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與採收期(3)適宜秋冬季採收的野生根莖類中藥材

2020-12-05 中藥材天地網

【天地網訊】

   中藥材品種繁多,其採收季節也各不相同,由於採收的時間性對藥材本身的質量、療效有直接的影響,所以適時合理地採收便成為保證藥材質量、產量和農民增產增收的關鍵所在。這一期要講的是適合秋冬季節採收的根莖類藥材:


    前胡 又名信前胡、土當歸、野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乾燥根。該品主產於浙江、湖南、江西和山東等地。野生於山坡向陽潮溼草叢中。於冬初至次年早春前均可採收。採收時將全株挖起,抖去泥沙,邊曬邊搓去鬚根;也可以在主根未乾、鬚根乾燥時,用腳踩去鬚根及梢,曬至足幹。已開花的前胡,習稱「攤前胡」,其根癟瘦,頭部可見木質殘莖,質硬而脆,木質化,不符合藥用要求。將經加工曬乾的合格前胡,裝入麻袋或編織袋置乾燥處存放。商品以足幹、條粗壯有肉,呈不規則的圓柱形、圓錐形或紡錘形,有分枝,長3~5cm,直徑1~2cm,黑褐色或灰黃色,上端有密集的細環紋,下部有縱溝及橫向皮孔,斷面不整齊、淡黃白色,形成層環紋棕色、射線放射狀,氣香、味微苦辛,質軟、無鬚根、無蘆頭、無蟲蛀、無黴壞者為佳。


    丹參 又名紫丹參、赤參、血參、紅根,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乾燥根。該品主產於安徽、山西、河北、四川和江蘇等省,遼寧、河南、山東、浙江和福建等地也有產。野生於向陽山坡草叢、溝邊、路旁或林緣等處。秋冬莖葉枯萎後採挖。採收時把全株挖起,先曬至根部軟化,抖去泥沙,剪掉枝葉,攤開在太陽下暴曬至五六成幹,把一株一株的根部捏攏,曬至八九成幹後再捏一次,把鬚根全部捏斷,曬至足幹。或在曬至半乾時,堆悶「發汗」4~5天,再晾1~2天,使根條內芯由白色轉為紫黑色時,再曬至全乾,用火燎去根條上的鬚根。商品(統貨)以足幹,呈圓柱形、條短粗、有分枝、多扭曲,表面紅棕色或為深淺不一的紅黃色、皮粗糙、多鱗片、易剝落、體輕質脆,斷面紅色、黃色或棕色,疏鬆有裂隙,顯筋脈白點,氣微、味甘微苦,無蘆頭、無雜質、無黴變者為佳。


    黃精 為百合科植物滇黃精、黃精或多花黃精的乾燥根莖。滇黃精(習稱大黃精)主產於貴州、廣西和雲南等地;黃精(習稱雞頭黃精)主產於河北、內蒙古、河南、山東、陝西和東北各省;多花黃精(習稱姜形黃精)主產於貴州、雲南、湖南、安徽和浙江等地,江西、廣西和廣東等地也有產。該品野生於山坡、山谷、灌木叢或雜林中。秋末冬初採收為佳。採收時,把全株挖出,除去地上莖和根莖上的鬚根後進行加工。


    黃精坯的加工:將挖回的黃精根莖洗淨泥沙,放入鍋內加清水漫過藥面,燒火煮熬。邊燒邊加水,保持黃精根莖不露出水面,至煮熟透心,取出攤開在太陽下暴曬。白天曬,夜間堆積,如此反覆,曬至足幹。


    制黃精的加工:把煮熟透心的黃精根莖(剩下的汁液濃縮備用),曬至五成幹,放入蒸籠內隔水蒸約4小時,取出再曬。如此反覆蒸曬多次,直至表面呈黑色,內部呈棕色似柿餅心狀,則將濃縮汁液淋在黃精上,拌勻後再蒸,取出曬乾或烘乾。其成品裝入竹簍或木箱內,置陰涼處存放。


    商品規格質量:黃精坯:色黃油潤、個大、重手、肉質飽滿,體質柔軟、無黴變。制黃精:乾爽、個大、蒸熟透心,柔軟肥壯、無硬心、內外滋潤黑色,味甜,無麻舌、無酸味、無蟲蛀、無黴變。


    葛根 又名粉葛、幹葛、甘葛,為豆科植物野葛的乾燥根。該品主產於湖南、浙江、河南、廣東、廣西和四川等省區。野生於丘陵地區的坡地或疏林中。秋冬季葉片枯黃或第二年春末萌芽前採收。採收時,先把地上藤蔓割除,把植株周圍土挖開,至其根部現露後,把塊根挖出(儘量不挖傷),洗去泥土,除去根頭和鬚根,刮去外皮,在水中浸泡1~2小時,撈出再用清水洗一次,取出滴幹水放入硫磺櫃(爐)內燻磺至透心後,停留(停止燒磺)在爐內24~26小時,使其部分水份外滲滴出,再用清水洗淨,縱切成長條狀,攤放在太陽下暴曬至足幹。


