銅芸、回雲、回草、百枝、百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涼爽氣候,耐寒,耐乾旱,主產於河北、黑龍江、四川、內蒙古等地。防風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溫。有祛風解表,勝溼止痛,止痙的功效。是用量較大的大宗藥材品種。一般年用量在6000-7000噸左右。白朮別名冬術、於術、浙術,為菊科蒼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根莖主要成分是揮髮油、蒼朮醇及蒼朮酮等。
  • 動物類藥材最少漲五成,中藥材漲價潮來了?這味動物藥材已漲至20...
    @中國新聞網 近幾年,中藥材漲價的聲音總是不絕於耳。近期,一些中藥材品種的價格,再次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少則幾成、多則幾倍。 部分中藥材漲價、動物類藥材最少漲五成 視頻來源: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
  • 內蒙古食藥監局抽檢201批次肉製品樣品 全部合格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風水梁產業園區達拉特旗風水梁燻兔店內蒙古秘制肉丁(香辣味)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風水梁產業園區達拉特旗風水梁燻兔店內蒙古秘制肉丁(麻辣味) 52內蒙古沙漠王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風水梁產業園區
  • 毒樹結出的甜蜜果
    自然界有很多果實,熟不透時都會又苦又澀,甚至有毒,不能食用。大家有這方面的知識或經驗嗎?歡迎在下方討論。
  • 人物|河北科學家謝曉亮:用科技給中藥材「賦能」
    河北日報記者 白 雲攝閱讀提示他帶領團隊,把太行山上的野生連翹培育成特色產業,把安國道地藥材菊花、山藥、丹參、半夏等進行了脫病毒提純復壯。他還主持起草制定了中藥材相關標準80多項,培育中藥材新品種12個,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0多項,授權專利12項,主編中藥材著作11部,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勵11項。
  • 貴州中藥材產業...
    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生態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把中藥材產業作為全省重點發展的12個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探索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新機制、新途徑、新措施。  目前,全省中藥材(不含石斛、刺梨)總面積542.85萬畝、總產量127.52萬噸、總產值108.83億元。中藥材種植帶動16.42萬戶貧困戶、52.61萬貧困人口增收。  中藥材產業逐漸成為我省扶貧產業、生態產業、富民產業、大健康產業,走出一條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新路。
  • 「千年藥鄉」宕昌縣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金奉乾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我家以前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到中藥材加工車間打工,我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工資。」倉庫裡儲存的大量中藥材 金奉乾攝走進甘肅琦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佔地5.3萬平方米的倉庫,一股濃濃的中藥味撲鼻而來,映入記者眼帘的是一堆堆碼放整齊、貼有國家中藥材流通追溯二維碼標籤的各類中藥材。記者了解到,倉庫裡存儲的中藥材包括當歸、甘草、黃芪、黨參、大黃等10多個品種,多達5萬餘噸。
  • 邵東斫曹鄉舉辦芍藥花節 致力中藥材產業脫貧
    斫曹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該鄉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成立了本草堂等專業合作社,形成藥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中藥材種植面積2.8萬畝,佔耕地面積的85%以上,栽培品種50多個,藥材年收入5600萬元,人均純收入6000元,全鄉絕大多數貧困戶因此脫貧。
  • 「仿野生」助力赤峰市中草藥產業邁向更高層次
    原標題:「仿野生」助力我市中草藥產業邁向更高層次 作為農牧業大市,農牧業發展提質增效始終是內蒙古赤峰市各級黨委、政府重點抓好的工作。
  • 中藥材市場盤點與2020年中藥材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中藥材指中醫指導應用的原生藥材,用於治療疾病。中國現有中藥資源12807種,其中藥用植物11146種,藥用動物1581種,藥用礦物80種。根據不同的標準,中藥材有多種分類方式,目前,主要是根據採收原則來分類。
  • 藥材與採收期(3)適宜秋冬季採收的野生根莖類中藥材
    【天地網訊】   中藥材品種繁多,其採收季節也各不相同,由於採收的時間性對藥材本身的質量、療效有直接的影響,所以適時合理地採收便成為保證藥材質量、產量和農民增產增收的關鍵所在。這一期要講的是適合秋冬季節採收的根莖類藥材:    前胡 又名信前胡、土當歸、野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乾燥根。該品主產於浙江、湖南、江西和山東等地。野生於山坡向陽潮溼草叢中。於冬初至次年早春前均可採收。採收時將全株挖起,抖去泥沙,邊曬邊搓去鬚根;也可以在主根未乾、鬚根乾燥時,用腳踩去鬚根及梢,曬至足幹。
  • 這幾種中藥材是近幾年最火熱的,價格好種植有前景,不妨考慮下
    中藥材可以說是近年來的一個朝陽產業,隨著我國農業種植結構不斷調整, 尤其是在加入WTO後, 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各地紛紛興起「種藥熱」。近年來中國藥材市場的需求量一直在逐年上升增加,各種常見的藥材以及名貴的中藥價格一直都在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