    葛根分為兩個規格。葛方:乾貨:鮮時切成1cm的骰形方塊,切面呈粉白色或淡黃色,顯粉性,質堅實,氣微、味甘,無雜質、無蟲蛀、無黴變。葛片:乾貨:類圓柱形,鮮時切成0.6~0.8cm厚片,表面多黃白色,切面呈粉白色或黃白色,具粉性,有較少纖維和環狀紋理,質堅實,間有破碎小片,無雜質、無蟲蛀、無黴變。


    防風 又名關防風、東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乾燥根。該品分布於東北各省及河北、內蒙和山東等省區。野生於草原或多石礫的山坡上。秋季至翌春未萌芽前採收。防風根部入土較深且脆,容易折斷,在採收時須深挖。挖出根部後,除去殘留莖葉和泥土,曬至半乾時去掉鬚根,按根的粗細分級,攤開在太陽下曬至全乾。


    防風分為兩個等級,一等:乾貨,根呈圓柱形,表面有皺紋,頂端帶有鬚毛,外皮黃褐色或灰黃色,質松較柔軟,斷面棕黃色或黃白色,中間淡黃色,味微甜,根長15cm以上,蘆下直徑0.6cm以上,無雜質、無蟲蛀、無黴變。二等:蘆頭直徑0.4cm以上,其餘與一等相同。

(來源:《名醫》2016年第1期  作者:黃召中)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不同中藥材的最佳採收期不同,均與藥性有關係!
    中藥材的成熟是指藥用部位已達到藥用標準,符合國家藥典規定和要求。藥材質量包括內在質量和外觀性狀,所以中藥材最佳採收期應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觀性狀如形、色、質地、大小等最佳的時期進行,才能得到優質的藥材,達到較好的效益。
  • 這種野生植物的根莖,是大補藥材,加工之後藥性更溫和,效果更強
    這種野生植物的根莖,是大補藥材,加工之後藥性更溫和,效果更強在野生中藥材中,有一些是知名的中藥材,也有一些是不知名的中藥材,但是它們都有屬於自己的作用,只要運用的好,小藥材也能發揮大作用在古代的皇宮裡,那些貴人們既是沒有生病,平時也少不了一些藥材的滋補,並且食用的都是名貴的藥材,比如人參、鹿茸等,這些都屬於大補的藥材,一些身體虛弱的人都習慣用它們來滋補身體,卻不知有些虛弱是不能食用這些大補之藥。今天我們要說的藥材也是大補之藥,那就是「紅參」。
  • 怎樣才能種植好中藥材,看老藥農多年總結的經驗
    藥材的家種和野生是兩回事,家種的話必須和對待小麥玉米一樣,注重管理。特別是北方地區,上凍或者過冬前,一定要澆水,否則,冬天的冷風會把地表的細小種子吹乾吹走。多數藥材種子可以在種後澆水。實際生產經驗中,為了不降低地溫,促使其儘快出苗,還可以在翻地整地平地後,先澆水,然後再種植,比如牛夕就可以這樣。
  • 川產中藥材盤點第四期—佛手五倍子等果實類
    【天地網訊】        川產果實類中藥材有木瓜、五倍子、佛手、香砂、青果、巴豆、使君子、檸檬、枳殼、烏梅、花椒、吳茱萸、川梔子、川楝子等。產新期集中在下半年。今年四川整體雨水較多,對果實類藥材影響有多大?本期盤點大家關注的正在產新的木瓜、五倍子、佛手幾味關注度較高的藥材。
  • 菌類中藥的採收與加工
    菌類中藥的合理採收與其產量和質量的關係很大,不同地區氣候條件不同,菌類中藥的生長發育也不同,故採收期也各異。必須掌握菌類中藥生長發育規律,做到不誤時機合理採收。菌類中藥種類繁多,不同品種採收季節不同。一般通則為:     子實體:以子實體入藥的野生菌類中藥材多在雨量充沛、氣候溼潤的7~8月份生長,應及時採收。有些膠質菌如黑木耳等在5~6月即開始生長採收。
  • 農村生長的這種草本植物,根莖呈彎曲的長條狀,卻是名貴的中藥材
    有一些中藥材在神話電影裡那就是神藥,甚至一些中藥材到了一定年份或者機緣巧合就會修煉成仙,比如我們在神話裡看到的靈芝、人參等等都是靈丹妙藥,能夠幻化成人的藥材,再有就是我們在神話故事裡看到的曼陀羅,在神話裡把曼陀羅說的那是神乎其神,幻化成人的曼陀羅可以說是神秘又狠毒的存在,只要它經過的地方身邊的人都會昏迷不醒
  • 種植哪些中藥材最好
    春回大地,生機盎然,陽春三月,南方已是春暖花開,北方也是冰雪消融,此時應該說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同時也是中藥材種植的黃金時段。那麼種植什麼中藥材最為適宜呢?初次種植中藥材又需注意哪些問題呢?適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質疏鬆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上栽培。土壤水分過多或積水,則根部易腐爛。別名銅芸、回雲、回草、百枝、百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涼爽氣候,耐寒,耐乾旱,主產於河北、黑龍江、四川、內蒙古等地。防風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溫。有祛風解表,勝溼止痛,止痙的功效。是用量較大的大宗藥材品種。一般年用量在6000-7000噸左右。
  • 盤點冷背中藥材系列之植物類
    上期小編發布了《盤點冷背中藥材系列之礦物類》,本期就來聊聊植物類的冷背藥材,植物類中藥材佔到中藥材中的絕大部分,中藥材中80%左右來源於植物。   根莖類——白茅根    白茅根為植物白茅的乾燥根莖,春、秋二季採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其功效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主治血熱吐血,尿血,肺熱咳嗽,胃熱嘔吐等。   產地多為野生資源,現已結束產新。
  • 中藥材葉面肥有什麼優勢?中藥材葉面肥什麼樣的好?中藥材葉面肥用...
    二、中藥材使用葉面肥的具體方法 1、根莖類中藥材根、根莖類中藥材主要指以植物的根或根莖為入藥部位的藥材,主要有川芎、黃連、麥冬、白芷、鬱金、丹參等,此類中藥材應重視底肥,早施苗肥,可以促進幼苗生長,同時還要增施磷鉀肥。
  • 【行業新規】《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中藥材和中藥飲片...
    對於野生資源枯竭、商品匱乏以及存在明顯安全性、倫理等問題的中藥材,例如原植物和動物收入《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的中藥材品種,來源於化石類、人類胎盤類、動物糞便類等中藥材品種,以及基礎研究薄弱的中藥材標準,不再增加或收入2020年版《中國藥典》。  對於中藥材質量標準的增加或不收載,都需要經過醫學專業委員會和藥學專業委員會的評估。
  • 疫情、政策等多重因素催生中藥材漲價潮 野生動物類或全面漲價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每年的秋收季也是中藥材的產新高峰期,今年受疫情及市場供需關係等影響,部分中藥材出現價格上漲。新京報記者從多家涉及中藥種植、中藥飲片及中藥批發、中成藥生產的企業獲悉,今年受疫情、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確實有很多中藥材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價,尤其是野生動物類藥材漲幅大,有企業已提前預估漲價品種並做好儲備。
  • 中藥材白芨長根用什麼肥料?葉面噴什麼好?根莖塊膨大用什麼好?
    中藥材白芨以塊莖供藥用,具有止血、消腫、尿血、便血的功效,外用有治外傷出血、燒燙傷的功效。那麼,白芨用什麼肥料根莖塊膨大?白芨提高產量的種植方法有哪些?一起往下看看吧!一、中藥材白芨種植方法中藥材白芨具有喜溫暖、陰涼較陰溼、不耐寒的特點。
  • ​2020年版藥典 中藥材、中藥飲片都有哪些新變化
    (2)增加收載現版藥典收載或擬收載中成藥處方藥味中未收入藥典的中藥材標準。  (3)對於野生資源枯竭、商品匱乏、存在明顯安全性、倫理等問題(如化石類、人類胎盤類、動物糞便類等),以及基礎研究薄弱的品種從藥典中退出或不再增加收入本版藥典。
  • 這4種中藥材是極佳選擇,年收入可觀
    我們都知道在農村,農民除了種植莊稼以外還會種植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說水果,藥材,那到底在農村種植什麼最賺錢呢?小編今天介紹的這4種中藥材是極佳選擇,年收入可觀!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中藥材分別是什麼,長什麼樣!
  • 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標準增修訂
    1、中藥材品種和來源的增加與退出為了保證《中國藥典》2020年版收載中藥材品種的相對穩定,原則上不輕易增加新的藥材品種和藥材新來源,對於確需增加的品種和新來源,制定嚴格的收入原則:①對於臨床用藥需求量大、使用地區廣泛、基礎研究紮實、資源(野生和栽培)豐富的中藥材品種,可適當考慮。
  • 對野生動物交易說「NO」!野生動物類中藥材咋辦?
    (草案徵求意見稿)》擬於2020年3月中旬進行審議,即日起至3月9日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       截至目前,已全面清理檢查各類場所4.9萬餘處(次),野生動物經營公開市場基本實現「零交易」。對餐飲單位落實全面禁止食用情況的「大排查」,嚴格禁止餐飲單位加工出售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發現違法線索及時調查處理,嚴厲打擊在中藥材專業市場、城鄉集市貿易市場非法銷售國家規定的瀕危藥材及國務院規定禁止銷售的以野生動物為原料的中藥飲片。
  • 中藥材市場盤點與2020年中藥材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中藥材指中醫指導應用的原生藥材,用於治療疾病。中國現有中藥資源12807種,其中藥用植物11146種,藥用動物1581種,藥用礦物80種。根據不同的標準,中藥材有多種分類方式,目前,主要是根據採收原則來分類。
  • 聚焦|我國中藥材及飲片質量概況
    藥用部位是藥材來源的重要部分,藥品標準對每一味藥材都有明確的來源規定,中藥材的來源必須與其標準規定一致,同樣飲片必須由符合規定的中藥材炮製而成。市場上存在一些藥材採收和加工過程中不去除或少去除非藥用部位的行為。